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的“六步法”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加琳 李祥鹏 +5 位作者 倪倍倍 邢晓敏 张斌 魏丽娜 刘东华 李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医院静脉输液合理管控的长效机制。方法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通过“六步法”核心技术策略的探索和实施,建立了静脉输液管控新模式,即第一步,无需静脉输液病种制定;第二步,可替代药品/剂型梳理;第三步,可替代用药途径梳...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医院静脉输液合理管控的长效机制。方法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通过“六步法”核心技术策略的探索和实施,建立了静脉输液管控新模式,即第一步,无需静脉输液病种制定;第二步,可替代药品/剂型梳理;第三步,可替代用药途径梳理;第四步,用药规范制定;第五步,科室个性化用药需求探索;第六步,科室输液整合方案制定。以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和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量为主要指标评价管控效果。结果“六步法”管理模式在我院胸外科试点实施后,管控前后3个月的平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降低了1.74%,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量降低了0.30袋/瓶,重点管控输液药品的人均用量逐渐下降。结论“六步法”管理模式可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该管理模式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使用率 输液管理 用药规范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加琳 荆凡波 +5 位作者 徐文 全香花 李晓 郭切 李欣 隋忠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胰岛素受体底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基因多态性"为中文关键词... 目的:了解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胰岛素受体底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基因多态性"为中文关键词,以"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Type 2 diabetes""Insulin resistance""Polymorphism"为英文关键词,组合查询1991年1月-2017年1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IRS家族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目前,已发现的IRS家族成员有6个(IRS-1~IRS-6)。IRS-1和IRS-2功能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IRS-3和IRS-4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IRS-5和IRS-6发现最晚,其蛋白功能尚不明确。IRS-1常见的Gly972Arg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性;IRS-2的Gly1057Asp突变联合肥胖会诱导胰岛素抵抗,但该结论尚存在争议;IRS家族其他突变类型,包括IRS-1的Ala94Thr、Ala512Pro和Ser892Gly突变,IRS-2的ACC、Ala157Thr和Leu647Val突变等,这些突变类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尚无充分论据支撑,还需要开展多人种、大样本量的研究。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尚不全面,IRS家族各成员及其突变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仍需要在扩大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受体底物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临床常用尼群地平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加琳 宋俊科 +2 位作者 邢程 吕扬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55-760,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尼群地平50mg/kg,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DAS 3.0数据处理系统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尼群地平50mg/kg,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DAS 3.0数据处理系统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三个原料药生产厂家的测定结果显示,晶Ⅳ型尼群地平原料药较常用晶型即晶Ⅰ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的16个不同厂家尼群地平产品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差异性,Cmax、tmax、t1/2、AUC(0-t)四个主要参数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2.5、24.4、4.5和1.6倍之多。结论:不同厂家的尼群地平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化合物的晶型状态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LC-MS 晶型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黄连碱对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柏年 于晓彦 +6 位作者 孙加琳 时丽丽 张恒艾 郭晶 方莲花 秦海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碱对L-NAME致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然后每天灌胃给予黄连碱低(10 mg.kg-1)、中(30 mg.kg-1)、高(100 mg.kg-1)3个剂量;给药干预6周后采用体外血管环活性评价方... 目的探讨黄连碱对L-NAME致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然后每天灌胃给予黄连碱低(10 mg.kg-1)、中(30 mg.kg-1)、高(100 mg.kg-1)3个剂量;给药干预6周后采用体外血管环活性评价方法,评价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L-NAME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其胸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到影响。给予黄连碱6周,黄连碱可明显增强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对细胞内钙释放引起的收缩反应,并降低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能力,但对大鼠血压无影响,对血管的收缩功能和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L-NAME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主要与NO的减少有关,而黄连碱可能影响IP3-Ca2+通路,对L-NAME诱导大鼠高血压没有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碱 高血压 胸主动脉 血管功能 L-NAME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的固体制剂晶型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世颖 邢逞 +3 位作者 张丽 孙加琳 杜冠华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30-934,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依托尼莫地平、罗红霉素,通过定量检测,采用物相扣除技术获得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存在状态的粉末衍射图谱,并与晶型原料药的标准图谱比对实现晶型定性鉴... 目的建立药物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依托尼莫地平、罗红霉素,通过定量检测,采用物相扣除技术获得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存在状态的粉末衍射图谱,并与晶型原料药的标准图谱比对实现晶型定性鉴别。结果利用建立的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鉴别方法,通过对尼莫地平、罗红霉素11个不同厂家生产的27批次固体制剂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不同厂家生产固体制剂中原料药的晶型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通过与晶型标准图谱比对,成功实现了对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状态的定性鉴别。