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西北野外实习为例
1
作者 王平 赵志军 +2 位作者 孔兴功 张茂恒 汪永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5-101,共7页
野外实习是很多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使学生接触自然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锻炼野外技能的绝佳机会.在当前“立德树人”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利用好野外实习的机会,实现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的提升,是高校地理教育者需要重... 野外实习是很多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使学生接触自然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锻炼野外技能的绝佳机会.在当前“立德树人”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利用好野外实习的机会,实现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的提升,是高校地理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近年来开展的西北野外实习为例,重点介绍了在实习动员、实习路线和实习作业3个阶段的育人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使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贯穿整个实习过程,让学生完全融入其中,不仅学会了野外实践的技能,还真正“爱”上了地理学.通过学生的成绩和反馈发现,野外实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坚定了他们深入创新的科研志趣,达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据此提出了野外实习在综合育人方面的三大优势,可以作为未来设计、组织和实施野外实习时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立德树人 思政育人 团队协作
下载PDF
赣南白面石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和Sm-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6
2
作者 孔兴功 陈培荣 章邦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江西南部寻邬县的白面石盆地,分布一套菖蒲组基性玄武岩与酸性流纹岩互层的火山岩组合。其Rb-Sr等时线年龄:玄武岩为173Ma,流纹岩为165Ma,说明这是一套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通过进一步的同位素研究,玄武岩具有高ε_(Sr)及近于零的ε_(... 江西南部寻邬县的白面石盆地,分布一套菖蒲组基性玄武岩与酸性流纹岩互层的火山岩组合。其Rb-Sr等时线年龄:玄武岩为173Ma,流纹岩为165Ma,说明这是一套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通过进一步的同位素研究,玄武岩具有高ε_(Sr)及近于零的ε_(Nd)值,显示其明显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流纹岩则以其高ε_(Sr)及低ε_(Nd)值,表现为地壳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面石盆地 双峰式 火山岩 同位素 钐-钕
下载PDF
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3
作者 孔兴功 陈培荣 章邦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江西南部沿三南(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寻邬(县)断裂带从东向西分布有东坑临江盆地和白面石盆地,其中中生代菖蒲组的流纹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65 Ma;主元素 SiO2偏高,平均为 71.35%;偏碱, Na2O+ K2O较高 (6.19%~... 江西南部沿三南(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寻邬(县)断裂带从东向西分布有东坑临江盆地和白面石盆地,其中中生代菖蒲组的流纹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65 Ma;主元素 SiO2偏高,平均为 71.35%;偏碱, Na2O+ K2O较高 (6.19%~ 8.36% ),且 K2O > Na2O;准铝到弱过铝质, ACNK平均为 0.99,稀土总量较高( 251.37× 10- 6~ 345.92× 10- 6)。微量元素具明显的 Sr、 Ba、 Ti亏损,而 Zr、 Hf富集。表现出与 A型花岗岩相似的特征。因此,这是一套 A型火山岩。其ε Sr较高( 68.98~ 99.98),而ε Nd(- 11.73~- 11.92)非常低,表明其岩浆成因可能是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火山岩 A型花岗岩 江西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赣南双峰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孔兴功 陈培荣 章邦桐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4-208,共5页
赣南的白面石盆地、东坑盆地、菖蒲盆地均分布有双峰式火山岩。在白面石盆地,已探明及开采有铀矿床,而多年的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在菖蒲和东坑盆地却未发现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这些盆地的铀含量进行分形特征研究,加... 赣南的白面石盆地、东坑盆地、菖蒲盆地均分布有双峰式火山岩。在白面石盆地,已探明及开采有铀矿床,而多年的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在菖蒲和东坑盆地却未发现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这些盆地的铀含量进行分形特征研究,加上其他地球化学论证,认为白面石盆地具有典型的成矿特征,而菖蒲盆地、东坑盆地有一定的成矿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盆地 铀矿床 分维数 成矿性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石笋氧碳同位素古气候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孔兴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洞穴石笋以其独立的绝对年龄和稳定的古气候代用指标而成为很好的陆地古气候研究材料。应用U系定年,可以获得独立精确的日历年时间序列,结合年纹层统计,可以获得年际甚至是季节性变化古气候记录。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石笋氧同位素具有... 洞穴石笋以其独立的绝对年龄和稳定的古气候代用指标而成为很好的陆地古气候研究材料。应用U系定年,可以获得独立精确的日历年时间序列,结合年纹层统计,可以获得年际甚至是季节性变化古气候记录。