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成烃生物及烃源岩地球生物学评价
1
作者 万俊雨 朱建辉 +5 位作者 姚素平 张毅 李春堂 张威 姜海健 王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05,共13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低,寻找优质烃源岩、研究其形成条是勘探急需解决的问题。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岩心样品,分析...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低,寻找优质烃源岩、研究其形成条是勘探急需解决的问题。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岩心样品,分析古生态、古环境及成烃生物,研究成烃生物的组合特征及其随古环境的变化。用生境型和生源Ba元素含量作为生物学评价指标,用元素含量比值V/(V+Ni)指标和蒸发盐矿物种类作为地质学评价指标,开展了烃源岩地球生物学分级评价。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烃生物为浮游藻类、底栖红藻、底栖褐藻和和底栖蓝藻4大类。②马家沟组沉积期具备较高生物生产力烃源岩发育的条件。高频的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干、湿交替导致了水体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的频繁变化,因此有机质的保存条件是该地区烃源岩形成发育的关键因素。③有利烃源岩发育的地球生物相为耐盐菌藻膏云潟湖边缘相,其次为浮游藻浅潮下带泥云坪和膏泥潟湖相。④烃源岩地球生物学评价结果与残余有机碳丰度评价结果相比,烃源岩相对更好,好的烃源岩是暗色泥质纹层或条带的含膏泥质白云岩、含泥白云岩、石膏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物学 成烃生物 烃源岩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淮南煤田潘集外围地区下二叠统泥页岩储层矿物特征研究
2
作者 丁海 王博文 +1 位作者 徐宏杰 姚素平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淮南煤田煤系下二叠统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和页岩气储集层物性,评价淮南煤田不同矿物对页岩气储层的影响。【方法】以淮南煤田潘集外围地区下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探究不... 【目的】研究淮南煤田煤系下二叠统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和页岩气储集层物性,评价淮南煤田不同矿物对页岩气储层的影响。【方法】以淮南煤田潘集外围地区下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探究不同组成成分对页岩气储层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矿物组成以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其中脆性矿物中石英占90%以上,其次含少量钾长石和钠长石,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少量绿泥石和伊利石。【结论】黏土矿物有利于页岩气吸附,研究区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应采取合适的压裂技术进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矿物 黏土矿物 泥页岩储层 淮南煤田潘集外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有机相 被引量:33
3
作者 姚素平 张科 +2 位作者 胡文瑄 房洪峰 焦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4,89,共12页
根据沉积有机相基本的有机岩石成分组成,结合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的沉积相和富集及分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煤和烃源岩划分为陆地森林(沼泽)有机相(A)、湿地森林(沼泽)有机相(B)、湿地草本混生(沼泽)有机相(C... 根据沉积有机相基本的有机岩石成分组成,结合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的沉积相和富集及分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煤和烃源岩划分为陆地森林(沼泽)有机相(A)、湿地森林(沼泽)有机相(B)、湿地草本混生(沼泽)有机相(C)、覆水草本(沼泽)有机相(D)、异地残殖(漂浮沼泽)有机相(E)和开阔湖盆藻质有机相(F)6类沉积有机相。其中,A和B相成煤,F相为油气源岩,而C,D,E相具有成油和成煤的共性。通过不同有机相有机质的热解实验,分析了各有机相的油气生成潜力,提出沉积有机相是综合评价煤、油、气、油页岩等多种有机可燃矿产共存共生的有效方法,并运用沉积有机相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煤和烃源岩的成烃方向及转化能力进行了综合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相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资源评价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成烃潜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姚素平 张景荣 +1 位作者 胡文瑄 曹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煤的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以产气为主 ,三叠系煤相对倾向于生油 ,三叠系煤的产油量是侏罗系煤产油量的 6~ 8倍 ,且产油温度宽 ,生成的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 ,但三叠系煤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大。侏罗系煤不仅产量小 ,... 煤的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以产气为主 ,三叠系煤相对倾向于生油 ,三叠系煤的产油量是侏罗系煤产油量的 6~ 8倍 ,且产油温度宽 ,生成的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 ,但三叠系煤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大。侏罗系煤不仅产量小 ,产油持续的温度范围窄 ,而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但其排油效率高 ,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只有三叠系煤的 1/10。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和特征是造成中生界煤生烃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侏罗系煤生烃潜力低 ,且成熟度低 ,三叠系煤生油潜力虽高 ,但煤系规模小 ,煤层厚度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烃 热模拟实验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煤 生油潜力 油气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有机相研究及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素平 毛鹤龄 +1 位作者 金奎励 魏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4,共5页