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的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的鉴别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方法准确性高,可实现药物固体制剂中的原料药晶型鉴别,可作为固体制剂晶型质量控制的定性鉴别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X射线衍射 固体制剂 晶型原料药 晶型鉴别 晶型质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熊果酸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俊 孙加琳 +7 位作者 刘洪玲 刘广伟 李祥鹏 仓怀芹 梁瑜 张传洲 韩冰 隋忠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66-2073,共8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PubMed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筛选单体化合物熊果酸的作用靶点基因,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OP相关靶点基因,并运用Venny2.1在线作图工具获... 目的:探讨熊果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PubMed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筛选单体化合物熊果酸的作用靶点基因,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OP相关靶点基因,并运用Venny2.1在线作图工具获取成分-疾病的共有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度值大于平均度值的核心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为受体、熊果酸为配体,采用AutoDockVina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挖掘出熊果酸相关靶点基因55个、OP相关靶点基因4273个,两者共有靶点基因44个。上述共有靶点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44个、边513条,平均节点度值为23.3;核心靶点基因共24个,包括VEGFA、TP53、IL6、CASP3等。共富集到GO功能条目340个(校正后P值小于0.05),其中生物过程263个(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分子功能25个(涉及蛋白质结合等)、细胞组分52个(涉及胞质溶胶等);共富集到KEGG信号通路90条(校正后P值小于0.05),如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熊果酸与TP53等6个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5kcal/mol,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熊果酸对OP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A、TP53、IL6、CASP3、JUN等核心靶点基因,作用于癌症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等多条关键通路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精准药学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巧云 张文忠 +3 位作者 孙加琳 葛瑞芬 闫慧 冷萍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药学服务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组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及智能软件给... 目的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药学服务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组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及智能软件给予精准用药干预,两组患者均入组3个月。结果入组3个月后,药学服务组的完全依从占比为56.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91%(χ^(2)=7.954,P<0.05);药学服务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占比分别为90.20%和8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和32.56%(χ^(2)=7.490,24.091,P<0.05);药学服务组的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精准药学服务可规范慢性心衰患者的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药学服务 慢性心力衰竭 用药依从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切 徐文 +3 位作者 李晓 孙加琳 隋忠国 荆凡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592-4595,共4页
目的:了解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CD13参与形成肝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CD13通过激活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活化Hedgehog信号通路并促进... 目的:了解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CD13参与形成肝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CD13通过激活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活化Hedgehog信号通路并促进耐药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诱导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CD13通过上调肝癌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触发药物外排,促进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发生;CD13还通过削弱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引发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论:CD13是参与肝癌细胞耐药性形成的驱动因子,有望成为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和肝癌临床治疗的关键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肽酶N 肝癌细胞 化疗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CYP450表氧化酶激活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守宝 宋俊科 +1 位作者 孙加琳 杜冠华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4期51-51,共1页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以人细胞色素蛋白450(CYP450)表氧化酶激活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用于发现能够调控EETs代谢的活性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源头。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模型 酶激活剂 CYP450 氧化 活性化合物 细胞色素 EETS
下载PDF
药物基因组学助力个体化用药
10
作者 隋忠国 孙加琳 +3 位作者 荆凡波 王晨静 李欣 徐文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S01期46-48,共3页
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个体间药物代谢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新理念,预示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医疗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因人而... 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个体间药物代谢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新理念,预示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医疗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更加准确的指导用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及意义,揭示了个体化用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
下载PDF
6-巯基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晓 荆凡波 +2 位作者 徐文 孙加琳 隋忠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876-2880,共5页
