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近44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 被引量:191
1
作者 孙凤华 杨素英 陈鹏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1-755,762,共6页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高纬度,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近44年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突变特征...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高纬度,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近44年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突变特征和暖干化趋势等,并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变化存在暖干化倾向,气候暖干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暖干化趋势在夏、秋季及环境脆弱区的三江平原和科尔沁沙地及周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化趋势 季节差异 地域差异
下载PDF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03
2
作者 孙凤华 杨修群 +1 位作者 路爽 杨素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的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4 a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暖倾向,气候变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冬季增温最强,秋季增温最弱;区域变化表现为在区域中心区域,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辽宁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靠近边境区域为增温较弱的地区;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是最高气温的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气温 季节变化 区域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及不同典型下垫面的气温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64
3
作者 孙凤华 任国玉 +1 位作者 赵春雨 杨素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利用6个代表站1905-2001年较长时期的月平均气温,对缺测年代的数据进行了插补,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平均季、年气温序列。对所建温度序列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平均温度序列的近46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 利用6个代表站1905-2001年较长时期的月平均气温,对缺测年代的数据进行了插补,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平均季、年气温序列。对所建温度序列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平均温度序列的近46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基础上,分析了东北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近百年年平均温度表现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为起伏式增暖;冬季增温非常强烈,夏季在1995年以前不仅没有升温,反而有明显降温趋势,但1995年以后夏季气温明显升高,春秋季的升温趋势与冬季类似,但幅度小得多;在区域内,增温强度似乎并不随纬度增大,纬度较低的沈阳增温最强;三种典型下垫面中以山地的增温幅度最强;功率谱分析表明了百年气温变化的2.3年和4.2年的主周期,其中2.3年周期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温 变化规律 突变检测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3
4
作者 孙凤华 吴志坚 杨素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9-784,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93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暴雨、严重干燥事件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角度解释旱涝灾害加剧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2年来,小雨事件发生频... 利用东北地区93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暴雨、严重干燥事件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角度解释旱涝灾害加剧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2年来,小雨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暴雨发生频次变化不大,但强度增强;严重干燥事件显著增加;严重湿润事件显著下降。因此,在东北地区降水总量具有减少趋势的背景下,降水事件还有向极端化发展的倾向,降水分布变得更不均匀,从而可能引起更多、更强的旱涝灾害,尤其是旱灾,从而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极端降水事件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45
5
作者 孙凤华 沈明学 +3 位作者 徐祥珍 曹汉钧 江文才 吉兆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了解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蛔虫平均感染率12.72%。蛔虫感染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占81.64%、16.64%和1.50... 目的了解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蛔虫平均感染率12.72%。蛔虫感染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占81.64%、16.64%和1.50%。感染率自东向西明显升高,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4.86%、16.47%、18.33%。人群蛔虫感染有非常显著的家庭聚集性。感染者较高的年龄组为5~9岁组(17.32%)和10~14岁组(16.6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45%和12.99%。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下降,其中小学文化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2.75%。职业以农民感染率较高,为11.91%。民族以瑶族居民感染率较高,为57.56%。在上、中、下三类不同经济水平县中,上等县人群感染率较低,为8.68%、中等县为13.41%、下等县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7.24%。结论与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人群蛔虫感染率下降71.47%。今后防治的重点地区是中西部南端和经济欠发达的高感染地区,重点人群是14岁以下儿童及农民尤其是女性农民。对不同流行程度地区分别采取不同的驱虫措施和健康教育、并结合改水改厕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降低蛔虫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 蛔虫感染 现状调查
下载PDF
江苏省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凤华 曹汉钧 +4 位作者 钱益新 徐祥珍 沈明学 江文才 吉兆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6-448,451,共4页
目的评估化疗对防治肠道线虫病的效果,并为制定下阶段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签县(市)分层抽样,采用相同的方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驱虫服药、社会经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 目的评估化疗对防治肠道线虫病的效果,并为制定下阶段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签县(市)分层抽样,采用相同的方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驱虫服药、社会经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由防治前的59.32%、39.51%、21.80%、27.30%和36.08%下降为3.01%、0.83%、1.07%、1.31%和2.78%。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6.96%、97.65%和91.43%。全省1994~2005年共驱虫服药8390万人次,人均服药1.40次。苏南、苏中和苏北人均服药0.97、2.03、和1.26次。苏中地区服药率最高,感染率下降幅度最大。结论服药驱虫对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今后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高危人群的防治,对不同感染率地区采取分类指导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肠道线虫病 化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最高、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季节演变特征 被引量:44
7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关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6,共5页
