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纶纱的结构形貌对芳纶/PTFE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蔡明 张招柱 +1 位作者 姜葳 李佩隆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了研究纱线结构形貌对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选用对位芳纶纤维,制备成3种具有不同结构形貌的芳纶纱,分别为长丝平行纱、长丝加捻纱和短纤维加捻纱。以相同的制备工艺得到3种芳纶/PTFE织物复合材料,采用多试件摩擦磨损试验机... 为了研究纱线结构形貌对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选用对位芳纶纤维,制备成3种具有不同结构形貌的芳纶纱,分别为长丝平行纱、长丝加捻纱和短纤维加捻纱。以相同的制备工艺得到3种芳纶/PTFE织物复合材料,采用多试件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并对芳纶/PTFE混编织物及相应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和磨损表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芳纶纱的结构形貌可直接影响纱线的断裂强度、纱线拔出强力、纱线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力,进而影响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在不同的磨损条件下3种混编织物的耐磨性表现有所不同,当载荷相对较低时,芳纶短纤维加捻纱/PTFE织物复合材料磨损率更低,而当载荷较高时,芳纶长丝加捻纱/PTFE织物复合材料耐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长丝纱 芳纶纱 结构形貌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油介质对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姜葳 郭芳 +1 位作者 王坤 张招柱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共4页
采用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航空煤油和液压油介质对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探讨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油介质的存在可明显降低复... 采用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航空煤油和液压油介质对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探讨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油介质的存在可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其中液压油的影响更为显著;介质浸泡处理的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磨损形式由黏着磨损逐步过渡到疲劳磨损,并且界面结合强度降低,导致材料耐磨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 自润滑复合材料 油介质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远缘链球菌6715及其耐氟菌株适应性耐酸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葳 梁景平 +1 位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远缘链球菌6715(Streptococcus sobrinus 6715,以下简称S.6715)及其耐氟菌株的适应性耐酸能力。方法: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S.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以下简称S.6715-FR)。通过测定在各种酸性pH值培养基中预酸化2 h后,... 目的:探讨远缘链球菌6715(Streptococcus sobrinus 6715,以下简称S.6715)及其耐氟菌株的适应性耐酸能力。方法: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S.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以下简称S.6715-FR)。通过测定在各种酸性pH值培养基中预酸化2 h后,能否使S.6715及其耐氟突变株抵抗致死性pH杀伤而存活及存活率,来测定其适应性耐酸能力的有无及大小。结果:S.6715属强适应性耐酸能力类菌株,最大生存率9.98%出现在pH5.5预酸化组,其耐氟突变株S.6715-FR亦具有强适应性耐酸能力,最大生存率10.55%出现在pH值5.0预酸化组。结论:在亚致死性pH值中生长能引发远缘链球菌6715及其耐氟菌株的某些生理变化,产生适应性耐酸能力,抵抗酸性环境的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链球菌 耐氟菌株 耐酸反应
下载PDF
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葳 梁景平 +2 位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张明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并经在线同源性分析(BLAST)获得片段的基因信息。结果经与GenBank的BLAST比对,确证存在两对差异片段,分属结构基因fruA和SMU.438 c。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深入研究其耐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链球菌 耐氟菌株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压力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葳 梁景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口腔环境复杂多变,生活在其中的细菌需随时应对其突然的变化,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生理活动,这也是致龋菌发挥致龋毒力的前提。本文就变异链球菌在抵御口腔环境压力时,分解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胞膜的改建以及质子移位膜腺苷三磷酸酶、... 口腔环境复杂多变,生活在其中的细菌需随时应对其突然的变化,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生理活动,这也是致龋菌发挥致龋毒力的前提。本文就变异链球菌在抵御口腔环境压力时,分解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胞膜的改建以及质子移位膜腺苷三磷酸酶、尿素酶和苹果酸发酵、基因调节、蛋白质改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压力耐受 机制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耐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葳 梁景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耐酸性是变形链球菌的重要致龋毒力之一。耐酸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细菌生存及致龋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变形链球菌耐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变形链球菌耐酸反应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耐酸反应 龋病
下载PDF
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被引量:49
7
作者 朱卓 姜葳 +1 位作者 崔云凤 潘振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评价地佐辛预防患儿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3~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 目的 评价地佐辛预防患儿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3~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0 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9~15μg·kg-1 ·min-1、瑞芬太尼0.05~0.20 μg·kg-1 ·min-1.手术结束前15 min,D组、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PACU滞留时间;同时入PACU即刻,10、20、30 min记录躁动评分(PAED)及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及术毕6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人PACU即刻、1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PACU后即刻、10、20、30 min的m-CHEOPS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及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不延长术后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小儿 躁动 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敏 张招柱 +1 位作者 王坤 姜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采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MoS2填充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与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PI复合材料及其偶件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面分布.结果表... 采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MoS2填充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与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PI复合材料及其偶件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面分布.结果表明,PTFE和MoS2均可降低PI的摩擦系数,其中PI+30%MoS2复合材料的减摩性能最佳,其摩擦系数同纯PI的相比降低了约50%.除PI+10%PTFE+20%MoS2外,其它几种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均明显优于纯PI,其中PI+20%PTFE+10%MoS2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最佳,其磨损率比纯PI的低1个数量级.