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管俊杰 陈向东 +3 位作者 陈晓庆 姜星杰 姚羽 张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究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培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PBL教学... 目的 探究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培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PBL教学法),观察组(n=20,给予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比较分析2组学员考核成绩、满意度及综合能力评价情况。结果在考核成绩方面,住培前2组学员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培后观察组学员理论与实践的成绩分别是(91.04±3.14)分、(92.33±3.57)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的(81.75±2.97)分、(82.64±2.69)分,且观察组综合得分(91.47±3.26)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82.01±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住培教学的满意度(95.00%vs. 7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综合能力评价方面,观察组学员综合评价总分(89.46±1.17)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70.27±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实施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学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脊柱侧弯 情景模拟 PBL 住培教学 效果
下载PDF
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文斌 陈虎 +4 位作者 曹涌 姚羽 李明 浩洁 姜星杰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神经损伤单节段下腰椎(L3~L5)骨折患者32例,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进行复位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复位指数评估... 目的:观察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神经损伤单节段下腰椎(L3~L5)骨折患者32例,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进行复位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复位指数评估伤椎复位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部疼痛程度,Oswestry伤残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6.2±9.5 min,切口长度9.7±1.3 cm,失血量75.0±21.0 mL,住院时间7.1±1.9 d。术后3天伤椎平均复位指数为0.93±0.13,术后12个月随访摄片,内固定未见松动、折损,伤椎复位指数0.89±0.11,较术后3天无显著丢失(P=0.175)。术后3天VAS评分3.0±1.4分,低于术前的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椎ODI评分术前77.5±11.4分,术后3个月降至19.9±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能有效复位伤椎,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中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星杰 吴小涛 +4 位作者 张绍东 杨惠林 唐天驷 陈辉 蒋赞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48-1251,1258,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每组4具,A、B、C 3组(实验组)标本在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3种骨水泥(CSC、CPC、PMMA)椎体成形术,D组为...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每组4具,A、B、C 3组(实验组)标本在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3种骨水泥(CSC、CPC、PMMA)椎体成形术,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复位后及椎体成形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测量达到完全填充时的3种骨水泥的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比较4组标本间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差别。[结果](1)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6.2 J;(2)CSC、CPC、PMMA的注射量分别为:4.4 ml±0.8 ml、3.7 ml±0.7 ml、4.0 ml±0.6 ml,组间无差别(P>0.05);(3)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骨折椎体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显著恢复伤椎高度(P<0.01);(4)A、B、C、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 659 N±154 N、1 011 N±142 N、2 821 N±897 N及2 439 N±525 N。PMMA能够完全恢复骨折椎的抗压强度,CSC、CPC均只能部分恢复骨折椎的强度,但CSC优于CPC(P<0.01);(5)4组椎体的刚度分别为:140 N/mm±40 N/mm、148 N/mm±33 N/mm、236 N/mm±97 N/mm、224 N/mm±38 N/mm。CSC的刚度低于完整椎体(62.5%,P<0.05),但与PMMA、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SC椎体成形术的骨折椎的强度优于CPC,刚度与PMMA、CPC相当。将CSC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满足力学要求、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骨水泥 爆裂骨折 生物力学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4
作者 姜星杰 张绍东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结合治疗 椎弓根钉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外伤 脊柱外科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单边固定融合与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姜星杰 姚羽 +5 位作者 陈晓庆 管俊杰 曹涌 陈向东 赵剑 张烽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MIS-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岁。病变节段:L3,... 目的:比较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MIS-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岁。病变节段:L3,4 3例,L4,5 15例,L5S1 21例。其中21例行单边固定融合术(单边固定融合组),18例行MIS-TLIF术式(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时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边固定融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分别为(95±25) min、(4.2±0.4)次,明显少于MIS-TLIF组的(120±35 ) min 及(10.1±3.9)次(P〈0.05).MIS-TLIF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5±45) ml、(7.2±2.2) d,显着低于单边固定融合组的(165±60) ml 及(11.0±3.7) d (P〈0.01).