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冻结速率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毕永昭 单启梅 +3 位作者 罗瑞明 柏霜 姬琛 王永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95,共8页
为探究冻结速率对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新鲜煮制手抓羊肉为对照组,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电子鼻测定并分析0.26(-18℃)、0.56 cm/h(-40℃)和2.00 cm/h(-80℃)3种冻结速率对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影响... 为探究冻结速率对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新鲜煮制手抓羊肉为对照组,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电子鼻测定并分析0.26(-18℃)、0.56 cm/h(-40℃)和2.00 cm/h(-80℃)3种冻结速率对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抓羊肉共晶点温度为(-9.66±0.24)℃。在整体气味感知上,电子鼻可以区分不同冻结速率的手抓羊肉。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对照、-18、-40、-80℃组样本,分别鉴定出44、40、49、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醇类、酮类是主要挥发性物质,3种冻结速率下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0.78%、40.79%、70.75%。随着冻结速率的下降,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以及其他类物质含量降低,其中具体物质的含量也普遍降低。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确定了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2-辛烯醛、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7种共同关键香气成分,冻结速率越高,其ROAV越大。感官评价结果呈现出对照组>-80℃>-40℃>-18℃(P<0.05)的规律。综合判断,手抓羊肉经过冻结会造成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大量逃逸,但高冻结速率能有效遏制这一进程,较大程度保有其新鲜煮制时的原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抓羊肉 冻结速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揭示滩羊宰后成熟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的变化机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尤丽琴 姬琛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0-27,共8页
为探讨宰后滩羊肉成熟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变化的机理,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结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 为探讨宰后滩羊肉成熟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变化的机理,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结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研究滩羊背最长肌在各成熟时间点(0、4 d和8 d)的蛋白质组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滩羊肉不同成熟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包括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随着宰后成熟的进行,代谢酶中磷酸丙糖异构酶、烯醇酶3、L-乳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和丙酮酸激酶(与风味相关的关键代谢物调控酶)在成熟0~4 d时活性上调且变化较明显;而肌钙蛋白C1、肌钙蛋白T3、肌球蛋白轻链2、肌球蛋白轻链1、原肌球蛋白3和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量在成熟0~4 d时上调,在成熟4~8 d时下调较明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滩羊肉中差异表达蛋白在mRNA转录水平上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宰后成熟过程中有4个差异表达蛋白在0~4 d和4~8 d时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模式一致,分别为2个代谢酶(L-乳酸脱氢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2个结构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和肌动蛋白α1)。综上,宰后滩羊肉成熟过程中代谢酶的调控、结构蛋白的降解和应激蛋白的防护共同对风味前体物质的变化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 滩羊肉 蛋白质组学 风味前体物质 变化机理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对滩羊肉宰后初期能量水平及肉色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姬琛 杨波 +1 位作者 罗瑞明 刘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6-41,共6页
为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对滩羊肉宰后成熟48 h内糖酵解关键酶、能量水平、pH值及肉色的影响,本实验以4℃成熟2、6、12、24、48 h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成熟期HIF-1表达量,磷酸丙糖异构酶(tri... 为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对滩羊肉宰后成熟48 h内糖酵解关键酶、能量水平、pH值及肉色的影响,本实验以4℃成熟2、6、12、24、48 h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成熟期HIF-1表达量,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活力,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水平,肌肉pH值及肉色的变化,并对HIF-1表达量与TPI活力,ATP、ADP、AMP含量,pH值及肉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24 h内HIF-1表达量迅速升至最高值,24 h后有所下降;TPI活力于宰后6 h升至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宰后48 h内能量物质ATP、ADP、AMP水平均随成熟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宰后48 h内pH值显著降低(P<0.05);肉色指标L^(*)、a^(*)值及b^(*)值均随成熟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宰后成熟2~48 h内滩羊肉HIF-1表达量与TPI活力、能量物质水平、肉色及p H值均显著相关(P<0.05、P<0.01),可能是由于受宰后缺氧信号诱导,HIF-1表达量于宰后6 h内迅速升高,HIF-1复合体转移至细胞核与糖酵解基因结合,促进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促使糖酵解途径增强,提高了糖酵解相关酶活力,并降低肌肉p H值。综上,HIF-1可能通过调控宰后糖酵解及肌肉p H值影响肉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宰后成熟 缺氧诱导因子 糖酵解 能量物质 品质指标
下载PDF
滩羊肉宰后成熟期间ATPase活力变化对微观结构及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姬琛 罗辉 +1 位作者 刘吉娟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宰后成熟期间ATPase活力变化对滩羊肉微观结构以及保水性的影响,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为研究对象,分析其4℃成熟0、1、2、4、8 d时Na^(+)-K^(+)-ATPase、Ca^(2+)-ATPase、Caspase-3活力以及肌肉微观结构、pH值... 为研究宰后成熟期间ATPase活力变化对滩羊肉微观结构以及保水性的影响,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为研究对象,分析其4℃成熟0、1、2、4、8 d时Na^(+)-K^(+)-ATPase、Ca^(2+)-ATPase、Caspase-3活力以及肌肉微观结构、pH值与滴水损失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成熟时间延长,Na^(+)-K^(+)-ATPase与Ca^(2+)-ATPase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成熟1 d时达到最大值;Caspase-3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成熟2 d时达到最大值;滴水损失率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先降低后有所回升;总蛋白、低盐溶性蛋白及高盐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均逐渐减少,水溶性蛋白质量浓度成熟2 d后显著降低(P<0.05);成熟至8 d时,肌原纤维断裂,肌纤维之间、肌束之间、肌纤维及肌膜之间形成间隙,Z线断裂,H带消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a^(+)-K^(+)-ATPase活力与各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Ca^(2+)-ATPase活力与pH值、Na^(+)-K^(+)-ATPase及Caspase-3活力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滩羊肉宰后成熟过程中Na^(+)-K^(+)-ATPase与Ca^(2+)-ATPase活力变化可能促使下游Caspase-3激活,Caspase-3水解结构蛋白可能导致肌肉组织在不同部位形成间隙,在重力作用下肌肉中的水分流入间隙中,引起滩羊肉滴水损失升高,保水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宰后成熟 细胞骨架蛋白降解 微观结构 羊肉品质
