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磁数据研究江苏岸外滨海断裂带及邻区构造特征
1
作者 尚鲁宁 潘军 +2 位作者 曹瑞 周青春 孔祥淮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江苏岸外滨海断裂带是南黄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孕育了多次M≥5.0的破坏性地震。该断裂带所在海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了海洋地质调查的开展,导致目前对其展布特征、断面结构、活动强度和力学性质等仍存在争议。文章基于重磁异... 江苏岸外滨海断裂带是南黄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孕育了多次M≥5.0的破坏性地震。该断裂带所在海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了海洋地质调查的开展,导致目前对其展布特征、断面结构、活动强度和力学性质等仍存在争议。文章基于重磁异常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滨海断裂带及邻区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追踪了滨海断裂带可能的展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分段构造属性和活动性。结果表明,滨海断裂带在江苏岸外20~30 km处大致平行于岸线延伸,在废黄河口以北分叉为东、西两支。推测大致以射阳和如东海域为界,将断裂带分为3段。中段构成苏北盆地的东部边界,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南段为形成时代较新的平移断裂,构造活动性最强;北段的存在与否和活动性仍有待进一步调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岸外滨海断裂带 重磁异常 盆地结构 地震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进积体序列与古河流系统
2
作者 陈晓辉 陆凯 +4 位作者 田振兴 温珍河 徐晓达 张勇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1-1)与钻孔划分的沉积地层单元密切相关。MIS4期与末次冰盛期低海面时期发育的2个层序界面(R4、R2),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并识别出3期进积体序列与2期古河流系统。MIS5期与MIS3期高海面及海平面下降期间的2期东向进积体序列主要包括高位体系域与强制海退体系域,对应浅海—滨海沉积,厚度分别由西部的24 m与40 m向东明显变薄,而全新世高海面以来向海的进积体序列主要对应高位体系域,与长江源的浅海相泥质沉积相关,最大厚度超过16 m。研究区MIS4期和末次冰盛期发育的2期古河流系统与低位体系域相对应,最大沉积厚度分别超过36 m与24 m,均与长江及黄河密切相关,影响范围延伸至黄海槽及其以东海域,尤其末次冰盛期最远可达济州岛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积体 古河道 层序地层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中部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判别 被引量:29
3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2 位作者 李巍然 张宪军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9,共9页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高值区呈舌状由西北向东南伸展,正好对应粉砂类型区;而低值区则对应于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说明了本研究区稀土元素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规律”。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非常接近;基于若干稳定元素比值的计算对比,验证了研究区沉积物与黄河入海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区 地球化学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矿物成分 被引量:16
4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3 位作者 李巍然 王淑利 周良勇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9,共9页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物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与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黄河物质,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3种类型,其...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物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与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黄河物质,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3种类型,其中黏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Y”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研究区沉积作用的主控因素是黄海沿岸流,各粒级组分的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类型 粒度参数 矿物组分 黄海沿岸流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埋藏古河道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2 位作者 张勇 陈斌 徐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对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埋藏古河道形态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其形成时期水动力环境的古水文参数,进而评价古环境。结果表明,被埋藏的下切古河道形成于距今大约4.4万a前,那时,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出露地表。后来,随着...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对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埋藏古河道形态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其形成时期水动力环境的古水文参数,进而评价古环境。结果表明,被埋藏的下切古河道形成于距今大约4.4万a前,那时,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出露地表。后来,随着全新世海侵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河谷被淹没填埋。研究区经历了从陆地河流到河口和全部被海水淹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西部 地震地形学 埋藏古河道 古环境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1 位作者 李巍然 王淑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7,共11页
通过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底质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底质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三种类型,其中粘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侧倒的“Y”字形... 通过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底质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底质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三种类型,其中粘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侧倒的“Y”字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沉积物各粒级组的含量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东北部 海底表层沉积物 底质类型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因素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2 位作者 杜远生 温春 徐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2,共10页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剖面 灾害地质要素 减灾防灾 南黄海西部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SYS-0803孔上部岩心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2 位作者 徐刚 仇建东 王飞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对取自南黄海西部陆架区的SYS-0803孔上部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分离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粒度组分,并将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与浅地层剖面反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样品的粒度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域古... 