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皮肤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苏仁敬 王毅 +3 位作者 孙娅楠 贺改英 杨伟峰 马淑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研究,用于早期发现疾病及评估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病理诊断方法,OCT在检测速度、无创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学者重视,以挖掘其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比较了OC...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研究,用于早期发现疾病及评估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病理诊断方法,OCT在检测速度、无创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学者重视,以挖掘其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比较了OCT与皮肤病学中其他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的差异,并回顾了OCT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皮肤病学领域最新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光学相干 非侵入性 成像技术 皮肤医学
下载PDF
黄芪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娅楠 农一兵 +1 位作者 崔晓云 林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6,49,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乳鼠肥大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模型组(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黄芪组(AngⅡ+黄芪注射液)。MTT法确定最佳检测时...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乳鼠肥大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模型组(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黄芪组(AngⅡ+黄芪注射液)。MTT法确定最佳检测时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心肌细胞(给予KN-93前后)钙瞬变。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Ⅱδ蛋白含量。结果:①AngⅡ作用48h后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降低,达峰时间、峰回落时间显著增高,黄芪治疗后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回升,并降低峰回落时间与达峰时间;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MKⅡδ的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之模型组则显著下降。⑤与对照组相比,给予KN-93后模型组仅使峰回落时间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峰回落时间。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调蛋白激酶途径中CaMKⅡδ的表达改善收缩功能有关,并可能通过其他机制而改善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心肌肥大 钙瞬变 钙调蛋白激酶Ⅱ
下载PDF
黄芪、丹参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娅楠 农一兵 林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联合组,采用RT-PCR法观察给药后24、48、72h心肌细胞PLB和SERCA2a mRNA水平。结...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联合组,采用RT-PCR法观察给药后24、48、72h心肌细胞PLB和SERCA2a mRNA水平。结果:AngⅡ可使PLB和SERCA2a mRNA水平降低,各时点SERCA2a下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48、72h PLB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改善PLB、SERCA2a mRNA水平与SERCA2a/PLB。结论: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可以在不同时间改善SERCA2a、PLB mRNA水平和SERCA2a/P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受磷蛋白 肌浆网钙泵 RT-PCR
下载PDF
二次谐波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方法观察人源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情况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娅楠 赵静 +5 位作者 李超华 刘珏玲 李松林 陈辉 孙桂荣 王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用二次谐波成像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的方法观察人源胶原蛋白透皮吸收的情况。方法:将荧光标记的人源胶原蛋白(1 mg/mL)涂抹于小鼠表皮层经皮肤吸收1 h后用背向二次谐波观察皮肤内胶原纤维作为真皮层定位标志,用双光子扫描共聚焦显... 目的:用二次谐波成像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的方法观察人源胶原蛋白透皮吸收的情况。方法:将荧光标记的人源胶原蛋白(1 mg/mL)涂抹于小鼠表皮层经皮肤吸收1 h后用背向二次谐波观察皮肤内胶原纤维作为真皮层定位标志,用双光子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源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深度,吸收方式。结果:二次谐波成像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表明人源胶原蛋白透皮吸收1 h后可观察到荧光信号沿着毛囊聚集,并有部分荧光分子由毛囊扩散至真皮层。结论:二次谐波可以更快速,更灵敏地检测皮肤中的胶原纤维,以此作为检测物质透皮吸收深度的定位标志,具有不受荧光信号干扰的优点。人源胶原蛋白可以沿着毛囊进入真皮层,并从毛囊中扩散至胶原纤维层从而补充皮肤中的胶原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 荧光成像 皮肤 胶原 透皮吸收
下载PDF
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强化传热管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娅楠 孙德 李冰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38,共4页
实验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SiO2-PDMS)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研究了纳米SiO2在铸膜液中质量分数及热处理温度对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同时对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SiO2-PDMS)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表面进行了SEM,... 实验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SiO2-PDMS)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研究了纳米SiO2在铸膜液中质量分数及热处理温度对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同时对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SiO2-PDMS)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表面进行了SEM,FT-IR及接触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所制传热管均实现滴状冷凝现象;纳米SiO2在铸膜液中质量分数影响传热管传热性能,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加,表面水接触角增加,其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1%时,传热管表面水接触角可达125.85°,其冷凝传热系数比相应的膜状冷凝提高了3.1—3.3倍,热通量是相应膜状冷凝的1.42—1.44倍;热处理温度为265℃时,传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纳米白炭黑 硅橡胶膜 制备 传热
下载PDF
