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命名由来、历史定位及其理论评析
1
作者 孙乐强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机器论片断”是当代意大利左翼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节的独特称谓,是这一片断在意大利语境中的特有命名。当前西方学界对这一片断的定位主要包括四种:意大利自治主义和认知资本主义将其视... “机器论片断”是当代意大利左翼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节的独特称谓,是这一片断在意大利语境中的特有命名。当前西方学界对这一片断的定位主要包括四种:意大利自治主义和认知资本主义将其视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顶峰,被誉为超越《资本论》的一段“圣经式的文本”;阿根廷学者斯塔罗斯塔将这一片断理解为实现从《资本论》的资本辩证运动向革命主体翻转的必备环节,从而把“机器论片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则认为这一片断只是马克思的一个“暂时性”的思想实验,其中包含着不可忽视的理论错误,进而实现了对这一片断的思想史“祛魅”;而哈贝马斯认为这一片断没有摆脱黑格尔自我意识辩证法的窠臼,是马克思技术决定论和知识拜物教的集中体现。实际上,这一片断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工艺学研究的产物,是他回应“李嘉图难题”和“尤尔问题”的延续。在这一片断中,马克思既没有摆脱李嘉图直接劳动价值论的影响,也没有真正克服尤尔的缺陷。此时他关于资本主义崩溃的论证基本上是以直接劳动和直接劳动时间为基础的,把一般智力、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对直接劳动的影响混同于对抽象劳动的影响,进而从直接劳动作用的下降中引出了资本主义价值生产机制的崩溃,因而存在不可忽视的理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论片断 李嘉图难题 尤尔 直接劳动 固定资本 崩溃逻辑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固定资本理论及其当代阐释
2
作者 孙乐强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75,共10页
与《资本论》相比,《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固定资本理论具有更加开放、更加丰富的内涵。当代西方学者更多地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而非《资本论》重新挖掘和阐述了马克思的固定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内田弘借助于黑格... 与《资本论》相比,《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固定资本理论具有更加开放、更加丰富的内涵。当代西方学者更多地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而非《资本论》重新挖掘和阐述了马克思的固定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内田弘借助于黑格尔的逻辑学,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的“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之三重规定,但不可避免地把古典和庸俗经济学的错误逻辑当成了马克思自己的正面阐述,存在过度诠释之嫌。哈维抓住了马克思关于两种固定资本即作为生产工具的固定资本与作为独立形态的固定资本之划分,阐述了固定资本与生产消费、个人消费、生息资本、城市空间、资本流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挖掘了马克思当年提到但没有深入展开的那些问题,开启了一条不同于列斐伏尔和苏贾的资本空间化逻辑。不过,与马克思相比,哈维的理论基点并不是剩余价值生产和价值增殖逻辑,而是使用价值逻辑。奈格里结合数字化时代和认知资本主义特质,基于非物质劳动和一般智力,赋予了固定资本以全新内涵,实现了从马克思意义上的机器体系到蕴含着一般智力的人本身的转变,泛化了固定资本的内涵,陷入人力和智力拜物教的窠臼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固定资本 独立形态的固定资本 一般智力
下载PDF
技术、劳动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演变及其理论效应
3
作者 孙乐强 《阅江学刊》 2024年第2期30-42,171,172,共15页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体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两者在形式上是重合的;而一般智力与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传统技艺向现代技术的转化,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加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不仅与一般智力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区分开,逐渐沦为生产过程的一个次要环节。到了自动化生产阶段,生产过程已经成为“零劳动”过程,这也引发了劳动价值论和自动化生产的“悖论”问题。但自动工厂中的“零劳动”只是意味着直接劳动趋于零,并不能由此否认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机制,自动工厂依然会以一般利润率的方式从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自己的平均利润。因此,自动工厂不仅证伪不了劳动价值论,反而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只有基于机器大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分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物质生产 劳动价值论 劳动解放
下载PDF
滑动平均处理对Markov年降水预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乐强 郝振纯 +1 位作者 王加虎 王显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分析不同步长滑动平均Markov模型在北京市和南京市两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的年降水量预测精度,指出在一定的滑动步长内,预测的精度会随着步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3 a滑动平均对预测精度提高的作用最为明显,通常可以将误差减小近50%,之后... 通过分析不同步长滑动平均Markov模型在北京市和南京市两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的年降水量预测精度,指出在一定的滑动步长内,预测的精度会随着步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3 a滑动平均对预测精度提高的作用最为明显,通常可以将误差减小近50%,之后随着步长的增加误差减小的幅度随之减小。原始数据的离势系数和偏态系数对预测精度的影响较大,在离势系数增大45%、偏态系数增大113%的情况下,平均误差增大了约73%。在年降水量Markov链预测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滑动平均处理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 滑动平均 降水量 北京市 南京市
下载PDF
马克思“机器论片断”语境中的“一般智力”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乐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8,172,共10页
"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ect)是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断"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词源来看,它可能是受到了霍吉斯金和工艺学思想的影响。一般智力是社会主体智力长期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人才是一般智力发展的决定... "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ect)是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断"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词源来看,它可能是受到了霍吉斯金和工艺学思想的影响。一般智力是社会主体智力长期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人才是一般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社会条件不同,一般智力的作用方式也存在重要差异: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一般智力往往与劳动直接结合在一起;这种分离过程始于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发展于工场手工业,最终完成于机器大工业。一般智力与一般智力的资本主义占有是两回事,一般智力、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本身并不排斥工人,正是由于它们的资本主义运用,才致使它们成为外在于工人的异己权力。因此,当维尔诺批判马克思仅仅将一般智力理解为对象化在固定资本中的科学力量时,显然窄化了马克思一般智力的科学内涵,将一般智力与机器大生产时代一般智力的资本占有形式混淆了起来,是完全错误的。在这一片断中,马克思关于一般智力和价值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严重缺陷,由此所引出的资本主义崩溃逻辑也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点在后来的《资本论》中被扬弃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论片断 一般智力 科学知识 固定资本 价值
下载PDF