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随访期间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显着改善(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融合器在位,术后1年CT图像提示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单边固定融合术与MIS-TLIF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星杰 张烽 +3 位作者 陈向东 曹涌 赵剑 姚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2月收治下颈椎陈旧性脱位患者23例,脱位椎体为C44例,C55例,C610例,C74例,均为前脱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入院后均... 目的: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2月收治下颈椎陈旧性脱位患者23例,脱位椎体为C44例,C55例,C610例,C74例,均为前脱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根据术前测量的颈椎中矢状位CT二维重建图像上脱位节段最小椎管矢状径与椎体前后径比值(C/V比值)及关节突关节的绞锁情况制定手术方案,15例0.5≤C/V比值<0.9的患者中,6例无关节绞锁患者直接行前路松解、复位植骨融合术,9例合并关节绞锁患者先行全身麻醉后透视下颅骨牵引复位术,3例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植骨融合术,余6例闭合复位失败(仍存在关节绞锁)的患者先行后路复位固定再行前路植骨融合术;5例合并关节绞锁且0.3<C/V比值<0.5的患者先行前路松解、减压,再行后路复位固定,最后行前路植骨融合术;3例合并关节绞锁且C/V比值≤0.3的患者,先前路松解,再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最后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VAS评分及ASIA分级评价颈部功能、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0ml,术中无脊髓、血管、神经损伤,平均住院时间15.7d。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1例,内固定松动1例。20例患者随访15~48个月,平均28个月,脱位节段的C/V比值由术前0.56±0.27增至术后0.86±0.07(P<0.05),术后6个月为0.88±0.06,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NDI、VAS评分分别较术前平均下降24%、2.4分,26%、2.8分,35%、3.3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术后12个月时1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至少改善1个ASIA评分等级,余3例(A级、B级和D级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术前测量的颈椎中矢状位CT二维重建图像上脱位节段椎管最狭窄处的C/V比值及关节突关节的绞锁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治疗下颈椎陈旧性脱位能够恢复脱位节段的椎管容积,重建下颈椎的稳定性,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陈旧性脱位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截肢与保肢术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星杰 张烽 +3 位作者 赵剑 曹涌 陈向东 姚羽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 :比较Ⅰ期截肢和保肢手术治疗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对分别采用截肢与保肢治疗的68例单侧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截肢组38例,... 目的 :比较Ⅰ期截肢和保肢手术治疗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对分别采用截肢与保肢治疗的68例单侧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截肢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9±16.3)岁;GustiloⅢB型21例,ⅢC型17例,根据小腿皮肤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位置和手术探查所见选择截肢平面。保肢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5±14.7)岁;GustiloⅢB型23例,ⅢC型7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骨折固定方式及创面修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负重时间及重返原工作率;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采用SF-36健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共60例患者(截肢组33例,保肢组2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9.1个月。截肢组、保肢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9.0±25.7)min,(245.0±58.6)min;(168.0±49.0)ml,(311.0±137.0)ml;(13.8±2.7)d,(28.8±13.1)d;7.9%,36.7%。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重返原工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组术后平均负重时间更短。截肢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优于保肢组,而保肢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优于截肢组,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期截肢与保肢手术均为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重要手段,两者中期临床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开放性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截肢术
下载PDF
硫酸钙骨水泥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绍东 王宸 +2 位作者 姜星杰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A、B、C3组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CSC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椎体成形术,D组...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A、B、C3组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CSC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椎体成形术,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指标包括:爆裂骨折前、后与复位后及椎体成形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达到完全填充时的3种骨水泥的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6.2J;(2)CSC、CPC、PMMA的注射量分别为:4.4ml±0.8ml、3.7ml±0.7ml、4.0ml±0.6ml,组间无差别(P>0.05);(3)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骨折椎体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显著恢复了伤椎高度(P<0.01);(4)A、B、C、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59N±154N、1011N±142N、2821N±897N及2439N±525N。PMMA能够完全恢复骨折椎的抗压强度,CSC、CPC均只能部分恢复骨折椎的强度,但CSC优于CPC(P<0.01);(5)4组椎体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224±38)N/mm。CSC的刚度低于完整椎体68.0%,(P<0.05),但与PMMA、CP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CSC椎体成形术的骨折椎强度优于CPC,刚度与PM-MA、CPC相当。