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视网膜挫伤的视网膜电流图及超显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姜德咏 徐立 +4 位作者 谭家铨 彭星稀 唐朝珍 彭隆祥 徐锡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0,共3页
通过对20只兔子的实验性视网膜挫伤之视网膜电流图友包括透射电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在伤后1小时,出现暂时性a波增高,视细胞外节盘膜大量断裂脱落,内节线粒体变性。b波则一直持续性降低达2个月以上。并对暂时性a波增高及b波持续降低... 通过对20只兔子的实验性视网膜挫伤之视网膜电流图友包括透射电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在伤后1小时,出现暂时性a波增高,视细胞外节盘膜大量断裂脱落,内节线粒体变性。b波则一直持续性降低达2个月以上。并对暂时性a波增高及b波持续降低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损伤 电流图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视网膜前膜的细胞成分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德咏 聂爱光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0年第5期305-308,共4页
不少学者对视网膜的细胞来源及其作用极感兴趣。本文回顾了有关文献,综述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主要对视网膜前膜中的神经胶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可能起的作用以及有待证实的问题进... 不少学者对视网膜的细胞来源及其作用极感兴趣。本文回顾了有关文献,综述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主要对视网膜前膜中的神经胶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可能起的作用以及有待证实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膜 细胞成分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兔视网膜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后ERG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建光 姜德咏 +2 位作者 吴荣瀚 唐朝珍 李文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59-662,共4页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后ERG的变化。方法:20只大白兔,双眼均行ERG测定后随机分成A组10只,均左眼视神经结扎30min,右眼暴露视神经后不结扎。B组10只,均左眼视神经结扎60min,右眼视神经结扎90min。分别测定再灌注0,3,24,...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后ERG的变化。方法:20只大白兔,双眼均行ERG测定后随机分成A组10只,均左眼视神经结扎30min,右眼暴露视神经后不结扎。B组10只,均左眼视神经结扎60min,右眼视神经结扎90min。分别测定再灌注0,3,24,48,168h ERG a、b波振幅(aA、bA)值。结果:未结扎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0,3,24,48,168h ERG aA、bA值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扎后兔ERG aA、bA值均明显下降,结扎30min与90min组ERG aA、bA值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再灌注168h,结扎30min组的ERG aA、bA值恢复正常。结扎60min组,ERG aA、bA值在再灌注24h进一步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结论:缺血60min,再灌注24h时视网膜功能受到进一步损伤,缺血30min和90min,再灌注期间未观察到视网膜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 缺血时间 缺血再灌注 视网膜功能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才锐 孙曙光 +1 位作者 姜德咏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电镜观察0,4,12wk小鼠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ELISA法检测0,4,12wk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电镜观察0,4,12wk小鼠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ELISA法检测0,4,12wk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网膜内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凋亡明显较糖尿病组减轻。GBE治疗组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4wk,26±8vs33±7,P<0.05)(12wk,102±7vs165±9pg/mg,P<0.01)。结论:GBE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并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小鼠 视网膜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简化的无晶状体眼内硅油取出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晓华 姜德咏 +2 位作者 龚凌 衷欣 周清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简化的经角膜缘眼内硅油取出术。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历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硅油充填联合手术患者 5 1例 ,硅油充填时间 2~ 34(平均 4 .5± 2 .3)个月。可确定视网膜状况稳定者 ... 目的 :介绍一种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简化的经角膜缘眼内硅油取出术。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历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硅油充填联合手术患者 5 1例 ,硅油充填时间 2~ 34(平均 4 .5± 2 .3)个月。可确定视网膜状况稳定者 4 2眼。用 2 5G针头插入平坦部或角膜缘穿刺作灌注 ,同时由角膜缘穿刺取硅油。结果 :眼内硅油一次取出成功 ,视网膜状况稳定者视力显著提高 (P <0 .0 5 ) ,术后眼压基本正常 ,角膜带状变性者角膜混浊减轻。术后均有暂时性低眼压 ,视网膜再脱离 4眼 (4 / 5 1 ,7.8% ) ,巩膜穿刺口出血 2眼 (2 / 5 1 ,3.9% )。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硅油取出术 并发症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雯霖 姜德咏 +2 位作者 郭丽花 王平 张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80-583,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是否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0.01,0.1,1g/L)的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是否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0.01,0.1,1g/L)的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0,0.01,0.1,1g/L)葛根素对100mg/L的AGEs作用于人RPE细胞24h后HIF-1α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不同浓度(0,0.01,0.1,1g/L)的葛根素对AGEs诱导的人RPE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7%,24.1%,30.7%;不同浓度(0.01,0.1,1g/L)的葛根素与100mg/LAGEs共同作用于RPE细胞2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与AGEs组比较,0.01g/L以上浓度葛根素均能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RPE细胞HIF-1α的表达,0.01g/L葛根素使HIF-1α表达降低了10.2%,0.1g/L葛根素则降低了38.9%,1g/L葛根素则达到53.4%。Western-blot分析显示,与AGEs组比较,0.01g/L以上浓度葛根素均能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RPE细胞HIF-1α的表达,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HIF-1α免疫印迹带逐渐减弱,0.01g/L葛根素使HIF-1α表达降低了11.0%,0.1g/L葛根素则降低了40.3%,1g/L葛根素则达到54.4%。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增殖及HIF-1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朝珍 姜德咏 唐罗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0期28-31,共4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以及在眼底解剖区域的分布情况 ,为激光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确诊为糖尿病 4 95例 982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中证实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目的 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以及在眼底解剖区域的分布情况 ,为激光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确诊为糖尿病 4 95例 982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中证实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98人 781眼的图像显示 ,其中男 15 7人 30 4眼、女性 2 4 1人 4 77眼 ,将病变分为背影期、增殖前期、增殖期 ,并按眼底解剖区域将病变分为全眼底、后极部、中周部和周边部四种类型。结果 背影期 133人 2 6 6眼、增埴前期 92人 182眼、增殖期 173人 333眼。经统计分析 ,三者之间的病程无显著差异 (t=1.333、0 .834、1.797、P均 >0 .0 5 ) ,男女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率差别有显著意义 (χ2 =10 .6 37,P =10 .6 37,P =0 .0 0 1,P <0 .0 0 5 )。