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监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婉瑾 王金波 +6 位作者 闫斌 陈洪燕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并选取5种代表性的中药混合煎煮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数学模型为:Y=(0.0005 X+0.9924)±0.002148×√29/28+(X-21.3)^2/4399.793,验证实验的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的范围之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 中药汤剂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龙骨及煅龙骨中钙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婉瑾 高欢 +4 位作者 万鸣 杨春宝 续力民 刘永兰 史雪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710-1712,共3页
龙骨(Os Draconis),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1]。为动物骨骼多年形成的化石,掩埋于土壤,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虽然现存量逐年减少,但临床应用一直较为广泛,是不少经典名方中不... 龙骨(Os Draconis),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1]。为动物骨骼多年形成的化石,掩埋于土壤,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虽然现存量逐年减少,但临床应用一直较为广泛,是不少经典名方中不可代替的药材[2,3]。有必要加强质量控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龙骨 测定 动物骨骼 临床应用 哺乳动物 质量控制 化石
下载PDF
脑脉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婉瑾 熊义涛 +2 位作者 段雪云 续力民 杨春宝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639-2641,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脑脉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原制剂质量标准,为脑脉通颗粒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36∶64)为流动相;空气发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脑脉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原制剂质量标准,为脑脉通颗粒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36∶64)为流动相;空气发生器气压30psi,喷雾器冷却模式,漂移管60℃。结果黄芪甲苷在2.8~1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回收率达99.06%。结论该检测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脑脉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通颗粒 黄芪甲苷 蒸发光散射检测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下载PDF
基于HS-GC-MS技术的消肿Ⅰ号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婉瑾 金实 +4 位作者 段雪云 闫斌 白书仙 李成银 姜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建立消肿Ⅰ号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期为这一内病外治对抗癌性疼痛的中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消肿Ⅰ号低温易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使用Agilen... 目的建立消肿Ⅰ号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期为这一内病外治对抗癌性疼痛的中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消肿Ⅰ号低温易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使用Agilent HP-5MS毛细管色柱(0.25μm×0.25 mm×30 m)分离;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5 min,以10℃/min升至120℃,保持3 min,以5℃/min升至170℃,保持5 min;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150℃,进样量1μL,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 mL/min,质谱条件为EI源,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230℃。结果检验10批次样品,各批次相似度均在0.90以上,得到17个共有峰,分别进行识别与归属以及相对含量的计算。结论消肿Ⅰ号挥发性成分复杂,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醚等物质,同时含许多萜类促透皮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消肿Ⅰ号
下载PDF
理气消瘿片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查及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婉瑾 金实 +3 位作者 姜楠 陈树和 段雪云 谭静玲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01-505,共5页
建立理气消瘿片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查方法,同时开展急性毒性试验,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min,柱温为25 ℃,检... 建立理气消瘿片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查方法,同时开展急性毒性试验,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min,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60 nm.设置空白对照组,24 h内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72 g生药/mL理气消瘿片试药,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结果显示马兜铃酸A在0.1987.92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198 ng/mL,精密度及稳定性符合测定要求,平均回收率为98.43%, RSD 为3.15%( n =6),6批理气消瘿片样品中均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理气消瘿片给药组小鼠未见急性中毒症状和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从马兜铃酸A限度检查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两方面初步证实了理气消瘿片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消瘿片 马兜铃酸A 限量检查 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树和 闫斌 +8 位作者 陈洪燕 陈闻捷 孙婉瑾 周从辉 朱田密 黄正德 陈蕾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3-948,共6页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麻杏石甘汤进行煎煮实验验证这两种数学模型。结果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1为Y复方=(0.0004 X复方+0.9964)±0.004883×√198/197+(X-复方-20.7)^2/57330.46;以麻杏石甘汤中4种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的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2为Y麻杏石甘汤=(0.0005 X麻杏石甘汤+0.9938)±0.010113×√5/4+(X-麻杏石甘汤-14.67)^2/424.41,麻杏石甘汤验证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均在这两种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笑吟 孙婉瑾 +2 位作者 金实 谭静玲 范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625-262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男89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7. 7±12. 4)岁。男性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25例(28. 1%),女性患者以阳虚质为主,占57例(37. 3%)。年龄、中医证型均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P <0. 05)。按年龄划分,老年患者主要对应阳虚质,中年患者主要对应气郁质,青年患者主要对应平和质,未成年患者则欠缺明显的对应关系。按中医证型划分,肠道实热证主要与平和质对应,肠道气滞证主要与气郁质对应,脾虚气弱证主要与气虚质对应,脾肾阳虚证主要与阳虚质对应,阴虚肠燥证主要与血瘀质对应。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体质与年龄、性别、中医证候均有一定相关性,这对指导通过"治未病"理念防治疾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性别 年龄 中医证型 血瘀 中医体质 治未病 相关性
下载PDF
