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1
作者 嵇金陵 姜玉章 +4 位作者 韩崇旭 王丽 靳德甫 叶耘峰 刘家秀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5059例,其中IgG4-RD患者38例(IgG4-RD组)...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5059例,其中IgG4-RD患者38例(IgG4-RD组)、非IgG4-RD患者5021例(非IgG4-RD组);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分析不同IgG4临界值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结果38例IgG4-RD患者中,有35例(92.1%)IgG4>1.35 g·L^(-1),34例(89.5%)IgG4>2.01 g·L^(-1);有23例(60.5%)患者多器官受累。5021例非IgG4-RD患者中,有430例(8.6%)血清IgG4>1.35 g·L^(-1),203例(4.0%)血清IgG4>2.01 g·L^(-1)。正常对照组、非IgG4-RD组和IgG4-RD组血清IgG4水平依次升高(P<0.001)。以1.59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以1.35、1.40、2.01、2.80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1%、92%和92%、89%和96%、79%和97%。结论IgG4水平升高不仅见于IgG4-RD,还常见于非IgG4-RD。临床应根据不同诊治需求,基于相应的IgG4临界值来辅助诊断IgG4-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临界值 IGG4相关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两种系统检测血清IgG4结果一致性研究
2
作者 夏雨鑫 嵇金陵 +5 位作者 杨艳艳 靳德甫 谢军 潘胜男 叶耘峰 姜玉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45-549,共5页
目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评估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BNII(简称西门子)和贝克曼特定蛋白分析仪Immage800(简称贝克曼)检测IgG4结果的一致性,为IgG4相关疾病... 目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评估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BNII(简称西门子)和贝克曼特定蛋白分析仪Immage800(简称贝克曼)检测IgG4结果的一致性,为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进行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血清标本127份。采用西门子BNII特定蛋白分析仪(配套试剂)作为参比系统,贝克曼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配某国产试剂)为待评系统,分别检测127份血清标本,高浓度结果西门子系统仪器自动稀释,贝克曼系统手工稀释,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拟合Deming回归曲线。结果以西门子结果分组,IgG4水平在1.35~2.7g/L之间时,两系统检测结果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27),而IgG4结果在小于1.35、2.7~4.05g/L以及大于4.05g/L组间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7份标本中有10份IgG4异常高浓度结果标本在两系统间差异大,剔除后对剩余的117份标本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两种方法检测IgG4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P<0.001),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的血清IgG4实测值一致性较好,拟合回归曲线为IgG4(贝克曼)=0.8597×IgG4(西门子)+0.1319。结论临床应用西门子仪器(配套试剂)和贝克曼仪器(配某国产试剂)检测血清IgG4时,对于≤4.05g/L的结果两台仪器一致性相对较好,但血清IgG4水平大于12.0g/L时,由于后带现象等因素,使用某国产试剂会使结果严重偏低引起假阴性,不利于疾病的动态评估,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血清 IGG4 散射免疫比浊法
下载PDF
ADC联合CA199对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海飞 柏根基 +1 位作者 姜玉章 郭莉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ADC与血清CA199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AIP患者14例(AIP组),PDAC患者28例(PDAC组),分别测量其ADC值及血清CA199,比较AIP组及PDAC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DC值及CA...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ADC与血清CA199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AIP患者14例(AIP组),PDAC患者28例(PDAC组),分别测量其ADC值及血清CA199,比较AIP组及PDAC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DC值及CA199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判断ADC值和CA199值对疾病的诊断效果,以及联合诊断效果。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优精度的阈值。结果AIP组与PDAC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及PDAC组的ADC均值分别为1.03±0.08×10^(-3)mm^(2)/s、1.29±0.1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及PDAC组的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最佳截断值为1.164×10^(-3)mm^(2)/s,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85.7%;CA199的AUC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88.7 u/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75.0%,ADC与CA199联合使用时AUC为0.98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2.9%。结论ADC与CA199均对AIP与PDA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且ADC比CA199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联合使用ADC和CA199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糖类抗原199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导管腺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飞 柏根基 +1 位作者 姜玉章 郭莉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26例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CT及MRI特征。结果26例中,血清IgG4大于1.35g/L者23例,3例小于1.35g/L,10例经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好转。8例累... 