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食用菌课程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研究
1
作者 张娣 李贺 +2 位作者 魏雅冬 王继华 姜国胜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近年来,食用菌行业快速成长为新的农业种植业大类,对食用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现实人才需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学方向、内容、目标、考核等视角提出改革建议,着力优化实践教学,培... 近年来,食用菌行业快速成长为新的农业种植业大类,对食用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现实人才需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学方向、内容、目标、考核等视角提出改革建议,着力优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打造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地区产业 高校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HdeA在细菌外膜囊泡环境下的原位NMR研究
2
作者 王欢 陶志清 +4 位作者 姜国胜 张许 王冠 禾立春 刘买利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HdeA是一种定位于细菌周质的分子伴侣,在维持蛋白质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HdeA的研究主要是在体外条件下进行,限制了人们对HdeA在天然环境下发挥作用机制的理解.细菌外膜囊泡是细菌自发分泌到胞外环境的外膜囊泡,其内容物与周质... HdeA是一种定位于细菌周质的分子伴侣,在维持蛋白质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HdeA的研究主要是在体外条件下进行,限制了人们对HdeA在天然环境下发挥作用机制的理解.细菌外膜囊泡是细菌自发分泌到胞外环境的外膜囊泡,其内容物与周质环境相似.本研究将HdeA富集到细菌外膜囊泡(OMVs)中,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研究HdeA在OMVs中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HdeA在其原位环境中表现出酸依赖性的构象变化.在低pH条件下HdeA主要通过S15、W16、T17、S27、T32、E36、G54、T57、C66、Q71、F74及D83等残基启动其分子伴侣功能.此外本研究也为原位研究其它周质分子伴侣的功能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核磁共振波谱 HdeA 外膜囊泡 分子伴侣
下载PDF
TNF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8
3
作者 姜国胜 吴文 +4 位作者 周荣富 李秀松 邬维礼 陈竺 孙美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0-254,共5页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NF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经RA诱导分化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时相的外周白细胞胞浆内TNF平均水平及正常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NF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经RA诱导分化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时相的外周白细胞胞浆内TNF平均水平及正常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及治疗中期胞浆TNF活性升高率明显高于治疗后或正常对照(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活性水平与外周血WBC总数或骨髓GM-CFU无明显相关,而与骨髓L-CFU变化具相关性(P<0.01)。体外rhTNF抑制正常造血,RA轻度促进造血,ATRA+TNF可拮抗TNF对正常造血的抑制。RA、TNF或RA+TNF均明显抑制NB_4细胞株体外增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干扰素对HL-60细胞与维甲酸耐药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国胜 唐天华 +6 位作者 张玉昆 葛林阜 董强 任海全 姜枫勤 任青华 赵良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86-588,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对HL 6 0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作用及特点。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性变化。NBT方法测定细胞分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的发生程度。浓度递增法诱导HL 6 0细胞的维甲酸耐药性。结果 :IFNα体外抑制HL 6 0细胞增...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对HL 6 0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作用及特点。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性变化。NBT方法测定细胞分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的发生程度。浓度递增法诱导HL 6 0细胞的维甲酸耐药性。结果 :IFNα体外抑制HL 6 0细胞增殖 ,并与维甲酸产生协同抑制作用。IFNα可单独诱导HL 6 0细胞分化 ,又能增加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单独IFNα无明显的诱导HL 6 0细胞凋亡作用。维甲酸耐药HL 6 0细胞经IFNα作用 3d后 ,可明显恢复其对维甲酸的反应性。结论 :IFNα既能促进维甲酸对HL 6 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又可逆转HL 6 0的维甲酸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HL-60细胞 耐药性 白血病 维甲酸
下载PDF
ATRA与细胞因子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国胜 吴文 +4 位作者 周荣富 李秀松 张芬琴 邬维礼 孙关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原代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在体外增殖试验中,rhG-CSF或rhTNF均呈现增殖抑制作用,rhGM-CSF或IL-6无明显抑制其增殖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增殖促进作用,本试验浓度条件下,单独ATRA对原代AP... 原代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在体外增殖试验中,rhG-CSF或rhTNF均呈现增殖抑制作用,rhGM-CSF或IL-6无明显抑制其增殖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增殖促进作用,本试验浓度条件下,单独ATRA对原代APL细胞表现为对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明显增殖促进或抑制作用,较低浓度ATRA合并上述4种因子对原代APL细胞都表现为增殖抑制作用,其中rhGM-CSF或IL-6合并ATRA比单独ATRA对AP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 白血病 维甲酸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分化治疗前后血清IL-2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国胜 孙关林 +2 位作者 陈淑蓉 吴文 李秀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ELISA 法检测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APL 患者血清sIL-2R 高于正常对照(P<0.01),经维甲酸治疗后逐渐降低,但治疗中期患者血清sIL-2R 仍高于正常和治疗后(缓解期)患者血清sIL-2R(... ELISA 法检测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APL 患者血清sIL-2R 高于正常对照(P<0.01),经维甲酸治疗后逐渐降低,但治疗中期患者血清sIL-2R 仍高于正常和治疗后(缓解期)患者血清sIL-2R(P<0.05)。治疗后血清sIL-2R 虽略高于正常对照。却已恢复正常范围(P<0.05)。同时发现治疗中WBC 却明显升高,治疗后又下降,L-CFU 数随治疗逐渐降低并与病情同步变化。经相关分析,L-CFU 与血清sIL-2R 成正向相关(r=0.737)(P<0.01),而与WBC总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诱导分化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下载PDF