液相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高熵碳化物纳米粉体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娅楠 叶丽 +5 位作者 赵文英 陈凤华 邱文丰 韩伟健 刘伟 赵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高熵碳化物陶瓷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材料,由于具有高硬度、高模量和低热导率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液相聚合物前驱体法在陶瓷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元素的均匀分散,制备高熵陶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金属醇盐为原料,... 高熵碳化物陶瓷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材料,由于具有高硬度、高模量和低热导率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液相聚合物前驱体法在陶瓷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元素的均匀分散,制备高熵陶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通过可控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金属醇盐共聚物溶液,加入碳源烯丙基酚醛(AN)后得到了澄清的粘稠液相高熵碳化物前驱体(PHEC),在真空下1800℃裂解2 h获得了(Ti,Zr,Hf,Ta)C高熵碳化物陶瓷纳米粉末。通过不同手段对前驱体和陶瓷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裂解温度低于800℃所获得的样品主要为t-ZrO_(2)及氧化物固溶体,1000℃开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形成碳化物固溶体,温度升高至1800℃后转化为高熵碳化物陶瓷;所得陶瓷粉末纯度高,元素分布均匀,颗粒尺寸一致,粒径~100 nm。制备的液相陶瓷前驱体具有高陶瓷产率(28.6 wt%)和低黏度(150 mPa∙s)的特点,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良好。所开发的液相前驱体法在制备高熵陶瓷纳米粉体、陶瓷纤维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碳化物 固溶体 纳米粉体 液相前驱体法
下载PDF
GC-MS/MS快速检测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中的101种除害剂残留量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卫东 洪小柳 +5 位作者 孙娅楠 陈波 靳保辉 吴凤琪 朱曼洁 邓武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5-2220,共6页
应用QuECh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中国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中的101种除害剂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盐析后再由C18和PSA等净化材料净化,GC-MS/MS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在线性范围5—... 应用QuECh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中国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中的101种除害剂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盐析后再由C18和PSA等净化材料净化,GC-MS/MS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在线性范围5—200μg·L^(-1)内,101种除害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70%—94.3%之间;精密度实验表明,101种除害剂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9.3%之间;检出限(RS/N≥3)在0.07—2.69μg·L^(-1)之间,定量限(RS/N≥10)为10.0μg·L^(-1).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定量限低,可满足中国香港《规例》中蔬菜项目关于除害剂残留的限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规例 气相色谱串接质谱 除害剂分析
原文传递
鹿茸蛋白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超华 王毅 +1 位作者 何忠梅 孙娅楠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从鹿茸中获得促进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将新鲜鹿茸分别采用匀浆法和超微粉碎法获取鹿茸蛋白混合物(velvet antler proteins,VAPs);用Bradford法及SDS-PAGE检测并比较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差别;用扫描电镜观... 目的探讨从鹿茸中获得促进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将新鲜鹿茸分别采用匀浆法和超微粉碎法获取鹿茸蛋白混合物(velvet antler proteins,VAPs);用Bradford法及SDS-PAGE检测并比较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差别;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提取方法超微结构不同。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MPP+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模型,用该模型观察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蛋白对损伤恢复的影响。结果超微粉碎法提取的鹿茸蛋白得率更高,得到的蛋白质条带更多,图谱清晰;电镜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法得到的鹿茸蛋白干粉均无细胞结构,且颗粒较细;活性检测中,匀浆法提取的鹿茸蛋白从125μg/m L浓度开始可显著提高1m M MPP+作用下SH-SY5Y细胞的增殖率,而超微粉碎法提取的鹿茸蛋白的最低有效浓度为62.5μg/m L,促增殖率可达到25.45%。结论超微粉碎法既能大量提取鹿茸蛋白又能最大限度保证蛋白促细胞增殖活性,是较为理想的蛋白提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蛋白提取 SH-SY5Y
下载PDF
动物类中药中蛋白多肽成分的口服吸收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忠梅 李超华 +2 位作者 孙娅楠 赵静 王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97-100,共4页
综述动物类中药中蛋白多肽成分的口服吸收机制及其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蛋白多肽类物质主要是通过载体转运、胞饮作用和M细胞途径、细胞旁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这4种方式进行吸收转运,并分析了临床疗效显著的蛇毒、水... 综述动物类中药中蛋白多肽成分的口服吸收机制及其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蛋白多肽类物质主要是通过载体转运、胞饮作用和M细胞途径、细胞旁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这4种方式进行吸收转运,并分析了临床疗效显著的蛇毒、水蛭素、蚓激酶、鹿茸这4种动物类来源蛋白口服吸收入血途经及部分相关机制,对开发口服动物来源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中药 蛋白多肽 吸收机制 口服给药 综述
原文传递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对激光损伤小鼠皮肤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淑骅 孙娅楠 +5 位作者 杨伟峰 孙桂荣 李松林 蒋盈宝 王岩 王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99-406,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r-hc)对小鼠皮肤激光损伤的修复作用,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应用458~514 nm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将r-hc外涂于创伤皮肤,剂量为8 mg/mL(生理盐水配制),每天...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r-hc)对小鼠皮肤激光损伤的修复作用,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应用458~514 nm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将r-hc外涂于创伤皮肤,剂量为8 mg/mL(生理盐水配制),每天涂抹1次,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给药后1、4、7、14 d用双光子显微镜收集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信号检测伤口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伤口局部的病理学改变。体外试验检测r-hc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计算细胞存活率。在小鼠模型上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c可明显加速伤口的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SHG显示r-hc能够促进创伤局部胶原的产生;体外试验也显示它有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能力。由此可见,r-hc(8 mg/mL)对小鼠激光损伤皮肤有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表皮角质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胶原的沉积而发挥修复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激光损伤 创伤愈合 二次谐波
