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微运移识别、评价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涛 姜福杰 +10 位作者 庞雄奇 刘远 吴冠昀 周阔 肖惠译 姜振学 黎茂稳 蒋恕 黄立良 陈冬霞 孟庆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层系富有机质纹层和贫有机质纹层之间存在明显的页岩油微运移,富有机质纹层生烃能力强,生成烃类的重质组分优先与干酪根溶胀或吸附滞留,轻组分以游离态运移到与其互层的长英质或碳酸盐贫有机质纹层富集;玛页1井风城组69%的页岩存在外来运移烃的充注,31%的页岩发生了排烃作用。综合基于地质色层效应的族组分、二维核磁共振以及无机锰元素在烃类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分析,验证了微运移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微运移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贯穿页岩油从生成、排出到富集的全过程,影响页岩油的含量和组分。页岩油微运移识别与评价结果,将为揭示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机制、建立页岩“多级生油高峰”模式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运移识别 微运移评价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下二叠统 风城组 排烃潜力法
下载PDF
后生作用中膏岩对芳烃分布的影响及地化意义
2
作者 吴嘉 王远 +3 位作者 齐雯 师生宝 姜福杰 张春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1410,共10页
【目的】硫酸盐与沉积有机质之间的反应是沉积盆地内一种典型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类型。在后生作用早期,硫酸盐会影响沉积有机质的热演化。研究对应体系中芳烃化学组成的热演化规律,有助于理解其地球化学行为。【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 【目的】硫酸盐与沉积有机质之间的反应是沉积盆地内一种典型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类型。在后生作用早期,硫酸盐会影响沉积有机质的热演化。研究对应体系中芳烃化学组成的热演化规律,有助于理解其地球化学行为。【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及其含硫干酪根为初始样品,通过含水体系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硫酸盐对干酪根热演化产物的影响。【结果】硫酸盐增加了早期可溶有机质产率,并使得芳烃族组分的生成高峰提前。另外,硫酸盐在后生作用阶段早期可氧化降解有机含硫化合物,减少了二苯并噻吩的生成,导致不同类型的芳烃化合物比例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在生油高峰之前,硫酸盐和沉积有机质之间存在氧化降解反应阶段,其产物以含氧化合物等极性组分为主,二苯并噻吩均形成自有机硫化合物。【结论】该认识将硫酸盐与沉积有机质的反应范围拓展至了热应力更低的后生作用阶段含膏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芳烃分子标志物分布特征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 鄂尔多斯盆地 平凉组
下载PDF
储层矿物润湿性的测量方法综述
3
作者 施砍园 陈君青 +5 位作者 庞雄奇 姜福杰 庞宏 惠沙沙 马奎友 丛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对石油开采至关重要。基于此,从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两方面详细讨论了国内外目前使用较广且最新的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针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总结,并对润湿性测量方法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优选适用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可为提高储层中岩石润湿性表征的准确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润湿角 矿物 实验测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冀中坳陷武清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4
作者 李小冬 郑伟 +6 位作者 史原鹏 马学峰 王元杰 田建章 李奔 罗金洋 姜福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85,共8页
针对武清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分布特征、生排烃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研究区岩心、测井、实测地化等资料,建立了武清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明确了研究区的烃源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源内生、... 针对武清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分布特征、生排烃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研究区岩心、测井、实测地化等资料,建立了武清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明确了研究区的烃源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源内生、排、残留烃量特征。结果表明:1)武清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较好,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且与多个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源匹配关系;2)武清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总生烃量为4950×10^(8)t,总排烃量为3170×10^(8)t,残留烃量为1780×10^(8)t,生烃潜力较大;3)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仅包含生烃量,还包含排烃量(常规+致密烃量)及残留烃量(页岩烃量)。该研究对于沙三段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气系统 油气资源评价 生烃潜力 沙河街组 武清凹陷 冀中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5
作者 许鹏 连豪杰 +4 位作者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东北侧的陡坡带,岩性以具块状构造的含砾粗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楔状的前积退积和杂乱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低幅齿型、齿状箱型和钟型;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侧的缓坡带,岩性以具交错层理的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和叠瓦状前积,测井相主要表现为箱型、钟型和漏斗型;湖底扇受重力流控制,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心的半深湖-深湖区,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蠕虫状前积反射;滩坝主要发育在湖泊边缘或中央局部隆起区,因受波浪作用控制,沉积特征表现为席状砂质沉积被泥岩包围,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透镜状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指状和漏斗型。纵向上,沙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为主,沙一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扇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埕北凹陷古近系砂体的生成和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源区物源供给、微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滩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埕北凹陷 古近系 沉积相 砂体成因类型
下载PDF
断裂构造变形作用下的页岩气差异富集响应——以川东阳春沟断裂为例
6