全眼底型视网膜病变 5 31眼 (6 7.99% )、后极部型视网膜病变 14 4眼 (14 .6 0 % )、中周部型视网膜病变 130眼 (16 .5 6 % )、周边部型视网膜病变 6眼 (0 .77% )。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女性较多见。背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之间的病程差异不大 ,可能与糖尿病性的控制程度有关。全眼底型、后极部型和中周部型的病变在临床上较易辨认 ,而周而边部病变容易漏诊。造影时如后极部和中周周部未发现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 血管造影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川芎嗪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忠平 姜德咏 +1 位作者 唐罗生 刘二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945-1949,1953,共6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GEs作用下RPE中VEGF的表达、同一浓度AGEs作用于RPE不同时间VEGF的...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GEs作用下RPE中VEGF的表达、同一浓度AGEs作用于RPE不同时间VEGF的表达、不同浓度川芎嗪对AGEs作用下RPE中VEGF的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AGEs浓度的增加,RPE中VEGF的表达逐渐增加,以100mg/L最为明显;AGEs作用8h时,RPE中VEGF的表达较高;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AGEs作用下的RPE中VEGF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AGEs可诱导RPE中VEGF的表达,川芎嗪可对抗这一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糖基化终产物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长期滴眼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席兴华 秦波 +2 位作者 姜德咏 唐罗生 曹燕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0-33,36,共5页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 2例 (42眼 )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 ,术后 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 :Ⅰ组为实验组 2 3例 2 3眼 ...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 2例 (42眼 )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 ,术后 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 :Ⅰ组为实验组 2 3例 2 3眼 ,应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每日各 2~ 3次 ,交替用药 ,术后 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 0 .0 5 % ,每日各 2次 ,交替用药 ,直至术后 1年 ;Ⅱ组为对照组 19例 19眼在术后 3月改为单纯 1%CsA滴眼 ,每日 3次 ,直至术后 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 1年以上。结果  4 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 11眼 (2 6 .19% ) ,其中I组 4眼 (17.39% ) ,Ⅱ组 7眼 (36 .84 % )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较长期应用 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 ,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环 孢霉素A 地塞米松
下载PDF
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小健 朱晓华 +1 位作者 唐罗生 姜德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85-87,90,共4页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疗,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28例,部分复位2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重水进入视网膜下、脉络膜上腔硅油,术后硅油乳化、PVR复发、白内障。结论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可获满意疗效,硅油-重水交换具有阻止巨大裂孔后缘下滑作用,从而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 硅油 巨大裂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 玻璃体切割
下载PDF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小健 姜德咏 +1 位作者 朱晓华 唐罗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913,共3页
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激光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于2002年1月 ̄2004年6月,对24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PVR变化。结果24例24... 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激光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于2002年1月 ̄2004年6月,对24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PVR变化。结果24例24眼,随访至少6月,平均7.5个月,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位18例占75%(18/24),2例行多次眼内注气术视网膜完全复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位率达83%(20/24)。4例需要再次手术,3例由于眼内注气术后出现视网膜新裂孔改行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1例因为PVR发展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最终视网膜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某些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耗时少,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激光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才锐 姜德咏 +4 位作者 胥延 郭小健 洪卫 李雯霖 王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视网膜。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早期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增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参考指标。糖尿病早期视网膜VEGF的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凶子 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
下载PDF
PDTC对过氧化氢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活化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宏伟 唐罗生 +2 位作者 游志鹏 李国栋 姜德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因子 KB(NF κB)的活化表达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对核因子κB(NF κB)活化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讨NF κB及PDTC在白内障发生、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因子 KB(NF κB)的活化表达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对核因子κB(NF κB)活化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讨NF κB及PDTC在白内障发生、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的活化表达。结果 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 ,H2 O2 组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活化表达逐渐增强 ,且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DTC可以明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阳性活化表达和减轻晶状体混浊程度 ,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的活化表达 ,PDTC可以有效抑制NF κB的活化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核因子-ΚB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军 姜德咏 +1 位作者 朱晓华 黄傅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视网膜下液 (SR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的表达 ,探讨MMPs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定量检测 88例RRD患者的SRFMMP 2和MMP 9的活性水平 ,PVRA组 2 1例 ,PVRB组 ...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视网膜下液 (SR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的表达 ,探讨MMPs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定量检测 88例RRD患者的SRFMMP 2和MMP 9的活性水平 ,PVRA组 2 1例 ,PVRB组 3 7例 ,PVRC组 3 0例 ,其中包括伴有脉络膜脱离RRD 8例 ,术后随访PVR复发 11例。结果  88例RRD患者的SRF均有MMP 2活性水平升高 ,3 3例有MMP 9的表达 ,8例RRD伴有脉络膜脱离 ,有 6例 ( 75 % )MMP 9活性水平升高 ,术后PVR复发 11例SRF均有MMP 9活性水平升高。结论 RRD患者的SRF有MMP 2和MMP 9的表达 ,MMP 9活性水平升高可能与PVR的发生有关 ,可能成为预测术后PVR复发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液 定量研究
