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1
作者 张艺腾 管清杰 +5 位作者 于洋 郝玉波 姜宇博 宫秀杰 吕国依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1-59,共9页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2)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显著升高,对紫穗槐的AfAPX2基因进行克隆,采用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入门载体(pQB-V3),通过Gateway体系LR反应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并用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愈伤组织培养成T 0代苗,收获种子后种植研究其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fAPX2基因表达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的APX2同源比对,同样有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域,推测可以通过ROS途径增强植物抗逆性。AfAPX2蛋白质二级结构有13处α-螺旋,17处β-折叠,4处β-转角和多处无规则卷曲,AfAPX2酶三级结构具有铁离子的结合位点。在干旱胁迫和胁迫后恢复供水下,过表达AfAPX2基因株系的叶片以及植株的茂盛程度明显大于野生型。本研究发现转AfAPX2基因阳性植株对自然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增强,提高了烟草的抗旱性,说明AfAPX2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调节角色。进而验证了紫穗槐干旱胁迫转录组的上调基因与其相关,可以找到提高抗旱性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干旱 转基因 烟草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林青樵 程萌 +5 位作者 郝玉波 于洋 姜宇博 吕国依 焦峰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充分挖掘间作密度对玉米的增产潜力,以玉米单作为对照,其玉米种植密度6.00万株·hm^(-2)(CK),玉米大豆间作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5.25万株·hm^(-2)(T1)、6.00万株·hm^(-2)(T2)、7.50万株·hm^(-2)(T3)、9.00万株·... 为充分挖掘间作密度对玉米的增产潜力,以玉米单作为对照,其玉米种植密度6.00万株·hm^(-2)(CK),玉米大豆间作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5.25万株·hm^(-2)(T1)、6.00万株·hm^(-2)(T2)、7.50万株·hm^(-2)(T3)、9.00万株·hm^(-2)(T4),探究不同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钱玉568和长发1号表现趋势相同,不同间作密度玉米,随间作密度增加SPAD值逐渐降低,T1、T2和T3均高于CK,分别增加21.49%、12.15%和5.92%。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气孔导度均随间作密度增加逐渐降低,间作处理T1、T2、T3均高于单作CK。从产量上看,间作处理均高于单作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密度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姜宇博 钱春荣 +3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赵杨 王俊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52-8253,共2页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经济效益。[方法]在哈尔滨市的3个地区、5个试验点,采取田间原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与常规产量9 000 kg/hm2的农户生产模式相比,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模式可节本增效4 422元...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经济效益。[方法]在哈尔滨市的3个地区、5个试验点,采取田间原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与常规产量9 000 kg/hm2的农户生产模式相比,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模式可节本增效4 422元/hm2。[结论]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具有节本增效的特点,可以在相应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高效 栽培模式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我国玉米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姜宇博 蒋和平 +4 位作者 钱春荣 李梁 宫秀杰 李爽 胡月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了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明确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结果的归纳与分析,得出自然环境、种植规模、机械化水平、播种质量、施肥水平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农艺结合是现阶段提升我国... 为了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明确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结果的归纳与分析,得出自然环境、种植规模、机械化水平、播种质量、施肥水平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农艺结合是现阶段提升我国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其中,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保障;选育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合理密植、提高耕地质量和优化施肥方式是农机农艺结合的主要目标。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后玉米生产效率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效率 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农艺结合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大豆生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基于"大农机、大规模"视角,以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1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样本,通过调研获取大豆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豆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样本中,... 基于"大农机、大规模"视角,以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1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样本,通过调研获取大豆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豆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样本中,2个样本是DEA有效的,样本有效率为13.3%;与种植多种作物的农机合作社相比,专业从事大豆种植的农机合作社生产效率更高;人力投入冗余与单位面积产出不足是影响非DEA有效样本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合作社种植规模、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应通过理论和经验的学习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适度扩大大豆种植规模,吸引更多农户参与规模化生产,通过提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大豆生产的节本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机合作社 生产效率 DEA模型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3 位作者 于洋 郝玉波 王琪 钱春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24-25,30,共3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对农业整体种植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对农业整体种植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黑龙江省应通过开展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来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玉米 生产效率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宇博 李金霞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8期4-5,8,共3页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生产规模、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水平、农资投入和自然环境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生产规模、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水平、农资投入和自然环境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应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秸秆碎混还田模式下玉米品种产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宇博 钱春荣 +4 位作者 葛选良 李梁 于洋 郝玉波 宫秀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4-26,共3页
为解决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玉米生产中秸秆还田率低、适合机收玉米品种少、籽粒机收率低等问题,在秸秆碎混还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对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研究,筛选适宜该模式生产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中和育... 为解决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玉米生产中秸秆还田率低、适合机收玉米品种少、籽粒机收率低等问题,在秸秆碎混还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对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研究,筛选适宜该模式生产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中和育189产量较高,产量构成因子综合表现较好,更适宜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半湿润区进行秸秆碎混还田模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碎混还田 玉米 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效率优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宇博 于洋 +4 位作者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1期18-20,共3页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由传统农业向以全程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比较优势研究中的效率优势理论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玉米产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效率优势进行回顾和比较分析...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由传统农业向以全程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比较优势研究中的效率优势理论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玉米产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效率优势进行回顾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时期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效率优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适度降低玉米中低产地区的种植面积有助于黑龙江省玉米整体效率优势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效率优势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47-51,共5页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弥补效率优势的不足;玉米综合优势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尽管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调减,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仍是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和工业原料加工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大豆综合比较优势较高,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大豆产业尤其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目前虽然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在黑龙江省仍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比较优势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半湿润区宜机收早熟玉米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宇博 钱春荣 +5 位作者 姜宇鹏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9-13,共5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与生产效率,对该地区11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研究。