以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将西山窑组沉积期划分为四种沉积有机相: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和森林... 以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将西山窑组沉积期划分为四种沉积有机相: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和森林沼泽有机相是主要的生烃有机相类型.森林沼泽有机相是煤成气的主要源区,并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流水沼泽有机相则是煤成油的主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相 煤成烃 烃源岩 油气藏 盆地
下载PDF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姚素平 胡文 +2 位作者 薛春燕 张景荣 曹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8-524,共7页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 ,类脂组含量高 ...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 ,类脂组含量高 ,且镜质组的主要类型为富氢的基质镜质体 ,有机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瓦窑堡煤系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 ,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热模拟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但由于瓦窑堡煤系规模小 ,煤层厚度薄 ,煤系泥岩有机质类型偏差 ,且煤中主要生油显微组分尚末进入大量生油期 ,因此难以形成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煤成烃 有机相 显微组分 瓦窑堡煤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姚素平 魏辉 +4 位作者 金奎励 张景荣 涂建琪 赵长毅 方家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8-85,共8页
本文以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模拟实验,对中国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含有丰富的类脂成分,壳质组特别是角质体含量高可能导致了本区高蜡石油的生成,壳... 本文以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模拟实验,对中国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含有丰富的类脂成分,壳质组特别是角质体含量高可能导致了本区高蜡石油的生成,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决定了煤的氢指数和热解烃产值,它们共同构成了盆地内煤成油的母质。模拟排油实验证明了煤孔隙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煤中液态烃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较好地排出。为了便于生产勘探,文中还讨论了煤系地层的沉积有机相,依据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将煤系划分成四种沉积有机相:分别是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有机相,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生成液态烃的潜力最大,以含有大量的角质体为特征;森林沼泽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次之,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要成分;高位沼泽有机相生烃潜力最差,以惰性组和镜质组为主要的有机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显微组分 盆地 沉积有机相 油矿床
下载PDF
新疆侏罗系煤基质镜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烃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素平 张景荣 +1 位作者 金奎励 方家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21,共8页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对新疆侏罗系煤中基质镜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按成因和生烃性可分成三种不同的亚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基质镜质体在煤成烃作用中的意义和热演化规律。
关键词 镜质体 有机岩石学 煤成烃 煤系 煤成油
下载PDF
用显微荧光和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显微组分的热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9
作者 姚素平 张景荣 金奎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0,共10页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显微镜的问世,给单显微组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应用上述方法对一套人工熟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变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显微组分的生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荧光 红外光谱 显微组分 烃源岩 热演化规律
下载PDF
