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在肝内肿块型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硕 孙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是一种源自肝内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佳。MRI检查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准确显示肿瘤的结构,并呈现出与胆管及邻近结构的关系。这种成...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是一种源自肝内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佳。MRI检查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准确显示肿瘤的结构,并呈现出与胆管及邻近结构的关系。这种成像技术能够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以及预后等相关因素,在IMCC的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对IMCC组织学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MRI联合影像组学也开始在IMCC的诊治中发挥作用。本文对MRI检查在IMCC的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丛 柳澄 +3 位作者 王锡明 王涛 王道平 邓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膝关节部... 目的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腘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 膝关节 韧带
下载PDF
螺旋CT表面覆盖法成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丛 周存升 +2 位作者 柳澄 王涛 王道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表面覆盖法(SSD)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 胰腺癌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行SSD法三维重建。结果20例胰周血管SSD成像良好,下腔静脉、门静脉及... 目的评价螺旋CT表面覆盖法(SSD)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 胰腺癌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行SSD法三维重建。结果20例胰周血管SSD成像良好,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其1级属支、腹主动脉及其2级分支的显示率为65%~100%;SSD像均能显示胰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包括周围血管、胆胰管等,表明上述结构的受侵、受压及其并发症。结论SSD图像可以明确地显示病灶及胰周结构的空间关系,弥补轴位图像的不足,更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螺旋CT 表面覆盖法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氩氦刀治疗兔肝脏肿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丛 柳澄 +4 位作者 刘艳丽 王涛 王道萍 刘元水 林韶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利用兔VX2肝脏肿瘤模型,对其进行氩氦刀治疗。探讨氩氦刀治疗兔VX2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将VX2细胞株接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共42个病灶,用多层螺旋CT观察兔VX2肝脏肿瘤的生长,植入2周末和3周末后分别取15只,共22个病灶(A组... 目的利用兔VX2肝脏肿瘤模型,对其进行氩氦刀治疗。探讨氩氦刀治疗兔VX2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将VX2细胞株接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共42个病灶,用多层螺旋CT观察兔VX2肝脏肿瘤的生长,植入2周末和3周末后分别取15只,共22个病灶(A组)和15只,共20个病灶(B组)进行氩氦刀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后5周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进行观察,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VX2细胞株接种于兔肝成功率高,多层螺旋CT显示该肿瘤周围血供丰富,A、B两组在治疗后5周,MSCT显示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8%(15/22)、30%(6/20);转移率分别为23%(5/22)、65%(13/20),与病理检查相符,并且两组之间对比肿瘤完全坏死率及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移植性兔VX2肝脏肿瘤血供特点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癌,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十分有用的肝癌模型。氩氦刀治疗可以抑制其生长和转移,疗效与其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治疗 VX2 肝肿瘤 动物模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丛 柳澄 +2 位作者 王道平 黄杰 王立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00ml、生理盐水30ml;B组:采用4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6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均为4ml/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00ml、生理盐水30ml;B组:采用4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6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均为4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腹部动脉 对比剂
下载PDF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丛 周存升 +2 位作者 柳澄 王涛 王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 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 73 %~ 90 % ,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 41% (13 /3 2 )。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周小静脉 CT双期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丛 柳澄 +2 位作者 王涛 王锡明 王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丛 周存升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螺旋CT 胰腺癌 临床分期 肿瘤 消化系统
下载PDF
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二)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丛 柳澄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84-386,共3页
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 AIP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占慢性胰腺炎的5%~6%;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半数患者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常伴胆管、淋巴结、肾脏、涎腺、肺等胰腺外器官的免疫性... 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 AIP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占慢性胰腺炎的5%~6%;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半数患者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常伴胆管、淋巴结、肾脏、涎腺、肺等胰腺外器官的免疫性疾病。在大体形态学上,AIP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显象
下载PDF
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丛 柳澄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59-260,F0003,共3页