将CSC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满足力学要求,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骨水泥 爆裂骨折 生物力学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三种骨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绍东 姜星杰 +4 位作者 吴小涛 杨惠林 唐天驷 陈辉 蒋赞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CSC(A组)、CPC(B组)、PMMA(C组)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达到骨水泥完全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66.2J;CSC、CPC、PMMA注射量分别为4.35±0.80ml、3.72±0.73ml及3.95±0.63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椎体复位后残留的骨缺损及恢复伤椎高度(P<0.01);A、B、C及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59±154N、1011±142N、2821±897N及2439±525N,C组能完全恢复椎体的抗压强度,A、B组可部分恢复,但A组优于B组(P<0.01);4组标本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及224±38N/mm,A组刚度低于D组(68.0%,P<0.05),但与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成分骨水泥中,PMMA的强度最高,CSC次之,CPC的强度最差,刚度方面三者间无明显差别;CSC用于椎体成形术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作为椎体成形术中填充材料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胸椎 腰椎 骨折 生物力学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腰椎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实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羽 薛华伟 +5 位作者 赵剑 张烽 曹涌 陈向东 赵金龙 姜星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背景:通过改变现行的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以获得更佳的螺钉与骨的把持力,2009年Santoni等提出将皮质骨通道技术应用于腰椎内固定。目的:分析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系统在腰椎间融合固定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获取20个新鲜初生小牛L... 背景:通过改变现行的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以获得更佳的螺钉与骨的把持力,2009年Santoni等提出将皮质骨通道技术应用于腰椎内固定。目的:分析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系统在腰椎间融合固定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获取20个新鲜初生小牛L3/4、L5/6运动节段标本,在非破坏状况下检测其不同状态下的活动度,作为正常对照;随后将20个标本分为皮质骨通道螺钉组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分别进行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辅助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传统椎弓根螺钉辅助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在非破坏状况下检测两组不同状态下的活动度;翻修组为传统椎弓根螺钉组测试结束后撤钉,改用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检测其不同状态下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皮质骨通道螺钉组、传统椎弓根螺钉组左右弯曲、前屈、后伸、轴向旋转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皮质骨通道螺钉组、翻修组左右弯曲、前屈、后伸、轴向旋转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椎弓根皮质骨通道技术辅助腰椎后路融合固定可获得与传统椎弓根螺钉辅助腰椎后路融合固定相同的稳定性,同时是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后翻修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弓根皮质骨通道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腰椎融合固定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桐 姜星杰 +3 位作者 浩洁 叶涌 成嘉祁 张烽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38-341,共4页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指因3个及3个以上连续或不连续节段的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颈脊髓、神经受压而出现一组临床症状的疾病。MCSM的致病因素可能来自脊髓前方或后方,因此临床上可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SM。颈椎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指因3个及3个以上连续或不连续节段的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颈脊髓、神经受压而出现一组临床症状的疾病。MCSM的致病因素可能来自脊髓前方或后方,因此临床上可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SM。颈椎前路手术主要针对前方致压物进行减压。近年来,MCSM前路手术取得较大进展,不但传统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人工颈椎间盘、零切迹前路钢板等新材料以及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颈椎前路后纵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等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该文就MCSM前路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前路术式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皮质骨通道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羽 薛华伟 +4 位作者 姜星杰 张烽 陈向东 曹涌 刘捷 《交通医学》 2016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价后路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探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56例,... 目的 :通过评价后路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探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n=19),B组:经伤椎双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7),C组:经伤椎单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1),D组: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9),观察比较4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2.5±5.4)%、矢状位Cobb角18.5°±2.3°、VAS评分5.9±1.0;B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9.3±3.7)%、矢状位Cobb角15.9°±2.6°、VAS评分6.1±1.1;C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2±4.8)%、矢状位Cobb角16.1°±3.1°、VAS评分6.3±0.9;D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1±5.2)%、矢状位Cobb角32.9°±5.9°、VAS评分6.0±0.9。A组手术时间75.1±10.2min、出血量106.2±21.1m L、住院费用2.9±0.2万元;B组手术时间90.2±12.1min、出血量110.0±20.3m L、住院费用3.8±0.2万元;C组手术时间88.5±11.0min、出血量109.3±19.2m L、住院费用3.5±0.1万元;D组手术时间92.3±12.8min、出血量107.1±18.5m L、住院费用3.9±0.2万元。