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湿婆篇 被引量:5
1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3期92-106,155,156,共17页
印度教是一神信仰多神崇拜的宗教,一神信仰,是就信徒的终极追求层面而言的,具哲学渊源;多神崇拜,是就信徒的现实生活层面而言的,与神话相关。印度神话主要指印度教三大神体系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是三大主神。梵天主创造,为创造之神... 印度教是一神信仰多神崇拜的宗教,一神信仰,是就信徒的终极追求层面而言的,具哲学渊源;多神崇拜,是就信徒的现实生活层面而言的,与神话相关。印度神话主要指印度教三大神体系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是三大主神。梵天主创造,为创造之神,妻子是主文艺的萨拉斯瓦蒂女神;毗湿奴主护持,为护持之神,妻子是主财富的拉克希米女神;湿婆主毁灭,为毁灭之神,妻子是主惩恶的帕尔瓦蒂女神。本文以湿婆为中心展开议论。庙宇林立的印度,神像比比皆是,代表毗湿奴的是毗湿奴人形形象,代表梵天的是梵天人形形象,但代表湿婆的却通常是林伽或林伽与约尼的合体形象,而且该形象几乎遍及所有印度教信仰地区和族群,成为印度文化的一大奇特之处。根据"史诗""往世书",湿婆和帕尔瓦蒂生有两子,长子是战神室建陀,次子是智神伽内什;湿婆长居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帕尔瓦蒂长居东印度孟加拉地区,室建陀长居南印度达罗毗荼地区,伽内什长居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地区。如此,湿婆一家"四分五裂",成为印度文化的又一奇特之处。湿婆最早出于印度河文明时期的三面瑜伽尊者,属于纯粹的达罗毗荼人血统;后被强行与雅利安神楼陀罗合为一体,并屈娶雅利安女子为妻,被迫"漂白",成为达罗毗荼人与雅利安人的混合体。印度教徒以林伽或林伽约尼合体代表湿婆,乃是雅利安人征服达罗毗荼人的某种体现;一家四口分居四地,也有其"历史"原由。实际上,湿婆"身世"反映了印度达罗毗荼人族群与印度雅利安人族群的碰撞和融合,揭示了印度主体文化形成的"历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神话 湿婆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下载PDF
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梵天篇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4期88-106,156,共20页
在印度教神话中,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伐楼那等都是某种称号类的名称,似头衔,相当于某个部族、部落、族群甚至阶层的代表、头人、首领等,不专指某一特定个体。梵天又称大梵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地位不高... 在印度教神话中,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伐楼那等都是某种称号类的名称,似头衔,相当于某个部族、部落、族群甚至阶层的代表、头人、首领等,不专指某一特定个体。梵天又称大梵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地位不高。在印度文化语境中,具体在印度教三大神体系中,梵天负责创造,位于毗湿奴大神和湿婆大神之后,甚至没有女神杜尔迦、象头神伽内什、猴神哈奴曼和战神室建陀等更受礼遇;毗湿奴庙、湿婆庙、杜尔迦庙比比皆是,梵天庙则凤毛麟角,且香火不盛。在日常生活中,信徒们对梵天并不敬重,虽口称老祖宗,但调侃戏谑之意溢于言表。虽然如此,梵天却是印度文化和印度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梵语婆罗米字母的发明者和印度教诸多经典的编订者,是印度教精神世界的统御者和婆罗门种姓的代表;他制定了印度教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规定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世界万物的源头和信徒生活的主持;他不动声色地以施恩和诅咒为工具,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赏赐能力和惩罚能量,立威树德,给印度教世界施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不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神话角度看,梵天信仰都不可小觑,看似无用,没有地位,实则影响无处不在,似无实有;梵天在印度,乃至南亚次大陆以及其他具有印度教信仰的地区,随处可见,也处处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神话 梵天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下载PDF
梵剧《沙恭达罗》的显在叙事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景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9-34,共6页
印度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沙恭达罗》是其最重要的分支古典梵语戏剧中最优秀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该剧受到西方的广泛欢迎,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与其它两大戏剧体系的优秀作品一样,《沙恭达罗》在叙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称... 印度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沙恭达罗》是其最重要的分支古典梵语戏剧中最优秀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该剧受到西方的广泛欢迎,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与其它两大戏剧体系的优秀作品一样,《沙恭达罗》在叙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它的序幕叙事非常独特,不同于西方的歌队叙事,但与中国的“先声”叙事、“传概”叙事等相似。其用以叙人、叙事、叙景和叙情的独白、对白、旁白等都十分成功。长时空独白叙事、插曲叙事、幕后语叙事等也是该剧的重要特色。其剧名和幕名叙事是其它戏剧体系的作品中十分罕见的叙事类型。除第一文本叙事即主体台词叙事以外,《沙恭达罗》的第二文本叙事即舞台提示叙事也比较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古典梵语戏剧 《沙恭达罗》 第一文本叙事 第二文本叙事 序幕叙事 插曲叙事 幕后语叙事 长时空独白叙事
下载PDF