江苏省CO_2煤层地质封存条件与潜力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素平 汤中一 +1 位作者 谭丽华 裴文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根据江苏省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分布、煤炭资源量和煤层的储集条件等煤封存CO2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别对苏南煤田、徐州煤田、丰沛煤田煤层封存CO2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该区CO2煤层封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 根据江苏省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分布、煤炭资源量和煤层的储集条件等煤封存CO2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别对苏南煤田、徐州煤田、丰沛煤田煤层封存CO2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该区CO2煤层封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煤层可存储CO2总量超过3×108t,其中苏南含煤区可存储CO2容量为8.1×107t,徐州煤矿区可存储容量近1.5×108t,丰沛煤矿区为8.7×107t。并对各典型含煤区块CO2煤封存前景进行分类:适合存储区(A类)、较适合存储区(B类)和较差存储区(C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ECBM 封存条件 潜力评价 江苏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姚素平 张景荣 +1 位作者 王可仁 栾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煤系地层可否成为该盆地另一套油源岩的问题,历来存有争议。系统的煤岩和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煤中倾油性的壳质组分含量低,基质镜质体的类型也不利于生油,因此。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鄂尔多斯盆地 煤成油 煤矿 油矿床
下载PDF
煤、油、气共存富集的地球化学判识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素平 胡文瑄 焦堃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油、气、煤都是由生物先质经有机质的成岩和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生物先质的转化方向取决于沉积有机相。沉积有机相由于集沉积学、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于一体,所以是综合评价盆地煤、油、气等能源矿产成矿潜力的最有效方法。本文通... 油、气、煤都是由生物先质经有机质的成岩和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生物先质的转化方向取决于沉积有机相。沉积有机相由于集沉积学、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于一体,所以是综合评价盆地煤、油、气等能源矿产成矿潜力的最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油、气、煤生成的地球化学条件综合分析,提出以显微组分分析为基础的四端元划分法则划分沉积有机相和综合判识油、气、煤成矿潜力,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中国东南部吴家坪期沉积划分为高位木本有机相(A)、低位木本有机相(B)、低位木本-残殖壳屑有机相(C)、覆水木本-藻质有机相(D)、深覆水草本-藻质有机相(E)和开阔水体藻质有机相(F),典型的油源岩和典型的腐殖煤是两种极端的有机相,也是鄂尔多斯和其它煤、油、气共存盆地的共同特征和主要的有机相类型,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萍乐盆地龙潭组存在一系列的由煤到油转化的过渡类型的有机相,对油、气、煤成因理论及多种能源共同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沉积有机相进行了数值化,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有机相按其对成油、成气和成煤的贡献大小进行赋值,提出了沉积有机相类型指数的数学模型,为可燃有机矿产共存富集的地球化学定量判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相 显微组分 成矿潜力 资源评价
下载PDF
用显微组分的双重属性研究沉积有机相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素平 金奎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5-532,共8页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沉积有机相的区分主要依据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光性特征。实际上,源岩显微组分的特征、类型、数量和产状是源岩有机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双重反映,...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沉积有机相的区分主要依据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光性特征。实际上,源岩显微组分的特征、类型、数量和产状是源岩有机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双重反映,并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利用源岩显微组分的属性可以简便快速地确定沉积有机相,并可更好地反映盆地内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侏罗纪煤系的沉积有机相进行研究,圈定了有利的煤成油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沉积有机相 有机岩石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DBSA集成铜电解工艺成套技术和装备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素平 柳彦 付伟岸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62,共5页
DBSA集成电解工艺成套技术和装备由"双向平行流铜电解及电积工艺技术"、"多回路平衡导电技术"、阳极泥实时收集技术"、"高效电积及酸雾抑制技术"等技术和装备组成。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改变了传统... DBSA集成电解工艺成套技术和装备由"双向平行流铜电解及电积工艺技术"、"多回路平衡导电技术"、阳极泥实时收集技术"、"高效电积及酸雾抑制技术"等技术和装备组成。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循环方式,加上多回路平衡导电系统的作用,可实现高电流密度电解;阳极泥实时收集技术缩短了阳极泥回收周期;"高效电积及酸雾抑制技术"可在很低的铜离子浓度下电积产出高品质阴极铜,且改善了电积车间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铜电解工艺 双向平行流 平衡导电 酸雾抑制
下载PDF
栓皮栎的热模拟特征及木栓质的成烃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素平 金奎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6,共5页