作者 叶欣 胡涛 +2 位作者 闫思雨 刘成林 姜福杰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阳春沟地区是我国川东页岩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阳春沟断裂为影响研究区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构造,但研究程度整体较低。为明确阳春沟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意义,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刻画了阳春沟断裂的... 阳春沟地区是我国川东页岩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阳春沟断裂为影响研究区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构造,但研究程度整体较低。为明确阳春沟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意义,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刻画了阳春沟断裂的几何学特征,结合断层性质及活动时期分析了成因机制,探讨了阳春沟断裂与遵义断裂的关系以及对页岩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1)阳春沟断裂主要为自东向西逆冲构造,具有左行压扭特征,纵向上表现为沿志留系、寒武系发生滑脱的多条叠置、近乎平行的逆冲滑脱断层带,控制了中浅层形变层的断展背斜;(2)阳春沟断裂不属于遵义断裂的一部分,二者变形特征差异巨大,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样式;(3)阳春沟断裂形成于雪峰造山导致遵义断层左行逆冲走滑和晚期弧形褶皱过程中,经历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不均匀收缩和晚白垩世自东向西逆冲滑脱;(4)阳春沟断层形成了阳春沟背斜和复杂缝网,其中阳春沟背斜降低了页岩埋深、减缓了页岩热演化,复杂缝网增加了储集空间,但未严重破坏保存条件,二者有利于页岩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而地层高陡和压扭断层的发育则对页岩气藏起破坏作用。研究结果对认识盆山耦合过程及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沟断层 双重逆冲滑脱 成因机制 页岩气勘探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天然气富集地质模式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福杰 贾承造 +8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林 张春林 马行陟 齐振国 陈君青 庞宏 胡涛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1,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然气分布和富集具有控制作用,其中,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能力控制源内滞留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范围;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与致密储集层的物性耦合关系控制盆地中心近源致密气的分布和甜点发育;盆地边缘远源致密气主要受断裂展布的控制,并且使得源内、近源和远源天然气分布受断裂调整改造。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源内的煤层气与页岩气、致密砂岩夹层气和近源致密天然气、远源断裂输导天然气4种富集模式,目前盆地勘探的重点是源内致密气、近源致密气,未来煤层和页岩气、远源天然气聚集将是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气 全油气系统 成藏特征 富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重点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建立
8
作者 杨舒越 姜福杰 温思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油气资源丰度是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确定油气资源丰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石油资源丰度和天然气资源丰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中国各大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总体上以中、低资源丰度为主,且多为特低、低资... 油气资源丰度是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确定油气资源丰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石油资源丰度和天然气资源丰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中国各大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总体上以中、低资源丰度为主,且多为特低、低资源丰度,只有少数几个优势区块才具有高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油气资源丰度的地质因素,筛选了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个主控因素。分别基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和裂谷盆地,建立了以3个主控因素为主,适用于常规油气的资源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3类盆地6个凹陷中,计算资源量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便于推广的优点,可以对数据不太丰富、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进行前期常规油气资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丰度 统计特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模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福杰 胡美玲 +8 位作者 胡涛 吕佳豪 黄立良 刘成林 姜振学 黄任达 张晨曦 吴冠昀 吴育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6-718,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和地质剖析等多方法相结合,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到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储集能力以及运移烃量的联合控制...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和地质剖析等多方法相结合,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到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储集能力以及运移烃量的联合控制,具体表现为:①高有机质丰度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型的页岩含油性较好;②储集能力制约页岩油富集,宏孔是风城组页岩油富集的主要空间,孔隙大小和裂缝规模直接控制了页岩油的富集程度;③页岩层系内烃类的运移影响页岩油富集,发生了排烃作用的页岩含油性差,而接受了外来运移烃的页岩含油性显著更好;④岩相能综合反映页岩油的生烃及储集能力,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和厚层状长英质页岩含油性较好,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岩相。受控于以上因素,风城组页岩层系内部存在烃类的相对运移,导致页岩油富集过程差异,据此建立的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为“原地富集”和“运移富集”两种类型。通过有利岩相与富集主控因素叠合,可以优选出风城组页岩油甜点段,对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二叠系风城组 页岩油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岩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庆阳和乌审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春林 邢凤存 +3 位作者 张月巧 姜福杰 徐旺林 张阿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画,认为其总体经历了寒武纪的古隆起逐渐淹没阶段、寒武纪—奥陶纪的抬升剥蚀阶段、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之后的庆阳古隆起稳定-乌审旗古隆起快速沉降阶段、晚加里东期的挤压剥蚀和古隆起范围定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的古隆起消亡阶段及二叠纪之后的构造掀斜定型阶段等6个主要阶段,南、北两个古隆起具有早期发育特征相近、后期南部隆升-北部沉降的演化差异。两个古隆起形成隆-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对寒武系沉积储层控制明显。古隆起总体呈东缓-西陡的古地貌特征,古隆起东侧相对于西侧更有利于大面积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在寒武纪的演化过程中对岩相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前者控制地貌隆-凹格局及沉积更为持续。寒武纪晚期的怀远构造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剥蚀,致使寒武系顶部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岩相古地理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