ELISA法测定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国胜 吴文 +2 位作者 黄冬生 周荣富 孙关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鼠抗人rhG-CSF单抗为包被抗体,兔抗人rhG-CSF多抗为酶标抗体,建立G-CSF定量测定的ELISA法。试验敏感度为0.095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3%,批间变异系数为12.7%。临床初步应用证实18例... 鼠抗人rhG-CSF单抗为包被抗体,兔抗人rhG-CSF多抗为酶标抗体,建立G-CSF定量测定的ELISA法。试验敏感度为0.095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3%,批间变异系数为12.7%。临床初步应用证实18例正常人群对照均未检出,35例APL患者检出率为14.4%(4/35).6例感染患者均捡出,平均0.35±0.25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系 集落刺激因子 ELISA
下载PDF
直肠癌中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8期2391-2392,共2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 E)、p27kipl和Ki67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大肠癌及其邻近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 E)、p27kipl和Ki67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大肠癌及其邻近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负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与p27kipl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Cyclin E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l与Ki67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yclin E和p27kipl是大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的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联合检测Cyclin E、p27kip1和Ki67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并判断预后,为大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YCLIN E P27KIP1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国胜 毕可红 孙关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维甲酸(Retinoic aoild,RA)是维生素A衍生物,由环己烯、侧链及极性基团三部分组成。由于羧基方向不同而有两种异构体,即全反式维甲酸和13—顺式维甲酸。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研究的基础上。
关键词 维甲酸 白血病 造血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01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25-192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 肿瘤
下载PDF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定向诱导分化和靶向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国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9-596,共8页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hematopoietic malignancy,HM)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各种生物治疗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依据白血病分化障碍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诱导分化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即在不同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诱导分化为粒系细胞...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hematopoietic malignancy,HM)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各种生物治疗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依据白血病分化障碍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诱导分化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即在不同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诱导分化为粒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DC细胞等。其次,针对HM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致病基因、蛋白质或细胞膜抗原分子等,可以设计新型靶向抗体等药物。再有,鉴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与DNA甲基化和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异常有关,部分学者在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基础上,探讨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调节药物的治疗作用。另外,针对特异性肿瘤抗原或肽的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以及相对靶向性的细胞载体治疗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无论是定向诱导分化,抑或是针对关键基因和分子的靶向药物,都为H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们单独或者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将明显提高HM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表观遗传学修饰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国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TNM分期为ⅡA-ⅢB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严格按照肿瘤根治性原则进行Dixon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手术结束关腹前将...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TNM分期为ⅡA-ⅢB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严格按照肿瘤根治性原则进行Dixon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手术结束关腹前将5-Fu缓释剂600~900mg均匀置于肿瘤病灶区域和淋巴血管回流区域;对照组术中不用化疗药,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ALT、AST、BUN、Cr及CD4/CD8+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仅白细胞计数于术后第3天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2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2.6)、(14.2±2.4)d,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7%、19.5%,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6%、34.1%,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5-Fu缓释剂在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区域性化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直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外科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232-123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优势、手术方法及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01例,其中良性病变26例、结直肠癌75例。手术种类包括:右半结肠腺瘤切除术7例,乙状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优势、手术方法及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01例,其中良性病变26例、结直肠癌75例。手术种类包括:右半结肠腺瘤切除术7例,乙状结肠腺瘤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冗长行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直肠全脱垂行Dixon手术1例,全结肠切除术5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横结肠切除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Dixon手术36例,Miles手术16例,Parks手术2例,直肠癌姑息切除4例。结果 10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0±2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术后平均(2.0±1.5)d胃肠功能恢复,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12±5)d。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 肿瘤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制种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国胜 张娣 +1 位作者 杜萍 王金贺 《食用菌》 2016年第6期49-51,共3页