胰腺炎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不同类型的胰腺炎,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也不同,常与其他疾病混淆。现将不同类型胰腺炎介绍如下,以提高对各型胰腺炎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显象
下载PDF
智能化火灾监控系统火灾信号处理算法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丛 《求知导刊》 2015年第11期51-51,共1页
智能化火灾监控系统与一般火灾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功能复杂、系统硬件和软件技术含量高、报警及时准确、误报率低等特点。它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具有模拟量或分布智能式火灾探测和信息处理方式,可采集现场动态数据并进行... 智能化火灾监控系统与一般火灾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功能复杂、系统硬件和软件技术含量高、报警及时准确、误报率低等特点。它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具有模拟量或分布智能式火灾探测和信息处理方式,可采集现场动态数据并进行有效传输。从智能化火灾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出发,它所应用的火灾信息处理方式必须为类比判断式或分布智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监控系统 信号处理算法 火灾探测 控制器软件 软件技术 信息处理方式 有效传输 动态数据 智能式 区域报警器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孙丛 柳澄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7-971,共5页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它能提供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其它灌注参数,对肝脏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它能提供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其它灌注参数,对肝脏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在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肝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
13
作者 孙丛 谭智峰 +3 位作者 董馨然 邵振文 徐献兵 宋亮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8-323,共6页
通过测定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氧化稳定性来揭示豌豆分离蛋白和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经加速贮藏后,因其空间位阻和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糖基化豌豆... 通过测定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氧化稳定性来揭示豌豆分离蛋白和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经加速贮藏后,因其空间位阻和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随着糖基化程度的增大,乳液仍保持较完整的液滴结构和较强的凝胶强度,能够延缓乳液脂质的氧化程度,并显著降低乳液中醛和酮的生成(p<0.05)。其中,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产生己醛11.06μg/g,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产生己醛5.6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 糖基化 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减影体部CTA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睿 柳澄 +4 位作者 宋少娟 亓恒涛 孙丛 邓凯 黄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探讨体部DE-CTA的辐射安全性和对体部血管评价的可信度。方法分别应用64层螺旋CT和双源CT双能量的体部CTA和常规腹部扫描序列对体部模拟人进行扫描,比较同类序列辐射剂量。30例疑体部血管病变者行DE-CTA检查(DE组),获得3组彼此匹配... 目的探讨体部DE-CTA的辐射安全性和对体部血管评价的可信度。方法分别应用64层螺旋CT和双源CT双能量的体部CTA和常规腹部扫描序列对体部模拟人进行扫描,比较同类序列辐射剂量。30例疑体部血管病变者行DE-CTA检查(DE组),获得3组彼此匹配的横断面像,将140kV和80kV两组图像输入DE后处理程序,获得去骨MIP像和VR像(DE法);将融合图像输入Inspace手动去骨依次获得VR和MIP像(常规法),统计和比较后处理时间。回顾分析另一组30例(64层组),采用64层螺旋CT体部CTA序列,由2位医师对2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体部DE-CTA辐射剂量不高于单球管CTA;肉眼观察DE组与64层组图像质量无差别;腹部DE法后处理时间短于常规方法,胸腹联合CTA两者时间无差异;体部DE-CTA步骤简化,人为因素少。结论体部DE-CTA辐射剂量不高于单源CTA,且能高质量地显示体部血管,与64层组的图像质量无差别,且较常规法节省图像后处理步骤或时间,人为因素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扫描 体部血管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肺内磨玻璃结节CT特征与病理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海燕 柳澄 +1 位作者 孙丛 李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评分,分析CT征象及评分对肺内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44例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图像,观察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所观察的CT征象包括磨玻璃结节密度(纯磨玻... 目的观察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评分,分析CT征象及评分对肺内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44例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图像,观察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所观察的CT征象包括磨玻璃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或者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微血管征、结节大小、结节内实性成分大小、随访变化等。分析CT征象及评分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用四格表卡方检验评价各CT征象预测病理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44例磨玻璃结节中,癌前病变21例、微浸润癌15例、炎性病变8例,原位癌评分1.5~9,平均4.3;微浸润癌评分1.5~9,平均5.4;炎症评分2~8,平均3.3。大部分CT征象灵敏度较高,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差。21例原位癌15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5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例随访5年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5例微浸润癌10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3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2例分别随访22月、5年后轻度增大行手术切除;7例炎性结节随访后变小或者消失,1例随访3月后未见变化行手术切除。结论磨玻璃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差,随访观察对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癌前病变 肺腺癌 浸润性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5 位作者 程召平 乌大尉 孙丛 晁宝婷 李振家 柳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急性胸痛的扫描参数,应用高浓度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ml/s,注射对比剂总量80~90ml,扫描时间15~17s,将原始数据利用Circul...