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声发射—耳蜗主动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姜泗长 石勇兵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耳声发射 耳蜗主动机制 产生机制 耳蜗疾病
下载PDF
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良发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颈静脉球可分为隆起型(占66.7%)和低平型(占33.3%)。岩下窦开口部位有三种类型。Ⅸ脑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Ⅹ、Ⅺ脑神经多位于其内侧。Ⅺ脑神经与岩下窦末端关系密切,可分三种类型。颈内动脉水平段距鼓膜张肌平均为2.2mm,距脑膜中动脉和下颌神经分别平均为6.8mm和6.9mm。结论:避免手术损伤后脑神经的关键是充分暴露,辨认清楚后明视下操作。鼓膜张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是预测和辨认颈内动脉水平的良好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脑神经 解剖学 颞下窝径路 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一种耳鸣分类调查表的介绍(附225例主观耳鸣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洪田 姜泗长 +1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耳鸣分类调查表 主观性耳鸣 病因 听力损失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两种神经营养因子对噪声性毛细胞损伤协同防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卫平 胡博华 +3 位作者 郭维 胡吟燕 王沛英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2-345,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和神经营养素 3(neurotrophin 3,NT 3)对噪声引起毛细胞肌动蛋白损伤的协同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 ,将GDNF和...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和神经营养素 3(neurotrophin 3,NT 3)对噪声引起毛细胞肌动蛋白损伤的协同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 ,将GDNF和NT 3缓慢注入 12只豚鼠左侧内耳 ,以左耳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 9只豚鼠为对照 ,检测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缺失率的变化。结果 动物术后 14d(噪声暴露后 10d)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脑干诱发电位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阈值低于对照组 (秩和检验 ,下同。P <0 0 5 ,P <0 0 1) ,毛细胞表皮板和纤毛肌动蛋白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外毛细胞缺失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1) ,内毛细胞缺失率也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1)。结论 GDNF和NT 3对噪声性聋具有较好的协同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觉丧失 毛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耳蜗 神经营养素-3 CDNF NT-3
下载PDF
噪声暴露引起大鼠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维举 韩东一 +1 位作者 杨伟炎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4-328,T001,共6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与噪声性聋的关系。方法 3月龄大鼠分噪声暴露组和无暴露对照组 ,各 2 0只。噪声暴露组暴露于 1 0 8~ 1 1 0dBSPL的白噪声4h/d ,共 40d ;对照组不接触噪声。噪声暴露结束 2周后测试...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与噪声性聋的关系。方法 3月龄大鼠分噪声暴露组和无暴露对照组 ,各 2 0只。噪声暴露组暴露于 1 0 8~ 1 1 0dBSPL的白噪声4h/d ,共 40d ;对照组不接触噪声。噪声暴露结束 2周后测试两组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阈值 ,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其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和颞肌组织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 ,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 ;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噪声暴露组大鼠出现永久性阈移 ,其ABR平均阈值 ( x±s,下同 )为 ( 75 2 5± 6 1 7)dBSPL ( 4 0耳 ) ,对照组为 ( 34 75± 3 80 )dBSPL( 4 0耳 ) ,两组ABR阈值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噪声暴露组大鼠的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中mtDNA4834缺失发生率 ( 2 4 /40、1 6/2 0、1 8/2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与听觉无关的颞肌组织中mtDNA4834缺失发生率 ( 2 /2 0 )在两组中均很低 ,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噪声暴露组大鼠的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和颞肌中mtDNA4834 缺失占总mtDNA的平均百分率 ( x±s)分别为( 0 9988± 0 5 5 1 6)× 1 0 - 2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听觉器官 线粒体DNA MTDNA 噪声性聋 听觉 聚合酶链反应 PCR
下载PDF
谷氨酸调节耳蜗内毛细胞游离钙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兴启 孙建和 +5 位作者 于宁 孙燕荣 谭祖林 姜泗长 李楠 周春喜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4,T004,共5页
