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EikoNet走时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时 侯爵 +3 位作者 黄跃鹏 徐涛 白志明 高正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1期81-90,共10页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层析成像、偏移成像和微震定位等地震学领域中都有重要作用.使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程函方程是地震波走时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程函方程求解方法需要计算每一个震源激发的走时场,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层析成像、偏移成像和微震定位等地震学领域中都有重要作用.使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程函方程是地震波走时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程函方程求解方法需要计算每一个震源激发的走时场,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存储空间.本文介绍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EikoNet走时计算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速度和走时场偏差之间关系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在三维空间中采样生成训练样本,以给定的速度模型为标签实现训练过程中对网络的优化,在计算走时过程中,能传递关于地震波场和速度结构的信息,而且高度适用于GPU,可以无网格地快速确定三维域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走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降低了内存消耗.EikoNet方法和常规快速推进法(FMM)在几个速度模型上的数值实验表明EikoNet方法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还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计算 程函方程 EikoNet 快速推进法
下载PDF
气候因子作用下土壤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慧慧 姚时 +4 位作者 李晓娜 倪妮 程虎 白雪 宋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4-590,共7页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生态毒性等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各气候因子与微/纳塑料两者的联合效应,发现升温、干旱、冻融与洪涝现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纳塑料丰度,加速微/纳塑料的老化;两者联合效应体现于土壤性质、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其中升温与干旱联合微/纳塑料对土壤碳氮循环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重点应从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微/纳塑料的老化特征与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土壤 气候因子 老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茶渣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时 张鸣帅 +4 位作者 李林璇 廖云开 周娜 范世锁 唐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7,共12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将Fe_3O_4纳米颗粒负载到茶渣(tea waste,TW)上,之后对TW-Fe_3O_4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典型染料废水亚甲基蓝(MB)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固液比为4.0 g·L^(-1),p H(6.92)未调整,接触时间为120 min,TW-Fe_... 采用化学沉淀法将Fe_3O_4纳米颗粒负载到茶渣(tea waste,TW)上,之后对TW-Fe_3O_4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典型染料废水亚甲基蓝(MB)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固液比为4.0 g·L^(-1),p H(6.92)未调整,接触时间为120 min,TW-Fe_3O_4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8.7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描述TW-Fe_3O_4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TW-Fe_3O_4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去除可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Langmuir、Temkin和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吸附过程.Langmuir拟合得到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4.47 mg·g^(-1).3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之后,发现TW-Fe_3O_4对MB去除效果有限,表明结合较为稳定.TW-Fe_3O_4对MB的吸附机理涉及静电作用、离子交换、氢键作用、π-π堆积等.动力学、FTIR和XPS分析显示茶渣的表面官能团在吸附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TW-Fe_3O_4复合材料有作为染料污染废水修复剂的潜力,且能较为方便的从溶液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负载纳米Fe3O4 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表面官能团
原文传递
苯并芘[a]不同污染方式对黄褐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葛高飞 张鸣帅 +2 位作者 姚时 昝萱 张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947,共7页
为研究苯并[a]芘(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低剂量叠加的方式模拟B[a]P在黄褐土中的累积过程,研究B[a]P不同污染方式对土壤B[a]P含量和微生物可培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累积和一次污染方式... 为研究苯并[a]芘(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低剂量叠加的方式模拟B[a]P在黄褐土中的累积过程,研究B[a]P不同污染方式对土壤B[a]P含量和微生物可培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累积和一次污染方式下,土壤B[a]P可提取态和有效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较快,后期(28~56 d)下降速率减缓。B[a]P累积污染在整个培养期内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一次污染在初期降低了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了真菌的数量。B[a]P累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率为放线菌>真菌>细菌;一次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率为放线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对土壤B[a]P污染最为敏感,且与土壤B[a]P含量的相关性高于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学指标。累积污染以低剂量叠加方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对B[a]P污染的响应,反映了B[a]P在实际土壤中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P 累积污染 一次污染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