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从辉 陈洪燕 +5 位作者 朱田密 孙婉瑾 闫斌 陈树和 黄正德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建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中药... 目的建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相对密度监测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根及根茎类单味中药及部分复方中药煎煮实验进行验证。结果37种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3149×10^-4 X+0.9997,r=0.9601,线性范围在10.85%~69.60%,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验证实验的大部分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根及根茎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监测作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在中药煎煮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相对密度 出膏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结合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监测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洪燕 高申蓉 +7 位作者 闫斌 周从辉 朱田密 孙婉瑾 高欢 陈树和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4-958,共5页
目的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测定使用频次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的煎煮吸水率、得液量、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关键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 目的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测定使用频次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的煎煮吸水率、得液量、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关键参数,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数学模型;并以单味及7种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煎煮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29种全草花叶类中药煎煮的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3 X+1.0002,r=0.9593,线性范围为5.2%~53.3%,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为:Y预测=(0.0003 X复方+1.0002)±0.002152×√30/29+(X复方-21.2)^2/3793.7,验证实验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全草花叶类中药复方汤剂的相对密度,可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草花叶类中药 相对密度 出膏率 中药汤剂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干预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承志 姜楠 +8 位作者 周从辉 孙婉瑾 孙伟 王秀兰 朱田密 吴松涛 杨佳 段雪云 范恒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10期1816-1820,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复方苦参汤进行干预,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髓过...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复方苦参汤进行干预,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观察UC大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形态变化。结果:UC大鼠结肠组织MDA(P<0.05)、i NOS(P<0.01)和NO(P<0.01)水平及MPO(P<0.0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OD(P<0.01)和GSH-Px(P<0.05)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复方苦参汤高剂量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MPO(P<0.01)、MDA(P<0.05)、i NOS(P<0.05)和NO(P<0.01)水平,增加SOD(P<0.01)和GSH-Px(P<0.05)活性,其疗效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结肠组织形态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复方苦参汤能显著抑制UC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结肠炎症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苦参汤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复方苦黛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田密 段雪云 +2 位作者 姜楠 周从辉 孙婉瑾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苦黛汤的入血成分。方法建立复方苦黛汤及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的HPLC-DAD指纹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单味药及其分别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分析口服复方苦黛汤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药物来源及代谢产物。结果...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苦黛汤的入血成分。方法建立复方苦黛汤及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的HPLC-DAD指纹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单味药及其分别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分析口服复方苦黛汤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药物来源及代谢产物。结果口服复方苦黛汤后,从大鼠血中发现了8个入血成分,其中2个为原形成分,2个为代谢产物,4个可能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物质。结论吸收入血的8个成分可能是复方苦黛汤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黛汤 血清药物化学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含柴胡中成药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越 李悦 +5 位作者 刘施 董琼 王玉 孙婉瑾 熊隽 黄正德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疾病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柴胡方剂共237首,涉及中药546味,常用药对组合27个,主治疾病有14种,对4种高频疾病“感冒”“胁痛”“月经失调”“眩晕”进行分析。含柴胡方剂治疗感冒的59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疏散风寒药物羌活,祛风药物防风,宣畅气机药物桔梗,清热药物黄芩,调和药物甘草。含柴胡方剂治疗胁痛的45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30%)是逍遥散加减。含柴胡治疗月经失调的方剂有32首,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丹栀逍遥散加川芎、香附。含柴胡方剂治疗眩晕的22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逍遥散清热的黄芩。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柴胡方剂多具有解表、理气、疏肝之作用,功效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柴胡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柴胡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合理开具处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组方原则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含麻黄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越 黄正德 +3 位作者 刘施 李悦 孙婉瑾 胡晓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含麻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及新药前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进行收集并整理,构建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 目的分析含麻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及新药前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进行收集并整理,构建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麻黄方剂共284首,涉及中药589味。常用药物组合28个,主治疾病有9种,对3种高频疾病“咳嗽”“痹病”“哮病”进行药物组合分析,麻黄在不同组合药对中发挥作用相似,均有辛散温通的作用。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麻黄方剂多具有化痰、止咳、祛风解表之功,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麻黄治疗不同疾病时配伍的特点,可为充分发挥麻黄方的功效以及临床科学处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从辉 易爱玲 +3 位作者 林园园 叶春生 孙婉瑾 熊义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滴丸,分别研究基质PEG4000/6000、药物-基质的比例、滴加速度和液体温度等因素对滴丸剂的影响,并以外观性状、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等因素的总评分作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优选... 