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同其在偶件磨损表面形成的转移膜的性质密切相关,当转移膜厚度适当且分布较均匀时,PI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二硫化钼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MoS_2和PTFE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峰华 张招柱 +2 位作者 王坤 姜葳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2,共5页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炭纤维织物及辐照PTFE粉和MoS2粉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MoS2的添加量及环境温度对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配备X射线能量色散谱的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炭纤维织物及辐照PTFE粉和MoS2粉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MoS2的添加量及环境温度对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配备X射线能量色散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和偶件栓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MoS2改性炭纤维织物可以明显改善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而PTFE的加入则不利于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改善;当MoS2质量分数在5%~15%之间时,MoS2可以有效降低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当MoS2质量分数为10%时,MoS2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最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MoS2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炭纤维织物材料;当温度达到240 ℃时,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急剧增大,但MoS2改性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比炭纤维织物材料降低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MoS2和PTFE改性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峰华 张招柱 +2 位作者 王坤 姜葳 刘维民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将碳纤维织物浸渍-涂层酚醛-缩醛粘结剂树脂,加压固化后制备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分析了摩擦磨损表面和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织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了摩擦磨损性能、拉伸性能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织物的磨损分为严重磨损和... 将碳纤维织物浸渍-涂层酚醛-缩醛粘结剂树脂,加压固化后制备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分析了摩擦磨损表面和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织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了摩擦磨损性能、拉伸性能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织物的磨损分为严重磨损和稳定磨损两个阶段,其中严重磨损阶段的磨损量占了总磨损量的87%.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碳纤维织物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活性基团如羰基、羧基、酯基,表面活性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碳纤维织物的浸润性增大,提高了其与粘结剂的结合强度和结合量,增强了织物纤维束间的结合力;固化后与粘结剂构成很好的整体材料,增强了纤维束抗变形和抗断裂能力,使载荷和摩擦力可以平均的分配在纤维上,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等离子体处理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纳米TiO_2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苏峰华 张招柱 +2 位作者 姜葳 王坤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TiO2和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用配备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以及纳米TiO2在粘结剂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纳米TiO2和硅...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TiO2和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用配备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以及纳米TiO2在粘结剂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纳米TiO2和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可明显改善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当纳米TiO2的质量分数为5%时,改性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其磨损率比纯玻璃纤维织物低60%,且其最大承载能力提高.温度对纳米TiO2改性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很大,当温度高于200℃时,其摩擦系数开始增大、磨损加剧;当温度达到240℃时,纳米TiO2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因发生严重磨损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纳米TIO2 硅烷偶联剂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实时PCR技术在龋易感儿童牙菌斑致龋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景平 姜云涛 +1 位作者 李超伦 姜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rn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rn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PCR技术,对各组儿童牙菌斑中4种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对各组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龋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均高于无龋组(P〈0.01),其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数量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实时PCR技术可作为一种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致龋菌的定量分析和龋齿活跃件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PCR 龋病易感性 致龋菌 牙菌斑
下载PDF
二硫化钼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敏 张招柱 +1 位作者 王坤 姜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234,238,共4页
利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体积含量M oS2填充聚酰亚胺(P I)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GC 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 I复合材料及其偶件的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添加M oS2可有... 利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体积含量M oS2填充聚酰亚胺(P I)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GC 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 I复合材料及其偶件的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添加M oS2可有效降低P 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且P 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M oS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除P I+10%M oS2外,其它含量M oS2填充P I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均明显优于纯P I材料,但当M oS2的含量超过30%后,P I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基本不随M oS2含量变化。在较高的载荷条件下,M oS2填充P I复合材料均呈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二硫化钼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龋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瑞 姜云涛 +1 位作者 姜葳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 目的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计算菌斑组织中变异链球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密度;酸度计测定培养48 h后的pH值;比较不同龋敏感组变异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结果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初始pH值>5.5时,高龋组和无龋组pH值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H=5.0时,高龋组pH值改变明显大于无龋组(P<0.05)。结论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龋敏感 产酸 生物膜