论中印关系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景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人类所有文明之间的关系,其交汇融合以及相互影响是人类其他不同文明所不可及的。由中印文明交流引申出来的中印关系的分期问题值得深入考察。本文认为,中印关系的分期不应只以中国的列朝历代为参照,而应... 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人类所有文明之间的关系,其交汇融合以及相互影响是人类其他不同文明所不可及的。由中印文明交流引申出来的中印关系的分期问题值得深入考察。本文认为,中印关系的分期不应只以中国的列朝历代为参照,而应兼顾中印双方的历史发展,从关系内质出发,遵从现代学术的通用规则,与时俱进,以西历时间为分期点进行探析。由此,本文尝试从文明交流内容和中印自身历史发展进程出发,对中印关系的交流史展开深入论述,并认为,将中印关系分为七个时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关系 两大文明 文化交流 分期问题
下载PDF
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毗湿奴篇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2年第1期106-120,156,157,共17页
在印度教三大教派中,毗湿奴教派影响最大;在三大神体系中,毗湿奴地位最高。与主"生"(创造)的梵天和主"灭"(毁灭)的湿婆不同,主"住"(护持)的毗湿奴始终以王者形象示人,华衣宝冠,披金戴银,富贵色彩浓郁,权... 在印度教三大教派中,毗湿奴教派影响最大;在三大神体系中,毗湿奴地位最高。与主"生"(创造)的梵天和主"灭"(毁灭)的湿婆不同,主"住"(护持)的毗湿奴始终以王者形象示人,华衣宝冠,披金戴银,富贵色彩浓郁,权力与权利兼具,是芸芸众生追逐和膜拜的理想形态。不过,毗湿奴又与梵天和湿婆一样,是神话传说人物,也是历史人物,是诸多传说和历史糅合的产物。毗湿奴本尊源自中亚南俄草原,先是因陀罗的部将和助手,后为次大陆的主宰。印度教文献表明,毗湿奴有无数个化身,重要的有24个,其中10个最有代表性,即鱼、龟、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黑天、罗摩、佛陀和迦尔吉。侏儒、持斧罗摩、黑天、罗摩和佛陀等化身显示其雅利安人属性,鱼、龟、猪、人狮和黑天等蕴含其达罗毗荼人属性。正由于这些属性,毗湿奴为次大陆人民所普遍接受和膜拜;他也以此为依托,通过黑天"统一"了北印度,通过罗摩"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这种"统一"并非疆域层面的统一,而是信仰层面的统一,即毗湿奴统一了次大陆人民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如果没有毗湿奴,今日印度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神话 毗湿奴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下载PDF
顶层设计之于中印文化交流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景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中印文化交流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时间长河中,中国高层的顶层设计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西汉的"凿通西域"、东汉的"夜梦金人"、唐朝的"并用三教"、明朝的"航海贸易"以及新中国... 中印文化交流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时间长河中,中国高层的顶层设计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西汉的"凿通西域"、东汉的"夜梦金人"、唐朝的"并用三教"、明朝的"航海贸易"以及新中国的"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等均是中印文化交流的源动力。在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继续发展与印度的文化关系依然重要,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文化交流已无成法可依。因此,国人只有锐意进取,在习近平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顶层设计方略的指引指导下,努力推进和发展中印文化交流,才能使之适应新时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设计 中印文化交流 中印关系史
下载PDF
评《佛经的文学性解读》
7
作者 姜景奎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佛经的文学性解读》 佛教文化 宗教文化现象 文学理念 学术品位
下载PDF
印度戏剧的“陈之于目”和“供之于耳”的双美并重
8
作者 姜景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公元前后成书的印度现存最早、至今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中有这样的记述:在第七摩奴时期的三分时代,以因陀罗为首的众天神向创造之神大梵天请求道:“我们希望有一种既能看又能听的娱乐。首陀罗种姓不能听取... 公元前后成书的印度现存最早、至今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中有这样的记述:在第七摩奴时期的三分时代,以因陀罗为首的众天神向创造之神大梵天请求道:“我们希望有一种既能看又能听的娱乐。首陀罗种姓不能听取吠陀经典,因此,请创造另一种适合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审美理论 亚里士多德 潜在叙事 戏剧本体理论 戏剧叙事学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显在叙事
下载PDF
中国的印地语教育
9
作者 姜景奎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2020年第4期3-10,89,共9页
印地语是《印度宪法》确定的印度官方语言,是狭义的印度语。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始于1942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949年之前,1949—1965年,1966—1978年,1979—1999年,2000年之后。其间,有五代教育者为之努力,成就卓著。在近80个春秋的发... 印地语是《印度宪法》确定的印度官方语言,是狭义的印度语。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始于1942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949年之前,1949—1965年,1966—1978年,1979—1999年,2000年之后。其间,有五代教育者为之努力,成就卓著。在近80个春秋的发展过程中,印地语教育起伏跌宕,其背后存在诸多因素,如中国因素、印度因素和中印关系因素等。值得庆幸的是,在新时代的当下,国家强调本科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作用凸显,印地语教育因此受到重视。可以想见,在第四代和第五代教育者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必将更上一层楼,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地语 印地语教育 印地语教育者 印度语言 印度