食用菌制种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制种方式。液体制种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方法。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用工成本低、菌丝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吃料快、菌种在培养基中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好、菌龄一致、出菇整齐、可缩短栽培时间等... 食用菌制种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制种方式。液体制种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方法。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用工成本低、菌丝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吃料快、菌种在培养基中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好、菌龄一致、出菇整齐、可缩短栽培时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发酵罐 液体菌种 制种技术
下载PDF
ATRA治疗APL患者诱发高白细胞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国胜 《白血病》 1996年第4期238-240,共3页
ATRA治疗APL患者诱发高白细胞症研究进展姜国胜综述孙关林审校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属国内首创[1],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临床工作者在应用中逐渐发现厂许多重要... ATRA治疗APL患者诱发高白细胞症研究进展姜国胜综述孙关林审校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属国内首创[1],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临床工作者在应用中逐渐发现厂许多重要的并发症,有的甚至可造成死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TRA 治疗 高白细胞症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血清与白细胞内铁蛋白测定及意义
16
作者 姜国胜 孙关林 +2 位作者 周荣富 陈钰 邬维礼 《山西白血病》 CAS 199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本文利用ELISA法检测了16例M_3型白血病患者SF与WBC·F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患者治疗前SF与WBC·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中期(WBC增高期)与治疗前比较,SF与WBC·F分别轻度下降或上... 本文利用ELISA法检测了16例M_3型白血病患者SF与WBC·F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患者治疗前SF与WBC·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中期(WBC增高期)与治疗前比较,SF与WBC·F分别轻度下降或上升(P>0.05)。治疗后期(缓解期)WBC·F明显下降(P<0.05),接近正常水平。另外发现治疗前部分患者SF与WBC·F可以不升高,而完全缓解后可有部分病人此两指标仍呈现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SF与L-CFU呈正向相关,与WBC·F和WBC总数无明显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诱导分化 铁蛋白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维甲酸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国胜 唐天华 《白血病》 199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维甲酸 耐药性 治疗
下载PDF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国胜 唐天华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用抗人单克隆抗体 OKT 系列检测36例正常人和16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OKT_3、OKT_4、OKT_8),计算 OKT_4/OKT_8之比。结果发现,正常人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小儿和7... 用抗人单克隆抗体 OKT 系列检测36例正常人和16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OKT_3、OKT_4、OKT_8),计算 OKT_4/OKT_8之比。结果发现,正常人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小儿和7例成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T 细胞亚群和胰岛素用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T细胞
全文增补中
肿瘤坏死因子与白血病细胞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姜国胜 章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6-68,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Tumorynecrosis factor,TNF)最初是由Old及Carswell(1975)将BCG或内毒素注射给小鼠,在其血清中诱生出的一种能使小鼠肿瘤细胞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TNF可分为TNF-α(又称恶病质素Cackectin)和TNF-β(又称淋巴毒素LT)二种... 肿瘤坏死因子(Tumorynecrosis factor,TNF)最初是由Old及Carswell(1975)将BCG或内毒素注射给小鼠,在其血清中诱生出的一种能使小鼠肿瘤细胞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TNF可分为TNF-α(又称恶病质素Cackectin)和TNF-β(又称淋巴毒素LT)二种。TNF-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TNF-β由激活的T细胞及β淋巴母样细胞产生。人类的两者分子量分别为45及25KDa,结构相似,有32%同源性,可与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竞争结合。业已发现TNF参与各种生理、免疫及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血病
下载PDF
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姜国胜 刘桂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治疗环状混治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接受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和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两种不同术式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9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治疗环状混治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接受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和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两种不同术式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9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共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共52例。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门坠胀)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术后出血、肛门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两组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坠胀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可以保护肛垫及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痛苦小,费用低的优点,适于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痔上黏膜套扎 痣黏膜注射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