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石笋氧同位素具有全球可对比性,现已建立了氧同位素的全球气候变化曲线,显示了比深海氧同位素及极地冰芯氧同位素记录更多的优势。石笋δ18O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东亚季风控制区和其它季风控制区,石笋的δ18O反映了夏季风的强度或者是季风降雨的变化。这些全球可对比的具有高精度绝对定年的石笋δ18O记录,突破了早期的单一温度控制机理,不仅为古气候学家提供了坚实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而且使古气候研究能从机理上探讨其变化规律。δ13C不如δ18O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在同位素平衡的开放体系,石笋δ13C主要反映了洞穴上覆土壤CO2的同位素特征。因此,一般认为石笋δ13C可直接反映当地植被的特征,包括植被类型C3/C4比率的变化及植被的茂盛与衰退,在一些地区也可作为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的指标。石笋δ13C很易受到蒸发作用、滴水的快速去气、动力分馏、碳酸盐的先期沉积等影响而使得其数值偏正,应该予以重视。通过介绍石笋氧碳同位素的研究现状,使得读者对石笋的稳定同位素指标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与一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碳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赣南寨背A型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146
6
作者 陈培荣 章邦桐 +3 位作者 孔兴功 蔡笔聪 凌洪飞 倪琦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赣南寨背岩体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母结晶晚于长石和石英,锆石群型地温测量标尺显示其结晶温度为800℃~900℃,表明寨背岩体形成于一种高温贫水的花岗质岩浆。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为准铝质(Al2O3为12.21%~... 赣南寨背岩体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母结晶晚于长石和石英,锆石群型地温测量标尺显示其结晶温度为800℃~900℃,表明寨背岩体形成于一种高温贫水的花岗质岩浆。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为准铝质(Al2O3为12.21%~12.62%),富硅(SiO2为75.66%~76.74%),偏碱(Na2O+K2O为7.93%~8.90%),FeOT/MgO值高(59~148),CaO和MgO含量低(分别为0.10%~0.65%和0.01%~0.02%),富含REE(Eu除外,ΣREE平均为500μg/g),Y、Ga、Nb等高场强元素(HFSE)以及F,Sr和Ba较低。这些特点与本区的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差别,是一种典型的A2型花岗岩。寨背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76Ma,与辉长岩、双峰式火山岩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表明赣南地区在燕山早期即进入拉张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A型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构造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22
7
作者 程海 艾思本 +7 位作者 王先锋 汪永进 孔兴功 袁道先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冉景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代表了当时的降水氧同位素信息。两洞的记录都显示,在冰期或冰段时期降水的氧同位素比间冰期或间冰段时期明显偏重。受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控制,与目前亚洲季风降水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在间冰期或间冰段时,ITCZ偏北,降水以夏季风的大规模大气环流下的对流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轻;相反地,在冰期或冰段时,ITCZ偏南,降水以夏季风爆发前的锋面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重。虽然尚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亚洲季风的变化应是影响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在冰期 /间冰期或冰段 /间冰段的尺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但在更小的尺度上(例如小冰期),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解释则需要谨慎。虽然下最终结论为时尚早,但作为亚洲季风的两个组成部分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很可能是同步的,至少在冰期 /间冰期或冰段 /间冰段的尺度上是如此。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亚洲夏季风强段 /弱段的概念 (AsianSummerMonsoonInterstadial/stadial, 或ASMI/ASMS),其在上个冰期中与格陵兰冰芯间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同位素 亚洲夏季风强/弱段 葫芦洞 董歌洞
下载PDF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和意义 被引量:81
8
作者 陈培荣 孔兴功 +2 位作者 倪琦生 章邦桐 刘昌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34-741,共8页
研究表明分布在赣南寻邬县的白面石—菖蒲火山—沉积盆地和龙南县的东坑—临江火山—沉积盆地火山岩系下部的玄武岩与流纹岩具有紧密的时、空关系,是一套中侏罗世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和流纹岩的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板... 研究表明分布在赣南寻邬县的白面石—菖蒲火山—沉积盆地和龙南县的东坑—临江火山—沉积盆地火山岩系下部的玄武岩与流纹岩具有紧密的时、空关系,是一套中侏罗世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和流纹岩的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内玄武岩一致,表明中国东南大陆存在燕山早期的裂谷作用或碰撞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解 燕山早期 赣南
下载PDF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的Rb-Sr同位素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105
9