下载PDF
前驱体法制备Ta4HfC5超纯超细纳米粉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娅楠 陈凤华 +2 位作者 张永庆 韩伟健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46,共4页
利用实验室自制铪酸酯和钽酸酯为原料,经水解缩合后得到了含铪钽元素的聚合物PHT,引入酚醛(PF)作为C源,制备了Ta4HfC5前驱体,经固化、高温裂解后,获得了超纯超细Ta4HfC5纳米粉体。通过XRD、元素分析和SEM对不同工艺条件下陶瓷产物的晶... 利用实验室自制铪酸酯和钽酸酯为原料,经水解缩合后得到了含铪钽元素的聚合物PHT,引入酚醛(PF)作为C源,制备了Ta4HfC5前驱体,经固化、高温裂解后,获得了超纯超细Ta4HfC5纳米粉体。通过XRD、元素分析和SEM对不同工艺条件下陶瓷产物的晶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对陶瓷粉体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前驱体结构稳定,常温避光储存3个月后黏度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复材加工的工艺适应性良好。在酚醛用量3.25 wt%(以PHT质量分数100%计算)、煅烧温度为1450℃、保温时间为1.5 h的合成条件下,可以得到纯相的Ta4HfC5粉体,晶粒尺寸为25~50 nm,粒径分布在100~200 nm之间,Dv(50)=13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4HfC5 陶瓷前驱体 超细粉体
下载PDF
鹿茸蛋白提取物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静 孙娅楠 +2 位作者 李超华 何忠梅 王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37-1539,1596,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pilose antler extracts,PAEs)对急性心梗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冠状结扎方法制备急性心梗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PAEs高、中、低剂量组,造... 目的:探讨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pilose antler extracts,PAEs)对急性心梗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冠状结扎方法制备急性心梗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PAEs高、中、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14 d后N-BT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损伤程度,Masson染色法确定纤维含量并确定心肌酶含量的变化。结果:PAEs低、中、高浓度对小鼠心肌缺血程度(Σ-ST)有显著改善作用,显著减小梗死面积,降低纤维化程度和小鼠心梗后心肌组织CK、CK-MB、LDH与血清LDH含量。结论: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对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酶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促进缺血心肌恢复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蛋白提取物 急性心梗 心肌酶
下载PDF
耳穴贴压疗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巧稚 李岩 +7 位作者 宋麦芬 崔晓云 万洁 苏敬泽 孙娅楠 武乾 周鵾 林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8人。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降压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均干预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8人。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降压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均干预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幅度、白天收缩压及舒张压的降压幅度以及夜间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方面均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为82.5%优于对照组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生理症状、身体状况、睡眠状况、疲劳、工作效率、总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动态血压监测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系统发育型及其在痤疮发病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影 孙娅楠 +4 位作者 杨伟峰 崔开宇 贺改英 马淑骅 王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7-761,共5页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为痤疮最重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对痤疮与C.acnes之间的研究深入,发现痤疮的发生与C.acnes的系统发育型密切相关。该文从C.acnes系统发育型不同分型与痤疮关系,C.acnes分型与其分泌的蛋白和胞外酶、Christie-Atkins...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为痤疮最重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对痤疮与C.acnes之间的研究深入,发现痤疮的发生与C.acnes的系统发育型密切相关。该文从C.acnes系统发育型不同分型与痤疮关系,C.acnes分型与其分泌的蛋白和胞外酶、Christie-Atkins-Munch-Petersen(CAMP)因子、卟啉及生物被膜等致病因素关系,以及促进炎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更深刻和系统性地了解C.acnes,进一步了解C.acnes在痤疮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有针对性地治疗痤疮,及相关药品及化妆品的开发提供更好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Cutibacterium acnes 系统发育型 致病因素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PTFE对PDMS复合膜在低浓度有机物水溶液中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德 亢荣敏 +3 位作者 于万礼 孙娅楠 李冰冰 王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6,共4页
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体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利用低浓度有机物(乙醇、丙酮、正丙醇)水溶液体系进行渗透汽化,并由单组分溶... 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体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利用低浓度有机物(乙醇、丙酮、正丙醇)水溶液体系进行渗透汽化,并由单组分溶解实验计算了有机物(乙醇、丙酮、正丙醇)在复合膜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PTFE含量由0增加至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的表面积及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有机物乙醇、丙酮、正丙醇在复合膜中的溶解度分别由0.0923、0.1589和0.2691g/g提高至0.0991、0.1678和0.2773g/g;加入PTFE后提高了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汽化性能 有机物水溶液
