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菜籽油SiO_(2)脱胶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
作者 曾诗琴 梁强 +5 位作者 李云成 赵玲 徐霞 熊伟 宣朴 姚英政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进一步验证SiO_(2)脱胶工艺的可行性,以浓香菜籽原油为研究对象,以磷脂脱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SiO_(2)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了SiO_(2)脱胶工艺与传统水化脱胶工艺得到的脱胶浓香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验证SiO_(2)脱胶工艺的可行性,以浓香菜籽原油为研究对象,以磷脂脱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SiO_(2)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了SiO_(2)脱胶工艺与传统水化脱胶工艺得到的脱胶浓香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在SiO_(2)添加量2.25%、脱胶温度35℃、脱胶时间22 min、搅拌速度107 r/min条件下,脱胶效果最优,此时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为1719.61 mg/kg,磷脂脱除率达到86.1%;SiO_(2)脱胶油与水化脱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SiO_(2)脱胶油中总酚及Canolol含量均显著低于水化脱胶油的(p<0.05),SiO_(2)脱胶油的亮度和磷脂脱除率均显著高于水化脱胶油的(p<0.05)。对于非水化磷脂比例较高的浓香菜籽油,SiO_(2)脱胶相比于传统水化脱胶可能具有更好的脱胶效果,可以作为传统水化脱胶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SiO_(2) 脱胶 磷脂 Canolol
下载PDF
菜粕蛋白营养、制备及食品应用
2
作者 熊伟 赵玲 +2 位作者 梁强 宣朴 姚英政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从菜粕蛋白的营养价值、制备工艺、改性及食品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菜粕蛋白可食化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粕蛋白 食用蛋白质 改性蛋白质 抗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脱胶与脱酸对菜籽油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英政 董玲 +4 位作者 梁强 黎剑 李浦 朱宇 周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7-252,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传统脱胶和脱酸工艺对冷榨和热榨菜籽油中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发现冷榨油与热榨油中的挥发性组分及风味差异较大,热榨油中的挥发性组分比冷榨油更为复杂,且脱胶和脱酸工艺可以降低菜籽油中挥发性组分的复杂性...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传统脱胶和脱酸工艺对冷榨和热榨菜籽油中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发现冷榨油与热榨油中的挥发性组分及风味差异较大,热榨油中的挥发性组分比冷榨油更为复杂,且脱胶和脱酸工艺可以降低菜籽油中挥发性组分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脱酸工艺对冷榨油和热榨油的挥发性组分影响较大,而脱胶工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通过测定各阶段菜籽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发现脱胶工艺对菜籽油的酸价没有显著影响;脱胶和脱酸工艺对冷榨油的过氧化值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热榨油的过氧化值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热榨 精炼 风味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菜籽油植物甾醇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颜 姜敏杰 +4 位作者 梁强 赵玲 熊伟 宣朴 姚英政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植物甾醇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植物油中重要的脂质伴随物。目前我国居民膳食摄入植物甾醇普遍不足,而菜籽油具有植物甾醇含量高、市场消费占有率高、原料广泛、产量大等优点,非常适合开发成高植物甾醇油,作为膳食摄... 植物甾醇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植物油中重要的脂质伴随物。目前我国居民膳食摄入植物甾醇普遍不足,而菜籽油具有植物甾醇含量高、市场消费占有率高、原料广泛、产量大等优点,非常适合开发成高植物甾醇油,作为膳食摄入植物甾醇的良好途径。文章介绍了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存在形态、种类及含量、生理功能和影响因素,分析了高植物甾醇菜籽油的应用现状,得出了其有效生产方法与途径,展望了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植物甾醇 降胆固醇 高植物甾醇油
下载PDF
TiO_2-SiO_2溶胶体系中Eu^(3+)荧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姚英政 张玲 伍青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2,共4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稀土Eu3+的TiO2-SiO2杂化体系,发现随着Ti/Si摩尔比的增加,Eu3+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延长,表明TiO2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Eu3+的团聚;同时,Eu3+发射光谱中5D0→7F2与5D0→7F1的荧光强度比值R也随着TiO2浓度的...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稀土Eu3+的TiO2-SiO2杂化体系,发现随着Ti/Si摩尔比的增加,Eu3+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延长,表明TiO2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Eu3+的团聚;同时,Eu3+发射光谱中5D0→7F2与5D0→7F1的荧光强度比值R也随着Ti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显示了Eu3+-O2--Ti4+键的形成。研究了Eu3+掺杂浓度的改变对Eu3+荧光强度和R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TIO2-SIO2 荧光性质 稀土
下载PDF