下载PDF
中印文化交往的前世今生
10
作者 姜景奎 《中国报道》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悠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印两大文明相互接触、碰撞,进而吸收、改造,直至融合、同化,演奏出一章又一章壮美的人类文明交响乐。
关键词 文化交往 中印 人类文明 历史进程 交响乐
下载PDF
印度戏剧论
11
作者 姜景奎 《亚非研究》 2017年第1期3-18,共16页
印度戏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其梵语戏剧和古希腊的悲剧及中国的京剧于近现代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印度古代戏剧起源较早,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学专著《舞论》对戏剧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现存剧本均成于公元之后,四五世... 印度戏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其梵语戏剧和古希腊的悲剧及中国的京剧于近现代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印度古代戏剧起源较早,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学专著《舞论》对戏剧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现存剧本均成于公元之后,四五世纪的戏剧家迦梨陀娑世界闻名。近现代戏剧依然丰富,官方语印地语戏剧家帕勒登杜和伯勒萨德、民间戏剧罗摩本事剧和黑天本事剧等都值得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戏剧 沙恭达罗 本事剧
下载PDF
论19世纪北印度的印地语写本
12
作者 姜景奎 费都 《亚非研究》 2017年第2期155-174,共20页
19世纪,现代印刷出版业在北印度虽然已有发展,但写本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传统物质载体仍旧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其前印刷时代的活力。这一时期,北印度印地语写本的制作、流通与保存联系着从统治者到民间文化精英的诸多社会群体,覆盖了北印... 19世纪,现代印刷出版业在北印度虽然已有发展,但写本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传统物质载体仍旧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其前印刷时代的活力。这一时期,北印度印地语写本的制作、流通与保存联系着从统治者到民间文化精英的诸多社会群体,覆盖了北印度的广阔地域。不过,随着印度社会的结构性变迁,社会记忆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写本逐渐退出了新一代文化精英的日常阅读活动,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在印地语文学史学科建立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地语写本 印刷史 书籍史
下载PDF
现当代印度文学汉译:“水平翻译”与“同一性他者”构建
13
作者 姜景奎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本文以20世纪以降中国对印度文学的译介为研究对象,用“水平翻译”指称以中印为代表的非西方文化体间、非等级化权力关系中的翻译活动,并着重从语言中介和文本选择两方面入手,探讨此类翻译活动的策略性和复杂性。与“垂直翻译”中基于... 本文以20世纪以降中国对印度文学的译介为研究对象,用“水平翻译”指称以中印为代表的非西方文化体间、非等级化权力关系中的翻译活动,并着重从语言中介和文本选择两方面入手,探讨此类翻译活动的策略性和复杂性。与“垂直翻译”中基于差异的价值判断不同,“水平翻译”倾向于挖掘和表现对方文本中与自身相似的元素,其结果是构建一个与“自我”互为镜像的“同一性他者”。本文认为,借助“水平翻译”构建“同一性他者”对于各时期形塑中国文化身份均有重要的政治和美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文学 汉译 水平翻译 同一性他者
下载PDF
19世纪后半叶印度民族主义意识探析——以帕勒登杜的戏剧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6期121-134,157,共15页
英国自18世纪初开始对印度进行占领和统治,至19世纪中叶实现完全殖民。随着英国殖民的深入推进,19世纪后半叶印度产生了民族主义意识。鉴于印度特殊的历史,该民族主义意识并不唯一。首先,由于英国殖民者的现实存在,印度出现了次大陆人... 英国自18世纪初开始对印度进行占领和统治,至19世纪中叶实现完全殖民。随着英国殖民的深入推进,19世纪后半叶印度产生了民族主义意识。鉴于印度特殊的历史,该民族主义意识并不唯一。首先,由于英国殖民者的现实存在,印度出现了次大陆人民整体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主义意识,该意识反映了次大陆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状况;第二,由于历史上伊斯兰教民族对次大陆进行了占领和统治,这一时期次大陆也产生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该意识反映了次大陆上印度教族群和伊斯兰教族群的对立状况;第三,由于更早时期雅利安人的进入和占领,19世纪后半叶还出现了雅利安民族主义意识,该意识反映了雅利安族群和达罗毗荼族群的对立状况。这三类民族主义意识在当代印度仍然存在,印度民族主义意识体现在当代印度的“去殖民化”现象之中;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体现在印度教社团组织和现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印度教民族国家建构”工作之中;雅利安民族主义意识体现在独立后印度南北族群的对立言行之中。帕勒登杜是19世纪后半叶最为著名的印地语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誉为近现代印地语戏剧文学之父,其戏剧创作恰好反映了这三类民族主义意识,是印度19世纪后半叶民族主义意识的完整且集中叙事,代表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 雅利安民族主义 印地语戏剧 帕勒登杜
下载PDF
译介与传播:鲁迅的印度“来生”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岩 姜景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3,共7页
