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绍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启高 宋书银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承森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这不仅有利于术语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国内外同行交流。
关键词 双子叶植物 叶结构 术语 分类
下载PDF
中新世山旺盆地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启高 王宇飞 李承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9-117,共9页
山东省临朐县山旺盆地中新世植物群及其研究成果闻名遐迩 ,但是在植物群的研究上依然有以下问题 :(1)在植物分类鉴定方面 ,缺乏解剖学特征研究 ;(2 )在植被演替的研究上 ,缺乏高分辨率的时间尺度 ;(3)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分析上 ,缺乏定... 山东省临朐县山旺盆地中新世植物群及其研究成果闻名遐迩 ,但是在植物群的研究上依然有以下问题 :(1)在植物分类鉴定方面 ,缺乏解剖学特征研究 ;(2 )在植被演替的研究上 ,缺乏高分辨率的时间尺度 ;(3)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分析上 ,缺乏定量化标准 ;(4 )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 ,需要拓展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首先将山旺组富含化石的硅藻土沉积划分为 19层 ,然后以厘米级间距逐层采集标本和孢粉样品 ,目的是进行高分辨率研究和保证多种材料、多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在植物类群研究方面 ,我们已经报道了中国可靠的、国际公认的化石杜仲新记录 ,建立了一个新属(Chaneya) ,而且开展了山旺古果实学的研究。在古植被演替的研究上 ,孢粉学研究表明山旺中新世植被经历了 5个发展阶段。应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对山旺中新世的古气候进行定量重建 ,获得诸如年均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数值。根据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向 ,今后有必要在全球变化和亚洲古环境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和拓展山旺植物群的研究 ,如 :深入研究植物演化过程和植被演替的规律 ,从地层沉积物和植物化石上提取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 ,搜寻东亚季风形成和兴盛的新证据 ,探讨植物对洋流改变和新生代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山旺盆地 植被演替 环境变迁 古气候 硅藻土沉积 共存分析法 叶相分析
下载PDF
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启高 宋书银 +1 位作者 王宇飞 娄治平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3期77-79,共3页
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孙启高宋书银王宇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娄治平(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北京100864)COMPUTERIZATIONOFPLANTSCIENCESOFCH... 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孙启高宋书银王宇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娄治平(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北京100864)COMPUTERIZATIONOFPLANTSCIENCESOFCHINAANDINTERNETS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科学 信息化 INTERNET 信息资源
下载PDF
如何利用化石植物定量研究古海拔?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启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古海拔问题是当前古植物学与古环境研究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属于化石植物生物学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前沿性研究。定量研究古海拔的变化对阐述诸如青藏高原抬升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生物学的... 古海拔问题是当前古植物学与古环境研究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属于化石植物生物学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前沿性研究。定量研究古海拔的变化对阐述诸如青藏高原抬升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化石植物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拔的变化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化石植物既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替的直接证据,又是研究古海拔变化的珍贵材料。本文简述了利用化石植物定量研究古海拔的3类主要方法,即最近亲缘种分析、共存因子分析和叶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侧重分析中国地区(如西藏南部南木林盆地)古海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展望了将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拔 化石植物 最近亲缘种分析 共存因子分析 叶相分析
下载PDF
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启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3-659,共7页
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 ,并发生强烈分化 ,成为植物界的主宰 ,这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 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 ,并发生强烈分化 ,成为植物界的主宰 ,这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征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对认识这一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简述了利用被子植物的叶相对古气候、古地理等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历史。“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 Climate-Leaf AnalysisMultivariate Program  CLAMP)颇具特色 ,运用 CLAMP在定量解释古气候等方面可以得到准确而精确的结果。这对定量重建晚白垩世以来全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陆地生态系统 叶相 CLAMP
下载PDF
考证术语“活化石”的由来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启高 《化石》 2009年第4期46-47,共2页
术语“活化石”(living fossil)是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领域的常见术语,它也是我们目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个词语,已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通过“谷歌(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分别对“... 术语“活化石”(living fossil)是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领域的常见术语,它也是我们目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个词语,已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通过“谷歌(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分别对“living fossil”和“活化石”进行搜索,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活化石”的资讯。利用“维普资讯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关键词“活化石”可以检索到很多涉及“活化石”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石 术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考证 地层古生物学 搜索引擎 生物多样性 行搜索
下载PDF
从《物种起源》谈术语“活化石”的由来
7
作者 孙启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5-608,共4页
关键词 科学术语 《物种起源》 活化石 科学文化知识 社会生活 科学工作者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世山旺古海拔与古气候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健 王宇飞 +1 位作者 孙启高 李承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3-188,共6页
距今 15 .5~ 17Ma的山旺中新世植物群中有 38科 74属为现存属 ,共存分析研究表明 ,它们的现代分布的共存区间为 2 9~ 32°N ,10 9~ 112°E ,海拔为 80 0~ 15 0 0m。依据共存分布区间的常年气候资料 ,获得山旺古气候参数定... 距今 15 .5~ 17Ma的山旺中新世植物群中有 38科 74属为现存属 ,共存分析研究表明 ,它们的现代分布的共存区间为 2 9~ 32°N ,10 9~ 112°E ,海拔为 80 0~ 15 0 0m。依据共存分布区间的常年气候资料 ,获得山旺古气候参数定量数值 :年均温 7.9~ 15 .3℃ ;年较差 2 1.5~ 2 4 .4℃ ;最冷月均温 - 4 .4~3.9℃ ;最热月均温 2 0 .0~ 2 6 .2℃ ;推测中新世山旺地区为亚热带山地气候 ,山旺古湖的海拔为 80 0~ 1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地区 中新世 古气候 海拔 地质时代 山旺盆地
下载PDF