下载PDF
黄斑玻璃疣特征预见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松 聂爱光 +2 位作者 谭家铨 姜德咏 唐朝珍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玻璃疣与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于1989年始观察了早期AMD患者54例(54眼)。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玻璃疣数量及融合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18例(33.33%)患者发生了AMD... 目的探讨黄斑玻璃疣与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于1989年始观察了早期AMD患者54例(54眼)。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玻璃疣数量及融合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18例(33.33%)患者发生了AMD,黄斑玻璃疣发生渗出性AMD的5年累积危险性为37.78%,其中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S)4眼(7.4%),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4眼(7.4%),地图状萎缩10眼(18.51%)。具有融合的软性玻璃疣的相对危险度是3.14倍,数量较多(>Ⅱ级)的相对危险度是6.89倍,玻璃疣位于中心凹区的相对危险度是2.6倍。结论揭示具有高危险特征的黄斑玻璃疣具有发生AM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黄斑玻璃疣 预见 老年人
下载PDF
MMP-2和MMP-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表达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军 姜德咏 +2 位作者 刘湘平 朱晓华 唐罗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 ,探讨MMP 2和MMP 9在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标本取自AMD患...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 ,探讨MMP 2和MMP 9在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标本取自AMD患者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和视网膜下膜取出术获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17例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17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MMP 2和MMP 9表达阳性 ,正常人视网膜无MMP 2和MMP 9表达。结论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有MMP 2和MMP 9的表达 ,MMP 2和MMP 9可能通过降解Bruch膜 ,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生长 ,参与AMD的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下载PDF
IL-6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β-七叶皂甙钠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湘平 游志鹏 +2 位作者 姜德咏 李国栋 唐朝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β-七叶皂甙钠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β-七叶皂甙钠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和72h组,每组5只,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IL-6的表达,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6h开始检测到IL-6的表达,在24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在再灌注6h未能检测到IL-6的表达,在第12h有NF-eB和IL-6的表达,24h表达最强,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6h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P<0.05)。结论IL-6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IL-6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缺血再灌注损伤 Β-七叶皂甙钠
下载PDF
异博定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ERG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国栋 姜德咏 +2 位作者 游志鹏 赵宏伟 唐朝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 :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视网膜电 (流 )图 (ERG)观察异博定对视网膜ERG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 1h ,然后再灌注 ,同时向腹腔注射异博定 ,检测 1h ,6h ,12h ,2 4h ,48h ,72h视网膜ERG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 目的 :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视网膜电 (流 )图 (ERG)观察异博定对视网膜ERG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 1h ,然后再灌注 ,同时向腹腔注射异博定 ,检测 1h ,6h ,12h ,2 4h ,48h ,72h视网膜ERG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 6h后 ,异博定组视网膜的ERG与对照组相比 ,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异博定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ERGb波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异博定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眼压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平 姜德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遗传学说及机制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仔细分析了28篇原文,总结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机理。结果: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 目的: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遗传学说及机制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仔细分析了28篇原文,总结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机理。结果: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有:①升压基因学说。②胶原基因学说。结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根据TIGR基因理论和胶原基因理论,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都与TIGR基因突变和胶原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遗传病理学 胶原
下载PDF
丹参素钠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建光 姜德咏 +1 位作者 吴荣瀚 李文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以及丹参素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3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丹参素钠组为12只,生理盐水组与...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以及丹参素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3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丹参素钠组为12只,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素钠组所有兔双眼均行视神经结扎60min诱导缺血,于缺血-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分剐给予生理盐水(1.5mL·kg^-1)、丹参素钠(0.15mg·kg^-1)静脉注射,以后每日相同时间给予相同剂量。测定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素钠组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0h、3h、24h、48h、168h的视网膜节细胞VEGF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视网膜VEGF表达自再灌注0h开始增强,至24h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弱,168h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丹参素钠组再灌注3~48hVEGF表达与同时间段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68h时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弱。结论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期间VEGF表达增强,丹参素钠对再灌注早期VEG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再灌注晚期可使VEGF表达减弱,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素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