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2 位作者 宋于刚 智发朝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2-60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血浆、肠液、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含量增加(P<0.05),而晚期(第14 d)MTL含量下降(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 MTL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P<0.05)。结论 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异常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四君子汤 MTL 中医药治疗 大鼠
下载PDF
四君子汤治疗实验脾虚证对胃肠粘膜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50-550,共1页
引言长期以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3HTdR)常用于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但由于3HTdR有放射性,限制了它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与胸腺嘧啶具有结构的相似性,能代替胸腺嘧啶掺入S期细胞新合成的DNA链... 引言长期以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3HTdR)常用于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但由于3HTdR有放射性,限制了它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与胸腺嘧啶具有结构的相似性,能代替胸腺嘧啶掺入S期细胞新合成的DNA链内.近年来进一步证实,3HT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胃粘膜 肠粘膜 免疫组化 四君子汤
下载PDF
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症促胃液素及生长抑素变化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1 位作者 张万岱 张德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 探讨促胃液素(Gas) 、生长抑素(SST) 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RIA 方法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Gas,SST 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 目的 探讨促胃液素(Gas) 、生长抑素(SST) 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RIA 方法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Gas,SST 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时血浆、胃液、肠液、胃窦、十二指肠、下丘脑组织中 Gas 含量低下( 分别为109-46 ng/ L ±40-88 ng/ L, 30-78 ng/ L ±6-81 ng/ L,96-58 ng/ L ±14-36 ng/ L, 232-61 ng/ g ±53-88 ng/ g,22-47 ng/ g ± 3-02 ng/ g , 68-09 ng/ g ± 13-40 ng/ g,P 均< 0-05) , SST 含量增高( 分别为32-56 ng/ L ±7-91 ng/ L, 29-21 ng/ L ± 4-58 ng/ L, 25-74 ng/ L ±4-16 ng/ L, 367-15 ng/ g ± 42-30 ng/ g , 47-31 ng/ g ±10-97 ng/ g ,66-76 ng/ g ±6-55 ng/ g , P 均< 0-05) . 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Gas 和SST 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胃液素 生长抑素 胃肠功能紊乱 病理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焦点,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感染后临床结局的多样性提示了其致病机制的复杂性,Hp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焦点,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感染后临床结局的多样性提示了其致病机制的复杂性,Hp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个方面,有毒力因子、细胞因子、自由基、毒力基因等多种Hp致病因子参与,目前已成为Hp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毒力因子 细胞因子 自由基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6
5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1045-1049,共5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 Hp 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 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 Hp 感染,特别是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 Hp 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 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 Hp 感染,特别是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Medicine》上用Helicobacter pylori 和 gastric cancer 作为关键词检索了1983年至2001年的所有文献,通过审阅文题和摘要,剔除无关文献后获得461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出100余篇包含了有用信息的文献,对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生物学 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致病力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E和c-fos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3 位作者 张万岱 宋于刚 张振书 张亚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和原癌基因c fos与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致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致胃癌前病变模型的胃窦粘膜中cyclinE和c ... 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和原癌基因c fos与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致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致胃癌前病变模型的胃窦粘膜中cyclinE和c fos的表达 ,并结合组织标本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Hp感染蒙古沙土鼠 2 5周时cyclinEmRNA水平的表达是正常对照的 2 2倍 ,4 5周时是 3 1倍 (P <0 0 1) ;2 5周时c fosmRNA水平的表达是正常对照的 2 5倍 ,4 5周时是 2 1倍(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yclinE及c fos在Hp感染蒙古沙土鼠 4 5周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果表明在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致胃癌发生的早期有cy clinE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癌前状态 细胞周期蛋白E 基因fos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7
7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0-721,744,共3页
1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未完全阐明.1957年纤维胃镜问世后,CAG的诊断和... 1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未完全阐明.1957年纤维胃镜问世后,CAG的诊断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AG的检出率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变率约为5.4%.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界对CAG的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胃黏膜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便溏或便秘, 食量及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胃肠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未见明显异常,透射电镜虽观察到胃肠粘膜有糜烂破溃状态,但无 器质性病变。血浆、肠液、下丘脑及空肠组织标本中胃动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连续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 大鼠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胃肠道粘膜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胃肠病学》 2001年第3期I001-I004,共4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永莉 郭文 +2 位作者 姜泊 朱薇 张万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年第3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过敏性紫癜 变态反应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 小血管 致病源 通透性 免疫 全身
下载PDF
大鼠胃损伤适应性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宋于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无水乙醇胃损伤的适应模型 ,观察大鼠胃损伤适应性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40 %、75 %乙醇 1ml胃饲 ,并且在 0、2、4d内予以重复刺激 ,诱发胃损伤适应模型 ,观察损伤模型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 目的 建立大鼠无水乙醇胃损伤的适应模型 ,观察大鼠胃损伤适应性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40 %、75 %乙醇 1ml胃饲 ,并且在 0、2、4d内予以重复刺激 ,诱发胃损伤适应模型 ,观察损伤模型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UI)为 47 2 5± 2 .0 5 ;40 %乙醇处理组大鼠胃黏膜UI为 2 5 .2 5± 3 .71,较对照大鼠显著降低 (P <0 .0 5 ) ;75 %乙醇处理组大鼠胃黏膜UI为 67.40± 10 .81,较对照大鼠显著增高 (P <0 .0 5 )。提示在给予 40 %乙醇 3次刺激后 ,大鼠胃能产生适应性保护作用 ,减轻了再给予无水乙醇刺激时的胃损伤 ;而在给予 75 %乙醇 3次刺激后 ,大鼠胃不能产生适应性保护作用 ,反而加重了再给予无水乙醇刺激时的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损伤 适应性作用 胃黏膜损伤 适应性保护 适应模型
下载PDF
