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被引量:16
1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脑前动脉 1例、颅内颈内动脉 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 6例。在球囊成形术 (3例 )和内支架成形术 (16例 )后 ,平均动脉狭窄率从 82 .9%下降到8.0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 ,除 1例 (左大脑中动脉MoriC型病变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 ,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 18例平均随访 3.7个月 (1~ 9个月 ) ,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成形术 适应证 经皮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诊断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双微导丝技术用于径路血管极度迂曲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卫剑 曹亦宾 +5 位作者 杜彬 金昊 曲辉 徐晓彤 李艳红 朱一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报道使用双微导丝技术成功地完成 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方法  2例患者临床上均以半球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为特征 ,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MCA)主干 (M1段 )狭窄伴同侧颈内动脉 (ICA)虹吸段极度迂... 目的 报道使用双微导丝技术成功地完成 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方法  2例患者临床上均以半球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为特征 ,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MCA)主干 (M1段 )狭窄伴同侧颈内动脉 (ICA)虹吸段极度迂曲。均首先采用常规技术 ,在支架通过失败后 ,改用双导丝技术。结果  2例支架均较为顺利地到达靶病变 ,定位准确 ,扩张满意 ,远端前向血流明显改善 ,残余狭窄分别为 0 %和 10 %。围手术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短期随访无缺血事件发作。结论 在颅内支架成形术中 ,双微导丝技术是克服径路血管迂曲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 导丝 治疗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附53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卫剑 吴青海 +4 位作者 杨秀英 王永春 任安 吴静龙 张雪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5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胆道造影后进行了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内支架58枚。结果:全组内支架植人的成功率98.1%(52/53);52例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5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胆道造影后进行了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内支架58枚。结果:全组内支架植人的成功率98.1%(52/53);52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相差值为182±67μmol/L,P<0.005,其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39例;下降百分比750%者7例;25%~50%者3例;<5%者3例。全组30天病死率3.8%(2/53),早期并发症15.1%(8/53)。在平均随访6.9个月内,再阻塞率13.8%(4/29),4例均进行了再次介入治疗。结论:经皮金属内支架胆道植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 肿瘤 介入放射学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外科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直接内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 9例 (11支血管 )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随访 1~ 5个月 (平均 3个月 ) ,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 目的 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 9例 (11支血管 )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随访 1~ 5个月 (平均 3个月 ) ,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 (11支血管 )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 0 %。术中及术后随访 ,支架开通良好 ,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卒中发生 ,脑缺血症状消失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 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安全性 外科高危 颈动脉狭窄 直接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9
6
作者 姜卫剑 戴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02-708,共7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展过程、最新的临床进展和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 狭窄 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谨慎开展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介入放射学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下篇)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戴建平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12期75-79,共5页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目前的临床应用发展迅猛,但对其的质量控制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的可实施标准,北京天坛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将这些经验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上期杂志我们刊登了该文的上篇,本期继续刊登该文的下篇以飨读者。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CVS TIA 短暂性脑缺血 脑血管
下载PDF
如何正确解读医学文献和临床试验结果——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卫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为帮助临床医师和研究生正确解读和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本文结合3个新近发表的结论完全不同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随机对照研究(SAPPHIRE、EVA-3S和SPACE试验),阐述如何正确地解读和评价医学文献和临床试验结果... 为帮助临床医师和研究生正确解读和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本文结合3个新近发表的结论完全不同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随机对照研究(SAPPHIRE、EVA-3S和SPACE试验),阐述如何正确地解读和评价医学文献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最终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医学文献 解读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上篇)
10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戴建平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11期23-27,共5页
弓上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但其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的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论证,因此,进行诸多方面的质量控制迫在眉睫。最近,美国3个学术团体(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协会-ASITN、... 弓上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但其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的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论证,因此,进行诸多方面的质量控制迫在眉睫。最近,美国3个学术团体(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协会-ASITN、美国神经放射协会-ASNR和介入放射协会-SIR)联合成立了实践标准委员会,制定了颈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CAS)质量提高指南,希望以此促进对CAS进行仔细的科学研究并合理地应用技术。北京天坛医院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方面经历了3年探索,在此介绍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质量控制 预防 颈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108
11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4 位作者 姜卫剑 杜彬 何耀 金旻 王素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岁 )及老年组 (≥ 6 0岁 ) ,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80 .7% )明显高于颅外动脉 (5 6 .1% )。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数目随年龄不断增加(P <0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缩窄 病理性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宋桂芹 王拥军 +3 位作者 董可辉 姜卫剑 杜斌 陈启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老年组(n=149)。结果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狭窄、闭塞及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9.39%、80.85%、87.1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被引量:57