目的 探索谷氨酸 (glutamate,Glu)对离体耳蜗内毛细胞 (innerhaircells ,IHC)内钙信号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方法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 3作为指示剂 ,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对分离的 10个豚鼠耳蜗IHC胞内游离钙... 目的 探索谷氨酸 (glutamate,Glu)对离体耳蜗内毛细胞 (innerhaircells ,IHC)内钙信号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方法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 3作为指示剂 ,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对分离的 10个豚鼠耳蜗IHC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的影响。结果 分离好的正常IHC呈烧瓶形状 ,有明显的颈部 ,皮板上可观察到静纤毛 ,大球形的细胞体中间可见圆形的细胞核。形态完好的IHC大约存活 2h ,Fluo 3钙敏荧光探针染色后IHC胞体、胞核及表皮板有明显的染色梯度 ,表明游离Ca2 + 浓度从细胞核向细胞质逐渐减少。终浓度为 3.85 μmol L的Glu对游离IHC内 [Ca2 + ]i 有增高趋势 ,而对游离外毛细胞 (outerhaircells ,OHC)内 [Ca2 + ]i 浓度无影响。观察 10个IHC ,发现 9个 [Ca2 + ]i浓度增加 ,1个无变化 ;观察 10个OHC ,发现 7个 [Ca2 + ]i无变化 ,3个略有下降。当Glu浓度增高后 ,IHC内 [Ca2 + ]i 先是迅速升高 ,继而逐渐下降。IHC外形由烧瓶状逐渐变成球形 ,提示IHC水肿变性。结论 Glu可选择性调控IHC内 [Ca2 + ]i,而对OHC内 [Ca2 + ]i 无影响 ,而过量的Glu刺激 ,可造成IHC [Ca2 + ]i 的堆积 ,从而IHC水肿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谷氨酸 离子转运 耳蜗 豚鼠 游离钙
下载PDF
粘连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7
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3 位作者 姜泗长 顾瑞 方耀云 张素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2-85,共4页
为了解粘连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67年~1992年间经手术诊断为粘连性中耳炎患者110例,共120耳。其中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者75例,分泌性中耳炎病史者30例,其他原因5例。全部病... 为了解粘连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67年~1992年间经手术诊断为粘连性中耳炎患者110例,共120耳。其中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者75例,分泌性中耳炎病史者30例,其他原因5例。全部病例均经1~4次手术,粘连分离或病变清除后,鼓室放硅片或同种异体软骨片以预防再粘连。临床观察发现,所有病例的鼓室内均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粘连和膨胀不全,病变范围广泛,累及中耳各部分结构,甚至圆窗和卵圆窗龛;硅片常被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囊袋所包裹,周围仍有广泛粘连;同种异体软骨片置入耳的病理反应较轻。但全部病例术后听力均未达应用水平,远期疗效更差。可见,采用这些方法治疗粘连性中耳炎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袁慧军 姜泗长 +4 位作者 杨伟炎 郭维维 曹菊阳 杨卫平 戴朴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考察1555G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3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3人(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 目的考察1555G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3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3人(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Alw26I限制性内切酶分析、DNA斑点杂交和DNA序列分析检测1555G点突变。结果家系1和3的7份样品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2的6份样品为1555G点突变阴性。结论发现1个1555G点突变阴性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说明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唯一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DNA突变 线粒体 氨基糖苷 抗生素 突变
下载PDF
用电压敏感染料光学记录膜电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仕明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韩东一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应用传统电生理方法如微电极和膜片钳技术 ,在记录较小的神经细胞和纤细的神经突起膜电位及同步记录神经细胞群的电活动等方面目前仍是一大难题。随着生理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利用电压敏感染料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已成为一种较为理... 应用传统电生理方法如微电极和膜片钳技术 ,在记录较小的神经细胞和纤细的神经突起膜电位及同步记录神经细胞群的电活动等方面目前仍是一大难题。随着生理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利用电压敏感染料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已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手段。本文对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的发展史、染料特性和作用机制、光学成像及膜电位记录原理、目前的光学方法中某些不足及未来前景等做了较系统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记录 膜电位 电压敏感染料 神经生理
下载PDF
