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非编码RNAs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娄纯彪 蔡武胜 +3 位作者 吕浩 魏传付 李志超 曹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5-1230,共6页
外泌体是大多数细胞能够释放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非编码RNAs主要包括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被鉴定为外泌体中的重要成分,可以被外泌体选择性地摄取并递送到受体细胞,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 外泌体是大多数细胞能够释放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非编码RNAs主要包括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被鉴定为外泌体中的重要成分,可以被外泌体选择性地摄取并递送到受体细胞,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到外泌体非编码RNAs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此,该文回顾了外泌体非编码RNAs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新发现,分析了它们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骨基质矿化、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骨相关细胞的活性和凋亡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旨在确定它们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所具有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外泌体 非编码RNAS 微小RNAS 长链非编码RNAs 环状RNAs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娄纯彪 吕志强 +3 位作者 刘茜 魏传付 王辉明 张文焕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分别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分别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安全性评估等三个方面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43个月,平均(27.67±10.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髋关节ROM、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ESR及CRP等理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肝功及肾功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可以直接且有效清除关节腔内的致病因素,缓解疼痛、减缓病程发展,是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腔注射
下载PDF
归脾丸联合钙尔奇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娄纯彪 孟芊 +3 位作者 魏传付 吕浩 曹慧 张文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归脾丸联合钙尔奇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并与单纯口服钙尔奇D3片比较。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骨外科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130例,全部经过双光能X线检查及测骨密度确诊,采用双盲随机对... 目的观察归脾丸联合钙尔奇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并与单纯口服钙尔奇D3片比较。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骨外科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130例,全部经过双光能X线检查及测骨密度确诊,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归脾丸组+钙尔奇D3片组(观察组)和钙尔奇D3片组(对照组),均干预两个疗程。3个月一疗程。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分别用自动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测量生化指标雌二醇(E2)、尿吡啶酚(PYD)、血Ca、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量治疗前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评分来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D,E_(2)、血Ca均有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清ALP、β-CTX、PYD(P<0.0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两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表明,与单纯口服钙尔奇D3片相比,归脾丸联合钙尔奇D3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更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BMD以及E2、PYD、血Ca,ALP、β-CTX等生化指标,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钙尔奇D3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娄纯彪 吕志强 +3 位作者 常新 邓爱为 蔡武胜 贾歧高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联合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注射配合踝泵运动锻炼治...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联合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注射配合踝泵运动锻炼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9,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后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对减轻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疼痛、踝-后足功能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综合征 中药熏洗 局部注射 踝泵运动锻炼 疼痛 踝-后足功能
原文传递
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娄纯彪 刘蓓 +3 位作者 刘茜 常新 邓爱为 贾歧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2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门诊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外洗方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功能锻炼,而对照组仅采...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门诊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外洗方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功能锻炼,而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注射,不采用中药熏洗,余治疗相同,治疗后12个月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随访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72.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治疗后12个月时VAS评分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中药组较对照组也存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功能锻炼对于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具有疗效稳定、好转率高等临床效果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熏洗 局部注射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博 祝嘉平 +2 位作者 庄晓黎 娄纯彪 朱涛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8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中药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中药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中药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中药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比分析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的变化,记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常规组、中药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2.5%、97.5%,观察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P <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中药组和常规组(P <0.05)。治疗后,3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Cooney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均大于中药组和常规组,Cooney评分均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大于常规组,Coone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中药熏洗能增加腕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肌内效贴 中药熏洗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嘉平 高博 +3 位作者 吕志强 娄纯彪 庄晓黎 刘茜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9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S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S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过程中,5例患者脱落,75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CLA肩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功能、满意度、上肢前屈肌力评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上肢主动前屈角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SIS患者的肩关节症状,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 中药熏洗 运动疗法 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