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凯建 王春霞 +1 位作者 王雅文 陈琳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壁眼眶骨折患者共67例67眼采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期为1a,监测切口愈合情况、视力、眼球运动度、复视及眼球突出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感染,无钛...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壁眼眶骨折患者共67例67眼采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期为1a,监测切口愈合情况、视力、眼球运动度、复视及眼球突出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无下睑外翻病例发生。眼球内陷均达到双眼球突出度对比相差小于2mm。术后随访1a,所有患者眶下壁骨折全面修复。眼球运动无受限,各方向运动到位。复视者5例中复视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1例,2例眼球下移者下移均消失。术后视力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变化。第一眼位复视消失率为93%,另外3例患者明显改善,周边视野复视消失率为86%,另2例患者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眶下壁骨折修复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壁骨折 个体化预成型钛网 复视 视野
下载PDF
nm23-H1与Tiam1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凯建 陈琳琳 王春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其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nm23-H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am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及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及Tiam1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睑板腺癌中nm23-H1及Tiam1表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nm23-H1和Tiam1表达水平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Tiam1高表达提示睑板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TIAM1 睑板腺癌
下载PDF
贝伐单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凯建 陈琳琳 王雅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32只)及对照组(32只),采用碱烧伤法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造模,实验组给予角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角膜下注射,观...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32只)及对照组(32只),采用碱烧伤法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造模,实验组给予角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角膜下注射,观察角膜水肿程度、CNV面积及长度,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IL-8及PIGF在角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角膜水肿程度:在造模2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1 d后,实验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3、7、14及21 d时,实验组CNV面积、平均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显示,VEGF在角膜中蛋白水平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11.516,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PI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IL-8在对照组中表达高于实验组(t=4.49,P<0.05)。结论贝伐单抗可通过降低角膜中VEGF及IL-8表达有效抑制角膜水肿及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碱烧伤法
下载PDF
A型肉毒素与曲安奈德上睑结膜下注射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凯建 马继伟 +3 位作者 吴橘颖 王婷 倪锦萍 陈琳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与曲安奈德上睑结膜下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稳定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伴上睑退缩单眼发病病例共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与曲安奈德上睑结膜下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稳定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伴上睑退缩单眼发病病例共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曲安奈德20 mg上睑结膜下注射1次;试验组30例,给予A型肉毒素3 U上睑结膜下注射1次。对注射后1周以及1、3、6个月各临床指标(上眼睑退缩值、上眼睑下移值、CAS评分、眼球突出度、眼压、矫正视力)变化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后1周,两组上眼睑退缩值及上眼睑下移值优于治疗后1个月时(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试验组。对照组给药1周以及1、3、6个月后眼睑退缩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给药1周以及1、3个月后上眼睑退缩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个月后的上眼睑退缩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评分、眼球突出度、眼压、矫正视力两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及A型肉毒素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疗效确切、安全;曲安奈德药效维持更持久但显效慢;A型肉毒素显效更快,但药效维持时间短于曲安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上睑退缩 曲安奈德 A型肉毒素
下载PDF
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被引量:7
5
作者 谢雯燕 金永明 +2 位作者 孙凯建 史佳沁 刘百战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17,共6页
自行组装了一套具有全自动和在线富集功能的大孔径-毛细柱多维气相色谱(MDGC)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发了一种简便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卷烟烟气苯并(a)芘的方法。收集在剑桥滤片上的烟气冷凝物用环己烷提取和浓缩后,不需要任何净化,可直接进行... 自行组装了一套具有全自动和在线富集功能的大孔径-毛细柱多维气相色谱(MDGC)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发了一种简便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卷烟烟气苯并(a)芘的方法。收集在剑桥滤片上的烟气冷凝物用环己烷提取和浓缩后,不需要任何净化,可直接进行MDGC-MS-SIM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和检测限均令人满意。对不同配方和过滤嘴的卷烟样品进行了定量测定,对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气相色谱 卷烟烟气 苯并(A)芘
下载PDF
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炎48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琳 王婷 +2 位作者 孙凯建 王达 陈琳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炎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泪小管炎患者92例(92眼)入组。48例(48眼)行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作为研究组,44例(44眼)行常规泪小管切开联合置...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炎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泪小管炎患者92例(92眼)入组。48例(48眼)行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作为研究组,44例(44眼)行常规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环形泪道引流管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暴露泪小管管腔的时间、置管的时间、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术后拔管的操作时间及随访半年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中暴露泪小管管腔的时间(2.29±0.54)min,置管的时间(2.38±0.62)min,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疼痛9例(18.75%)、无鼻腔出血,术后拔管的操作时间(0.22±0.12)min,术后半年45例治愈(93.75%)、2例好转(4.17%)、1例无效(2.08%)。对照组术中暴露泪小管管腔的时间(2.20±0.50)min,置管的时间(2.86±0.74)min,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疼痛17例(38.64%)、鼻腔出血11例(25%),术后拔管的操作时间(1.42±0.62)min,术后半年40例治愈(90.91%)、3例好转(6.82%)、1例无效(2.27%)。研究组暴露泪小管管腔的时间、术后半年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27、0.618)。研究组手术置管及拔管的操作时间短、患者的不适感轻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0)。结论微小切口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炎手术损伤小、手术操作便捷、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炎 泪小管切开术 RS泪道引流管 环形泪道引流管 微小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