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建和 姜泗长 +2 位作者 方耀云 朱光明 张曙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3,I019,共3页
目的 了解耳蜗毛细胞正常和变异静纤毛的形态特征。 方法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2 5 4只豚鼠的耳蜗。 结果 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正常和几种变异的形态特征为 :1.外毛细胞静纤毛排列不规则及静纤毛的自然缺失 ;2 .外毛细胞静纤毛束转位... 目的 了解耳蜗毛细胞正常和变异静纤毛的形态特征。 方法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2 5 4只豚鼠的耳蜗。 结果 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正常和几种变异的形态特征为 :1.外毛细胞静纤毛排列不规则及静纤毛的自然缺失 ;2 .外毛细胞静纤毛束转位 ;3.外毛细胞静纤毛副毛与列外内毛细胞。 结论 外毛细胞静纤毛排列不规则和静纤毛的自然缺失不是病理变化。外毛细胞静纤毛束转位 ,静纤毛副毛与列外内毛细胞是遗传变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静纤毛 扫描电镜 豚鼠 耳蜗
原文传递
颞骨立体解剖图谱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朴 石丽亚 +5 位作者 刘阳 姜泗长 方耀云 王今著 韩东一 杨伟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 综合颞骨连续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和体视学研制颞骨系列立体解剖图谱。方法 制作 5 0套带参照点的颞骨连续切片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恢复颞骨内系列结构的三维形态 ,配合体视镜制作系列颞骨结构立体图谱。结果 共进行... 目的 综合颞骨连续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和体视学研制颞骨系列立体解剖图谱。方法 制作 5 0套带参照点的颞骨连续切片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恢复颞骨内系列结构的三维形态 ,配合体视镜制作系列颞骨结构立体图谱。结果 共进行针对骨迷路、膜迷路、听骨链、耳内肌、面神经、圆窗龛和膜、后壶腹神经、内淋巴囊、前庭水管、耳蜗导水管、前庭蜗神经的三维重建 4 8例次 ,选取最佳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制成系列颞骨立体解剖图谱 ,系统显示了上述结构的细微形态和结构间的空间关系 ,应用于颞骨手术指导和颞骨解剖教学。结论 颞骨立体解剖图谱是一种强有力的新型解剖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立体 解剖图谱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肉注射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翟所强 王沛英 +4 位作者 郭维维 曹菊阳 顾瑞 杨伟炎 姜泗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为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爆震性耳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豚鼠35只,分为4组:bFCF肌注治疗组(10只),震后即刻给予bFGF肌注(50IU/100g)连用4周,生理盐水肌注治疗组(10只),疗程同前;bFGF肌注预防组(10只... 目的为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爆震性耳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豚鼠35只,分为4组:bFCF肌注治疗组(10只),震后即刻给予bFGF肌注(50IU/100g)连用4周,生理盐水肌注治疗组(10只),疗程同前;bFGF肌注预防组(10只),生理盐水肌注预防组(5只),剂量同治疗组连用2周。动物爆震100发,每秒1发,脉宽0.5ms,压力峰值172.0dBSPL,爆震前后测定ABR阈值。最后处死动物做耳蜗SDH染色铺片,观察耳蜗损伤情况。结果震前肌注bFGF预防组动物阈移比生理盐水组要轻,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耳蜗病损区域集中于一回上至二回下,细胞界线不清,SDH染色变浅。震后bFGF肌注治疗组动物震后阈移恢复较其它组快,铺片见耳蜗病变为外毛细胞节段性缺失,散在性内毛细胞缺失,病变范围从基底膜钩端至第三回下半。结论震前肌注bFGF对预防耳蜗病变从形态学上观察有一定作用;动物震后即刻bFGF肌注治疗对阈移恢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耳蜗 耳聋 防治 BFGF
下载PDF
响度重振现象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兴启 孙建和 +2 位作者 孙伟 郑杰夫 姜泗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0-193,共4页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对总和电位(SP)成分及+SP和-SP相互关系的研究工作,概述了-SP和+SP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就重振现象的机理作一探讨。耳蜗内毛细胞(IHC)胞内记录为正的直流感受器电位,根据耳蜗电学模型的...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对总和电位(SP)成分及+SP和-SP相互关系的研究工作,概述了-SP和+SP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就重振现象的机理作一探讨。耳蜗内毛细胞(IHC)胞内记录为正的直流感受器电位,根据耳蜗电学模型的原理,在中阶记录到的-SP,则来源于IHC;噪声暴露后+SP的变化与CM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外毛细胞(OHC)损失严重,而IHC几乎无损,提示+SP来源于OHC。连续观察噪声暴露前后-SP和+SP相互关系及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表明:当复合动作电位(CAP)阈移≥30dB(即OHC损伤到一定程度时)-SP出现率高,且+SP下降越多,-SP出现的幅度升高的愈多,因此,提示在正常情况下,+SP对-SP的抑制作用:当OHC受损后,可能解除了这种抑制,使之-SP表现优势。连续观察不同供氧状态下SP极性及大小的变化发现:当缺氧时SP由正变负,再给氧时SP由负变正;形态学检查发现OHC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则进一步说明在正常情况下+SP和-SP同时存在,其表现则是+SP和-SP的代数和或矢量和;当OHC损伤后,+SP下降,-SP即表现优势,这可能是OHC对IHC有调控作用,当失去OHC的调控,IHC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度重振现象 噪声暴露 感受器电位 总和电位 外毛细胞 复合动作电位 琥珀酸脱氢酶 组织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抑制庆大霉素致耳蜗自由基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玉芬 姜泗长 +1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7-270,T003,共5页