冷榨与热榨工艺对双低菜籽油品质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英政 董玲 +1 位作者 黎剑 朱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根据双低油菜籽的标准对四个品种油菜籽的等级进行判定;分别对四个品种进行冷榨与热榨处理,得到菜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号品种不属于双低油菜籽品种,不适合低芥酸菜籽油加工;2号品种采用热榨工艺时,... 根据双低油菜籽的标准对四个品种油菜籽的等级进行判定;分别对四个品种进行冷榨与热榨处理,得到菜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号品种不属于双低油菜籽品种,不适合低芥酸菜籽油加工;2号品种采用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3号品种采用冷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4号品种采用冷榨和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均达到1级标准。冷榨与热榨工艺对菜籽油和菜籽饼中的铅和镉含量影响较大,而对砷含量影响较小。菜籽油和菜籽饼中几乎没有受到汞、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草甘膦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酸 硫苷 脂肪酸组成 饼粕 污染物
下载PDF
烘干设备干燥效率比较及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姚英政 董玲 朱宇 《粮食储藏》 2017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四川省内9个粮食烘干机用户的11台不同型号设备进行调研,通过干燥效率和稻谷爆腰率增值两个指标,对烘干设备在籼稻干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发现5号、7号和8号烘干设备的干燥效率均远高于100kg/h,且稻谷爆腰率增值均低于10%... 对四川省内9个粮食烘干机用户的11台不同型号设备进行调研,通过干燥效率和稻谷爆腰率增值两个指标,对烘干设备在籼稻干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发现5号、7号和8号烘干设备的干燥效率均远高于100kg/h,且稻谷爆腰率增值均低于10%。其中5号和8号设备是国产品牌,7号设备是进口品牌。另外,5号、7号和8号烘干设备的容量分别为30t、16.5t和10t,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机 干燥 水分含量 籼稻
下载PDF
菜籽油营养与健康 被引量:4
8
作者 姚英政 梁强 +5 位作者 熊伟 宣朴 刘培 黎剑 徐霞 赵玲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101-103,共3页
菜籽油是我国第一大自产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为人体提供的营养包括脂肪酸和脂溶性营养素两大类。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组成合理,适宜人体营养健康需求。菜籽油是多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脂溶... 菜籽油是我国第一大自产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为人体提供的营养包括脂肪酸和脂溶性营养素两大类。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组成合理,适宜人体营养健康需求。菜籽油是多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菜籽油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健康食用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多酚 植物甾醇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核桃油加工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姚英政 董玲 +2 位作者 陈开燕 梁强 程雪锋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41-42,共2页
核桃仁含油量高,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左右,且营养成分丰富,是理想的健康油料。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核桃油加工的前处理技术、压榨技术、精炼技术与储藏技术,为核桃油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榨 精炼 脱胶 脱酸 抗氧化
下载PDF
甜玉米浸泡工艺优化及营养品质评价
10
作者 姚英政 董玲 +2 位作者 付成平 黎剑 朱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128,共5页
为了提高甜玉米的发芽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其浸泡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23.9℃,浸泡时间24h,浸泡料液比1∶6.3,发芽率理论值为53.16%,验证实验发芽率为52.60%±2.07%,与理论值相近,因此利用响应... 为了提高甜玉米的发芽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其浸泡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23.9℃,浸泡时间24h,浸泡料液比1∶6.3,发芽率理论值为53.16%,验证实验发芽率为52.60%±2.07%,与理论值相近,因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浸泡工艺是可行的。为了研究浸泡、发芽加工处理对甜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最佳浸泡条件下,对未处理、浸泡后、发芽和未发芽甜玉米的10个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组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按评价结果从好到差排序依次为:发芽组、未发芽组、浸泡组、未处理组。因此,浸泡和发芽的加工处理可以提高甜玉米的营养品质,这对甜玉米生产加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发芽率 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代血浆用玉米淀粉的品质分析
11
作者 姚英政 朱宇 +2 位作者 何文铸 陶渊 陈克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69,100,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于医用代血浆生产的玉米品种,对四川地区糯性较高的26个玉米品种的淀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07是最适合于作为代血浆用淀粉的玉米品种,022其次,012、S08、S11、Z01再次之,其它品种不适于。又分析了中国的5家支链淀粉生... 为了筛选出适于医用代血浆生产的玉米品种,对四川地区糯性较高的26个玉米品种的淀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07是最适合于作为代血浆用淀粉的玉米品种,022其次,012、S08、S11、Z01再次之,其它品种不适于。又分析了中国的5家支链淀粉生产(销售)厂家提供的样品,结果表明,DC的支链淀粉含量在95%以上,满足代血浆产品对淀粉原料支链淀粉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血浆 玉米 支链淀粉