实验脾虚证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动物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5组,每组6只。A.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kg/日腹腔注射,同时于每日上、下午各喂饲蒸馏水2ml,连续14天。B.脾虚... 目的:探讨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动物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5组,每组6只。A.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kg/日腹腔注射,同时于每日上、下午各喂饲蒸馏水2ml,连续14天。B.脾虚模型组:利血平0.5mg/kg/日腹腔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脾虚证 D细胞 肠粘膜 十二指 G细胞 生长抑素 腹腔注射 胃泌素 胃窦粘膜 模型组
下载PDF
脾虚泄泻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432-433,共2页
关键词 脾虚 泄泻 胃动素 中医病理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蒙古沙土鼠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3 位作者 宋于刚 张万岱 张亚历 张振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基础上,探讨H.pylori感染诱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蒙古沙土鼠,建立H.pylori长期感染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ylori... 目的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基础上,探讨H.pylori感染诱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蒙古沙土鼠,建立H.pylori长期感染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致胃上皮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了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其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显示,H.pylori感染可致正常胃粘膜发生慢性胃炎→胃萎缩→胃上皮肠化生→胃上皮异型增生的发展过程。H.pylori感染能引起胃窦上皮细胞增殖增加(P<0.05),随着H.pylori感染时间的延长,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mRNA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mRNA的阳性信号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H.pylori定植致胃窦上皮细胞增殖的异常,对正常胃窦粘膜向不典型增生进展的过程起重要作用;EGF及EGFR在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是H.pylori定植致胃窦上皮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癌前病变 细胞增殖 胃癌
下载PDF
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症G、D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探讨 G细胞 (分泌 Gas)、D细胞 (分泌 SST)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用抗 - Gas、抗 - SST的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胃窦、十二指肠粘膜 G、D细胞 ,运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 (MIPS)对 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并用四君子汤反... 探讨 G细胞 (分泌 Gas)、D细胞 (分泌 SST)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用抗 - Gas、抗 - SST的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胃窦、十二指肠粘膜 G、D细胞 ,运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 (MIPS)对 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并用四君子汤反证。实验表明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胃窦、十二指肠粘膜 G、 D细胞数均减少 (P<0 .0 5 ) ,D细胞面积缩小 (P<0 .0 5 ) ,G细胞灰度值增高 (P<0 .0 5 ) ,G/ 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增高 (P<0 .0 5 )。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 ,G、 D细胞数有所增加 ,D细胞面积明显增大 ,G细胞灰度值、G/ 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接近或略低于正常。自然恢复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与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从形态学上揭示 D细胞分泌 SST亢进、G细胞释放 Gas不足、 G/ D细胞比例失调 ,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病理机制 G细胞 D细胞 大鼠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脾虚泄泻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制模早期MTL含量增高,而晚期低下。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MTL水平紊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制模早期MTL含量增高,而晚期低下。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MTL水平紊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初步表明体液及组织中MTL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胃动素 MTL 脾虚证 四君子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时早期应答基因c-Jun 及c-met的表达
17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1 位作者 宋于刚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建立无水乙醇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早期应答基因 c-Jun 和 c-met 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mL 胃饲诱发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于伤后0,4,8d 分别处理一组大鼠,观察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建立无水乙醇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早期应答基因 c-Jun 和 c-met 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mL 胃饲诱发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于伤后0,4,8d 分别处理一组大鼠,观察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早期应答基因 c-Jun和 c-met 的表达.结果:在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中,损伤后4,8d 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LI)为32±7,18±3,均显著低于损伤模型组75±11,(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损伤后8d 组大鼠胃黏膜 c-Jun 的阳性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c-met 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0及损伤模型组的0(P<0.05).结论:早期应答基因 c-Jun 和 c-met 的表达能促进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对黏膜损伤的自愈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黏膜损伤 应答基因 C-JUN基因 C-MET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增生
下载PDF
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时早期应答基因c-Jun及c-met的表达
18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1 位作者 宋于刚 张万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建立无水乙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 ml胃饲诱发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于伤后0,4,8 d分别处理一组大鼠,观察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建立无水乙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 ml胃饲诱发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于伤后0,4,8 d分别处理一组大鼠,观察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的表达。结果在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中,损伤后4,8 d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LI)为32±7,18±3,均显著低于损伤模型组75±11,(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损伤后8 d组大鼠胃黏膜c-Jun的阳性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及损伤模型组的0(P<0.05)。结论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的表达能促进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对黏膜损伤的自愈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损伤 早期应答基因 大鼠
下载PDF
脾虚泄泻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205-205,共1页
目的:本研究从多角度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胃动素(MTL)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揭示脾虚证本质。方法:动物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7组,每组10只。A.脾虚模型组:利血平0.5mg./kg/日腹腔注射,同时于每日上。
关键词 胃动素 实验脾虚证 实验研究 模型组 利血平 腹腔注射 泄泻 雄性SD大鼠 动态观察 第一军医大学
下载PDF
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研究
20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1 位作者 赵彤 张万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利血平法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产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以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脾... 目的:探讨利血平法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产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以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是揭示脾虚证本质的主要病理学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粘膜 大鼠 脾虚证模型 四君子汤 预防及治疗 证本质 破溃 利血平 光镜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