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及贮藏物质转运的影响
1
作者 黄玲 杨文平 +3 位作者 姚素梅 梅沛沛 胡喜巧 张传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成熟种子的萌发和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文章以百农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试验材料,利用标准发芽试验法对旋耕(CK)、深松(S0)和深耕(S1)后收获的小麦籽粒进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贮藏物质转运...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成熟种子的萌发和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文章以百农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试验材料,利用标准发芽试验法对旋耕(CK)、深松(S0)和深耕(S1)后收获的小麦籽粒进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贮藏物质转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S0和S1促进了AK58种子活力指数、根数和根系活力的增加;对BN4199的根芽比、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有促进作用.AK58的含蛋白质量在旋耕条件下最大,含淀粉量在深松下最高;BN4199的千粒质量为深松高于旋耕,但含蛋白质和淀粉量差异不明显.耕作方式对种子千粒质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较为显著.旋耕有利于种子贮藏物质转化效率的增加,深松有利于提高AK58种子的贮藏物质转运量和BN4199的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呼吸消耗.品种基因型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决定作用,种子贮藏物质指标和呼吸消耗与根数和根系活力更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深松 小麦 幼苗生长 贮藏物质转运
下载PDF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分析化学一流本科课程
2
作者 毛丽惠 姚素梅 +2 位作者 张秋平 黄艳伟 张艺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29-32,共4页
网络的发展促进“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信阳学院分析化学课程进行基于“雨课堂+慕课... 网络的发展促进“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信阳学院分析化学课程进行基于“雨课堂+慕课+QQ群+线下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课题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积极打造分析化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探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 分析化学 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师范认证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3
作者 毛丽惠 李晓严 +3 位作者 姚素梅 张秋平 罗春芳 王倩倩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的重中之重。课程教学如何根据师范认证的理念对标毕业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是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信阳学院化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师...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的重中之重。课程教学如何根据师范认证的理念对标毕业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是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信阳学院化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师范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程优化改革进行探索。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对标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全面提升化学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师范认证 核心素养 毕业要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五氟丙酸甲酯及其中间体用催化剂的制备
4
作者 白智勇 姚素梅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0-71,75,共3页
在以活4A分子筛为载体的氟化铯催化剂作用下,六氟环氧丙烷(HFPO)可迅速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全氟丙酰氟(PPF)中间体,实验考察了氟化铯(CsF)负载量、六氟环氧丙烷的通气速率、催化剂填料柱温度对PPF中间体生成反应的影响。经气相色谱分析,... 在以活4A分子筛为载体的氟化铯催化剂作用下,六氟环氧丙烷(HFPO)可迅速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全氟丙酰氟(PPF)中间体,实验考察了氟化铯(CsF)负载量、六氟环氧丙烷的通气速率、催化剂填料柱温度对PPF中间体生成反应的影响。经气相色谱分析,所得中间体纯度为98%以上,将其直接与甲醇进行反应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五氟丙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丙酸甲酯 六氟环氧丙烷 全氟丙酰氟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3 位作者 吕国华 刘明久 杨文平 李东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7,共5页
为比较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的差异,进而探讨喷灌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应用Richards模型对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 为比较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的差异,进而探讨喷灌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应用Richards模型对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在Richards模型基础上的籽粒生长分析显示: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千粒质量均显著性提高。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起始势增强,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增大。阶段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在籽粒灌浆的前期,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增加;在籽粒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喷灌处理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但对其灌浆持续期没有显著影响,使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均延长,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总体上讲,喷灌处理对弱势粒粒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强势粒,表明喷灌提高冬小麦的千粒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弱势粒的千粒质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籽粒 灌浆 冬小麦 灌浆速率 灌浆持续期 喷灌 地面灌溉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2 位作者 刘海军 冯金朝 王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9,共4页
为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该试验选择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 为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该试验选择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减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除在光合'午休'期间(12:00~14:00)较大外,在其它时段均低于地面灌溉条件下;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午休'均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喷灌条件下,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的,而在地面灌溉条件下,光合'午休'主要由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导致的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可以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使光合'午休'期间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由非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气孔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光合作用 日变化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刘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6,共6页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前期(分蘖期~拔节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总量较小,但是在冬小麦生...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前期(分蘖期~拔节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总量较小,但是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抽穗期~成熟期),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其干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地面灌溉条件下;在抽穗前,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率差异不显著,在抽穗后的灌浆期,喷灌条件下叶片、籽粒中的干物质分配率提高,其茎鞘的干物质分配率则降低;喷灌条件下叶片、颖壳、茎鞘贮藏物质的转化率均低于地面灌溉,其抽穗后生产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地面灌溉显著提高;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5.9%1、.23 g、491.4 kg/hm2,差异在处理间均显著;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小于地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地面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运转