定量分析第三纪以来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特有种气候分析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承森 王宇飞 孙启高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vaded most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where severe destruction was imposed onto vegetation. However, such destruction was lessened in China largely because of specific topographic and geographical and obviously, a number of other conditions accounted for an unusual refugee camp for the relics of plants in China, among which lots of endemic taxa exist. Recently,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such as Metaseqouia, Eucommia , have been employed to conduct multi_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studies so as to analyze Tertiary climate changes quantitatively. Meanwhile, a rigorous method, i.e. climate analysis of endemic species (CAES) has come to maturation.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some generality because it is sup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endemic speci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CAES is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Conduct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iving and fossil species of endemic plants and trace their evolutionary courses. 2. Compare fossil species with living one and clarify which is the nearest living relative (NLR) to fossil counterpart. 3. Fossils and their living counterparts (NLR) are supposed to have similar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ir life cycles. 4.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and fossil plants within the same taxa and ascertai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in geological age. 5. Analyz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endemic taxa and obtain the data of climatic charac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6. Further study the physio_ecology of living species and determinate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7. Integrate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steps 4, 5 and 6, and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 the climate where fossil and living plants surv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种 定量分析 第三纪 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 气候分析法
下载PDF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定量重建古气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承森 王宇飞 孙启高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从长时间尺度上 (可以达到上亿年 )研究植物界的发生发展 ,是一个探讨和理解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生命科学问题 ,也是从宏观角度认识生物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环境科学问题。目前 ,国际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 ,正在加大研究的时间尺度和提高研究的精确程度 ,即在距今百万年至数千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内 ,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气候的未来变化。本文介绍了最近 1 0年里 ,采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法、植物气孔参数与古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环境 古气候 生物演化 定量研究 重建
下载PDF
基于二元相关性的公文缩略语识别研究
11
作者 孙启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运用相关性理论,建立1200多万字的当代汉语政教类公文抽样语料库,在对语料库进行分词、标注等加工的基础上,对其中词语的二元相关性组合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双音节缩略语进行识别和抽取,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为缩略语的自... 运用相关性理论,建立1200多万字的当代汉语政教类公文抽样语料库,在对语料库进行分词、标注等加工的基础上,对其中词语的二元相关性组合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双音节缩略语进行识别和抽取,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为缩略语的自动识别和公文自动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 缩略语 二元相关性 识别
下载PDF
兰陵县现代水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12
作者 孙启高 《山东水利》 2023年第9期45-47,共3页
构建现代水网是当前各地保障防洪安全,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兰陵县水网建设实践作为案例,面向区域水利建设基本需求,以解决区域水问题,... 构建现代水网是当前各地保障防洪安全,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兰陵县水网建设实践作为案例,面向区域水利建设基本需求,以解决区域水问题,强化区域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为目的,提出了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目标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陵县 水网建设 规划思路
下载PDF
福建龙栖山植物组成特征及其生态学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国良 孙启高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简述了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 2 6°30~ 36′N,1 1 7°1 3~ 2 1′E)的自然概况 .由于该保护区内尚无气象站 ,建议龙栖山的气候分析参照福建将乐气象站 ( 2 6°44′N,1 1 7°2 0′E)的资料 .龙栖山高等植物种类丰富 ... 简述了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 2 6°30~ 36′N,1 1 7°1 3~ 2 1′E)的自然概况 .由于该保护区内尚无气象站 ,建议龙栖山的气候分析参照福建将乐气象站 ( 2 6°44′N,1 1 7°2 0′E)的资料 .龙栖山高等植物种类丰富 ,总计 2 4 0科、 75 8属和 1 61 1种 .龙栖山植物分布类型多样 ,其中种子植物呈现“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有 37属 .龙栖山常绿阔叶林非常典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龙栖山 植物 组成特征 生态学价值
下载PDF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启高 陈立群 李承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3期2478-2482,共5页
概述了国际学术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最新动向,即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与植物结构,尤其是与气孔参数的相关关系;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 概述了国际学术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最新动向,即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与植物结构,尤其是与气孔参数的相关关系;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有关问题作以讨论,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气孔参数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原文传递
胡先骕的古植物学情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启高 《植物杂志》 2003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胡先骕 古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家 新生代植物
原文传递
白垩纪以来地外星体撞击效应对植物演化影响的新思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承森 王宇飞 +3 位作者 孙启高 耿宝印 宋书银 陈永亨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8年第1期21-25,共5页
地外星体撞击引发的全球环境变化的巨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植物作为敏感的环境指示,从植被组成和演替、类群分布和分化、形态和结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上,对这种撞击引发的全球变化都应有所反映。从地学与生物学角度,协同研... 地外星体撞击引发的全球环境变化的巨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植物作为敏感的环境指示,从植被组成和演替、类群分布和分化、形态和结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上,对这种撞击引发的全球变化都应有所反映。从地学与生物学角度,协同研究撞击效应与植物演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成为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地外星体 陨星撞击效应 植物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