下载PDF
油脂绿色精炼技术
12
作者 姚英政 梁强 +2 位作者 黎剑 李浦 宣朴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47-48,共2页
油脂精炼的目的是除去油脂中的杂质,而将有益成分尽量保留。绿色精炼技术相对于传统精炼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低温节能、操作方便等优势。四川省境内尚无油脂加工企业引进绿色精炼技术,中大型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精炼方式;小微型企业一般不... 油脂精炼的目的是除去油脂中的杂质,而将有益成分尽量保留。绿色精炼技术相对于传统精炼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低温节能、操作方便等优势。四川省境内尚无油脂加工企业引进绿色精炼技术,中大型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精炼方式;小微型企业一般不具备精炼设备和技术,导致菜籽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结合四川的油菜优势与绿色精炼技术以促进油菜产业技术革新与升级换代,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扩大绿色精炼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与装备,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将促进整个油脂加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胶 脱酸 低温精炼 菜籽油
下载PDF
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治华 黄驰 +5 位作者 王自鹏 姚英政 董玲 李浦 谢江 陈福生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0-184,共5页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S1S4S7S10;3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后熟发酵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须袋泡饮料冲泡工艺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宇 姚英政 +1 位作者 董玲 曾晓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2,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玉米须袋泡饮料的冲泡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感官评定和测定多糖含量,对9种玉米须袋泡饮料配方进行筛选。在最佳配方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玉米须袋泡饮料的冲泡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冲泡工艺条件为:... 采用响应面法对玉米须袋泡饮料的冲泡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感官评定和测定多糖含量,对9种玉米须袋泡饮料配方进行筛选。在最佳配方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玉米须袋泡饮料的冲泡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冲泡工艺条件为:取1 g原料、目数40、加水量190 mL、冲泡时间17 min,在此条件下,冲泡液中多糖含量为(75.87±1.60)mg/g,与理论值(76.04 mg/g)相近。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玉米须袋泡饮料的冲泡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感官评定 白茅根 甜叶菊
下载PDF
马铃薯米酒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强 姚英政 +3 位作者 曾诗琴 熊伟 董玲 宣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8-214,共7页
以不同比例的鲜马铃薯与糯米酿造的马铃薯米酒为对象,测定马铃薯米酒中营养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鲜马铃薯对米酒中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米酒中添加鲜马铃薯,膳食纤维... 以不同比例的鲜马铃薯与糯米酿造的马铃薯米酒为对象,测定马铃薯米酒中营养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鲜马铃薯对米酒中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米酒中添加鲜马铃薯,膳食纤维大幅增加,VC含量从0 mg/100 g增至3.95 mg/100 g,乙醇体积分数从0.64%提高至3.34%,糖酸比与氨基酸总量均降低,但色氨酸含量增加,优化米酒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所有酒样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1种,主体为异戊醇、异丁醇、苯乙醇、正己醇、棕榈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乙酸、正己醛、3-羟基-2-丁酮、β-石竹烯和2-戊基呋喃;醇类与酯类种类总数与相对含量总和分别占整体67%和80%以上;马铃薯占比在0%~50%范围内的米酒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为异戊醇,而75%马铃薯米酒为苯乙醇;主成分分析表明马铃薯添加与否及添加量对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总之,添加适量鲜马铃薯(25%~50%)可均衡米酒的营养成分、改善口感以及丰富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糯米 米酒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发酵豆瓣酱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治华 黄驰 +5 位作者 王自鹏 姚英政 董琳 谢江 李浦 陈福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63-2665,共3页
宏基因组DNA提取是免培养方法研究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对常用的几种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郫县发酵豆瓣酱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发酵豆瓣酱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磷酸缓冲溶液(pH7.... 宏基因组DNA提取是免培养方法研究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对常用的几种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郫县发酵豆瓣酱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发酵豆瓣酱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磷酸缓冲溶液(pH7.2)+溶菌酶+(蛋白酶K-SDS)+(CTAB-NaCl)提取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发酵豆瓣酱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DNA的质量和产率,宏基因组DNA能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本研究对其他发酵食品宏基因组DNA提取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培养 发酵豆瓣酱 微生物菌落 宏基因组DNA 提取