对取自南黄海西部陆架区的SYS-0803孔上部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分离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粒度组分,并将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与浅地层剖面反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样品的粒度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域古环境的演化过程,自下而上依次经历了滨浅海沉积—河流沉积—河口湾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沉积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分 环境演化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谷体系地貌形态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孔祥淮 毕世普 +3 位作者 刘健 宋晓帅 徐承芬 马晓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以高分辨率浅地层地震剖面解译资料为基础,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埋藏古河谷体系进行地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海底以下几米到十几米埋藏着末次冰期最盛期形成的两大树枝状古河道网,主干河道断面向海逐渐变宽、加... 以高分辨率浅地层地震剖面解译资料为基础,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埋藏古河谷体系进行地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海底以下几米到十几米埋藏着末次冰期最盛期形成的两大树枝状古河道网,主干河道断面向海逐渐变宽、加深;研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道除了具有其他海域古河道的U形和V形特征外,还有W形、箱形(近似矩形)和倒梯形河道断面。复合式和双层(多层)河道以及不对称型河道断面形态也比较常见,反映了研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道具有复杂的断面形态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古河道地貌形态 末次盛冰期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类型判别及其平面分布图绘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祥淮 徐庆建 +1 位作者 徐刚 张勇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5期9-14,共6页
介绍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海洋碎屑沉积物类型进行判别的方法,包括函数的调用和具体操作过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对大量样品进行沉积物类型的判别变得极其容易。同时,对传统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绘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 介绍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海洋碎屑沉积物类型进行判别的方法,包括函数的调用和具体操作过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对大量样品进行沉积物类型的判别变得极其容易。同时,对传统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绘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沉积物 类型判别 平面分布图
下载PDF
南黄海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1
作者 孔祥淮 陆凯 +3 位作者 徐晓达 杨慧良 张勇 尚鲁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1,共11页
利用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南黄海海底地形进行了分区研究,经过地貌分析、地貌单元识别,划分了地貌类型,并探讨了地形地貌的成因。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底地形可以划分为6个地形单元,西部自北向南分别为山东半... 利用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南黄海海底地形进行了分区研究,经过地貌分析、地貌单元识别,划分了地貌类型,并探讨了地形地貌的成因。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底地形可以划分为6个地形单元,西部自北向南分别为山东半岛东部水下泥楔地形区、海州湾缓倾斜地形区和苏北岸外舌状地形区;中部纵列的两个地形区分别为平坦的浅海平原地形区和低洼的黄海槽地形区;东部为坡度较大的斜坡-沟槽地形区。海底总体地势由西、北、东三面向中部和东南方向缓慢倾斜,西部坡度比较平缓,东部相对较陡。地貌类型中规模较大的三级地貌有11种,黄海槽谷中心线以西以堆积、侵蚀-堆积地貌为主,以东以构造-堆积地貌为主;南黄海现代海底地形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区域构造、海平面升降变化、海洋水动力和物源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貌 潮流沙脊 黄海槽 南黄海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现荣 张勇 +5 位作者 叶青 范德江 毕世普 王亮 张喜林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9,共9页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 人类活动 辽东湾
下载PDF
黄东海陆架及朝鲜海峡泥质沉积物的磁学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健 秦华峰 +1 位作者 孔祥淮 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1039,共9页
黄东海陆架和朝鲜海峡等5个泥质沉积区全新世中期以来(自约6kaB.P.至今)的细粒沉积物主要是黄河、长江和朝鲜半岛的河流入海物质在复杂的海洋动力系统中的沉积产物。对取自山东半岛北部近岸泥质区和长江口以南的闽浙沿岸泥质区(舟山群... 黄东海陆架和朝鲜海峡等5个泥质沉积区全新世中期以来(自约6kaB.P.至今)的细粒沉积物主要是黄河、长江和朝鲜半岛的河流入海物质在复杂的海洋动力系统中的沉积产物。对取自山东半岛北部近岸泥质区和长江口以南的闽浙沿岸泥质区(舟山群岛近岸海区)的表层细粒沉积物(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测试,包括磁化率、等温剩磁和样品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等分析,并将实验数据与以往研究过的济州岛西南陆架区、南黄海东南部陆架区和朝鲜海峡西岸等3个泥质沉积区细粒沉积物的磁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5处细粒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主要组分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其中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为主,平均粒度为准单畴(PSD)。根据磁性矿物的粒度和低矫顽力组分的相对含量,这5处细粒沉积物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是朝鲜海峡西岸细粒沉积物,其磁性矿物的粒度最粗,低矫顽力组分的相对含量为中等;第2种类型是南黄海东南部陆架细粒沉积物,其磁性矿物的粒度为中等,低矫顽力组分的相对含量最大;第3种类型是山东半岛北部近岸、闽浙沿岸(舟山群岛近岸)和济州岛西南陆架区的细粒沉积物,其磁性矿物的粒度最细,低矫顽力组分的相对含量最低。在这5处细粒沉积物中,闽浙沿岸(舟山群岛近岸)细粒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最高,其他4处细粒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都较低且大体相当。这种磁学特征的差异反映了物源的不同。从磁学特征来分析,济州岛西南陆架区的泥质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和长江;南黄海东南部泥质区的主要物源是朝鲜半岛进入黄海的河流,黄河和长江对其没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朝鲜海峡 泥质沉积 环境磁学 物源
下载PDF