目的:了解6-巯基嘌呤(6-M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6-MP治疗ALL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6-MP治疗ALL时与代谢有关的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转运体酶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进... 目的:了解6-巯基嘌呤(6-M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6-MP治疗ALL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6-MP治疗ALL时与代谢有关的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转运体酶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6-MP代谢酶和转运体酶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6-MP个体化治疗ALL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其中,代谢酶基因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重组人肌苷三磷酸酶和转运体酶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的多态性影响6-MP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转运体基因多药耐药1、溶质运载蛋白(SLC)28A3和SLC29A2的多态性仅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对6-MP转运和耐药性等的影响。结论:关于6-MP治疗ALL的代谢和转运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偏小、研究群体局限于某一种族、转运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够充分和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匮乏等不足,有待将与6-MP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扩大样本量的综合研究,归纳出给药剂量的综合预测方程,以为6-MP在临床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基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个体化用药 基因组学 代谢酶 转运体
下载PDF
姜黄素异硫脲修饰嘧啶类衍生物1g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夏芮东 孙加琳 +1 位作者 尹瑞娟 隋忠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7-1603,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1g对人结肠癌细胞的自噬和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增殖作用;透射电镜观察1g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1... 目的研究新型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1g对人结肠癌细胞的自噬和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增殖作用;透射电镜观察1g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1g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1g对结肠癌细胞内CD147、p-PI3K/PI3K、p-AKT/AKT、LC3II/LC3I的表达。结果1g对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g可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及LC3II/LC3I蛋白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CD147、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论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1g可能通过CD147及PI3K/AKT通路诱导HCT116和HT29细胞的自噬、抑制迁移侵袭及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 结肠癌 CD147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药品附条件审批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的比较与思考
13
作者 王心怡 孙加琳 +2 位作者 全香花 姜曼 李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药品附条件批准是指具有突出治疗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在未完成完整临床试验的情况下,通过“先批准后验证”的形式加快批准上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先后实施药品附条件上市审批。2017年10月,... 药品附条件批准是指具有突出治疗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在未完成完整临床试验的情况下,通过“先批准后验证”的形式加快批准上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先后实施药品附条件上市审批。2017年10月,我国开始批准药品附条件上市申请。本文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药品附条件上市前条件和要求、上市后监测和监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根据对比结果归纳并探讨了我国药品附条件审批制度可能的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药物批准 药物评价 优先授权 药品附条件批准
原文传递
大鼠灌胃不同晶型来曲唑的药动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俊科 邢逞 +4 位作者 龚宁波 张雯 孙加琳 吕扬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来曲唑3种晶型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及选出优势药物晶型。方法18只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来曲唑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来曲唑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来曲唑3种晶型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及选出优势药物晶型。方法18只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来曲唑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来曲唑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大鼠灌胃来曲唑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后,血浆来曲唑峰浓度(Cmax)分别为(9.247±4.612),(23.387±9.049)和(15.682±1.589) mg·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98.115±47.014),(476.641±125.467)和(271.817±41.068) mg·L-1·h。结论大鼠灌胃不同晶型来曲唑后血药浓度存在差异,晶型Ⅱ可能是其优势晶型,可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晶型 药动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利培酮不同晶型状态对大鼠口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加琳 陈芊茜 +3 位作者 田硕 孟凡瑞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利培酮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培酮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培酮的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 目的研究利培酮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培酮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培酮的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比对。结果大鼠经口给予利培酮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后,血液中利培酮ρmax分别为(2.93±1.37),(2.24±1.04)和(2.02±1.52)mg.L-1,晶型I的测定值最大;tmax分别为(1.17±0.80),(1.83±1.18)和(4.33±2.05)h,达峰时间相差3 h以上;AUC0→t分别为(5.81±2.10),(5.22±1.78)和(6.15±4.25)mg.h.L-1,最大差距约18%;t1/2分别为(0.71±0.11),(0.76±0.21)和(1.20±0.78)h。结论大鼠口服不同晶型利培酮后血药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晶型Ⅰ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最短,峰浓度最高;晶型Ⅲ达峰缓慢,但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多晶型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加琳 李静 +5 位作者 郭切 韩冰 刘涛 梁瑜 杨雪 徐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评估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对照组(非CR组)56例和试验组(CR组)56例。...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评估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对照组(非CR组)56例和试验组(CR组)56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CYP2C19基因型进行检测。结合临床和人口统计学数据,评估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功能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CYP2C19*2 A等位基因频率更高(40.18%vs 21.43%,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突变等位基因的携带与CR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比值比(OR)=2.58,95%CI=1.205.52]。研究并未发现CYP2C19*3或*17基因型与CR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CYP2C19*2突变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对氯吡格雷反应减弱和CR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 细胞色素P4502C19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原文传递