下载PDF
马铃薯全粉对中筋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和烘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强 姚英政 +1 位作者 曾诗琴 宣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8-1173,共6页
【目的】分析马铃薯全粉对中筋面团的粉质特性、强度与弱化、糊化与老化以及烘焙特性的影响,为四川主产中筋小麦粉制作马铃薯主食产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ixolab2型混合实验仪和Alveo-Consistograph型稠度吹泡仪对马铃... 【目的】分析马铃薯全粉对中筋面团的粉质特性、强度与弱化、糊化与老化以及烘焙特性的影响,为四川主产中筋小麦粉制作马铃薯主食产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ixolab2型混合实验仪和Alveo-Consistograph型稠度吹泡仪对马铃薯-中筋小麦混合粉进行测定。【结果】随着马铃薯全粉占比(0~40%)的增加,混合粉面团的吸水率从61.4%增加到105%,形成时间由3.87min下降到0.50min,稳定时间由6.40min下降到0.37min,面团强度降低,总弱化提高;混合粉面团的糊化作用由1.25N·m减弱到0.21N·m,蒸煮稳定性提高,老化延缓幅度达87.61%;混合粉面团的韧性P值由80.12mm提高至114.25mm,破裂点L值、充气指数G值、弹性指数Ie值和形变能量W值均降低,尤其是添加20%~30%马铃薯全粉时,弹性指数急剧下降到0。【结论】马铃薯全粉削弱了混合粉的加工特性,降低马铃薯-面制主食产品的品质,但添加适宜比例的马铃薯全粉(10%~20%)制作的面制食品,既可使其营养更均衡,又可接受其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面筋蛋白 糊化淀粉 加工特性
下载PDF
四川泡菜中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玲 朱宇 +1 位作者 姚英政 阙付有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4期77-80,共4页
为了获得具有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从四川传统腌制泡菜中分离到30株乳酸菌和5株酵母菌。通过薄层层析定性检测到2株乳酸菌具有产γ-氨基丁酸能力。两株乳酸菌以2%接种量,30℃发酵72h,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定量检测发酵液,γ-氨基丁酸浓... 为了获得具有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从四川传统腌制泡菜中分离到30株乳酸菌和5株酵母菌。通过薄层层析定性检测到2株乳酸菌具有产γ-氨基丁酸能力。两株乳酸菌以2%接种量,30℃发酵72h,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定量检测发酵液,γ-氨基丁酸浓度分别为501.4mg/100g、265.4mg/100g。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这2株菌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5株酵母菌的发酵液均未检测到γ-氨基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短乳杆菌 16S RDNA 鉴定
下载PDF
SiO_2-TiO_2二元材料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玲 蔡涛 +1 位作者 姚英政 伍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4-988,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二元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O2组分以非晶态的形式分散到非晶态的SiO2凝胶骨架中,形成稳定的、化学均一的SiO2-TiO2二元材料。RAMAN、XRD和FE...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二元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O2组分以非晶态的形式分散到非晶态的SiO2凝胶骨架中,形成稳定的、化学均一的SiO2-TiO2二元材料。RAMAN、XRD和FESEM测试结果均显示,SiO2-TiO2二元无机相具有纳米尺寸(粒径在15 nm左右),硅烷偶联剂的引入使得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均匀性较好,与纯PBMA体系的热稳定性相比,PBMA分子链断裂的Tmax由纯PBMA的(258±3)℃增加到杂化材料的(271±3)℃,证明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该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TiO2二元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SiO2-TiO2)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玉米须最佳采收时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剑 姚英政 +2 位作者 董玲 李浦 朱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327-2329,2334,共4页
为了确定玉米(Zea mays L.)须最佳采收时期,针对3个不同品种研究了玉米须采收时期对玉米产量、出子率、玉米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采收时期对Y1品种的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授粉期产量高于灌浆期和成熟期,对Y2和Y3品... 为了确定玉米(Zea mays L.)须最佳采收时期,针对3个不同品种研究了玉米须采收时期对玉米产量、出子率、玉米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采收时期对Y1品种的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授粉期产量高于灌浆期和成熟期,对Y2和Y3品种没有显著影响;对3个品种玉米的出子率均没有显著影响;Y1和Y3品种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Y2品种灌浆期含量最高;Y1品种总黄酮含量不断降低,成熟期比授粉期降低了93%,Y2品种成熟期比前两个时期降低了75%左右,而Y3品种后两个时期比授粉期含量提高1倍。针对Y1品种,应选择授粉期采收玉米须;针对Y2品种,应选择灌浆期采收玉米须;针对Y3品种,选择灌浆期采收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产量 出子率 多糖 总黄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