下载PDF
英专学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的对比性分析——以南京六所院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雁 杭安琪 孙娅楠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对江苏省南京市3所本一院校及其独立学院英专生进行网络问卷及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其在口译教与学方面的特性,并以英专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对吉尔模式的探究,探索提高独立院校英专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改善口译训... 本研究对江苏省南京市3所本一院校及其独立学院英专生进行网络问卷及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其在口译教与学方面的特性,并以英专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对吉尔模式的探究,探索提高独立院校英专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改善口译训练方法的多种可行性途径,对完善英专生的口译学习和研究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训练 自主性 对比性分析
下载PDF
荧光分子扩散动态测量在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一宁 孙娅楠 +3 位作者 王羽侬 张景海 马淑骅 王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7-1723,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分子扩散动态测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外快速评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β-己糖苷酶法、扫描电镜法及光栅图像关联光谱法(raster imag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RICS)对稳定表达CD63-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分子扩散动态测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外快速评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β-己糖苷酶法、扫描电镜法及光栅图像关联光谱法(raster imag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RICS)对稳定表达CD63-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大鼠肥大细胞株RBL-2H3的脱颗粒过程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β-己糖苷酶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 mg/L,扫描电镜法的检测灵敏度均为3.9×10-2mg/L,RICS方法也在3.9×10-2mg/L即可检测到扩散系数的降低,并与未给药组有显著差异。结论:RICS方法比传统β-己糖苷酶法更灵敏,虽然与电镜方法灵敏度相当,但该方法较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易操作,且所观察的指标为扫描电镜所不能做到的活体动态观测,能在细胞脱颗粒早期即可判定过敏反应的发生,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势,有潜力成为制药企业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或临床过敏性物质筛查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相关光谱 光栅图像关联光谱法 扩散系数 肥大细胞脱颗粒
下载PDF
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伟 孙娅楠 +3 位作者 苏鹏 王增鹏 张平 王丹 《化工机械》 CAS 2015年第5期630-634,共5页
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二甲基硅油膜、硅橡胶膜、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研究了二甲基硅油、107硅橡胶、纳米Si O2在铸膜液中浓度对热通量、总传热系数、冷凝传热系数及表面传热温差等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 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二甲基硅油膜、硅橡胶膜、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研究了二甲基硅油、107硅橡胶、纳米Si O2在铸膜液中浓度对热通量、总传热系数、冷凝传热系数及表面传热温差等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对本实验所制备的传热管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得的4种类型的传热管均可以实现滴状冷凝现象;与相应的膜状冷凝相比,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的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3.1~3.3倍,传热效果最好;二甲基硅油膜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效果次之,与相应的膜状冷凝相比,其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1.9~2.1倍;两种膜的表面温差分别约为相应膜状冷凝的1.3~1.4倍和1.2~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传热管 滴状冷凝 传热系数
下载PDF
高压油气化装置供料油泵在线切换技术分析与应用
19
作者 赵伟 李伟 +2 位作者 马天钊 孙娅楠 张博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11期702-706,共5页
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8.7 MPa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气化单元高压供料油泵在线切换为依托,描述了合成氨装置气化单元高压供料系统流程设置、顺控联锁逻辑和关键生产运行中的问题,对高压供料油泵在线切换的技术难点、操作风险进行... 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8.7 MPa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气化单元高压供料油泵在线切换为依托,描述了合成氨装置气化单元高压供料系统流程设置、顺控联锁逻辑和关键生产运行中的问题,对高压供料油泵在线切换的技术难点、操作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仪控干预等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和过程风险管控措施,一次性实现了高压供料油泵成功切换。气化系统高压供料油泵在线切换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劣质油气化工艺装置核心转动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消除了高压供料油泵停车倒泵风险,降低了停车过程能、物耗损失,为合成氨行业装置提高运行周期,实现高效优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供料油泵 联锁 在线切换 风险
原文传递
英专学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的对比分析——以南京六所院校为例
20
作者 孔雁 杭安琪 孙娅楠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本研究对江苏省南京市三所本一院校及其独立学院英专生进行网络问卷及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其在口译教与学方面的特性,并以英专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对吉尔模式的探究,探索提高独立院校英专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改善口译训... 本研究对江苏省南京市三所本一院校及其独立学院英专生进行网络问卷及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其在口译教与学方面的特性,并以英专生口译训练自主性学习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对吉尔模式的探究,探索提高独立院校英专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改善口译训练方法的多种可行性途径,对完善英专生的口译学习和研究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训练 自主性 对比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