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I Studio软件结合DTI在脑功能区肿瘤术后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菲 牛光明 +3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3.0T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及DTI检查,分别测量患侧及健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区DTI参数,分析与患者MRC肌力评分及CS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P<0.001),患侧ADC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P<0.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正相关性(P<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手术前后肌力评分程度呈正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性(P<0.01);患者术前CST分级与对侧肌力呈负相关;患侧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820(P<0.01)、0.796(P<0.01)、0.698(P<0.05)、0.638(P>0.05)、0.708(P<0.05)。结论DTI参数与肌力评分及CST分级对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功能区肿瘤 DSI STUDIO 运动功能 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娄金峰 耿晓腾 +3 位作者 刘展 牛光明 陶胜忠 常克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7-0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神经外科1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使用TSEP、BAEP监测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7-0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神经外科1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使用TSEP、BAEP监测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有效率(含显效、好转)以及面瘫、眩晕、面部麻木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有效率94.5%(104例),出现眩晕3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76.2%(32例),出现眩晕10例(23.8%),听力下降2例(4.8%),面部麻木5例(11.9%),面瘫1例(2.4%)。2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对术者实时预警,避免脑神经损伤,保障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BAEP TSEP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3 位作者 陶胜忠 尹先印 季玉陈 李红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扩大-聚合酶链反应(TRAP-PCR)方法检测hTERT在1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TERT基因在22.2...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扩大-聚合酶链反应(TRAP-PCR)方法检测hTERT在1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TERT基因在22.2%(4/18)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所表达,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0.0%,0/24)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在hTERT表达阳性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其hTERT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hTERT表达阴性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电泳结果显示hTERT阳性病例中其表达均为中低度表达。结论 hTERT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行为有关,可用来对侵袭性垂体腺瘤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端粒酶 HTERT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2 位作者 陶胜忠 常克亮 耿晓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10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效(含显效及特别显效)90例(84.9%),有效16例(15.1%),总有效率100%。分别获得微创治疗术前、术后不同服药...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10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效(含显效及特别显效)90例(84.9%),有效16例(15.1%),总有效率100%。分别获得微创治疗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微创手术治疗前后UPDRS运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颅内核团毁损术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a的随访中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术后UPDRS运动评分,同时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可见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核团毁损术 微电极
下载PDF
CT辅助下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对AC-PC平面的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1 位作者 王传伟 陶胜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9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双源CT辅助下测量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对AC-PC平面的定位情况,达到更加准确的在成人体表勾绘出AC-PC平面。方法通过测量我院326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成人头颅的256层高分辨率双源CT扫描仪数据,输入手术计划系统,以获... 目的探讨在双源CT辅助下测量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对AC-PC平面的定位情况,达到更加准确的在成人体表勾绘出AC-PC平面。方法通过测量我院326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成人头颅的256层高分辨率双源CT扫描仪数据,输入手术计划系统,以获得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与AC-PC线在矢状平面投射夹角、前后联合间径长度、外耳道中点至平面垂直距离等常用参考值,以便获得扫描时精准的AC-PC平面。结果采用平行于听眦线进行的CT 2 mm层厚的扫描中,AC-PC点全都存在同一层面中;在以平行于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进行的CT 4mm层厚的扫描中,AC-PC点全都存在同一层面中。听眦线与AC-PC的夹角为(1.6±0.7)°,相距(48.4±4.2)mm;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与AC-PC的夹角(2.3±0.3)°,相距(15.8±2.8)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在现有的CT扫描基线中与AC-PC连线平行度均较高,临床上实用性均较强;二者相比较,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可作为更理想的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CT扫描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眦线 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 AC-PC 扫描基线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季玉陈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过氧化物酶增值因子激活物受体(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例垂体腺瘤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激素分泌水平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分别检测hTERT和PPAR-γ在1...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过氧化物酶增值因子激活物受体(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例垂体腺瘤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激素分泌水平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分别检测hTERT和PPAR-γ在18例侵袭性垂体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TERT基因在22.2%的侵袭性垂体瘤中有所表达(4/18);且电泳结果显示端粒酶阳性病例中其表达均为中低度表达,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侵袭组PPAR-γ表达水平(0.972±0.103)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0.121±0.013)(P<0.05),hTERT与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s=0.309*,P<0.05)。