由于大多数沉积有机质或煤层中的木栓质体在很低演化阶段荧光就消失了,使得地球化学家和煤岩学家往往低估了木栓质体对成烃的贡献。利用显微镜荧光检测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现代植物栓皮栎的树皮进行人工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 由于大多数沉积有机质或煤层中的木栓质体在很低演化阶段荧光就消失了,使得地球化学家和煤岩学家往往低估了木栓质体对成烃的贡献。利用显微镜荧光检测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现代植物栓皮栎的树皮进行人工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木栓组织和木检质成分是一种高度偏油的有机质,在低热力条件下释放出大量的以异构烃和环烷烃为主的液态烃类,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为0.5%之前,生成C6+烃类总量的2/3以上。现代木栓热模拟生烃现象要滞后于地质体中的木栓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栓质体 成烃演化 热模拟实验 栓皮栎 煤矿床
下载PDF
下扬子区孤峰组—大隆组露头剖面特征与岩相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素平 吴聿元 +2 位作者 余文端 张柏林 胡文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215-232,245,共19页
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勘探目的层位。然而,由于两者在时空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岩相变化,使得其在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油气资源勘探及潜力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对下扬子区孤峰组及大隆组... 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勘探目的层位。然而,由于两者在时空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岩相变化,使得其在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油气资源勘探及潜力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对下扬子区孤峰组及大隆组的6条典型野外剖面进行详细梳理并总结其岩石地层特征,进一步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其垂向及平面的岩相展布及变化,结合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来探讨其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扬子区孤峰组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呈厚薄相间的变化特征,其沉积中心大体位于繁昌—芜湖及句容—溧水一带;孤峰组岩性基本上可分为三段,其中中部硅质岩—泥岩段在区域上稳定发育且厚度较大。大隆组在区域上厚度变化不大,但受古地理格局影响,在区域上岩性分异较明显,其硅质岩段主要发育在皖南地区,而在苏北地区则相变为泥页岩。下扬子地区孤峰组和大隆组TOC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总体上处于生气范围内,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孤峰组及大隆组中上段TOC最高,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层位。区域上,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广盆地及无锡—苏州地区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地区;而宣广—煤山盆地、句容丹阳—黄桥—泰州地区页岩成熟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大隆组 岩相 页岩油气 下扬子区
下载PDF
诱导法脱砷技术在铜电解液净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姚素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是作者消化了引进的诱导法脱砷技术,将其应用于国内几家工厂的铜电解液净化系统的设计中之后,对诱导法脱砷技术所作的进一步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诱导法脱砷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的选择、计算、设备的特点及环保效果,介绍了... 本文是作者消化了引进的诱导法脱砷技术,将其应用于国内几家工厂的铜电解液净化系统的设计中之后,对诱导法脱砷技术所作的进一步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诱导法脱砷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的选择、计算、设备的特点及环保效果,介绍了诱导法脱砷技术在国内一些工厂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净化 诱导法 脱砷 砷化氢 炼铜
下载PDF
“双闪”铜冶炼工艺在中国的优化和改进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姚素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1,14,共4页
通过对"双闪"铜冶炼工艺在国外长期处理的原料情况和国内原料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双闪"工艺要适应中国铜冶炼厂复杂的原料条件,必须对其工艺参数和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改进,采用改变配料方式、操作参数以及设备结构等... 通过对"双闪"铜冶炼工艺在国外长期处理的原料情况和国内原料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双闪"工艺要适应中国铜冶炼厂复杂的原料条件,必须对其工艺参数和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改进,采用改变配料方式、操作参数以及设备结构等技术措施,加强原料中杂质的脱除,提高"双闪"铜冶炼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闪速熔炼 闪速吹炼 杂质 优化
下载PDF
NGL炉精炼废杂铜工艺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姚素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
分析了废杂铜火法精炼与液态熔融粗铜火法精炼的差异,介绍了NGL炉工艺的特点、设备结构、操作步骤、工艺参数等,阐述了用NGL炉工艺处理废杂铜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并对该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NGL炉 废杂铜精炼 氮气搅拌 富氧精炼
下载PDF
原油中镜质体碎屑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素平 金奎励 魏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原油中镜质体碎届的检出为确认准噶尔盆地煤成油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镜质体 碎屑 地质意义 油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