丹酚酸A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莉 张维库 +10 位作者 赵莹 杨秀颖 方莲花 王守宝 时丽丽 于晓彦 王夙博 杨海光 孙加琳 田硕 杜冠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03-2609,共7页
丹酚酸A是常用中药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近年来关于其化学研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丹酚酸A化学研究表明其分析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工艺不断改进,得率和纯度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丹酚酸A药理研... 丹酚酸A是常用中药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近年来关于其化学研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丹酚酸A化学研究表明其分析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工艺不断改进,得率和纯度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丹酚酸A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心肌缺血保护、抗血栓、神经保护、抗肝纤维化、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等多个方面,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丹酚酸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年也受到重视,针对动力学参数、吸收分布、代谢途径等展开了大量研究,初步药代动力学特征已得到阐明。为了更好地对丹酚酸A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基于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前期研究的文献资料,综述了近10年丹酚酸A的化学、药理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丹酚酸A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化学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大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多晶型吸收特点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晓彦 陈芊茜 +4 位作者 白晓宇 田硕 孙加琳 吕扬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8-1272,共5页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技术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的4种晶型物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研究了大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不同晶型...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技术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的4种晶型物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研究了大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不同晶型的吸收特点。结果显示大鼠灌胃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后血浆中可以检测到反应吸收过程的代谢产物,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晶型的代谢产物曲线下面积有显著性差异。故认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不同晶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晶型物质状态不同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晶型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口服黄芩素对大鼠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硕 何国荣 +3 位作者 高梅 孙加琳 王夙博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230-2234,2301,共6页
目的:考察口服黄芩素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7 d口服200 mg.kg-1黄芩素后,差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和肝胞浆,采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测定肝微... 目的:考察口服黄芩素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7 d口服200 mg.kg-1黄芩素后,差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和肝胞浆,采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测定肝微粒体CYP450酶系6种同工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GST和UGT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口服黄芩素对CYP2C9,CYP2E1,GST和UGT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6.76%,29.12%,37.45%和70.86%(P<0.05或0.01),对CYP1A2,CYP2C19,CYP2D6和CYP3A4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其他药物与黄芩素合用时,需考虑可能由于代谢酶活性变化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细胞色素P450(CYP450)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UGT)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替加环素的浓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霖 孙加琳 +4 位作者 李恩泽 王辉明 张辉 曹志红 徐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237-3240,共4页
目的 建立可同时快速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替加环素质量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沉淀剂,经蛋白沉淀法处理,进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系统(HPLC-MS/MS)分析,色谱柱:Ultimate AQ-C18 (2. 1 mm×100 mm,3. 0μm),流动相:乙腈-0. 1%甲酸... 目的 建立可同时快速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替加环素质量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沉淀剂,经蛋白沉淀法处理,进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系统(HPLC-MS/MS)分析,色谱柱:Ultimate AQ-C18 (2. 1 mm×100 mm,3. 0μm),流动相:乙腈-0. 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均为0. 4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电喷雾电离,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50. 1→m/z 281. 3(伏立康唑)、m/z 586. 7→m/z 569. 2(替加环素)、m/z343. 2→m/z 239. 2(三唑仑)。结果 伏立康唑标准曲线方程为y=7. 8×10-3x+3. 1×10-4(r=0. 999 3),线性范围为50~10000 ng·m L-1;替加环素标准曲线方程为y=1. 6×10-3x+4. 0×10-4(r=0. 999),线性范围为25~5000ng·m L-1。伏立康唑和替加环素的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在6. 48%~14. 37%,准确度均在85. 20%~107. 08%,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 50%,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伏立康唑和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伏立康唑 替加环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