目的研究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滴丸,分别研究基质PEG4000/6000、药物-基质的比例、滴加速度和液体温度等因素对滴丸剂的影响,并以外观性状、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等因素的总评分作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优选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PEG4000/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的比例为1:3,料液温度为90℃,滴加速度为35滴·min^-1,冷凝液液体石蜡温度区间为5~15℃。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复方缬草舒心滴丸的制备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缬草舒心滴丸 黄芪 缬草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叶酸和去氧胆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紫杉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舒文娟 孙婉瑾 +2 位作者 樊伟明 张建军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且结合位点都在siteⅡ;PA对FA和DH的BSA结合位点无竞争,且共存的PA使得FA与BSA结合能力加强,DH与BSA结合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牛血清白蛋白 叶酸 去氧胆酸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复方苦黛汤不同提取部位抗炎作用的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从辉 王秀兰 +4 位作者 姜楠 孙婉瑾 孙伟 段雪云 朱田密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黛汤不同提取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测UC大鼠一般情况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复方苦黛汤不同提取部位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 目的探讨复方苦黛汤不同提取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测UC大鼠一般情况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复方苦黛汤不同提取部位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评价其不同提取部位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复方苦黛汤氯仿提取部位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MPO、MDA、NOS和NO水平,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大鼠一般情况及病理组织HE染色亦显著得到改善。结论复方苦黛汤氯仿提取部位能显著抑制UC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结肠炎症损害,可以筛选复方苦黛汤的氯仿部位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苦黛汤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在关节部位断指再植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春宝 续力民 +6 位作者 吕继宏 项毅 孟祥飞 史雪峰 孙婉瑾 李晓祥 樊俊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694-1695,共2页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挤压伤、旋转撕脱性自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部位离断的断指再植已不再是手术禁区,这些部位的断指往往血管撕脱、损伤严重,手术方法有短缩指骨、关...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挤压伤、旋转撕脱性自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部位离断的断指再植已不再是手术禁区,这些部位的断指往往血管撕脱、损伤严重,手术方法有短缩指骨、关节融合、血管移植等。我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25例此类断指患者,采用自体血管移植的方法进行断指再植,效果满意,成活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管移植 断指再植 关节部位 临床疗效 旋转撕脱性 血管吻合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手术禁区
下载PDF
市售3种阿德福韦酯制剂的溶出度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建军 孙婉瑾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市售阿德福韦酯制剂(A,B,C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桨法进行阿德福韦酯制剂溶出度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溶出度的比较采用2种非模型依赖方法:差异因子(f_1)/近似因子(f_2)法和溶出效率(DE)... 目的比较3种市售阿德福韦酯制剂(A,B,C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桨法进行阿德福韦酯制剂溶出度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溶出度的比较采用2种非模型依赖方法:差异因子(f_1)/近似因子(f_2)法和溶出效率(DE)法。结果在4种介质中,3种产品的溶出均有明显差异,A制剂的溶出速度及程度均显著高于另2种产品,在蒸馏水及pH 6.5磷酸盐缓冲液中也有良好溶出。B和C制剂的DE显著低于A制剂,计算出的f_1/f_2表明其与A制剂明显不一致。结论3种阿德福韦酯制剂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均明显不一致,A制剂的溶出度显著优于B、C2种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片剂 胶囊 落出度 非摸型依赖法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人肺腺癌PC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 孙婉瑾 +1 位作者 李嫚 徐玉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索红景天苷(sali)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肺腺癌PC9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sali 1μg·mL^(-1)组,sali 5μg·mL^(-1)组,sali 10μg·mL^(-1)组,... 目的探索红景天苷(sali)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肺腺癌PC9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sali 1μg·mL^(-1)组,sali 5μg·mL^(-1)组,sali 10μg·mL^(-1)组,sali 20μg·mL^(-1)组。肺腺癌PC9细胞在5 ng·mL^(-1)的TGF-β1刺激30 min后,再各组给予对应浓度sali干预,Con组不做TGF-β1和sali干预处理。各组分别在干预后24,48,72 h后进行MTT检测,绘制生长曲线;在各时间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TGF-β1组比较,sali 5μg·mL^(-1)组,sali 10μg·mL^(-1)组和sali 20μg·mL^(-1)组细胞增殖力均显著降低(P<0.05)。Con组细胞形态多成椭圆形或者圆形,TGF-β1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呈梭形,相邻细胞间连接也变得疏松,而sali 5μg·mL^(-1)组,sali 10μg·mL^(-1)组和sali 20μg·mL^(-1)组细胞形态均多半呈椭圆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sali 20μg·mL^(-1)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sali 5μg·mL^(-1)组和sali 1μg·mL^(-1)组;和TGF-β1组比较,sali 1μg·mL^(-1)组的标记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sali 5μg·mL^(-1)组,sali 10μg·mL^(-1)组和sali 20μg·mL^(-1)组的N-cadherin,FN,Vimentin,α-SM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肺癌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抑制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Β-CATENIN 人肺腺癌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实 肖锋 +5 位作者 胡晓雪 段雪云 熊义涛 王金波 李成银 孙婉瑾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 目的:分析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 mm×30 m)分离,程序升温条件为初始温度40℃,保持3 min,以4℃/min升至120℃,保持5 min,以8℃/min升至16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 m L/min;分流比100∶1,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230℃。结果:从10批样品得到的HS-GC-MS图谱中共识别17个共有峰,结合文献识别为2,3,5,6-四甲基吡嗪(No.12,含量3.34%)、D-柠檬烯(No.8,含量16.26%)和α-蒎烯(No.3,含量6.94%)等相关物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情况,其中可能主要有效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D-柠檬烯和α-蒎烯,同时含有月桂烯、β-蒎烯、蒈烯等萜类透皮吸收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气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咳喘浸手浴足Ⅰ号 2 3 5 6-四甲基吡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