选用东北地区剔除迁站次数较多的观测站后的74个代表站1959~2002年44年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44年来的年、四季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在所建序列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年和季... 选用东北地区剔除迁站次数较多的观测站后的74个代表站1959~2002年44年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44年来的年、四季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在所建序列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计算了所有测站的年和各个季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趋势系数,分析增温趋势在各季节的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前者的年气候倾向率为后者的2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之,秋季最弱;在研究区域的中心部位,即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交界处有一范围较大且稳定的最低气温强增温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发生时段基本一致,强突变发生在80年代后期,较弱的一次发生在7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降水日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09
8
作者 孙凤华 杨素英 任国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8,共9页
利用93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52年来,东北地区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的贡献率略为减少,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变化不大;东北... 利用93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52年来,东北地区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的贡献率略为减少,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变化不大;东北地区年总雨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表现为明显的增强趋势,主要体现为小雨和暴雨强度增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多小雨事件,80年代中期之后多中雨以上强度的降水,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多暴雨事件。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降水日数明显减少,但暴雨日数基本不变,强度明显增强。对东北地区降水量、降水变幅、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旱涝灾害也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降水事件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被引量:95
9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路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0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以及百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特征 周期变化 突变检测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41
10
作者 孙凤华 吴志坚 李丽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9-975,共7页
辽宁西部(简称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 辽宁西部(简称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日照等气候资料,分析了辽西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特点,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在10a代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辽西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辽西地区近44a的总体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南北异相波动的特征。干湿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为60年代最湿润;70年代北部明显变干,南部不明显;80年代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东移,为最干期;90年代又跳跃性西移,明显变湿,尤其在北部表现更为显著,接近60年代。辽西的气候干湿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波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两部 气候变化 干湿状况 年代际波动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副热带急流年代际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孙凤华 张耀存 郭兰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8月)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少)雨,华北及华南地区少(多)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这种异常分布型发生转折的时间。与此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轴位置从70年代末开始逐渐偏南,急流轴位置的变动将引起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区和高层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相应的变化,进而引起降水区域的变化。相关分析发现,当急流位置偏南时,25°~35°N西风增强,42°~50°N西风减弱,华北夏季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反之,当急流位置偏北时,华北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与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急流轴位置逐渐南移相对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分析低层水汽通量和高层的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的差异发现,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减弱,水汽供应减少,垂直上升运动减弱,造成了华北夏季降水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水汽供应增多,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降水 夏季 东亚西风急流 年代际异常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人群钩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凤华 钱益新 +3 位作者 曹汉钧 陈锦英 徐振刚 赵兰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钩虫病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凤华 陈祥 王振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4-27,37,共5页
为了对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的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将该区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 ;将成岩阶段划分为 4个期 5个亚期 ... 为了对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的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将该区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 ;将成岩阶段划分为 4个期 5个亚期 ,安棚深层系主要为晚成岩 A3 亚期及晚成岩B期 ;最后对安棚深层系核三段 - 砂组及大仓房组上部的成岩作用和阶段划分进行了归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深层系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划分 储层类型 岩石学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孙凤华 李丽光 +2 位作者 梁红 袁健 路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5期8-13,共6页
辽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1961—2009年辽河流域境内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气象、水文要素历史变化特征,并采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分析,建立气象要素与水文要素的最优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辽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1961—2009年辽河流域境内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气象、水文要素历史变化特征,并采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分析,建立气象要素与水文要素的最优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气候变暖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和中国的同期增温幅度;辽河流域降水量增减趋势不明显,总体上为略减少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少—多—少—多—少5个阶段性变化。辽河流域蒸发量为略减少趋势,春季、夏季是蒸发量较大季节。近50 a辽河流域径流量为减少趋势,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偏少4个阶段的变化,1996—2009年经历了年径流量最少阶段,平均年径流量仅为16.2亿m3,只达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8%、径流量最多年代的32%。一年之中,7月和8月径流量最大,两个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0%。辽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年尺度,径流量与铁岭、法库等地区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60;在日尺度,日降水量与降水发生后第2日经流量相关程度最好,在所有等级上两者相关系数为0.70或以上;在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 mm等级上,相关系数最高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影响 辽河流域