11
作者 庞宏 庞雄奇 +4 位作者 吴松 陈君青 胡涛 姜福杰 陈冬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31,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及贡献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研究区21口井测井、热模拟参数等数据分析,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 塔里木盆地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及贡献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研究区21口井测井、热模拟参数等数据分析,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生-残-排烃特征,并阐明了不同演化阶段排烃相态特征和排烃量贡献。结果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中心位于顺托果勒-顺南缓坡,烃源岩以水溶相、油溶相、扩散相和游离相多种相态的综合排烃,不同相态排烃比例分别为6.5%、0.4%、9.8%和83.3%。结合研究区优势运移通道及优质储层分布区域,顺托果勒低隆起-顺南缓坡断裂展布区以及沙西凸起南部-顺北缓坡带等地区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排烃特征 演化阶段 排烃相态 排烃贡献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泽章 吕明阳 +8 位作者 赵力彬 张月巧 何元元 姜福杰 杨振中 陈伟业 霍利娜 王锐 梁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7-1858,共12页
渗透率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目的]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预测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致密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藏白垩系巴什... 渗透率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目的]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预测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致密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藏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成像分析、高压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定量表征。[结果]基于分形理论,充分考虑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提出了两个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结论]与rapex渗透率预测模型相比,r20分形模型、SDR((>40))分形模型的渗透率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42%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渗透率
下载PDF
氮气吸附滞后回环定量分析及其在孔隙结构表征中的指示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泽章 阿比德·阿不拉 +5 位作者 吕明阳 张月巧 姜福杰 刘哲宇 郑伟 王夏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9,共15页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观察、低温氮气吸附孔隙结构定量分析、“滞后回环”定量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热解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等手段,对页岩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能否形成“滞后回环”以及形成的“滞后回环”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样品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是否能形成滞后回环,与其比表面积、比孔容、黏土矿物含量及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孔径大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最高热解峰温和脆性矿物含量等无明显相关关系;②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取决于两端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的发育程度,可借助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来定量评价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占孔隙空间的相对比例;③长7段泥页岩样品中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主要由黏土矿物晶间孔提供,滞后回环面积与泥页岩样品中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回环 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45
14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4 位作者 欧阳学成 郭继刚 金聪 霍志鹏 王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11,共14页
页岩气系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已饱和岩石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进入了排烃门限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附、游离及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资源。随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不断加大,... 页岩气系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已饱和岩石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进入了排烃门限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附、游离及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资源。随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不断加大,对页岩气的储集特征、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页岩气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页岩气"概念没有科学地表达出页岩油气资源的科学内涵;页岩气的成因机制不清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判别标准;页岩气分布发育模式不明且缺乏统一的预测方法。针对当前对页岩气的认识,本文依据源岩残留烃临界饱和量及其钻采过程中温压下降而释放油气的比率等参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泥页岩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 油气资源评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被引量:42
15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武丽 周小慧 李晓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6-912,共7页
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单井烃源岩地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地质地化数据与地震反演、沉积相、构造埋深等资料"点—面"相互结合、验证的方法,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了平面预测与评价。根... 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单井烃源岩地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地质地化数据与地震反演、沉积相、构造埋深等资料"点—面"相互结合、验证的方法,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了平面预测与评价。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应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3种类型有机质的排烃模式并对烃源岩排烃特征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的特征,但各凹陷差别较大;Ⅰ、Ⅱ、Ⅲ型有机质对应的排烃门限分别为2 740m2、795m和2 850m,总排烃量为174.66×108t,主要分布在渤中、辽中、黄河口、歧口等凹陷,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是主要的排烃期。综合而言,沙三段烃源岩排烃量大,且大部分凹陷属于晚期排烃,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加权平均 排烃门限 沙三段 烃源岩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59
