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表面肌电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竖脊肌协同活动的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剑平 姜乃夫 +4 位作者 李沅衡 王玮 陈世雄 杨万章 李光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2-509,519,共9页
目的:基于高密度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竖脊肌在躯干运动中的协同活动。方法:将高密度sEMG电极阵列沿着脊柱规律分布于AIS患者与健康受试者... 目的:基于高密度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竖脊肌在躯干运动中的协同活动。方法:将高密度sEMG电极阵列沿着脊柱规律分布于AIS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腰背双侧,记录受试者完成对称动作(挺直站立与躯干前倾)时的sEMG,计算每个通道sEMG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经平滑后得到受试者背部sEMG地形图,通过对sEMG均方根值地形图的分析评估受试者竖脊肌的协同活动情况。结果:对称性躯干动作时,健康受试者sEMG均方根值地形图强活动区域左右对称,而AIS患者强活动区域缺乏左右对称性。挺直站立时,AIS患者凸侧地形图强活动区域能量和的平均强度为66.92±12.05μV,高于凹侧的23.77±4.04μV;躯干前倾时,凸侧强活动区域能量和的平均强度为192.25±87.62μV,高于凹侧的95.70±25.93μV。对称性躯干动作时,不同Cobb角的AIS患者凸侧sEMG能量不同,随着Cobb角的增加而提高,与凹侧sEMG能量差值亦随着Cobb角的增加而变大;不同Cobb角AIS患者凸、凹侧对称列sEMG能量比值差异最大的位置均在竖脊肌与腰背部肌群肌腹重叠的区域。结论:AIS患者竖脊肌与腰背部肌群在对称性躯干动作时的sEMG均方根值地形图凸侧强、凹侧弱,凸侧sEMG均方根值随着Cobb角的增大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高密度表面肌电 竖脊肌 协同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电刺激的上肢截肢者诱发手指幻肢感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迎英 姜乃夫 +4 位作者 彭雨辉 张玉彬 谢俊 方鹏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19年第4期1-13,共13页
目前商用假肢缺乏有效的感觉反馈机制,人们通过机械刺激可进行间接的感觉反馈,但仍不能产生"自然"感觉。一些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内植入式电刺激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取"自然"感觉,这种有创的方式需要进行手术且对电极材... 目前商用假肢缺乏有效的感觉反馈机制,人们通过机械刺激可进行间接的感觉反馈,但仍不能产生"自然"感觉。一些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内植入式电刺激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取"自然"感觉,这种有创的方式需要进行手术且对电极材料的要求很严格。相比之下,经皮电刺激更易实现,然而目前的研究还缺乏有效的控制策略来主动调控电刺激参数。因此,该文对经皮电刺激诱发手指幻肢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脑电信号(EEG)特征,探究了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价电刺激参数与所诱发的手指幻肢感觉的关系,使得实现电刺激参数的主动调控成为可能。结果初步表明了通过经皮电刺激可以诱发上臂截肢患者幻肢手指收缩的感觉;并且,通过分析脑电地形分布可建立刺激的位置与所诱发感觉的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取事件相关电位并分析其曲线特征,可判断所施加的电刺激强度是否足够诱发明显的幻肢感觉。该研究有助于在电刺激诱发幻肢感的研究中实现刺激参数的自动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截肢者 幻肢感觉 脑电信号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基于微处理器的多功能肌电假肢控制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岚 姜乃夫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13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前的商业化肌电假肢存在使用困难、训练过程长、控制不自然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肌电假肢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微处理器的肌电假肢控制器与基于计算机的多功能假肢临床训练软件,并使用模式识别分类算法判断动作类型。假肢... 目前的商业化肌电假肢存在使用困难、训练过程长、控制不自然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肌电假肢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微处理器的肌电假肢控制器与基于计算机的多功能假肢临床训练软件,并使用模式识别分类算法判断动作类型。假肢控制器可佩带在使用者身上,有望实现多自由度肌电假肢的灵活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假肢控制 模式识别 假肢临床训练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