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乐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近40年来,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类学术集刊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这类学术集刊在种类、内容、形式上都逐渐实现了国际接轨,但仍需要在出版周期、出版主体、审稿制度和稿源分布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术... 近40年来,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类学术集刊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这类学术集刊在种类、内容、形式上都逐渐实现了国际接轨,但仍需要在出版周期、出版主体、审稿制度和稿源分布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术规范性,进而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对此,应从科学评价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自律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集刊 哲学 马克思主义 出版规范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意义及当代价值——对非物质劳动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乐强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1,共7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劳动哲学的双重扬弃,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当代西方学者将非物质劳动理解为价值的来源,试图否认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实际上,这种做法在根本上混淆了财富创造和价值生产的本质区别。作为一种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劳动哲学的双重扬弃,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当代西方学者将非物质劳动理解为价值的来源,试图否认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实际上,这种做法在根本上混淆了财富创造和价值生产的本质区别。作为一种直接劳动,非物质劳动只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价值的实体依然是去除一切质性规定的抽象劳动。同样,所谓知识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概念,不论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知识,还是被资本吸纳的知识或资本化的知识生产,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抽象劳动仍是价值的最终实体和来源。从这个角度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二重性 非物质劳动论 知识价值论
下载PDF
从“初步摸索”到“中国制造”——30年来我国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乐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57,共5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同仁的强烈共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同仁的强烈共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已经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民族创新意识,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回顾3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教科书体系 改革开放 回顾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理
下载PDF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理论及其哲学意义的再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乐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4,共6页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逻辑,根本解释不了原始社会的象征交换;三是认为马克思赋予了使用价值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人类解放的最终依据。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 象征交换 人类解放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马克思经济哲学问题的新突破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乐强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在理论出发点上实现了...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在理论出发点上实现了由"价值"到"商品"的过渡,创立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学说;(2)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商品"概念的谬误,实现由"劳动商品"到"劳动能力"商品的转变,建立了科学的狭义剩余价值理论;(3)在上述进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实质,建立了科学的狭义再生产理论。然而,也必须看到,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的广义剩余价值理论、广义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劳动能力 狭义剩余价值理论 狭义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一种可能的建构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乐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2,共10页
基于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大势,全面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转向和发展历程,系统反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得失,建构全球化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是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完成这一重任,在理论范式上,必须重新回到... 基于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大势,全面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转向和发展历程,系统反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得失,建构全球化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是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完成这一重任,在理论范式上,必须重新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推动对当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资本逻辑的总体批判;在斗争主体上,必须重新回到马克思的阶级范式,重塑阶级斗争逻辑;在行动策略上,必须重新回到政党政治,全面践行马克思和列宁的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资本逻辑 新自由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矛盾
下载PDF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乐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共6页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期积极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研究开辟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基于此,本文认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问题上具有极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我们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空间问题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
下载PDF
《资本论》如何走向当代:21世纪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重塑资本逻辑与阶级斗争的辩证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乐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7,共7页
如何使《资本论》走向当代,重塑阶级逻辑,构成了当代西方左派关注的焦点话题。莱博维奇和克里弗分别从资本逻辑回到需要和商品-货币逻辑,以此来重塑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道路上却是行不通的。要做到这一点,... 如何使《资本论》走向当代,重塑阶级逻辑,构成了当代西方左派关注的焦点话题。莱博维奇和克里弗分别从资本逻辑回到需要和商品-货币逻辑,以此来重塑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道路上却是行不通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像哈维和齐泽克强调的那样,必须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全面深化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不过,他们并没有给出科学的建构之路。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路,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生产和智能生产入手,全面揭示21世纪的资本运作机制,才能系统推进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为阶级范式的回归奠定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阶级斗争 21世纪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辩证思维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乐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7-9,89,共3页