下载PDF
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被引量:47
15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 5个代表站 1 953~ 2 0 0 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 ,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 ,分析了其近 50年的变化规律 ,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 ,采用灰色系统GM (1 ,1 )模型探...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 5个代表站 1 953~ 2 0 0 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 ,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 ,分析了其近 50年的变化规律 ,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 ,采用灰色系统GM (1 ,1 )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应用 1 996~ 2 0 0 1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序列 降水量 干旱 天气预报
下载PDF
近40年来辽宁地区气候干湿界线年代际波动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16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4-1279,共6页
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和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了辽宁地区近40年的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以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通过对该地区近40年干湿... 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和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了辽宁地区近40年的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以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通过对该地区近40年干湿气候界线波动状况的对比,在10年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其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辽宁省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的特征,但半湿润与湿润、半干旱与半湿润两条界线并未表现出同进、同退的年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辽宁省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湿润与湿润界限明显东移,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西移,半干旱和湿润区面积都显著缩小,半湿润区面积显著扩大.辽宁西部的气候干湿状况主要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控制,辽宁东部的气候干湿状况除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地形降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指数 干湿气候界线 年代际波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驱虫康药糖不同剂量驱除肠道线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凤华 曹汉钧 +2 位作者 钱益新 徐祥珍 吴中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甲苯咪唑驱治人体肠道线虫感染,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在大规模现场群体防治中,不少群众厌服药片,尤其是儿童,因而妨碍集体驱虫的开展,影响防治效果.为此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西药物研究所研制生产了... 甲苯咪唑驱治人体肠道线虫感染,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在大规模现场群体防治中,不少群众厌服药片,尤其是儿童,因而妨碍集体驱虫的开展,影响防治效果.为此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西药物研究所研制生产了甲苯咪唑药糖,商品名为“驱虫康”.我们于1993年在吴江市横扇镇全民集体驱虫中推广使用“驱虫康”,并对其驱除肠道线虫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药物 药糖 广西药物研究所 商品名 甲苯咪唑 鞭虫感染 阴转率 疗效考核 钩虫感染 感染度
下载PDF
沈阳市城市效应对气温的影响及气温预报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凤华 班显秀 张文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5-38,共4页
根据沈阳市城区与观象台 (郊区 )的同步观测资料 ,分析了两地日最高最低温差的变化规律 ,并与前期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 ,揭示出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城郊温差的不规则变化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日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 根据沈阳市城区与观象台 (郊区 )的同步观测资料 ,分析了两地日最高最低温差的变化规律 ,并与前期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 ,揭示出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城郊温差的不规则变化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日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统计预报 沈阳市 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预报
下载PDF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孙凤华 钱益新 +7 位作者 曹汉钧 陈锦英 吴中兴 赵兰凤 徐振刚 徐祥珍 赵勇进 葛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为了解经大规模防治及经济发展后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 ,1999年在江苏省 33个县 (市 )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 2 0 .39% ,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9.95 %和 2 0 .82 %。共查... 为了解经大规模防治及经济发展后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 ,1999年在江苏省 33个县 (市 )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 2 0 .39% ,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9.95 %和 2 0 .82 %。共查出 2 1种人体寄生虫 ,包括线虫 8种、吸虫 2种、绦虫 3种和原虫 8种。感染 1、2、3、4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 88.70 %、9.73%、1.48%和 0 .0 9%。人群中蛲虫、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14.44 %、6 .97%、5 .78%和 4.6 6 %。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感染率分别为 0 .12 %和 0 .0 7%。蛲虫和蛔虫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在 10岁以下 ,钩虫感染率最高的是 40~ 6 0岁年龄组。结果表明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 10年前已有大幅度下降 ,但寄生虫病仍是危害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要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感染率 流行病学调查 特点
下载PDF
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关键区、关键时段和关键因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凤华 李丽光 张耀存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1-916,共6页
使用东北地区近50多a(1956~2007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和总结并分析影响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夏季降水、冬季气温的关键区、关键时段和关键因子。东北夏季较多降水主要发生在极涡偏心、东亚高纬阻塞高压盛行、副热带... 使用东北地区近50多a(1956~2007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和总结并分析影响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夏季降水、冬季气温的关键区、关键时段和关键因子。东北夏季较多降水主要发生在极涡偏心、东亚高纬阻塞高压盛行、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青藏高原上空西风急流中心强度偏强的环流系统配置下;东北夏季低温主要出现于伊朗高压和南亚高压区域高度场为负距平、上一年10月极涡中心强度正常或偏强、夏季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南时;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均偏强(偏弱)、前期北大西洋海温偏低(偏高)对应东北地区的冷(暖)冬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