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株水貂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孟祥书 陈汉 +8 位作者 郭杰 姚梦凡 和彦良 陈超阳 孙见 李丽敏 刘聚祥 程悦宁 王建科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了调查我国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山东某水貂养殖场疑似发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貂为材料,对其进行剖检以及病原检测。将PCR检测为MEV阳性的水貂肠道内容物处理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 为了调查我国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山东某水貂养殖场疑似发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貂为材料,对其进行剖检以及病原检测。将PCR检测为MEV阳性的水貂肠道内容物处理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证实,分离出的4株病毒为MEV毒株,分别将其命名为MEV SD-1、MEV SD-4、MEV SD-5和MEV SD-6。完成了这4株病毒的近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株之间以及与参考毒株的主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分离株之间VP2和NS1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5%~99.7%和99%~99.9%,而分离株与GenBank的32株参考序列之间VP2和NS1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6.5%~99.7%和98.4%~99.6%。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EV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研制以及诊断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肠炎病毒 分离 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新宁 董国伟 +5 位作者 钟英成 来薛 朝浩鹏 姚梦凡 寿永鹏 王梦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特征,为临床对COVID-19早期预警和病情判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81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特征,为临床对COVID-19早期预警和病情判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81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组。分析3组患者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性T细胞(CD4^(+))及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NK细胞、PCT、CRP、IL-6、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秩和检验评价以上指标。同时,将重型和危重型合并为重症型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以上指标在中型和重症型患者间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收集81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危重型12例(男女比例:3∶1)、重型26例(男女比例:17∶9)、中型43例(男女比例:23∶20);平均年龄81.5、77.5和70.3岁(P<0.01)。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淋巴细胞绝对值随着病情加重呈降低趋势(P<0.05)。炎症因子结果显示:PCT、CRP、IL-6水平在中型、重型、危重型间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各个指标对COVID-19重症型的诊断价值显示:CRP曲线下面积0.6928,最佳临界值48.13mg/L,灵敏度0.474,特异性0.837;铁蛋白曲线下面积0.7795,最佳临界值398.9ng/mL,灵敏度0.889,特异性0.545;B细胞、CD3^(+)T、CD4^(+)T细胞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652、0.645。结论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PCT、CRP、IL-6、SF水平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临床分型
下载PDF
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神经系统表现认识及防治刍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梦凡 王苏雷 赵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75-17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传播速度快,变异株型多,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除了能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神经系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COVID-19确诊患者不仅会出现常见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传播速度快,变异株型多,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除了能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神经系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COVID-19确诊患者不仅会出现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嗅觉减退、吉兰-巴利综合征等等,也可并发严重的脑血管病、脑炎、癫痫等危及生命的疾病。中医疗法已被纳入COVID-19的诊疗方案中,中医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也大有可为。从中医角度分析COVID-19神经系统症状,其基本病机为湿毒郁肺,再与肺脾不足、肺脑相系、五志过极相合,邪毒从而上入脑府,引起经脉不通、神窍闭阻而出现诸证。治疗上,已病者轻症应以“治肺为本,祛邪为要”,重症应当“苏神醒志,回阳救逆”;未病者预先予以“活血通络”之法,以防传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系统 中医 防治
原文传递
中医舌诊的口腔菌群基础及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姚梦凡 赵杨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3期89-92,共4页
舌诊为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舌苔菌群为口腔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诸多证据表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前期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 舌诊为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舌苔菌群为口腔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诸多证据表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前期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帕金森病肠道微生态菌群来延缓病程,或可通过寻找帕金森病口腔菌群特征性变化来完善肠道菌群学说,为帕金森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口腔菌群的研究也为中医舌诊的科学性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肠道菌群 帕金森病 中医舌诊
下载PDF
土壤水分影响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5
作者 马建国 朱怀德 +4 位作者 李玉满 杨小倩 姚梦凡 杨振辉 王晓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环境变化改变了草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替,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但植物群落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受何种环境因素的驱动还存在较大争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改变了草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替,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但植物群落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受何种环境因素的驱动还存在较大争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部自西向东调查了不同土壤因素在空间上对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植物群落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并评估了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的重要性及其敏感性存在差异,相比其他土壤因子,土壤水分对不同植物群落指标均具有显著的重要性(P<0.05),并且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水分也有很强的敏感性(P<0.05);土壤水分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显著的非线性递增关系(P<0.05)。该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对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最终可能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多功能性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典型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形成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特征
6
作者 马建国 李玉满 +3 位作者 王树林 朱怀德 姚梦凡 王晓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53-2160,共8页
为深入了解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形成的过程,本文对青藏高原原生草地上黄帚橐吾逐渐扩张形成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形成过程中,黄帚橐吾种群密度、株高、盖度和生物量均增加;相比... 为深入了解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形成的过程,本文对青藏高原原生草地上黄帚橐吾逐渐扩张形成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形成过程中,黄帚橐吾种群密度、株高、盖度和生物量均增加;相比原生草地,退化草地的总地上生物量增加113.9%,土壤全氮、铵态氮、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1.0%、77.9%、45.3%和78.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增加42.1%和47.4%,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减少40.1%和28.5%,除黄帚橐吾以外其他植物的生物量减少45.7%。黄帚橐吾极强的种间抑制能力、形态可塑性、高效的养分蓄积能力和利用效率是其成功扩张的关键,促进了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草型退化草地 黄帚橐吾 青藏高原 原生草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