目的探讨分析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26例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CT及MRI特征。结果26例中,血清IgG4大于1.35g/L者23例,3例小于1.35g/L,10例经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好转。8例累及单个组织、器官,18例累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累及胰腺者19例,胆道13例,双肾3例,胸部3例,鼻窦及泪腺1例,腹膜后1例,关节1例。所有受累脏器表现为弥漫性肿胀或局部软组织肿块。结论IgG4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血清IgG4水平增高,激素治疗后肿块减小或消失,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提高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疾病 影像特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夏雨鑫 姜玉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14-617,共4页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由机体免疫介导的慢性系统性炎症伴纤维化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组织器官肿大常伴血清IgG4水平异常升高,病理则以受累部位IgG4阳性浆细胞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为特征性表现。目前血清IgG4常用...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由机体免疫介导的慢性系统性炎症伴纤维化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组织器官肿大常伴血清IgG4水平异常升高,病理则以受累部位IgG4阳性浆细胞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为特征性表现。目前血清IgG4常用作IgG4-RD的诊断指标,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时的截断值仍待商榷;其他标志物还包括IgG4-RD反应指数评分,病理活检组织IgG4+浆细胞等,二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预后,但这些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有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与IgG4-RD相关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组份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姜玉章 季苏琴 +1 位作者 殷先德 陆卫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不同组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186例糖尿病(DM)患者全血中7种糖化血红蛋白组份[糖化血红蛋白A1亚组份(HbA1 c、HbA1 a、HbA1b)、抗碱血红蛋白(HbF)、不明蛋白组份(unkn...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不同组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186例糖尿病(DM)患者全血中7种糖化血红蛋白组份[糖化血红蛋白A1亚组份(HbA1 c、HbA1 a、HbA1b)、抗碱血红蛋白(HbF)、不明蛋白组份(unknow)、蛋白组份3(P3)和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LA1 c_CHb-1)]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糖(G lu)、C肽(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和脂蛋白(a)[LP(a)]。结果G lu、HbA1 a、HbA1b、HbF、P3和unknow与HbA1 c呈正相关(P<0.05),LA1 c_CHb-1、C-P与HbA1 c成负相关(P<0.05)。186例DM患者HbA1 c与血脂7项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其中101例男性患者HbA1 c与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33,P<0.05)。结论除HbA1 c外,HbA1 a、HbA1b、HbF和P3在DM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DM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辅以降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血脂
下载PDF
不同疾病血清IgG4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姜玉章 刘蓓蓓 +1 位作者 刘炎 吴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型4(IgG4)在不同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00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结果:以国际推荐的血清IgG4水平≥1.35 g/L为异常时,共有16例患者(含2例门诊...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型4(IgG4)在不同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00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结果:以国际推荐的血清IgG4水平≥1.35 g/L为异常时,共有16例患者(含2例门诊患者)血清IgG4异常,男7例,年龄(52±13)岁,女7例,年龄(63±15)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1例、间质性肾炎合并肾衰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纤维化1例、无肌病性皮肌炎1例、风湿性肌痛1例、低色素性小红细胞贫血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IgG4检测除对IgG4相关性疾病(如腹膜后纤维化、肺纤维化等)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外,对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IgG4在不同疾病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血清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和环孢素A对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玉章 季晓辉 +1 位作者 李玉峰 李媛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和环孢素A(CsA)对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10例重度活动的SLE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的PBMC为研究对象,将细胞悬液分为空白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PHA+CY组、PHA+CsA组、CY组和CsA组分别给...