习近平始终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思考中国外交工作,一方面强调,在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围绕大国关系展开积极谋划;另一方面又始终强调,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在积极推进大国外交的同时,有序推进同发展... 习近平始终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思考中国外交工作,一方面强调,在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围绕大国关系展开积极谋划;另一方面又始终强调,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在积极推进大国外交的同时,有序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和周边外交工作,勾画了一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又兼顾整体、有机统一的外交战略体系,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外交工作 重点论 两点论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三重视域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乐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55,共5页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视域中的时间仅仅理解为“自然时间”,这是对马克思时间理论的重大误解,从而窒息了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革命意义。实际上,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存在着三重视域:一、哲学视域中的生成性时间,这是马克思历史性存在的...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视域中的时间仅仅理解为“自然时间”,这是对马克思时间理论的重大误解,从而窒息了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革命意义。实际上,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存在着三重视域:一、哲学视域中的生成性时间,这是马克思历史性存在的本质规定;二、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物化劳动时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同质性的本质内涵;三、人学视域中的自由时间,这是自由的本体论基础。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整的理解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成性时间 物化劳动时间 主体劳动时间 自由时间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魔力与主体的祛魅--哲学视域中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乐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两个文本中,马克思打破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单向模式,详细分析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进一步完善...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两个文本中,马克思打破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单向模式,详细分析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看到,无产阶级并不像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预言的那样,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真正代言人,相反,他们却陷入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金钱拜物教的漩涡之中。但马克思认为,这种束缚是暂时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必然会冲破意识形态和拜物教的牢笼,上升为自为的革命阶级。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这两个文本无疑在主体向度上深化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意识形态 经济危机 国家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生产关系再生产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乐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物化现实,也没有停留在交换关系物化的层面上,而是将其推进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出发,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颠倒和物化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奠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之上的批判历史观,单纯地立足于交往关系或主体间性来解释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交往关系 历史本质论
下载PDF
穿透拜物教的魔力:阶级意识与日常意识的辩证法——马克思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主体向度的深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乐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7,36,共6页
在后期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也必然会像资本家一样受到资本主义拜物教观念的束缚;但与当代西方学者不同,马克思坚信这种束缚是暂时的。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奴役实践的发展和工人自身经验的累积,工人必将... 在后期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也必然会像资本家一样受到资本主义拜物教观念的束缚;但与当代西方学者不同,马克思坚信这种束缚是暂时的。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奴役实践的发展和工人自身经验的累积,工人必将起来反抗资本拜物教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最终冲破意识形态的牢笼,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他后期对工人阶级与拜物教关系的剖析,彰显了日常意识与阶级意识的辩证关系,凸现了历史本质论与历史运作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 阶级意识 日常意识 历史本质论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乐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6-9,93,共4页
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文化批判是与经济批判和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经济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左派经济学都没有真正地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而是滑向了纯粹的文化批判和历史经验主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异化 意识形态批判 日常意识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从历史本质论到历史运作论:"资本主义"的理解历程--保罗·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乐强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资本主义发展论》中,保罗·斯威齐坚实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本质论和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本真内涵,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是有其理论意义的。但是,由于他在... 在《资本主义发展论》中,保罗·斯威齐坚实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本质论和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本真内涵,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是有其理论意义的。但是,由于他在方法论上仅仅停留在经验抽象上,因而,无法真实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威齐 《资本主义发展论》 经验抽象 历史本质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