下载PDF
纳米及微米颗粒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峰华 张招柱 +1 位作者 姜葳 王坤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纯玻璃纤维织物以及辐照聚四氟乙烯(PTFE)粉末、MoS2粉末、纳米TiO2和纳米CaCO3填充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辐照PTFE粉... 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纯玻璃纤维织物以及辐照聚四氟乙烯(PTFE)粉末、MoS2粉末、纳米TiO2和纳米CaCO3填充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辐照PTFE粉末和纳米TiO2可以明显提高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性能,且辐照PTFE粉末的减摩抗磨效果明显优于纳米TiO2;当PTFE的质量分数为10%时,PTFE改性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最好.MoS2和纳米CaCO3则使得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明显增大,其中纳米Ca-CO3填充玻璃纤维织物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织物 纳米颗粒 微米颗粒 填充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对口腔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智妍 周薇 +2 位作者 黄正蔚 梁景平 姜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研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在口腔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野生株(UA159)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luxS基因高表达株和luxS基因缺陷株)分别与口腔细菌嗜酸乳杆菌(ATCC4356)按照1∶1比例接种于... 目的 :研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在口腔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野生株(UA159)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luxS基因高表达株和luxS基因缺陷株)分别与口腔细菌嗜酸乳杆菌(ATCC4356)按照1∶1比例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培养基,体外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包括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初期(4 h)、中期(14 h)、晚期(24 h),通过MTT法检测混合菌在生物膜形成的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混合细菌24 h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相关基因(ftf, smu630, brpA, gbpB, gtfB, vicR, comDE和relA)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14 h后,生物膜的量分别为0.481±0.024、0.591±0.023和0.279±0.019;24 h后,混合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量趋势与该时间点一致,变形链球菌高表达株高于野生株,而缺陷株明显降低;但4 h后形成的生物膜组间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高表达株和野生株的集聚程度更高,形成生物膜的结构更加紧密;而缺陷株生物膜菌间结构比较稀疏。以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形成的生物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标准,高表达株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增加,缺陷株表达均降低,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影响与具核梭杆菌混合培养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LUXS基因 嗜酸乳杆菌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庄茂欣 潘红星 +8 位作者 王芙 崔颖杰 姜葳 张雪峰 孟繁岳 姚根红 周余春 胡小奎 朱凤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老年(60岁以上)组、少年(12~17岁)组和少儿(3~11岁)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H1N1流感疫苗;成年...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老年(60岁以上)组、少年(12~17岁)组和少儿(3~11岁)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H1N1流感疫苗;成年(18~60岁)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比较两种剂量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和免后HI抗体GMT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免后21d,各剂量组征集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1%(107/990),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观察期内未观察到其它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30、15μg的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24%、84.45%,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分别为87.94%和85.61%,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 30μg组高于15μg组,15μg组高于安慰剂对照纽,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12~17岁组和〉60岁组免后抗体GMT水平30μg组均高于15μg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30、15μg两个剂量组间免后HI抗体GMT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无显著性,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口腔常见微生物不同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珠 李超伦 +3 位作者 姜云涛 姜葳 梁景平 叶冬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索口腔微生物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标准菌种厌氧培养24 h,经倍比稀释,涂板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将相应体积的菌液固定后,分别运用3种非培养方法对上述细菌... 目的探索口腔微生物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标准菌种厌氧培养24 h,经倍比稀释,涂板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将相应体积的菌液固定后,分别运用3种非培养方法对上述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实时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细菌定量结果由大至小排列,分别为实时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FU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种细菌的实时PCR标准曲线均显示具备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中的3种非培养方法均适用于口腔微生物的定量分析。其中实时PCR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CFU计数方法,而以实时PCR的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PCR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仪 菌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聚四氟蜡和二硫化钼填充凯夫拉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芳 张招柱 +2 位作者 苏峰华 王坤 姜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凯夫拉(Kevlar)纤维织物材料及聚四氟蜡(PFW)和MoS2填充Kevlar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PFW和MoS2均可以改善Kevlar纤维织物材料的摩擦磨... 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凯夫拉(Kevlar)纤维织物材料及聚四氟蜡(PFW)和MoS2填充Kevlar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PFW和MoS2均可以改善Kevlar纤维织物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中PFW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当PFW质量分数为20%时,Kevlar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小75%、磨损率降低82%,Kevlar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vlar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PFW和MoS2填充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