一、引言 我国学界对鲁迅域外传播史的考察可谓由来已久,迄今已经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一支。按照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的观点,“无论何时何地,一部作品只有当活跃呈现于原属文化以外的某个文学系统中,才具有作... 一、引言 我国学界对鲁迅域外传播史的考察可谓由来已久,迄今已经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一支。按照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的观点,“无论何时何地,一部作品只有当活跃呈现于原属文化以外的某个文学系统中,才具有作为世界文学的实际生命”。从这层意义来看,现有研究已经充分表明,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系统中最具生命力的代言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传播史 印度 译介 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代言人 系统
原文传递
印度教与当今印度社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景奎 《亚非纵横》 1997年第2期30-32,25,共4页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其宗教种类繁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根据1995年的《印度年鉴》,截止到1991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总人口的82.5%,穆斯林占11.7%,基督教徒占2.3%,锡克教徒占2%,佛教徒占0....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其宗教种类繁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根据1995年的《印度年鉴》,截止到1991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总人口的82.5%,穆斯林占11.7%,基督教徒占2.3%,锡克教徒占2%,佛教徒占0.8%,耆那教徒占0.4%,袄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教派 印度社会 印度政治 印度教徒 印度人民党 宗教信徒 志愿服务 穆斯林 婆罗门教 基督教徒
下载PDF
论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问题--以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为例
17
作者 姜景奎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地理,即自然,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绿洲,囊括草木森林、气候雨水等;领域指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乃至地理学、环境学、水利学等。这是一门既新又老的学科,新是...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地理,即自然,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绿洲,囊括草木森林、气候雨水等;领域指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乃至地理学、环境学、水利学等。这是一门既新又老的学科,新是由于国家刚刚宣布其为一级学科,老是因为区域国别研究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人才培养和区域国别研究是新学科的两大任务,当前尤以人才培养为重。在新时代的当下,拥有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和对方视角是区域国别学人才的培养标准。全球视野指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人类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中国视域指熟知中国历史、掌握中国知识、爱国而不狭隘的境界,对方视角指理解世界文明多元、用他者视角看待他者的能力。在培养区域国别学人才的过程中,海外田野调研、对象国/地区语言运用、多学科交叉以及相关课程学习必不可少,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在这方面的实践具有创新意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分享。区域国别研究是区域国别学的另一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区域国别学人才的目的所在,基础性、学术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特点,基础性是根,学术性是魂,前瞻性是延,实用性是展。区域国别学人才应该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甘于坐“冷板凳”,做灯火阑珊处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人才培养 全球视野 中国视域 对方视角
原文传递
印度印穆冲突的历史文化因素浅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姜景奎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9,共5页
印度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政治、经济方面 ,而在于文化方面 ,在于信仰的不同。
关键词 印度教徒 穆斯林 教派冲突 宗教史 民族主义 选举制度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再论中世纪印度教帕克蒂运动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景奎 《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本文分两个时期对中世纪印度教帕克蒂运动作了介绍 ,重点对中世纪后期该运动的各个流派作了详细的分析 ,并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该运动在印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中世纪 印度教 帕克蒂运动 祭祀仪式 婆罗门 刹帝利 佛教 黑天派
原文传递
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景奎 《南亚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度教和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进行了概括性和阶段性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问题 宗教 比较系统 中世纪 近现代 阶段性 概括性 印度教 文章 史可 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