目的 观察聚天冬氨酸 (polyasparticacid ,PAA)对庆大霉素 (gentamicin ,GM)致耳蜗组织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PAA对GM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 将 88只豚鼠随机分为Ⅰ组 单用GM、Ⅱ组 PAA +GM、Ⅲ组 单用PAA、Ⅳ组 单用... 目的 观察聚天冬氨酸 (polyasparticacid ,PAA)对庆大霉素 (gentamicin ,GM)致耳蜗组织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PAA对GM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 将 88只豚鼠随机分为Ⅰ组 单用GM、Ⅱ组 PAA +GM、Ⅲ组 单用PAA、Ⅳ组 单用生理盐水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法 (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EPR) ,直接探测在体给药 1、5、10d后 ,豚鼠耳蜗组织羟自由基(OH-)的产生量 ;同时 ,记录ABR ,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Corti器毛细胞溶酶体形态改变。结果 ①给药 1dⅠ、Ⅱ组耳蜗组织EPR积分值有升高趋势 ;ABR阈值 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耳蜗Corti器毛细胞溶酶体形态无明显改变。②给药 5dⅠ组耳蜗组织EPR积分值 (37.74± 4.10 )较其他 3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给药 10d 4组间耳蜗组织EPR积分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超微结构Ⅰ组耳蜗Corti器毛细胞皮板下溶酶体改变给药 10d较给药 5d更明显 ,可见溶酶体聚集数量增多 ,体积明显增大 ;Ⅰ组ABR阈值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PAA对GM致耳蜗组织氧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自由基 天冬氨酸 氨基糖苷抗生素类 庆大霉素 耳毒性 电子顺磁共振法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被引量:51
15
作者 韩东一 杨伟炎 +1 位作者 王大君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中耳畸形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1996年1月10年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畸形44例(50耳)。结果先天性外耳道闭锁44例中6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中耳畸形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1996年1月10年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畸形44例(50耳)。结果先天性外耳道闭锁44例中6例接受双耳手术,全部病例伴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后者最多见于锤、砧骨(90%),其次为镫骨上结构(36%)。伴面神经畸形者占32%(16/50)。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后6个月听力改善10dB以上33耳(66%),听阈小于40dB的13耳(26%)。术后18耳(36%)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外耳道狭窄或闭锁(17耳次)最多见,其次为术腔不干、流脓(9耳次)和鼓膜外侧愈合(7耳次)。术后听力无改善或恶化者均因外耳道重新狭窄或闭锁,以及移植鼓膜的外侧愈合所致。结论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外耳道闭锁 先天性 并发症
下载PDF
骨参舒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所强 方耀云 +2 位作者 顾瑞 杨伟炎 姜泗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并用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观察双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开放治疗组40例,共120例病人,给予骨参舒耳片和对照药,用药前后,测血,尿,肝和肾功,做纯音测听。结... 目的研究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并用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观察双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开放治疗组40例,共120例病人,给予骨参舒耳片和对照药,用药前后,测血,尿,肝和肾功,做纯音测听。结果骨参舒耳片治疗耳聋总有效率为42郾9%,耳鸣总有效率为90郾7%,与对照组18郾7%和40郾5%相比差异显著。且对耳堵闷感,头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用药后对血,尿,便,心,肝,肾功能亦无影响。结论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参舒耳片 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人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 被引量:28
17
作者 韩维举 韩东一 +5 位作者 姜泗长 杨伟炎 戴朴 曹菊阳 郭维 胡吟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16-419,I027,共5页