作者 陈培荣 孔兴功 +3 位作者 王银喜 倪琦生 章邦桐 凌洪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8-383,共6页
通常认为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时地壳裂解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对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双峰式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进行了Rb -Sr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基性端元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70~ 180Ma ,酸性端员流纹岩和A型花岗岩的Rb -Sr等时... 通常认为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时地壳裂解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对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双峰式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进行了Rb -Sr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基性端元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70~ 180Ma ,酸性端员流纹岩和A型花岗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60~ 180Ma ,表明它们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由此提出东南大陆中生代时最早的裂解作用应该始于燕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成岩 等时线年龄 铷-锶 火山-侵入杂岩
下载PDF
赣南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列厘定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33
10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杨东生 孔兴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3-220,T003,共9页
本文对赣南会昌地区赣州群茅店组底部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根据岩石具高K_2O/Na_2O值(>1.0)、Na_2O+K_2O(>5%)含量、氧化系数(O_x>0.5),低TiO_2含量(<1%)、SiO_2饱和度(CIPW标准矿物Q&l... 本文对赣南会昌地区赣州群茅店组底部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根据岩石具高K_2O/Na_2O值(>1.0)、Na_2O+K_2O(>5%)含量、氧化系数(O_x>0.5),低TiO_2含量(<1%)、SiO_2饱和度(CIPW标准矿物Q<3%),贫铁,以及富集亲石元素(Rb、Sr、Ba、Th等)和轻稀土元素等特征,结合岩石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及偶见橄榄石斑晶等矿物学特点,确定会昌地区火山岩属橄榄安粗岩系,岩石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粗面岩组合。采用Rb-Sr等时线法厘定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08Ma。首次证实在华南板块内部存在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橄榄玄粗岩系 中生代 铷-锶等时线法 年代学 金属成矿作用
下载PDF
最近500年来福建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及气候意义 被引量:30
11
作者 姜修洋 李志忠 +2 位作者 李金全 孔兴功 郭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基于福建将乐玉华洞一支石笋(YH1)4个230Th年龄和370个氧同位素数据,并利用具有年层时标的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校正,重建了AD 1530以来1~3 a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与当地现代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发现,最近60 a来玉华洞... 基于福建将乐玉华洞一支石笋(YH1)4个230Th年龄和370个氧同位素数据,并利用具有年层时标的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校正,重建了AD 1530以来1~3 a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与当地现代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发现,最近60 a来玉华洞石笋δ18O与当地夏半年降水量相关性最为显著(R=-0.35,n=55),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弱,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较好的指示了当地夏半年降水量变化的信息。最近100 a来,福建玉华洞石笋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逐渐变重的趋势,与其他地区高分辨率石笋δ18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且也与季风指数指示的季风减弱趋势相一致,进一步证实季风区石笋δ18O反映了东亚季风大尺度环流特征;在小冰期中后期(AD 1530~1850),玉华洞石笋δ18O在平均值-5.9‰高频振荡,存在一系列的数十年际尺度的季风增强和减弱事件,与亚洲—太平洋涛动(Asian Pacific Oscillation,APO)指数密切相关,说明玉华洞石笋δ18O所指示的降水信息受APO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华洞 石笋 氧同位素 亚洲-太平洋涛动(APO)指数 季风环流
原文传递
末次盛冰期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南京石笋记录 被引量:52
12