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和环孢素A(CsA)对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10例重度活动的SLE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的PBMC为研究对象,将细胞悬液分为空白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PHA+CY组、PHA+CsA组、CY组和CsA组分别给药,体外细胞培养24h后,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0+T细胞、CD4+IFN-γ+T细胞比例和CD8+IL-10+T细胞、CD8+IFN-γ+T细胞等比例,同时记录相应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CsA促进静息和活化状态下PBMC培养中表达CD4+IL-10+T细胞比例增加,同时CD4+T细胞表达IL-10荧光强度增强。CY虽然促进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4+IL-10+T细胞比例增加,但对CD4+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增强。CsA抑制PBMC培养中表达CD8+IL-10+T细胞的比例,同时CD8+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减弱。而CY虽然抑制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8+IL-10+T细胞的比例,但CD8+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却是减弱的。CsA对活化状态下正常对照和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4+IFN-γ+T细胞比例的抑制作用优于CY,且CY对SLE患者PBMC培养中CD4+T细胞表达IFN-γ荧光强度抑制作用也是减弱的。CsA和CY均可抑制活化状态下,正常对照PBMC和静息状态下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8+IFN-γ+T亚群细胞的比例,且CY的抑制作用优于CsA。但CY对SLE PBMC培养中CD8+T细胞表达IFN-γ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不如CsA。结论:CsA和CY均能使CD4+T细胞受抑,CD8+T细胞上升。但CsA对T细胞活化,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启动的反应更为敏感,免疫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家族史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姜玉章 熊化生 +4 位作者 郭伟 胡传贤 金云 钱强 潘汉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具家族史食管鳞癌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6例具家族史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总RNA,将各RNA逆转录合成相应以Cy5和Cy3标记cDNA一链做探针,在含有14000点人类基因组芯片(BiostarH-14... 目的:探讨具家族史食管鳞癌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6例具家族史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总RNA,将各RNA逆转录合成相应以Cy5和Cy3标记cDNA一链做探针,在含有14000点人类基因组芯片(BiostarH-140s)上进行杂交。用scanarray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GenePix Pro3.0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在613个异常表达的基因中,上调基因304个,下调基因309个。除252个为新基因外,在另361个基因中,有291个基因功能明确,其中下调基因142个,上调基因149个,包含各类功能基因。结论: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说明了食管鳞癌发生的复杂性。首次为具家族史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家族史
下载PDF
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玉章 熊化生 +1 位作者 郭伟 孙苏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患者癌组织基因表达谱。方法取3例无ESCC家族史的癌及癌旁组织等量混合,抽提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在含有14000点人类基因组芯片(BiostarH-140s)上进行杂交。用Scanarray 40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患者癌组织基因表达谱。方法取3例无ESCC家族史的癌及癌旁组织等量混合,抽提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在含有14000点人类基因组芯片(BiostarH-140s)上进行杂交。用Scanarray 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GenePixPro 3.0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依Ratio(cy5/cy3)>2.0或<0.5的数据项为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855个。含表达序列标签(EST)844个,下调基因378个,上调基因466个。在1011个已知功能的基因中,下调基因560个,上调基因451个。包含各类功能基因。同时与6例具有家族史ESCC组织差异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经与NCBI基因库比对,有8个基因相同,且异常表达这与报道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是一高效筛选食管癌相关基因的方法。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大量异常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ESCC)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下载PDF
EB病毒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玉章 于仁 +1 位作者 嵇连棠 陈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24-825,共2页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A 1 IgG/M ) ,用PCR方法对 3 0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漱口液标本进行EBVDNA扩增。结果 :在 3 0例大肠癌标本中EB VCA IgA、EA D IgG、EBNA 1 IgG、EBNA 1 IgM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67%、10 0 %、2 7% ,EBVDNA阳性率为 90 % (2 7/3 0 ) ,3 0例患者漱口液有 7例PCR阳性 ,阳性率为 2 3 %(7/3 0 )。结论 :大肠肿瘤组织中存有E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疱疹病毒4型 发病机制 EB病毒感染
下载PDF
HBsAg低值弱阳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玉章 余亚新 殷先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8-349,共2页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弱阳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对用ELISA法检测到 80例患者HBsAg弱阳性标本行乙肝“三对半”检测、PCR检测乙肝病毒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检测。 95例健康者对照组。乙肝“三对半”检测有 6种模式、PCR检...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弱阳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对用ELISA法检测到 80例患者HBsAg弱阳性标本行乙肝“三对半”检测、PCR检测乙肝病毒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检测。 95例健康者对照组。乙肝“三对半”检测有 6种模式、PCR检测 5例患者为阳性 ,阳性率为 6 2 % ,2 7例CIC阳性 ,阳性率为 33 7%。测定管与对照管的吸光度比值为 2 91± 1 4 2 ,同时还测定了相应血清的ALT、AST、GGT ,结果分别为 12 34± 5 5 9U/L、11 5 2±6 35U/L及 14 34± 3 2 5U/L。产生HBsAg弱阳性的现象可能是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后 ,机体与HBV或其应答产物产生新的免疫平衡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 ,不具严重的致病性 ,但在重新受到HBV的严重感染下 ,可能被激发 ,而导致病情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低值弱阳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ELISA法