下载PDF
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过程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2 位作者 刘海军 冯金朝 王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147,共5页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分蘖~抽穗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物产量较小,抽穗后,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成熟时其生物产量比地面灌溉条件下...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分蘖~抽穗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物产量较小,抽穗后,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成熟时其生物产量比地面灌溉条件下高8.9%;在分蘖~拔节期,净同化率较低,孕穗~成熟期比地面灌溉高15.7%~30.9%;从第一次灌水处理至成熟,群体生长率平均比地面灌溉高10.1%;在生长前期(分蘖~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增长较慢,在生长后期(抽穗~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衰减率低,从而使生长后期的叶面积持续时间比地面灌溉高15.5 d.综上所述,喷灌对冬小麦群体生长的影响具有前控后促的特点,其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考种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5.9%、 2.8%、 11.3%,二者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喷灌 地面灌溉 生长分析
下载PDF
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素梅 刘明久 +2 位作者 茹振钢 杨文平 冯素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246,共5页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高于不喷施的对...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高于不喷施的对照,但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对气孔导度的促进作用大于腊熟期 叶片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ALA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气孔限制 而在腊熟期则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非气孔限制。在开花期和乳熟期,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腊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有显著性提高。与对照相比,105~0 mg/L ALA处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冬小麦 气孔导度 光合速率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喷灌促进小麦籽粒淀粉积累提高其品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素梅 吴大付 +2 位作者 杨文平 杨雪芹 黄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7-102,共6页
为研究喷灌和地面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品质性状的影响,该文以中筋小麦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通过2012-2014年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以地面灌溉为对照,分析了喷灌对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过程、淀粉糊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喷灌和地面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品质性状的影响,该文以中筋小麦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通过2012-2014年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以地面灌溉为对照,分析了喷灌对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过程、淀粉糊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显著提高了小麦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进而降低了淀粉的直/支比;2)喷灌条件下小麦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量较地面灌溉分别显著提高了7.8%~8.0%和12.2%~12.5%(P〈0.05);3)喷灌条件下小麦直链淀粉的积累量较地面灌溉显著降低了8.3%~11.4%(P〈0.05);4)Logistics方程模拟淀粉积累过程表明,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提高了小麦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最大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但降低了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5)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淀粉糊化特性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除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差异不显著外,喷灌小麦淀粉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和最终黏度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0.169~0.186、0.053~0.062、0.116~0.124和0.155~0.171 Pa·s(P〈0.05)。综上,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中筋小麦成熟期籽粒淀粉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筋小麦淀粉品质。该研究可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淀粉 籽粒 喷灌 地面灌溉 小麦 品质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陈国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片、茎鞘、根系中的32P比活度和放射性活度均显著高于不喷施ALA的对照处理;105~0mg/L ALA处理使分配到稻株穗部的32P活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在开花期、乳熟期和腊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3%6~.0%、4.1%5~.0%和2.0%2~.7%。上述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能显著提高稻株各器官对磷素的吸收,并能明显促进磷素向穗部的运输分配,从而使105~0 mg/L ALA处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8%9~.9%和5.4%1~4.9%,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32P示踪 磷素 水稻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土壤基质势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素梅 杨雪芹 吴大付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共5页
以郑薯8号为材料,以沟灌为对照(CK),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基质势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10、-20、-30和-4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沟灌处理,但在淀粉积累期对气孔导度的促进作用要大... 以郑薯8号为材料,以沟灌为对照(CK),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基质势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10、-20、-30和-4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沟灌处理,但在淀粉积累期对气孔导度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40^-1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CK,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气孔限制,在淀粉积累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非气孔限制。滴灌条件下-40^-1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叶片中的SPAD较CK显著提高,在淀粉积累期,-2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的SPAD最高。与对照相比,滴灌条件下-40^-1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20kPa土壤基质势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华北半湿润区,可以通过控制土壤基质势-20kPa以上来制定马铃薯的滴灌灌溉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基质势 马铃薯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产量