4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术后VAS目测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优于A组(P<0.05),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要多于A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短节段固定 皮质骨通道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羽 薛华伟 +7 位作者 朱小建 冯琪杰 秦荣卿 姜星杰 李明 陈向东 曹涌 张烽 《交通医学》 2018年第4期350-354,357,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 :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 :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标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VAS评分术前1天8.1±3.6分,术后1天2.3±1.6分,术后6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1.8±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1天61.3±8.3分,术后1天18.6±6.8分,术后6个月12.8±7.2分,末次随访9.1±3.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无复发病例。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5±15 min,卧床时间9.5±2.0 h,住院天数3.5±1.0天。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正确穿刺靶点以及椎间孔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微创 脱垂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硫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姜星杰 吴小涛 +2 位作者 张绍东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 目的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同种异体骨;采用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6、10、16周)观察和评价上述移植物在松质骨内的吸收降解和成骨情况。结果CSC置人6周被部分吸收,10周时完全吸收,新骨生成;CPC吸收速度缓慢,至植人体内16周时仅小部分被吸收;部分同种异体骨植骨区域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CSC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兔松质骨后的吸收速度快于CPC,生物降解与新骨生成同步进行,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磷酸钙类 移植 同种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晓庆 陈向东 +5 位作者 姜星杰 管俊杰 姚羽 赵剑 曹涌 张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1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3例;年龄17~47岁,平均33.6岁;损伤部位:T7-81例,T10-112例,T11-12 ...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1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3例;年龄17~47岁,平均33.6岁;损伤部位:T7-81例,T10-112例,T11-12 3例,T12至L15例,L1-2 3例,L3-4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4例,D级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复位与固定,并进行彻底的椎管前后减压、椎间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8 ~ 69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时间为120~280 min(平均170 min);出血量为450 ~1 300 mL(平均700 mL).脱位椎体滑脱程度由术前72%±20%(56% ~100%)恢复至术后10%±6%(0~15%),脱位节段畸形角度由术前29.2°±15.0°(6°~51°)恢复至术后12.6°±6.7°(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4例无明显恢复;5例B级患者3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4例C级2例恢复至D级,其余2例及1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可通过后路椎弓根系统实现严重椎体骨折脱位的良好复位与固定,单纯后路可完成椎管的充分减压和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对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2 位作者 刘雅克 张亚峰 姜星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辅助定位并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健康成人86例(122膝),男46例(65膝),女40例(57膝);年龄18~71岁,平均39.5岁,在磁共振横断面图... 目的探讨应用MRI辅助定位并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健康成人86例(122膝),男46例(65膝),女40例(57膝);年龄18~71岁,平均39.5岁,在磁共振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TEA)、前后轴线(APL)及股骨后髁轴(PCL)。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轴线参数,包括股骨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后轴线的垂线及后髁轴线的夹角(PAPA)各3次。比较不同测量者测量3种角度均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A平均为(3.57°±0.11°);CTA平均为(6.34°±0.70°);PAPA平均为(4.06°±0.41°)。CT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4,P<0.01);PAP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P<0.01);PC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05)。临床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变异性较大。结论基于MRI定位股骨远端参照轴线测量CTA、PCA、PAPA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这三种参考角度PCA相对恒定可靠,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可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参照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股骨 参照轴线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抗菌药物对老年腰椎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翠红 冒海敏 +4 位作者 王海燕 姜相君 魏燕 姜星杰 张锦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444-34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老年腰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108例,根据使用抗菌药物类型分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A1组)、头孢唑肟钠组(A2组)、头孢米诺钠组(A3组)、...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老年腰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108例,根据使用抗菌药物类型分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A1组)、头孢唑肟钠组(A2组)、头孢米诺钠组(A3组)、五水头孢唑林钠组(A4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A1、A2、A3、A4组术后切口感染分别为1例(3.70%)、2例(7.41%)、0例(0.00%)、3例(11.11%),四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各1株。与术前相比,四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球蛋白(GL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氮(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A1组术后相比,A3、A4组术后AST、ALT水平降低(P<0.05);与A2组比较,A3、A4组术后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唑肟钠、头孢米诺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相当,均不影响术后腰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老年患者 切口感染 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