目的 探讨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套式PCR技术 ,扩增正常及缺失区mtDNA片段 ,pGEM TEasy载体连接扩增产物 ,重组、克隆目的DNA进行序列分析。检测 6 7耳 (4 1例 )颞... 目的 探讨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套式PCR技术 ,扩增正常及缺失区mtDNA片段 ,pGEM TEasy载体连接扩增产物 ,重组、克隆目的DNA进行序列分析。检测 6 7耳 (4 1例 )颞骨切片、2 1例蜗核 (双侧 )、2 0例颞叶脑组织、2 0例心肌和 2 2例肝脏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率 ,根据患者生前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老年聋组与老年听力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被检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到正常mtDNA编码tRNA和ND1片段的NADH基因。在老年人多种组织中检测到了mtDNA4 977缺失 ,老年组不同器官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检验 ,P <0 0 5 )。老年聋患者颞骨切片和蜗核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听力正常组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检验 ,P <0 .0 5 ) ;而与听觉无关的心肌和肝脏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与老化有关 ;内耳和蜗核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线粒体DNA^4977 缺失 PCR
下载PDF
光学方法同步记录成群前庭神经节细胞膜电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仕明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山下敏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6-309,F003,共5页
目的 :采用电压敏感染料和多位点光学成像系统研究前庭神经节细胞 (vestibularganglioncells ,VGCs)电生理特性。方法 :自新生小鼠内耳分离并培养的VGCs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 5染色后 ,多个或成群VGCs被同时成像于 16× 16记... 目的 :采用电压敏感染料和多位点光学成像系统研究前庭神经节细胞 (vestibularganglioncells ,VGCs)电生理特性。方法 :自新生小鼠内耳分离并培养的VGCs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 5染色后 ,多个或成群VGCs被同时成像于 16× 16记录单元Photodiodearrays (PDA)光学成像系统。 结果 :用高钾溶液灌流刺激时发现当VGCs膜电位变化时 ,膜表面的光吸收增强 ,光吸收度为 0 .2 3%± 0 .0 8%。并且所记录的光学反应具有波长特性。另外 ,在本实验条件下 ,光损伤和染料的药毒性副作用不明显或者可忽略不计。结论 :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测多个和成群VGCs膜电位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方法 同步记录 成群前庭神经节细胞 膜电位 光学记录 电压敏感染料
下载PDF
耳鸣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洪田 田嘉禾 +5 位作者 尹大一 姜泗长 杨伟炎 韩东一 单保慈 刘景文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0-424,I028,共6页
目的 探讨与耳鸣相关的脑区并观察听力损失、耳鸣侧别、优势半球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 ,PET)研究 17例耳鸣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活动 ,并与 15例无耳鸣者作对照。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葡... 目的 探讨与耳鸣相关的脑区并观察听力损失、耳鸣侧别、优势半球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 ,PET)研究 17例耳鸣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活动 ,并与 15例无耳鸣者作对照。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葡萄糖。按有无听力损失将所有受试者分为 4组 ,第 1组耳鸣伴听力损失 ,13例 ;第 2组耳呜但听力正常 ,4例 ;第 3组无耳呜有听力损失 ,2例 ;第 4组无耳呜且听力正常 ,13例。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lparametersmapping(SPM)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Talairach坐标确定与耳呜相关脑区的解剖部位 (brodmannarea ,BA)。结果 耳呜相关脑区位于左侧颞横回 (BA41)、左侧颞上回 (BA42、2 2 )、左侧颞中回前部 (BA38)和左侧海马 ,这一结果不依赖于耳呜的侧别 ,而且与优势关球无关。听力损失相关的脑区主要是双侧颞上回后部 (BA42、2 2 )、颞中回中部 (BA2 1)、联合听区 (BA39)、左侧额中回 (BA8、9)、左侧额下回 (BA45 )等。结论 PET为主观耳呜提供了客观证据 ,有望成为耳呜的客观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觉皮质 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下载PDF
听性脑干反应骨导刺激声的声学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殷善开 武文明 +3 位作者 顾瑞 姜泗长 陈洪文 于黎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测试骨导骨振管输出的短声及短纯音的声学特性,为骨导听性脑干电反应测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准自由声场中,以精密声学测量仪器对TDH-39P、RadioEarB-71等换能器换能产生的短声及短纯音进行声学特性测试。结果骨导短声与气导... 目的测试骨导骨振管输出的短声及短纯音的声学特性,为骨导听性脑干电反应测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准自由声场中,以精密声学测量仪器对TDH-39P、RadioEarB-71等换能器换能产生的短声及短纯音进行声学特性测试。结果骨导短声与气导短声的频谱差异较大,气导短声的频谱较宽,6.7kHz以内有均匀的高能量输出,骨导短声3.7kHz以上能量输出已很低;骨导与气导短纯者声学波形相似,提示以气、骨导短纯音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上升时间、平台对骨导短纯音频谱有与气导短纯音相似的影响。以DantecConcerto产生电压信号,经RadioEarB-71换能的不同门控的骨导短纯音频谱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行骨导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之前,对刺激声声学特性进行测试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骨导 声学测试 耳聋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