设置低密和高密两个种植密度水平,对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进...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与生产效率,对该地区11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研究。设置低密和高密两个种植密度水平,对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进行调查与测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参试品种株高和穗位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参试品种对倒伏、倒折、大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种植密度对品种吐丝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玉米植株生理指标、抗性指标和产量性状,初步筛选出丰垦139为相对适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适应性 种植密度
下载PDF
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宇博 李金霞 +4 位作者 唐晓东 郝玉波 宫秀杰 赵杨 钱春荣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非参数研究方法、参数研究方法和多阶段模型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 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非参数研究方法、参数研究方法和多阶段模型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数据可得性等地域特点,选取适宜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的生产效率和提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中南部甜玉米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姜宇博 马鸿艳 +4 位作者 王琪 王俊河 钱春荣 王琳 栾非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61-162,共2页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特点,食用价值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其经济价值、加工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鲜食...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特点,食用价值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其经济价值、加工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鲜食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在我国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发展甜玉米生产对优化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松嫩平原 中南部 种植业结构调整 蔬菜玉米 加工产品 市场需求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产值与效益分析
14
作者 姜宇博 毕洪文 +4 位作者 王红蕾 李金霞 葛选良 李爽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挖掘黑龙江省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运用数量研究法,分析2006-2015年全国和黑龙江省玉米副产品产值的变化趋势。以玉米生产的主要副产品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研究法对黑龙江省3个具有代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企... 为挖掘黑龙江省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运用数量研究法,分析2006-2015年全国和黑龙江省玉米副产品产值的变化趋势。以玉米生产的主要副产品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研究法对黑龙江省3个具有代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辐射区域内的玉米种植户的秸秆产值和利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综合利用对玉米副产品产值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专业机械普及率低、运输成本高、不易存储等问题,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相关农机具的购置补贴、建立秸秆收储基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综合利用 黑龙江省 产值 效益
下载PDF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15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85-89,99,共6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地区粮食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起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下,大部分地区的计算结果发生了变化。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虽然处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前沿水平,但超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技术仍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黑龙江省 生产效率 三阶段DEA分析模型
下载PDF
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6
作者 姜宇博 于洋 +4 位作者 郝玉波 宫秀杰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2期32-33,66,共3页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粮食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该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回顾和实证分...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粮食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该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回顾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排名靠前的玉米产区是江苏、山东和四川,各产区技术进步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十二五"时期,排名靠前的产区是贵州、云南和江苏,黑龙江和新疆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17
作者 姜宇博 王俊河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钱春荣 葛选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000株·hm^-2)和高密(90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000株·hm^-2)和高密(90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参试品种的耐密性及高密度种植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出苗期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高,部分参试品种拔节期延迟1d,抽雄期、吐丝期延迟1~2d,果穗秃尖增长明显,籽粒百粒重降低;参试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龙作1号在两个密度条件下空秆率均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空秆能力;4个参试品种在密度升高过程中产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稷秣108呈产量增加趋势,其它品种呈产量降低趋势。其中,利民33在申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稷裱108在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高密度种植;利民33穗位相对较低,更符合机械化收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性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35
18
作者 钱春荣 于洋 +5 位作者 宫秀杰 姜宇博 赵杨 王俊河 杨忠良 张卫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4-1874,共11页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每10年16.96g和790kghm–2;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每10年3507株hm–2;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kg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粮食安全 玉米品种 年代差异 高产高效
下载PDF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9
作者 宫秀杰 钱春荣 +4 位作者 于洋 赵杨 姜宇博 王俊河 马军韬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137,共4页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深松的土壤耕层0~40cm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0.4个百分点;土壤耕层15~25cm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出21.7个百分点。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155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免耕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钱春荣 于洋 +5 位作者 宫秀杰 姜宇博 赵杨 郝玉波 李梁 张卫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9-2077,共9页
以黑龙江省近50年来第1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及主要器官氮含量对密度和氮素的... 以黑龙江省近50年来第1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及主要器官氮含量对密度和氮素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970s-2000s品种更替过程中,PFP和NRE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每10年3.41kg kg^-1和2.26个百分点。NAE在1970s-1990s呈显著递增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氮收获指数随年代递增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1.51个百分点;茎、叶和籽粒氮积累量随年代推进呈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递增0.09、0.07和0.12g株一;上述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各年代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随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最高效率值出现在50000-70000株hm^-2范围内,现代品种的最高氮效率的种植密度高于老品种。各年代品种籽粒、叶片、茎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递减趋势。各年代品种籽粒、茎和叶片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氮收获指数影响各年代品种表现不同。上述结果表明,品种改良的氮肥增效潜力较大。在现有的品种状况下,增密不仅可以增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肥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粮食安全 资源利用效率 品种演变 高产高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