结论 hTERT和PPAR-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行为有关,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端粒酶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和垂体腺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端粒酶(telomerase)属于逆转录酶家族,其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在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垂体腺瘤为一种良性肿瘤,但其具有侵袭性的特性,端粒酶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一定的相关... 端粒酶(telomerase)属于逆转录酶家族,其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在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垂体腺瘤为一种良性肿瘤,但其具有侵袭性的特性,端粒酶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国际上关于二者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端粒酶的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而另一种认为二者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进一步研究端粒、端粒酶和垂体腺瘤等良性肿瘤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及其与垂体腺瘤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垂体腺瘤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娄金峰 常克亮 +2 位作者 耿晓腾 牛光明 陶胜忠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5-1646,1649,共3页
目的研究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84例未使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对照组)和74例使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观... 目的研究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84例未使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对照组)和74例使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同时分别获得观察组及对照组核团毁损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进而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功能核团毁损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1年的随访中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70例(83.3%),有效14例(16.7%),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显效62例(83.7%),有效12例(16.3%),总有效率100%。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核团毁损手术前后的UPDRS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PD疗效满意,微电极记录是否可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核团毁损术 微电极
下载PDF
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
9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5 位作者 季宇 苏芳忠 陶胜忠 张鹏远 尹先印 宋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值因子激活物受体(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2例垂体腺瘤组织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激素分泌水平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用RT-PCR检测PPAR-γ在18例侵袭性垂体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值因子激活物受体(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2例垂体腺瘤组织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激素分泌水平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用RT-PCR检测PPAR-γ在18例侵袭性垂体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PPAR-γ基因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在催乳素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PPAR-γ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非侵袭组(P<0.05);而在生长激素性垂体腺瘤中,PPAR-γ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 PPAR-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行为有关,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非侵袭性 PPAR-Γ RT—PCR
下载PDF
颈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季玉陈 牛光明 +4 位作者 周兴 娄金峰 夏熙双 刘东康 张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2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颈髓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肿瘤镜下全切除14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次全切除5例(室...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颈髓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肿瘤镜下全切除14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次全切除5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3例),部分切除或活检2例(均为星彤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5个月,神经系统症状好转13例,无改善3例,加重1例,失访3例。结论 绝大多数颈髓髓内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对恶性肿瘤及未全切除的肿瘤应辅以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艮卫 刘展 +4 位作者 马继伟 周文科 牛光明 常克亮 娄金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HBMEC分为不同的处理组。①治疗组:加入30μmol/L ADMA及普罗布考,其中普罗布考又分为10^-8、10^-7、10^-6、10^-5 mol/L 4个剂...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HBMEC分为不同的处理组。①治疗组:加入30μmol/L ADMA及普罗布考,其中普罗布考又分为10^-8、10^-7、10^-6、10^-5 mol/L 4个剂量。②ADMA组:仅加入30μmol/L ADMA。③普罗布考组:仅加入10^-5 mol/L普罗布考。④对照组:不加药物。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色法测定LDH释放量,ELISA法测定BDNF。另取HBMEC分为对照组、ADMA组、ADMA+普罗布考组、普罗布考组,ADMA剂量30μmol/L,普罗布考剂量10^-5 mol/L。分别采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3蛋白活性,ELISA法测定MDA,DCFH-DA法测定ROS,RT-PCR法测定bax、bcl-2、e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MA组LDH释放量升高,细胞活性和BDNF降低(P<0.05);与ADMA组相比,各ADMA+普罗布考组LDH释放量降低,细胞活性和BDNF升高(P<0.05)。析因分析可知ADMA主效应使MDA、ROS释放量、bax mRNA表达、Caspase-3蛋白活性升高,bcl-2、eNOS mRNA表达降低,且ADMA与普罗布考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普罗布考能有效对抗ADMA诱导的HBM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63、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国策 牛光明 +2 位作者 娄金峰 周兴 刘海巍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63、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的p63、p53蛋白。结果观察组p63、p53蛋白阳性表达21、25例,对照组分别为0、0例;两组比较,P均<0.05。胶...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63、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的p63、p53蛋白。结果观察组p63、p53蛋白阳性表达21、25例,对照组分别为0、0例;两组比较,P均<0.05。胶质瘤组织中Ⅰ~Ⅱ级者p63、p53蛋白阳性表达7、10例,显著低于Ⅲ~Ⅳ级者的14、15例(P均<0.05)。胶质瘤组织中p63、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5,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63、p53蛋白高表达,二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3蛋白 P53蛋白 胶质瘤 颅脑肿瘤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国策 牛光明 +2 位作者 娄金峰 周兴 刘海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3期77-78,共2页
