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向重力反应中PIN-FORMED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
1
作者 王贤 彭亚坤 +2 位作者 陈猛 孔梦娟 谭树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0,共16页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定位的生长素输出蛋白PIN-FORMED(PIN)通过动态的亚细胞极性定位,改变生长素运输的方向以响应环境刺激,由此植物器官间建立的生长素浓度梯度是细胞差异化伸长和器官弯曲的基础,来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发生在植物重力感受细胞内早期重力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PIN的极性定位以及质膜蛋白丰度的调控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重力性 PIN 生长素转运 极性 内膜运输
下载PDF
内镜下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孔梦娟 周贤 罗小庆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710-27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肝硬化EG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聚桂醇组(采用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72例、单纯组织胶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肝硬化EG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聚桂醇组(采用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72例、单纯组织胶组(采用胃底静脉内注射单纯组织胶治疗)1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聚桂醇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再出血率均低于单纯组织胶组,再次治疗率低于单纯组织胶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聚桂醇组门静脉血管内径、脾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减小,而单纯组织胶组治疗后门静脉血管内径、脾静脉血管内径、脾脏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联合聚桂醇组内镜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单纯组织胶组(均P<0.05)。结论与内镜下胃底静脉内注射单纯组织胶治疗相比较,内镜下胃底静脉内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EGV疗效确切,其再出血率、再次治疗率、治疗费用及住院费用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组织胶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血流动力学 费用
下载PDF
ARFI与Fibroscan评估HCV肝纤维化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孔梦娟 周贤 罗小庆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95-801,共7页
目的以肝活检(LB)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肝纤维化评估中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文献,直到2018年10月31日... 目的以肝活检(LB)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肝纤维化评估中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文献,直到2018年10月31日,通过ARFI,Fibroscan和LB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所选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应用Stata13.0软件中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篇文献636例HCV患者纳入研究。在肝纤维化分期(F)=2期中,Fibroscan合并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ROC曲线的AUC(0.77、0.86、5.6、21、0.83)均高于ARFI合并的Sen、Spe、LR^+、DOR及ROC的AUC(0.75、0.79、3.6、11、0.80)。在F=3期中,Fibroscan合并的Sen、DOR(0.85、31)均高于ARFI合并的Sen、DOR(0.80、26)。F=4期中,Fibroscan合并的Sen、Spe、LR+、DOR及ROC曲线的AUC(0.97、0.91、10.8、341、0.96)均高于ARFI合并的Sen、Spe、LR+、DOR及ROC曲线的AUC(0.87、0.90、8.5、58、0.94)。结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HCV肝纤维化的效能相当,但Fibroscan稍优于AR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肝纤维化 肝活检 声辐射力脉冲 瞬时弹性成像
下载PDF
评价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经济效益 被引量:2
4
作者 孔梦娟 周贤 罗小庆 《西南军医》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与单纯组织胶治疗比较,评价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的经济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0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EGV197例。行组织胶联合聚桂醇... 目的与单纯组织胶治疗比较,评价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的经济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0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EGV197例。行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A组)为72例,行单纯组织胶治疗(B组)为125例,比较两组内镜下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次数及并发症。结果A组内镜治疗费用为(7365.3±3463.3)元,低于B组内镜治疗费用为(8785.6±5175.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总费用为(38837.7±12295.9)元,低于B组住院总费用为(50264.9±28122.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为(13.7±5.7)天,B组住院时间为(15±7.7)天,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再次治疗率(1.4%),低于B组(20.8%)(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治疗比较,联合治疗EGV治疗费用、住院费用、再次治疗率更低,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安全性及住院时间方面无差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组织胶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费用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小庆 刘飞 +2 位作者 王舟一 孔梦娟 周贤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3期2700-2704,共5页
目的 评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经病理诊断为GI-NEN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出NL... 目的 评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经病理诊断为GI-NEN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出NLR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征及总生存率。结果 低NLR组与高NLR组GI-NENs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 69.8%,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49.8%。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病理分级越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越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8、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GI-NENs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GI-NENs患者,高NLR常提示病理分级不良、肿瘤直径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高,NLR有望作为GI-NENs预后的标志物之一,对GI-NENs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钩虫感染:一个易被忽略的消化道显性出血的病因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舟一 吕沐瀚 +2 位作者 罗小庆 孔梦娟 周贤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患者中钩虫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影响钩虫感染的潜在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10月335例明显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患者...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患者中钩虫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影响钩虫感染的潜在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10月335例明显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均完善了血液、大便检查及胃十二指肠镜和结肠镜检查,并同时行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所有病人均生活在钩虫感染流行区,在确诊之前并未通过敏感性实验筛查有无钩虫感染。最终有33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对确诊为钩虫感染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为钩虫感染,占所有患者的7.2%(24/335)。其中胶囊内镜(CE)的检出率为7%(14/200);双气囊小肠镜的检出率为7.4%(10/135)。结论:钩虫感染可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出血,在钩虫感染的高发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考虑钩虫感染可能,并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双气嚢小肠镜 胶嚢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