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病的门诊治疗
1
作者 孙佩辉 高永香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5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门诊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生活习惯
下载PDF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贵留 聂希会 孙佩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5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18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型组78例、微栓塞型组4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 目的分析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18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型组78例、微栓塞型组4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房颤与心脏卵圆孔未闭微栓塞型组较血流动力学型组明显增多(P<0.05);血流动力学型组颅内外动脉血管轻、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74例,稳定型斑块68例,易损斑块10例;微栓塞型组轻、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稳定性斑块9例,易损斑块3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频发TIA患者中以血流动力学型为主。血流动力学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多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而微栓塞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但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血管狭窄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素琴 程英琳 +1 位作者 孙佩辉 赵青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1年多来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在15~40ml之间,两组的基础治疗用药神经保护剂相同,治疗组33例应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1年多来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在15~40ml之间,两组的基础治疗用药神经保护剂相同,治疗组33例应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续应用10天,同时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12h/q8h;对照组32例,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8h/q6h,连续应用10天;每天观察患者用药后头痛、视乳头水肿及意识状况的改变,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24h的尿量及尿比重变化。在用药后15天时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的体积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较给药前均有改善,治疗后15天时治疗组症状显效率为67%(22/33),对照组为56%(18/3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8);治疗组用药后24h平均尿量为(3644.5±210.4)m1,对照组患者用药后24h的尿量为(3341.9±205.3)ml,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3±0.027),对照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9±0.030),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15天时CT显示治疗组血肿体积减少(9.9±3.3)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8.3±2.3)cm2,对照组血肿体积减少(8.0±2.8)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5.1±2.0)cm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血尿、失眠、兴奋及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继发的脑水肿优于单纯应用甘露醇,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吡拉西坦注射液
下载PDF
血浆CysC、Hcy、D-D及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佩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7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不同分为大梗死组(20例)、中梗死组(30例... 目的分析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不同分为大梗死组(20例)、中梗死组(30例)和小梗死组(30例);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不同梗死体积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分别为(1.63±0.44)mg/L、(21.28±5.43)μmol/L、(2.36±0.45)mg/L、(18.31±2.26)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2±0.15)mg/L、(10.42±3.52)μmol/L、(0.81±0.35)mg/L、(2.21±1.4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浆CysC、Hcy、D-D及hs-CRP检测急性脑梗死,可以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联合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体积
下载PDF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佩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5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单...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十分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佩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3期66-66,共1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试验组采用血栓通、尿激酶、依达拉奉及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比治疗...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试验组采用血栓通、尿激酶、依达拉奉及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0天规范治疗后,试验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200例患者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同时起到溶栓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双重功效,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依达拉奉 藻酸双酯钠 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信誉与凝聚力在导医护理岗位中的作用
7
作者 高永香 孙佩辉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信誉是一个人或单位的基础,一个人或单位的素质形象,所谓信誉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包含从观念到行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在社会中的可信度。信誉影响着行动选择,影响着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当我们认为谁的信誉好... 信誉是一个人或单位的基础,一个人或单位的素质形象,所谓信誉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包含从观念到行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在社会中的可信度。信誉影响着行动选择,影响着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当我们认为谁的信誉好或者说某大夫、某护士的信誉高时,那个大夫或护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誉 凝聚力 护理 导医护士 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