下载PDF
滩羊肉嫩度形成中Ca^(2+)的信号转导作用
5
作者 姬琛 尤丽琴 +1 位作者 刘吉娟 罗瑞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4-223,共10页
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贮藏0,96,192 h时剪切力、线粒体Ca^(2+)水平、钙蛋白酶-1及细胞凋亡效应酶-3活性。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结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研究贮藏期间Ca^(2+)信号... 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贮藏0,96,192 h时剪切力、线粒体Ca^(2+)水平、钙蛋白酶-1及细胞凋亡效应酶-3活性。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结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研究贮藏期间Ca^(2+)信号通路及凋亡调节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贮藏期间,滩羊肉剪切力先降低后升高,线粒体Ca^(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钙蛋白酶-1活性持续降低,细胞凋亡效应酶-3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滩羊肉剪切力与C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钙蛋白酶-1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胞凋亡效应酶-3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Ca^(2+)跨膜转运ATP酶利用ATP水解的能量驱动Ca^(2+)跨膜运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贮藏初期上调表达,为Ca^(2+)流入线粒体提供渠道,导致线粒体Ca^(2+)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使线粒体复合体表达量上升。同时,VDAC异常表达促使CYTC释放至胞浆,最终激活细胞凋亡效应酶-3,水解结构蛋白质。另外,Ca^(2+)可间接导致肌动蛋白表达量下调,引起细胞收缩,从而影响肉的嫩度。本研究结果证实Ca^(2+)在肉品嫩度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品质形成 CA^(2+) 信号转导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宰后成熟期间能量物质、pH值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对秦川牛肉嫩度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罗辉 杨波 +4 位作者 李亚蕾 罗瑞明 张杏亚 马思丽 姬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秦川牛肉背最长肌在宰后成熟期间嫩度变化机理,本实验测定了不同贮藏期(0、2、4、6、8 d)能量物质、pH值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并结合4维-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蛋白组变化对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剪... 为探究秦川牛肉背最长肌在宰后成熟期间嫩度变化机理,本实验测定了不同贮藏期(0、2、4、6、8 d)能量物质、pH值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并结合4维-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蛋白组变化对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剪切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第4天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157.94±2.53)N),说明此时嫩度最差;pH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第4天时达到最小值5.37±0.03;能量物质ATP、AMP和NADH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在0~2 d下降最为显著;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呈上升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1种与嫩度相关的差异蛋白,其中ATP5F1D、ATP5F1C、NDUFB5、NDUFA6、SUCG1通过参与糖酵解过程调节ATP含量和pH值的变化,引起肌纤维交联、肌肉僵直,进而导致嫩度的降低;PPP3R1、CAMK2D、HNRNPK、PSMD13、CTSD通过参与肌纤维膜、膜蛋白复合物、细胞器内膜、钙信号通路调控肌原纤维细胞凋亡进程和蛋白质水解过程,引起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升高,进而促使肉嫩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肉 背最长肌 4维-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嫩度 能量代谢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菌体蛋白质的变化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晓策 姬琛 +3 位作者 罗瑞明 胡倩倩 尤丽琴 苑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1-236,共6页
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及变化规律,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热力图分析法对菌体蛋白质差异与代谢产物进行关联分... 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及变化规律,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热力图分析法对菌体蛋白质差异与代谢产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当菌体蛋白相对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时,与之呈正相关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增加,与之呈负相关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减少;当菌体蛋白质的相对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时,与之呈正相关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减少,与之呈负相关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增加;说明冷鲜滩羊肉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菌体蛋白质变化对其代谢产物有影响,推测是因为菌体蛋白含量在贮藏期间有差异,对代谢通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肉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菌体蛋白质 代谢产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滩羊肉风味形成中重要蛋白质的解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子欣 尤丽琴 +3 位作者 罗瑞明 苑昱东 赵晓策 姬琛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2,共6页
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物质形成及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对宰后0~12d的滩羊肉进... 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物质形成及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对宰后0~12d的滩羊肉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和筛选可信蛋白质及差异蛋白质。结果表明:3组滩羊肉样品中共鉴定到814个蛋白质,0d/4d组发现159个差异蛋白质,4d/8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8d/12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对各比对组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21个蛋白质可能与滩羊肉的风味前体物质及其风味表达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滩羊肉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风味前体物质 差异表达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