下载PDF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 1号为材料 ,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 (10、30和 5 0mg/L )的 5 -氨基酮戊酸 (5 -Aminolevulinicacid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10~ 5 0mg/LALA处理使产量、结实率、...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 1号为材料 ,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 (10、30和 5 0mg/L )的 5 -氨基酮戊酸 (5 -Aminolevulinicacid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10~ 5 0mg/LALA处理使产量、结实率、千粒重分别增加了 6 .97%~ 12 .0 2 %、7.33%~ 12 .18%、0 .2 8%~1.4 6 % ,其中以 30mg/L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LA处理缓解了两系杂交粳稻的异步灌浆现象 ,减弱了强势粒对弱势粒籽粒灌浆充实的抑制 ,促进弱势粒提早启动灌浆 ,并提高其灌浆速率 ,说明ALA处理提高两系杂交粳稻的产量和结实率 ,主要是通过提高弱势粒的灌浆充实率和粒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 两系杂交粳稻 籽粒灌浆 产量 强势粒 弱势粒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刘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在喷灌和地面灌溉(对照)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农田生态因子(冠层空气温度、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和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在喷灌和地面灌溉(对照)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农田生态因子(冠层空气温度、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和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灌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没有改变,但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明显高于地面灌溉,在一天中8∶00-18∶00期间的不同时刻,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差异大小表现为:在灌浆前期,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叶水势的差异以在8∶00时最大;在灌浆中期,差异以12∶00-16∶00期间最大;在灌浆后期,两种灌溉方式下一天中各时刻的差异微小,相对稳定。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因子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没有改变:灌浆前期,叶水势日变化均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的影响;灌浆中期,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和生理因子蒸腾速率的影响;灌浆后期,主要受生理因子光合速率的影响。但喷灌条件下各影响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程度较地面灌溉条件下降低,表明喷灌条件下叶水势对影响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叶水势 生态因子 生理因子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姚素梅 朱晓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用水问题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文章从探讨我国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严峻的现实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用水问题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文章从探讨我国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严峻的现实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水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管理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 ;依靠科技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增加投入 ,打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 ;实施虚拟水贸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农业 节水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籽粒形成期植株氮代谢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3 位作者 茹振钢 杨文平 李淦 杨雪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喷灌对冬小麦籽粒形成期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步下降,而小麦籽粒NR和GS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步提高,并于花后14d达到最高,之... 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喷灌对冬小麦籽粒形成期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步下降,而小麦籽粒NR和GS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步提高,并于花后14d达到最高,之后逐步下降。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籽粒的NR和GS活性均显著提高;开花后0~28d旗叶和籽粒中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开花28d后喷灌旗叶和籽粒游离氨基酸与地面灌溉无显著差异;喷灌有利于旗叶灌浆前期和中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以及灌浆期间向籽粒的再分配。喷灌下,小麦籽粒蛋白质上升,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增加,但清蛋白和球蛋白变化不显著。可见,喷灌有利于提高中筋小麦植株氮代谢的关键酶活性,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蛋白质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氮代谢 蛋白质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两系杂交稻结实率的生理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在两系杂交水稻抽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ALA对旗叶6个生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各生理因素与结实率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0-70 mg/L ALA处理的旗叶生理指标值与其最优值的关联度均比对照...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在两系杂交水稻抽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ALA对旗叶6个生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各生理因素与结实率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0-70 mg/L ALA处理的旗叶生理指标值与其最优值的关联度均比对照高,其中以30 mg/LALA处理与最优值的关联度最大.在灌浆前期,影响水稻结实率的主要生理因素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在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影响水稻结实率的主要生理因素分别是叶绿素含量和鞘糖含量、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上述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喷施10-70 mg/L ALA,能提高旗叶的生理活性.在水稻的整个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结实率作用最强烈,是水稻籽粒灌浆动态生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生理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及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就国内外有关喷灌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及生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喷灌条件下作物的生态、生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农田小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喷灌 光合作用 作物生长 机制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刘海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1-5,14,共6页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灌溉下方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分布状况。在根系发育达峰值的开花期,在0~30cm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灌溉下方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分布状况。在根系发育达峰值的开花期,在0~30cm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大于地面灌溉,在土壤中下层(30~100cm),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小于地面灌溉。在根系逐渐衰老的灌浆期,在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仍大于地面灌溉。结果表明:在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喷灌有利于根系在土壤表层发育,地面灌溉则促使根系在土壤中下层发育较多。在根系衰老过程中,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根长 根重
下载PDF
六种常用滋补中药铅、汞、镉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姚素梅 王强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为了解山楂、山药、百合、枸杞子、麦冬、莲子六种常用滋补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铅和镉含量,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汞含量。结果表明,六种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 为了解山楂、山药、百合、枸杞子、麦冬、莲子六种常用滋补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铅和镉含量,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汞含量。结果表明,六种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铅、镉、汞,六种中药汞含量均不超过0.02mg/kg,镉含量最高0.32mg/kg,最低0.08mg/kg,铅含量在0.53—2.43mg/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