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4长6_3油藏沉积环境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力开发层系长6油藏,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吼型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19μm,属小孔喉高密度分布,平均有效厚度:12.8 m,平均孔隙度:9.8%,平均渗透率:0.49 m D,原始地层压力15.5 MPa,饱和压...G104长6_3油藏沉积环境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力开发层系长6油藏,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吼型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19μm,属小孔喉高密度分布,平均有效厚度:12.8 m,平均孔隙度:9.8%,平均渗透率:0.49 m D,原始地层压力15.5 MPa,饱和压力5.83 MPa,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油藏。G104区2011年规模建产长6_3油藏。油藏局部高渗、微裂缝发育,见水井逐年增加,综合含水快速上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通过2012年和2013年的试验,实施注水井调剖堵水可以很好的缓解含水上升较快的问题,改善水驱状况和油藏开发环境确保油藏良性开发。针对该区块裂缝发育特点,2014年G104区堵水调剖以"降含水、降递减"为目标,坚持"早期治理、防治结合"的整体思路,由单井点调剖向区域整体堵水改变,由水井调剖向油水井调堵结合转变,实施区块整体治理,有效的改善了该区块的开发状况,主向水淹井复产增油、侧向井注水见效区块状况明显改善。展开更多
吴410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仅为0.76 m D。本文将对吴410长6油藏目前水驱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在长6油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分析总结油藏所面临的水驱矛盾,以及成因分析,同时研究分析历年水驱、剖面治理...吴410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仅为0.76 m D。本文将对吴410长6油藏目前水驱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在长6油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分析总结油藏所面临的水驱矛盾,以及成因分析,同时研究分析历年水驱、剖面治理对策及效果评价,总结出适合当前油田开发需求的治理对策,为吴410长6油藏长期稳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本文主要以吴起油田五谷城X255C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C6低渗透油藏低产井的储层特性和不同开发阶段,以油藏为单元,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为主,细分建产单元、强化随钻分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储层改造...本文主要以吴起油田五谷城X255C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C6低渗透油藏低产井的储层特性和不同开发阶段,以油藏为单元,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为主,细分建产单元、强化随钻分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储层改造等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及技术,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品位油藏单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提高了采收率和效益,也为长庆油田同类油藏及0.3 m D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储备。展开更多
文摘吴410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仅为0.76 m D。本文将对吴410长6油藏目前水驱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在长6油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分析总结油藏所面临的水驱矛盾,以及成因分析,同时研究分析历年水驱、剖面治理对策及效果评价,总结出适合当前油田开发需求的治理对策,为吴410长6油藏长期稳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文摘本文主要以吴起油田五谷城X255C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C6低渗透油藏低产井的储层特性和不同开发阶段,以油藏为单元,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为主,细分建产单元、强化随钻分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储层改造等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及技术,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品位油藏单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提高了采收率和效益,也为长庆油田同类油藏及0.3 m D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