下载PDF
六种肿瘤标志物在早中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玉章 郭伟 +1 位作者 张平 殷先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食管癌 诊断 免疫发光分析法
下载PDF
321例EB病毒抗体在多种疾病的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玉章 陈虹 +1 位作者 张迎梅 陈登良 《广州医药》 1998年第4期9-11,共3页
采用免疫酶法检测321例患者血清的抗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VCA-IgA),结果,鼻咽癌患者EB-VCA-IgA阳性率为75%,其他各系统也都可以有不同的阳性率。运用ELISA法检测了88例疾患的抗EB病毒的早期抗体、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IgG/M)。... 采用免疫酶法检测321例患者血清的抗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VCA-IgA),结果,鼻咽癌患者EB-VCA-IgA阳性率为75%,其他各系统也都可以有不同的阳性率。运用ELISA法检测了88例疾患的抗EB病毒的早期抗体、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IgG/M)。提示血液系统、消化道系统的部分肿瘤及乳癌、甲状腺癌等与EB病毒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疾病 分布 E-B病毒抗体
下载PDF
组织多肽抗原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玉章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9期413-414,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多肽抗原 TPA 检测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玉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335-2337,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环磷酰胺和环孢素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产生IP-10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玉章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P-10)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12名正常对照和20例不同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的SLE患者其PBMC在体外与CTX和CsA共温48 h...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P-10)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12名正常对照和20例不同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的SLE患者其PBMC在体外与CTX和CsA共温48 h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P-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还检测了36例SLE和12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P-10水平。结果随着SLE-DAI增大,IP-10和IFN-γ浓度相应升高,且两者之间的CsA+植物血凝素(PHA)、PHA及无药对照具有相关性(P<0.05)。在SLEDAI≤10分时,CsA抑制PBMC分泌IP-10,而CTX促进PBMC合成和分泌IP-10。在SLEDAI>10分时,与CTX明显促进SLE患者PBMC分泌IP-10不同,CsA仅轻度刺激PBMC分泌IP-10。SLE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P-10水平分别为(179.46±14.40)pg/m l和(53.37±9.58)pg/m 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抑制SLE患者PBMC合成和分泌IP-10的作用明显优于CTX。SLE患者血清IP-10的浓度与SLEDAI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诱生蛋白-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下载PDF
改良细胞染色体检查对良恶性体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玉章 吴秋云 +2 位作者 殷先德 陈虹 易竹筠 《陕西医学检验》 1998年第3期34-35,共2页
经三步低速离心分层提纯,使恶性体腔积液的肿瘤细胞得到了尽可能地浓集,同时结合临床和随访探讨,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43例恶性体腔积液的细胞染色体检查阳性率由常规法的51.2%提高到该法的90.7%,两法结果经γ~2检验(x^2=16... 经三步低速离心分层提纯,使恶性体腔积液的肿瘤细胞得到了尽可能地浓集,同时结合临床和随访探讨,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43例恶性体腔积液的细胞染色体检查阳性率由常规法的51.2%提高到该法的90.7%,两法结果经γ~2检验(x^2=16.29,P<0.005),提示两法有显著性差异。经R带等显带分析,认为肺癌与3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del(3)(p?)]有关,良性体腔积液中出现的超二倍体可能为非结核性潜在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体腔积液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指纹图谱研究
19
作者 姜玉章 孙晓阳 +2 位作者 史昆波 徐克平 尹起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血清1H NMR指纹图谱。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与正常人血清1H NMR图谱进行比较,发现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样品在1.0~1.1ppm和3.0~3.8ppm存在一定的差异波峰,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特征峰。结论:借助特征峰,通过测试可疑食管鳞癌患者血清,核磁共振谱波测定技术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1H NMR 指纹图谱 食管鳞癌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0、IFN-γ、IP-10和IL-12的异常表达及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对其的影响
20
作者 姜玉章 季晓辉 +1 位作者 李玉峰 苏定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