作者 汪永进 孔兴功 +1 位作者 邵晓华 吴江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据年层计数和TIMS U系测年结果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 (1 80 0 0~ 1 40 0 0aB .P .)。除石笋顶部 5mm层段外 ,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 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 ,表明这 3种指标对... 据年层计数和TIMS U系测年结果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 (1 80 0 0~ 1 40 0 0aB .P .)。除石笋顶部 5mm层段外 ,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 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 ,表明这 3种指标对气候因素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综合石笋δ18O和本区古植被资料 ,估计末次盛冰期和波令暖期年均温分别达 7℃和1 5℃。石笋揭示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可进一步划分为 4个阶段 :1 ) 1 81 5 0~ 1 6 90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逐步下降 ;2 ) 1 6 90 0~ 1 6 1 0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相对稳定 ,可进一步划分为 3个暖峰和两个冷谷 ;3 ) 1 6 1 0 0~ 1 5 6 0 0aB .P .,年均温快速下降 ,按氧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 ,其冷谷可能接近于 0℃ ,但洞穴湿度比前期下降幅度并不大 ;4) 1 5 6 0 0~ 1 475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比较稳定。这种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记录可以对比 ,反映极地与东亚季风气候受共同的驱动机制支配。从石笋 4种指标 (δ18O、δ13 C、灰度和年层厚度 )的功率谱图中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成分 ,其中 80aGleissberg周期特别显著 ,表明末次盛冰期边界条件下太阳活动仍是短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记录 计数年代 高频气候变化 末次盛冰期 葫芦洞穴 南京市
下载PDF
南京葫芦洞石笋生长速率及其气候意义讨论 被引量:35
13
作者 邵晓华 汪永进 +1 位作者 孔兴功 吴江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一支连续发育 4 0 0 0年纹层的末次盛冰期葫芦洞石笋的年际生长速率与高分辨率δ1 8O曲线对比分析表明 ,年际生长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年均温和地表有效湿度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对该洞内持续发育 3~ 4万年的两支单体石笋实测... 一支连续发育 4 0 0 0年纹层的末次盛冰期葫芦洞石笋的年际生长速率与高分辨率δ1 8O曲线对比分析表明 ,年际生长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年均温和地表有效湿度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对该洞内持续发育 3~ 4万年的两支单体石笋实测了 33个2 30 Th年龄 ,其生长曲线显示MIS 2比MIS 3阶段平均生长速率增大了 4 0 %以上。以 5 0 0 0年为步长的同一洞穴 17支石笋生长频率支持平均生长速率的研究结果 ,说明在轨道尺度上较大的石笋生长速率并不完全指示较暖湿的气候条件。作者认为 ,年际尺度的连续生长速率是决定石笋平均生长速率的关键因素。盛冰期条件下本区洞穴内外的温差效应导致了 2 4~ 14kaB .P .年际尺度的石笋连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生长速率 温差效应 末次冰期 葫芦洞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4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2 0 4 Pb) i=37.837~ 39.194 ) ,中等的εNd(t) (- 0 .4~ + 1.1,平均值为 0 .1)及较高的ISr(0 .70 835~ 0 .71115 )。玄武岩在Pb -Pb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 ,Δ7/ 4Pb值为 0 .19~ 6 1.7(平均值为 2 2 .1) ,Δ8/ 4Pb值为 5 9.2~ 10 1.5 (平均值为 71.0 3) ,ΔSr值为 80 .0~ 111.5 (平均值为 91.5 ) ,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 ,Sr-Pb ,Nd -Pb和Pb -Pb相关特征 ,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 (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 8%~ 6 4%和 4 2 %~ 36 %。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b -Nd -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 ,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玄武岩 SR ND Ph同位素 EMⅡ富集地幔端元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
下载PDF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孔兴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1-354,共4页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性端元(玄武岩)和酸性端元(流纹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3.7±2.5)Ma和(174.9±3.9)Ma,从而确认余田群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为南岭东段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伸展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可信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盆地 余田群 双峰式火山岩 RB-SR等时线 江西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以赣南672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章邦桐 饶冰 +1 位作者 陈培荣 孔兴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6,111,共9页
通过对6722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围岩超微构造研究,结合U,Th等元素溶浸实验结果,得出“隐爆气热流体溶浸成矿富集机制”:来自深部的富含挥发组分(H2O、F、CO2等)的高热安粗岩浆,在早白垩... 通过对6722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围岩超微构造研究,结合U,Th等元素溶浸实验结果,得出“隐爆气热流体溶浸成矿富集机制”:来自深部的富含挥发组分(H2O、F、CO2等)的高热安粗岩浆,在早白垩世末(107 Ma)沿富城花岗岩体西部蚀变带发育的火山机构中发生隐爆作用,致使围岩发生强烈脆性变形,生成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带和震裂花岗岩带;压力、温度降低导致安粗岩浆中挥发组分逸出形成气热流体进入隐爆裂隙中,并将蚀变花岗岩中的活动性成矿元 素(U)浸出转移;成矿物质在物理化学条件(p,t,Eh,pH,化学组分等)急剧变化的部位(局部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及碎裂花岗岩)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隐爆角砾岩 气热流体 溶浸作用 6722铀矿床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再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3