16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振学 田丰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4-849,I0013-I0014,共8页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不足。但其成藏过程和气水分布关系的研究是一个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勘探的成败。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实际...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不足。但其成藏过程和气水分布关系的研究是一个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勘探的成败。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实际资料的调研,建立了二维的实验模型,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过程和气水分布关系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充注前期(能量积累阶段)、充注期(幕式充注成藏阶段)、充注后期(气藏保存阶段)。其中,幕式充注成藏阶段是致密气藏成藏的关键时期。而导致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原因在于储层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物理模拟 成藏过程 气水分布关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3
17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李素梅 田丰华 张晓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4,共6页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为2600 m。两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为59.67×108t和25.65×108t,其中暗色泥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占总量的72.18%和72.2%,而油页岩仅分别占27.82%和27.80%,表明暗色泥岩的资源潜力更大。综合分析后认为,沙四上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烃源岩 排烃特征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姜福杰 董月霞 +3 位作者 庞雄奇 汪英勋 郭继刚 范柏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8-1264,共7页
南堡凹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分布具不均衡性。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2号和高尚堡构造带,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堡1、2、5号构造带。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源上组合,源内和源下组合的油气储量相对较少。依据油气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 南堡凹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分布具不均衡性。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2号和高尚堡构造带,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堡1、2、5号构造带。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源上组合,源内和源下组合的油气储量相对较少。依据油气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1)烃源岩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已发现的8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距排烃中心15 km以内;(2)有利的沉积相带控制了沉积砂体,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内;(3)断裂一方面控制了圈闭的类型和空间展布,进而控制油气藏的规模和位置,另一方面,断层作为油气纵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纵向运移距离,已发现的油气藏90%以上分布在断裂带附近。综合而言,南堡凹陷油气分布受烃源岩、沉积相和断裂的多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气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断裂 烃源岩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2 位作者 姜振学 李素梅 田丰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1,共5页
东营凹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亚段,但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能否成为有效油气供给源岩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上、中、下三个亚段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 东营凹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亚段,但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能否成为有效油气供给源岩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上、中、下三个亚段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三上、中、下三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均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分别为2500m,2650m和2600m。三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资源量分别为58.41×108t和25.12×108t,其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资源量均占总数77%以上,而沙三中亚段占16%,沙三上亚段则仅为7%。综合分析认为,沙三下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之一,沙三中亚段对岩性油藏成藏贡献不大,为非主力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三段 烃源岩 排烃特征 资源评价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武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基于束缚水膜厚度不变的地质特征,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空间演化和流体变化规律分析,确定了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3个地质门限,即天然气充注门限、天然气饱和门限和天然气终止门限,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并就其对... 基于束缚水膜厚度不变的地质特征,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空间演化和流体变化规律分析,确定了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3个地质门限,即天然气充注门限、天然气饱和门限和天然气终止门限,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并就其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流体分布的影响和控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利用该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预测结果表明,3个地质门限的对应深度分别为2 350m、2 850m和4 800m。经实际气藏剖面的正反检验表明,该模型对于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流体分布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过程 流体分布 地质门限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