原文传递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羽 姜星杰 +3 位作者 张烽 赵剑 陈向东 曹涌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L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式(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ULF治疗组(A组,20例)和MIS-TLIF治疗组(B组,16例)。采用VAS疼痛评分、O... 目的评价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L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式(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ULF治疗组(A组,20例)和MIS-TLIF治疗组(B组,16例)。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降低(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等现象。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于B组(P<0.05);而两组末次随访时Macnab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明确,MIS-TLIF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入路
原文传递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结合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涌 张烽 +1 位作者 陈向东 姜星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术后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Cobb角)维持、症状及功能改善率。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3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0)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1.1±1.0)分(P〈0.01)。术后Odom分级:优8例,良3例,一般2例,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度,术后1周为10.7度,末次随访为10.4度。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vertebroplasty us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 fo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小涛 姜星杰 +1 位作者 张绍东 杨惠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7年第6期327-333,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vertebroplasty us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 fo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ixteen bovine thoracolumbar spines (TH- L1 ) were divided into 4 g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vertebroplasty us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 fo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ixteen bovine thoracolumbar spines (TH- L1 )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 A, B, C and D). After burst-fracture model was created, 12 vertebral bodies in Groups A, B and C were augmented with calcium sulfate cement ( CSC ),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 CPC )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 PMMA ) bone cement, respectively. Each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was measured with a caliper at 4 time points: intact conditions (Hint), post-fracture ( HFr), post-reduction (HRe) and post-vertebroplasty (HVP). The f'dling volume of 3 different bone cements was also measured. Each vertebral body was compressed at 0. 5 mm/s using a hinged plating system on a materials testing machine to 50 % of the postvertebroplasty height to determin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ifference was checked using t test or One-way ANOVA. Results: The average strike energy was 66. 2 J. Vertebroplasty with different cements could sustain vertebral height. The average f'dling volume of bone cement in 3 groups was 4.35 ml ( CSC ), 3.72 nd( CPC ) and 3.95 ml (PMMA),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 P 〉0.05 ). Vertebroplasty with PMMA completely restored strength (116%) and stiffness (105%). CSC or CPC partly recovered vertebral strength and stiffness. However, greater strength restoration was got with CSC ( 1 659 N) as compared with CPC (1 011N, P〈0.01 ). Regarding stiffness, differences between CSC ( 140 N/ram ±40 N/nan) and the other two bone cements ( CPC :148 N/nun ±33 N/nun, PMMA.236 N/mm +97/N/mm)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For a burst-fracture of calf spine, use of CSC for vertebroplasty yields similar vertebral stiffness as compared with PMMA or CPC. Although augmentation with CSC partly obtains the normal strength, this treatment still can be applied in thocacolo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other instrumental devices in light of its bio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ulfate Fractures bone BIOMECHANICS VERTEBROPLAS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