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急性胸痛的扫描参数,应用高浓度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ml/s,注射对比剂总量80~90ml,扫描时间15~17s,将原始数据利用Circulation软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利用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5例主动脉夹层和2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7例主动脉夹层和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并与双源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源CT心胸联合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9例,其中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的7例,主动脉夹层的1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的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2例,主动脉夹层并壁间血肿形成的1例),降主动脉瘤并冠状动脉狭窄1例。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两者的诊断结果一致,但1例主动脉夹层伴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双源CT一次造影能同时对两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但选择性血管造影分多次造影才作出正确的诊断。7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患者,5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CDFI诊断正确,但3例没发现破口,2例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CDFI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同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双源CT是急性胸痛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动脉瘤 胸痛 冠状血管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双能CT观察手、足肌腱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邓凯 张成琪 +2 位作者 孙丛 柳澄 王广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kV、80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kV、80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观察肌腱及周围组织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证实。结果 DECT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正常手、足肌腱的外形、止点;而且能够清晰显示肌腱病变,如纡曲、增粗、粘连、断裂、缺失等,诊断准确率达93.18%。结论 DECT能够准确显示大多数手、足肌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病变,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量减影 肌腱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江洁 董道波 +1 位作者 王晶 孙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平片、MSCT重组图像及MRI检查资料,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平片、MSCT重组图像及MRI检查资料,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诊断Schatzker I型骨折2例,II型13例,III型3例,IV型4例,Ⅴ型6例,VI型4例,诊断准确率为69.2%。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相结合诊断I型0例、II型18例、III型2例、IV型3例、Ⅴ型7例、Ⅵ型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结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的骨折分型、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肠缺血的双源CT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晓洁 王锡明 +2 位作者 孙丛 王建 乔红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腹部血管成像在肠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临床拟诊为肠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DSCT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分别对腹部血管尤其是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进行重组,结合横断面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价缺血...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腹部血管成像在肠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临床拟诊为肠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DSCT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分别对腹部血管尤其是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进行重组,结合横断面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价缺血肠管出现的异常征象,并将D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经介入或手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DSCT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肠系膜上动脉斑块并形成致相应管腔明显狭窄(管腔的狭窄程度大于75%)的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1例,DS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DSCT表现为不同程度肠梗阻5例,表现为肠腔内见气液平,其中4例强化后肠壁呈层状增厚,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与手术及DSA结果比较DSCT诊断准确率100%。结论:DSCT能准确诊断急性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Flash序列低电压小儿肺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言 柳澄 +2 位作者 孙丛 郭传超 毕万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对三种不同管电压条件下的Flash模式小儿肺CT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低电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93例患儿胸部双源CT Flash模式检查资料,按照不同管电压随机分为三组(组1:80kV,34例;组2:100kV,29例;组3:120kV,30例)。两位放... 目的对三种不同管电压条件下的Flash模式小儿肺CT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低电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93例患儿胸部双源CT Flash模式检查资料,按照不同管电压随机分为三组(组1:80kV,34例;组2:100kV,29例;组3:120kV,30例)。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4分制评分;记录每组有效mAs、CTDlvol和DLP,测量图像密度及噪声,计算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①三组图像质量得分〔(3.12±0.640)、(3.69±0.471)、(3.80±0.407)〕及SNR〔(4.25±0.945)、(5.46±1.790)、(5.88±1.665)〕在组1、2和组1、3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2、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组间的CTDlvol〔(1.05±0.056)mGy、(2.14±0.306)mGy、(2.63±0.697)mGy〕及ED〔(0.69±0.086)mSv、(1.36±0.250)mSv、(1.84±0.808)mS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0kV下CT Flash模式较80kV和120kV具有综合优势,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对小儿肺部检查,尤其是小气道、肺间质等细微结构的观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 低剂量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