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振动台试验研究
1
作者 孙天威 彭凌云 +1 位作者 李小军 方国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3-435,共13页
对具有负刚度特征的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进行了振动台试验,以某四层钢结构框架为减震研究对象,分别在钢结构框架的一层和二层布置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动工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 对具有负刚度特征的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进行了振动台试验,以某四层钢结构框架为减震研究对象,分别在钢结构框架的一层和二层布置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动工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半周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可实现结构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双重控制,安装在结构变形较大位置会获得更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 负刚度 半周 摩擦阻尼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用于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蕾 杨涛 +1 位作者 耿立成 孙天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0-1024,共5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代谢失衡是OP的重要发病机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广泛分布于骨组织中,...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代谢失衡是OP的重要发病机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广泛分布于骨组织中,参与调节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能是OP的潜在治疗靶点,靶向ECS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O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就ECS在调控OP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受体 大麻酚 大麻素受体调节剂 成骨细胞 骨代谢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孙天威 张杭 +3 位作者 卢守亮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男115例,女83例;年龄29~72岁,平均49±5岁。双节段39例(C3~C5 11例,C4~C6 28例);三个节段(C4~C7)97例,四个节段(C3~C7)62例。患者均有术前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和过度屈伸位X线平片和颈椎CT及MRI检查图片;术前JOA评分4~9分,平均6.3±2.9分。按照术后1周CT片上测量的椎板开门角度以30°为界限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现并发症病例、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后移数值,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开门角度>30°的患者共76例(A组);开门角度15°~30°的患者共122例(B组)。两组术前JOA评分、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110±13min,出血量250±80ml;B组手术时间120±30min,出血量230±100ml,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51例(67.1%)出现轴性症状,8例(10.4%)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1.32%)颈椎轻度后凸畸形;B组37例(10.5%)出现轴性症状,3例(2.4%)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3.28%)发生关门,A组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脊髓后移值为0~7.95mm,平均2.41±0.46mm。末次随访时两组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A、B组分别为(72.1±11.7)%和(69.0±12.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椎板开门角度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将椎板开门角度控制在15°~30°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但应防止发生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并发症 关门
原文传递
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天威 孔清泉 杨志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关键词 生物支架材料 软骨修复 天然 软骨细胞培养 骨组织修复 软骨缺损 免疫排斥反应 细胞死亡 软骨细胞悬液 细胞培养支架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开放性脊柱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天豪 李玉乔 +3 位作者 杨厚志 罗干 董润北 孙天威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类似物,它通过竞争性与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溶酶的形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发挥其抗纤溶作用[1-3]。开放性脊柱融合术的许多术式(如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需要将椎旁肌剥离至横突以获... 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类似物,它通过竞争性与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溶酶的形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发挥其抗纤溶作用[1-3]。开放性脊柱融合术的许多术式(如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需要将椎旁肌剥离至横突以获得充分的手术视野;同时,手术过程中椎板减压及刮除椎体终板后会暴露较大面积的松质骨面[4-5];而椎体为海绵状结构,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常常伴随着较多出血[6]。大量出血会影响患者循环系统、凝血功能,并可导致许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而由此产生的异体输血存在发生血栓栓塞、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可能性[8]。减少手术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常见的方式包括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及时止血、围手术期应用止血药物等[9]。近年来,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越来越多地用于减少出血和同种异体输血。其中,氨甲环酸是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药物[10]。但氨甲环酸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途径和剂量多种多样,在不同给药方式和剂量下,它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有所不同,本文就氨甲环酸在开放性脊柱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氨甲环酸 出血 手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MMP-7在骨关节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天威 安荣泽 +3 位作者 史可中 刘毅 杨效宁 李青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检测骨关节炎 (OA)患者退变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的表达 ,以便进一步了解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 ,通过抗MMP— 7的单克隆抗体对 40例骨关节炎患者和 15... 目的检测骨关节炎 (OA)患者退变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的表达 ,以便进一步了解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 ,通过抗MMP— 7的单克隆抗体对 40例骨关节炎患者和 15例正常者关节软骨标本进行染色。结果骨关节炎软骨中的MMP— 7的表达比正常者增多 ,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MMP— 7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有关。MMP— 7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MMP-7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天威 杨志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2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追星现象 青少年 心理学分析 教育策略 《流星花园》 受教育机会 社会问题 经济负担
下载PDF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天威 卢守亮 +3 位作者 张杭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切开术 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天威 黄富国 +4 位作者 孔清泉 杨效宁 岺石强 张世琼 杨志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和方法.方法对8例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改良Idebery肩胛盂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Ⅴ型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和方法.方法对8例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改良Idebery肩胛盂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Ⅴ型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美国肩肘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1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肩胛骨盂缘骨折块移位≥1 cm、前缘骨折块≥25%、后缘骨折块≥33%,或盂窝骨折肩关节面不平整≥5 mm及盂肱关节不稳定均需手术治疗.对肩胛盂骨折采用改良Idebery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且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盂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天威 张杭 +3 位作者 卢守亮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4年,JOA评分术前为14.67分±2.08分,术后3个月为24.84分±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4年,JOA评分术前为14.67分±2.08分,术后3个月为24.84分±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为27.58分±2.12分,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2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随访期内间盘组织全切组与未全切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满意。马尾综合征及足下垂是绝对手术适应证;术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间盘组织及关节突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缘离断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天威 王晓平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年第7期131-132,共2页