中生代以来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动力下的中国海及邻区构造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勇 姚永坚 +22 位作者 李学杰 尚鲁宁 杨楚鹏 王中波 王明健 高红芳 彭学超 黄龙 孔祥淮 汪俊 密蓓蓓 钟和贤 陈泓君 吴浩 罗伟东 梅西 胡刚 张江勇 徐子英 田陟贤 王哲 李霞 王忠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1309,共3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与成果,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对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以“一个边缘、两次消减、三期伸展、分层控制”为核心的“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文首次将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稳定地块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这一独立的一级构造单元,按照构造演化的差异,以台湾岛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的日本—琉球段和南部的菲律宾段。“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中—新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俯冲汇聚系统下,东亚大陆发生的多期次地质构造事件的深部板块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了中国海域东部带状变化、南部环状变化的地貌特征。海域地貌格局进一步控制了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陆源碎屑—条带状”和南部海域“短源河流-高角度陆坡-混合物源-环状分布”的沉积分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区域地质 中—新生代 东亚洋陆汇聚带 大地构造 资源环境效应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晓波 张勇 +4 位作者 孔祥淮 李安龙 刘珊珊 褚宏宪 林曼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异常等特征。对代表站位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析对比,利用以Ce/La和Sm/Nd作为对比元素的FD判别函数分析,以及对一些在地球化学环境中比较稳定元素的比值进行了验证比较,初步判别研究海区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以现代黄河沉积物质为主,周边中小河流也对其物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刚 刘健 +1 位作者 温春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河细粒沉积物区、中东部的残留砂沉积区、西北部的准残留砾石区和东北部的山东半岛水下楔形体末端沉积区。研究区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类型与黄河黏土矿物组合类型相同,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于黄河。研究区中东部分布有粉砂质砂和砂,具有滨岸环境的沉积特征,而与现在所处的沉积环境不相一致,它们被解译为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的滨岸环境,并在海底留存至今,属"残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黏土矿物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南黄海西部陆架
下载PDF
莱州湾07钻孔沉积物晚更新世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飞 高茂生 +4 位作者 侯国华 孔祥淮 赵金明 郑懿珉 赵广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在莱州湾南岸的07孔岩心进行高分辨率采样的基础上,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离子质谱法(ICP-MS)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等方法测试了研究区07孔的48种常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并对元素相对含量、随深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以及稀土... 在莱州湾南岸的07孔岩心进行高分辨率采样的基础上,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离子质谱法(ICP-MS)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等方法测试了研究区07孔的48种常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并对元素相对含量、随深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孔主要元素及特征比值在海陆地层分界处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指标之一。其中,Mn、Mg、Ca、Fe、Mg/Ca及K/Na等对沉积环境响应比较明显,Ba、Zr、Rb、Si/A1、Ti/A1和Rb/Sr对源区的母岩类型、风化程度及搬运距离的变化敏感;07孔常微量元素垂向变化较大,在3次海侵地层中呈明显变化,并对应多个峰值。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地层特征与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07孔不同深度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的相似,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说明黄河是莱州湾南岸弥河-潍河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物源之一,且对莱州湾南岸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地层有部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地球化学 物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灾害地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刚 刘健 +2 位作者 周良勇 孔祥淮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5,共7页
通过浅地层剖面、岸滩剖面测量、遥感解译等资料,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的主要灾害地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存在埋藏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海岸侵蚀等几种灾害地质,并对各种灾害地质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 通过浅地层剖面、岸滩剖面测量、遥感解译等资料,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的主要灾害地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存在埋藏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海岸侵蚀等几种灾害地质,并对各种灾害地质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最后绘制了研究区域内灾害地质因素的平面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 浅层气 海岸侵蚀 山东半岛
下载PDF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茂生 郑懿珉 +4 位作者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河流三角洲 澙湖—沙坝
下载PDF
渤海南部莱州湾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茂生 郭飞 +5 位作者 侯国华 仇建东 孔祥淮 刘森 黄学勇 庄海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8,共10页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渤海南部中小河流与黄河泥沙为莱州湾沉积物的共同物质来源,二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对莱州湾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提出本区沉积地层具有分期性、分段性和相关性规律。在124.6~72.0 ka B.P.,60.0~24.4 ka B.P.和10.2~4.0 ka B.P.出现过3次暖湿期,分别对应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向南退积为三角洲/潮坪—河流沉积;由陆向海,短源河流沉积贡献降低,黄河沉积贡献增加。在72.0~60.0 ka B.P.和24.4~10.2 ka B.P.出现2次冷干期,分别对应玉木早冰期和玉木晚冰期,河流相发育,三角洲进积。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大致经历了浅海相—三角洲—潮坪—浅海相—三角洲—陆相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海侵/海退 沉积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