13
作者 宋桂芹 王拥军 +3 位作者 董可辉 姜卫剑 杜斌 陈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149例)。结果脑梗死组吸烟、饮酒明显高于TIA组(P<0.05);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高于后循环(P<0.01);老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1);中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疾病和年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硬化
下载PDF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余刚 姜卫剑 +2 位作者 杜彬 王莉 秦新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 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狭窄段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桂红 姜卫剑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杜彬 金旻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分析术后狭窄段异常动力学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于抗栓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完成MCA支架成形术。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系统评价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分析术后狭窄段异常动力学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于抗栓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完成MCA支架成形术。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系统评价术前及术后3d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分析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机制。结果29例患者(31条MCA中)完成了支架成形术,27条动脉支架术后3d内狭窄段的TCD频谱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4例患者(4条动脉)3d在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2例CT显示颅内出血。可能的原因:3例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MCA下干狭窄加重。结论对于MCA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开通良好但TCD提示仍然存在或再次出现狭窄样频谱的患者,过度灌注综合征及其它部位的狭窄可能是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支架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 过度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姜卫剑 黄家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综述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脑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任士卿 姜卫剑 杜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重与中度颅内动脉狭窄择期支架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董可辉 姜卫剑 +4 位作者 徐晓彤 杜彬 金旻 王清 马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93-701,共9页
目的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在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卒中复发风险可能仍较中度狭窄者为高。本研究旨在检验这个假设,并探索卒中复发的关联因素。方法2001年9月-2005年6月,213例患者因220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目的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在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卒中复发风险可能仍较中度狭窄者为高。本研究旨在检验这个假设,并探索卒中复发的关联因素。方法2001年9月-2005年6月,213例患者因220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了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121例患者的126处病变为重度狭窄(狭窄率〉70%);92例患者的94处病变为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关联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重度狭窄组有10个主要终点事件,6个发生在术后30 d内,4个发生在30 d后平均随访26.0个月期间;中度狭窄组有7个主要终点事件,4个发生在术后30 d内,3个发生在30 d后平均随访27.6个月期间。重度狭窄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概率第1年为7.2%,第2年为8.2%;中度狭窄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概率第1年为5.3%,第2年为8.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度狭窄组未能发现主要终点事件关联因素;在重度狭窄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支架术失败是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为5.31,C I为1.35-20.91)。结论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在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并未呈现较中度狭窄者为高的卒中复发风险。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能够从成功的支架成形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 狭窄 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桂红 郑华光 +2 位作者 王伊龙 姜卫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8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连续的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241例患者作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或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连续的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241例患者作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的56例患者作为小动脉闭塞对照组。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颅内与颅外狭窄并存(Ⅰ组,n=92)、单纯颅内动脉狭窄(Ⅱ组,n=102)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Ⅲ组,n=47)。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及血液学指标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结果经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浆Hcy水平升高〔OR为3.79,95% CI为(1.79,8.03)〕、长期吸烟〔OR为2.79,95% CI为(1.58,4.93)〕及高龄〔OR为1.34,95% CI为(1.13,1.59)〕是脑大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不同的狭窄分布,血浆Hcy水平升高(OR分别为Ⅰ组3.41,Ⅱ组4.49,Ⅲ组2.42)及长期吸烟(OR分别为Ⅰ组3.79,Ⅱ组4.40)几乎是所有狭窄模式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他危险因素中,高龄为Ⅰ组(OR为2.41)、Fib为Ⅰ组(OR为2.66)和Ⅲ组(OR为2.89)、TG升高(OR为1.77)为Ⅱ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因子不同,可以部分解释中国患者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的特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长期吸烟对颅内动脉病变的影响大于颅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颅外动脉病变的特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高半胱氨酸 危险因子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9
20
作者 高峰 杜彬 +3 位作者 姜卫剑 董可辉 马宁 徐晓彤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访观察30d。结果12处靶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n=6)、颅内颈内动脉(n=4)、颅内椎基底动脉(n=2),支架成功率91.7%(11/12),手术成功率90.0%(9/1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71.4%,球囊扩张后改善为33.3%,支架成形术后改善为20.0%。所有病变均使用了Gateway球囊扩张,1例基底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到达靶病变部位后未能成功释放;围手术期30d内,1例患者术后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颅内动脉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大量病例样本及更长时间的病例随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颅内 狭窄 支架 WINGSP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