对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分析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社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得到改善,相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高校教师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工作角色和自我状态,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原... 对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分析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社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得到改善,相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高校教师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工作角色和自我状态,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原因,提出了解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肩胛盂骨折14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天威 黄富国 +4 位作者 孔清泉 杨效宁 岑石强 张世琼 杨志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1期762-763,共2页
关键词 肩胛盂骨折 治疗 诊断 预后 分型
下载PDF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天威 张学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骨种子细胞 体外构建 构建组织工程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软骨 基因修饰细胞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心理发展理论视阈下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
14
作者 孙天威 王宏颖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心理发展理论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制约因素,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的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归纳了不同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其进行了整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心理发展理论 军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下载PDF
兔组织工程肌的构建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天威 杨志明 +3 位作者 解慧琪 邓力 罗静聪 邱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兔成肌细胞和小肠黏膜下层( small instestinel submucosa,SIS)复合,体外培养构建兔组织工程肌。 方法 取出生7d内幼兔四肢肌组织,经多步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获得足量、纯净成肌细胞,用Brd U标记,与SIS体外复合...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兔成肌细胞和小肠黏膜下层( small instestinel submucosa,SIS)复合,体外培养构建兔组织工程肌。 方法 取出生7d内幼兔四肢肌组织,经多步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获得足量、纯净成肌细胞,用Brd U标记,与SIS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肌,植入15只异体兔体内修复腓肠肌1.5 cm×1.0 cm大小的骨骼肌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SIS修复对侧同样骨骼肌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4、6和8周各处死5只动物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体外培养成肌细胞与SIS均复合良好,体内植入4周见材料与周围肌组织接合紧密,周围炎性反应明显;6周和8周材料开始部分降解,炎性反应逐渐减轻。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4、6周评分与8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实验组4、6和8周均可见材料周围新生肌组织形成,Brd U及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对照组染色结果呈阴性。 结论 成肌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肌,植入体内可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成肌细胞 小肠黏膜下层 BRDU标记 构建组织工程 体外复合培养 体外培养 定量分析 细胞免疫 炎性反应 组织学观察 SIS 肌组织 实验组 对照组 同种异体 酶消化法 体内植入 评分比较 组织形成
下载PDF
从心理负荷研究的视角反思学生学习的减负
16
作者 孙天威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心理负荷 教育心理学 素质教育 考试制度 学生 减负
下载PDF
关于现代教育手段使用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孙天威 王宏颖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年第10期78-79,共2页
在追求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时候,人们忘记了教育的本意,忘记了内容和形式以及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本末倒置,成为现代教育手段的奴隶。因此,对现代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在片面认识的基础上盲目地使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手段 教育 多媒体
下载PDF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表达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天宏 彭笳宸 +2 位作者 李青 杨效宁 孙天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 :检测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表达 ,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致痛机制。方法 :以猪为实验动物 ,手术制作椎间盘突出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对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进... 目的 :检测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表达 ,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致痛机制。方法 :以猪为实验动物 ,手术制作椎间盘突出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对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结果 :3 2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 2 3例有巨噬细胞浸润 ,15例存在免疫复合物表达。 12例对照组中仅 1例巨噬细胞浸润 ,无 1例存在免疫复合物的表达。结论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巨噬细胞及免疫复合物 ,它们是椎间盘突出后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免疫复合物不是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免疫复合物 巨噬细胞 细胞浸润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青 史可中 +2 位作者 安荣泽 孙天威 杨效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6-487,共2页
目的 :检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是否有免疫复合物 (ImmuneComplexesIC)的表达 ,以便进一步探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的致痛机制。方法 :取 76例不同类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标本用生物素化羊抗人IgG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8例脱出和游离... 目的 :检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是否有免疫复合物 (ImmuneComplexesIC)的表达 ,以便进一步探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的致痛机制。方法 :取 76例不同类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标本用生物素化羊抗人IgG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8例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组织标本中 40例IC表达阳性 (占 83 % ) ,2 8例膨出和突出型中仅 8例 (占 2 8% )表达阳性。结论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IC的表达 ,且IC很可能是盘源性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生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椎间盘突出症 免疫复合物 表达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指标在诊断原发性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孔清泉 屠重棋 +2 位作者 窦青瑜 汪金平 孙天威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指标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10例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 AL P...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指标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10例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 AL 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型胶原羟基末端肽(s CTX)和骨钙素(N-MID)以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 AL P)。结果 健康人群组和原发性肺癌不伴骨转移组中各生化指标的个性指数均小于0 .6。两组中N- MID的临界差异(CD)最小,s CTX的CD值最大。经统计学分析,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中的各骨代谢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 .0 5 ) ;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中的t AL P、b AL P和s CTX有明显差异(P<0 .0 5 ) ,N- MID无明显差异(P=0 .0 8)。结论 b AL P和s CTX可以用于随访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早期监测骨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生化标记物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