垂体腺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1],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和临床技术的不断积累,在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2]。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少伟 牛光明 +1 位作者 娄金峰 常克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可1例(9.1%)... 目的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可1例(9.1%);优良率90.9%。结论对于椎管内脓肿,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脓肿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在脑干出血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庚 牛光明 +4 位作者 刘展 陶胜忠 娄金峰 王在斌 葛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的3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的3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90 d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作为预后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判断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血肿分型、PPH评分、合并脑积水、拔管前血肿量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血量(OR=1.297,P=0.043)、新型脑桥出血评分(OR=6.134,P=0.015)、拔管前血肿量(OR=1.561,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出血量阈值为9.00 mL、拔管前血肿量阈值为2.85 m L。结论 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预后较好,手术预后与出血量、拔管前血肿量及新型脑桥出血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软件 无框架立体定向 脑干出血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俊庆 牛光明 +4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秦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91-299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4例(15~30 mL)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4例(15~30 mL)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保守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治疗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及3月后ADL评分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在1周后血肿清除率、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3月后ADL分级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少量深部脑出血患者,可应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脑出血 神经导航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天津黏土地基动载模式下的孔压发展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华阳 娄金峰 +1 位作者 许英刚 刘英男 《中国港湾建设》 2018年第2期24-29,共6页
黏土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问题越来越突出,孔压的累积与消散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探究出孔压发展规律对于科学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GDS动态三轴仪器对天津地区饱和黏土进行试验,主要... 黏土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问题越来越突出,孔压的累积与消散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探究出孔压发展规律对于科学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GDS动态三轴仪器对天津地区饱和黏土进行试验,主要探究振动次数、动应力比和结构性对孔压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孔压的增长速率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动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大;重塑土孔压在振动初期迅速上升随后达到稳定,达到的稳定值比原状土高,稳定后有轻微的剪胀现象。针对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天津地区黏土动载模式下的孔压发展模型,并结合实际工程对黏土长期沉降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孔压模型 长期沉降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娄金峰 牛光明 +4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王艮卫 耿晓腾 常克亮 《黑龙江中医药》 2018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 time,P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 time,P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调强放疗,并按照是否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术后行放疗及口服替莫唑胺,对照组术后仅行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位PFS、3年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中位PFS为33.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26.2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Log-rank法进行检验(χ~2=7.562,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替莫唑胺化疗可以显著提高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无进展生存时间 替莫唑胺 化疗
原文传递
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昊锦 牛光明 +1 位作者 刘展 娄金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85-90,共6页
背景目前,有效清除血肿仍是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难题之一。近年随着神经导航系统和立体定向系统的不断完善,其因简便、创伤小、快捷等优势而在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得到进一步实践。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干... 背景目前,有效清除血肿仍是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难题之一。近年随着神经导航系统和立体定向系统的不断完善,其因简便、创伤小、快捷等优势而在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得到进一步实践。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干出血患者48例,其中19例接受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29例不同意手术而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患者存活情况及存活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治疗2周血肿清除量。结果术后复查颅脑CT证实,引流管精准位于血肿腔内。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mRS分级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血肿清除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是有效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时应合理选择穿刺路径、手术时机、血肿引流方式、引流管直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神经导航 无框架立体定向 穿刺和引流 治疗结果 治疗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