17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陈迪云 孔兴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6-263,245,共9页
为进一步阐明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成因及其气热溶浸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 ,文章对闽北 5 70及赣南 6 72 2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矿石矿物、蚀变围岩、基底岩石的氧、氢、硫、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得出以下结论 ... 为进一步阐明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成因及其气热溶浸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 ,文章对闽北 5 70及赣南 6 72 2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矿石矿物、蚀变围岩、基底岩石的氧、氢、硫、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得出以下结论 :①在主成矿期和矿后期有大气降水成分的外来水混合加入成矿流体 ;②蚀变流纹岩和蚀变花岗岩的水_岩氧原子质量比值 (分别为 0 .2 1和 0 .2 6 )为隐爆角砾岩的岩浆_外来水混合爆发模式提供了佐证 ;③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组分 (CO-2 + 3 ,HCO-3 ,HS-等 )主要来自壳幔深部 ;④成矿物质不仅与赋矿主岩 (火山岩 )有关 ,而且部分来自基底岩石 (花岗岩和变质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隐爆角砾岩 气热流体溶浸 成矿机制 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水-岩氧原子质量比值 岩浆-外来水混合爆发模式 铀矿床
下载PDF
6710铀矿区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培荣 范春方 +3 位作者 孔兴功 章邦桐 钟启龙 易作凡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4-342,379,共10页
火山岩型铀矿床通常与酸性至中性的火山岩类有关 ,而 6 710铀矿区的铀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和基底花岗岩有紧密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73± 9 7Ma ,流纹岩为 16 4 8± 0 57Ma。前者... 火山岩型铀矿床通常与酸性至中性的火山岩类有关 ,而 6 710铀矿区的铀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和基底花岗岩有紧密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73± 9 7Ma ,流纹岩为 16 4 8± 0 57Ma。前者的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内拉斑玄武岩相一致 ;后者为准铝质 (ACNK =0 88- 0 96 ) ,稀土元素 (ΣREE :(2 50 33- 2 95 99)× 10 - 6 )和高场强元素 (Y ,Zr,Nb等 )的含量较高 ,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基底花岗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2 4 9 9± 5 5Ma ,岩石为过铝质 (ANKC =1 18- 1 2 6 ) ,富集LREE((La/Lu) N=2 8 51-55 0 9)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Rb ,Th ,U等 ) ,与同造山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双峰式火山岩表明该区在燕山早期具有拉张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基底花岗岩代表了海西晚期的挤压造山环境。它们分别为本区铀成矿提供了矿化剂 (CO2 - 3)和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铀矿化 铀矿区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2
19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_(Nd)(t)=-7.44~-11.9;I_(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流纹岩 Pb-Nd-Sr同位素 微量元素 模糊聚类分析 赣南
下载PDF
近2000年来东亚夏季风石笋记录及与历史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偏 张茂恒 +3 位作者 孔兴功 张春霞 汪永进 赵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8,共8页
基于湖北神农架犀牛洞石笋(SN)21个230Th年龄及486个δ18O数据,建立了近2000年来平均分辨率4~5a的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显示,近两千多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叠加数次数十年到百年尺度的振荡旋回,中世纪暖期及小冰... 基于湖北神农架犀牛洞石笋(SN)21个230Th年龄及486个δ18O数据,建立了近2000年来平均分辨率4~5a的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显示,近两千多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叠加数次数十年到百年尺度的振荡旋回,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显示独特特征。石笋δ18O曲线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曲线一致,揭示了近2000a来亚洲季风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的变化。通过与历史气候记录对比发现,汉朝和唐朝对应δ18O偏负即相对稳定的气候阶段,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宋朝及明朝均对应于正偏且波动较大的δ18O值,存在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现象,说明朝代的兴衰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和气候变化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太阳活动 东亚夏季风 湖北神农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