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P工艺高磁感取向硅钢形变和初次再结晶退火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宏云 余驰斌 +3 位作者 鲍思前 魏俊杰 王峰 唐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2,29,共5页
以实验室模拟CSP连铸连轧工艺制备的热轧硅钢为基板,通过实验室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退火实验,采用XRD和EBSD技术对样品从热轧到初次再结晶阶段的织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SS晶粒起源于热轧的次表层,沿着次表层到中心层逐渐降... 以实验室模拟CSP连铸连轧工艺制备的热轧硅钢为基板,通过实验室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退火实验,采用XRD和EBSD技术对样品从热轧到初次再结晶阶段的织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SS晶粒起源于热轧的次表层,沿着次表层到中心层逐渐降低,热轧板中心层主要为{001}〈110〉织构。一次冷轧后,次表层存在强的{001}〈110〉和{112}〈110〉织构;1/4层存在强的{001}〈110〉和{112}〈110〉以及较强的{111}〈112〉织构;中心层则只存在强的{001}〈110〉织构。初次再结晶后,硅钢形成了强点{111}〈112〉织构的γ织构,GOSS织构再次出现,且分布在{111}〈112〉织构周围。GOSS晶粒周围以35°~55°大角度晶界为主,同时还有很高的Σ3和Σ5重合位置点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工艺 热轧 冷轧 初次再结晶退火 织构
原文传递
学风·场域·知识——关于抗战前清华知识人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宏云 孙宏英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共14页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清华大学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研究对象,本文尝试借鉴知识社会学的思考路径,以文学叙述为依托,试图呈现清华知识人知识生产与发表的一般特征及其相关社会文化背景。对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分别从“学风”与“场城”两...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清华大学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研究对象,本文尝试借鉴知识社会学的思考路径,以文学叙述为依托,试图呈现清华知识人知识生产与发表的一般特征及其相关社会文化背景。对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分别从“学风”与“场城”两个维度进行。前者偏重探讨知识观念转变的影响,后者突出外在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知识人 学风 知识场城 知识生产与发表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观念溯源——《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宏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若干学者认为:中国知识界于1930年代阐述的“现代化”概念,是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有助于克服“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概念的片面性。他们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申报月刊》的“中国... 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若干学者认为:中国知识界于1930年代阐述的“现代化”概念,是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有助于克服“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概念的片面性。他们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其实,经过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与“西化”的论战,确实出现了由“西化”向“现代化”观念转变的现象;但以《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作为这种转变论的重要依据,不仅存在逻辑问题,而且也混淆了历史的时空次序。《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基本上不以中西文化问题作为出发点,而是围绕着中国在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现代化道路之间如何抉择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在唯物史观兴盛的语境下发生的,或具有党派政治背景,可以视作日后中共普及的中国现代化观念的一种思想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申报月刊》 "思想理路"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宏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孙中山在其国民会议主张中所表达的职业代表制,很难说是其民权思想真正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标志,更像是一种应对时局、把握机会的政治实用主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职业代表制 国民会议 民权 选举
下载PDF
行政效率研究会与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宏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6,共8页
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行政效率研究会是以研究中国行政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宗旨的政府机构 ,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既是它产生的主要背景 ,也得益于它的影响与推动。行政效率研究会的行政研究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 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行政效率研究会是以研究中国行政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宗旨的政府机构 ,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既是它产生的主要背景 ,也得益于它的影响与推动。行政效率研究会的行政研究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也促进了行政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效率研究会 行政效率
下载PDF
学术连锁:高田早苗与欧美政治学在近代日本与中国之传播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4,共21页
欧美政治学的输入与传播为"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的重要一环,作为早稻田政治学奠基者的高田早苗,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高田以早稻田大学作为据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编译出版讲义及"早稻田丛书",将19世纪末20... 欧美政治学的输入与传播为"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的重要一环,作为早稻田政治学奠基者的高田早苗,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高田以早稻田大学作为据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编译出版讲义及"早稻田丛书",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政治学著作引入日本,其中也体现了他的选择标准,即方法论上亲近实证主义,内容上倾向立宪帝国主义。高田的政治学著、译之作在清末被译成中文广为传播,为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名词、概念、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的参照,并且成为晚清士人思考民族国家问题的思想资源与论辩工具。这种知识流动的过程既是近代西方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向外扩张的结果,也是近代东亚学术连锁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田早苗 政治学 明治日本 晚清中国
下载PDF
陈之迈与抗战前的“民主与独裁”论战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宏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19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民主与独裁”论战 ,是一个已被学术界关注较多的话题 ,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但笔者认为其中仍然存在着若干被忽略的问题。比如 ,如何从参与论战的专业政治学者的角度来检讨论战表面话语背后的“思想资源”与“... 19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民主与独裁”论战 ,是一个已被学术界关注较多的话题 ,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但笔者认为其中仍然存在着若干被忽略的问题。比如 ,如何从参与论战的专业政治学者的角度来检讨论战表面话语背后的“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本文通过梳理论战的言论脉络 ,追踪文本线索 ,得出以下结论 :论战要角之一———清华政治学者陈之迈借用英国政治学者巴塞特 (R Bassett)的“民主”概念和美国政治学者罗杰士 (LindsayRogers)的“危机政府” (CrisisGovernment)理论疏解了“民主论”者与“独裁论”者之间的理论张力 ,特别是为作为自由主义者的“独裁论”者提供了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加速了这场“民主与独裁”论战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之迈 “民主与独裁”论战 “民主” “危机政府”
下载PDF
1905——1907年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战与伯伦知理《国家学》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宏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在20世纪初的革命、立宪两派的论战中,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争与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有一定的学理渊源。两人都重视伯伦知理关于民族与国民的学说,并以“民族”与“国民”为基本概念来分析民族不同同为国民的可能后果,作为各... 在20世纪初的革命、立宪两派的论战中,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争与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有一定的学理渊源。两人都重视伯伦知理关于民族与国民的学说,并以“民族”与“国民”为基本概念来分析民族不同同为国民的可能后果,作为各自主张的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革命 民族 国民 伯伦知理
下载PDF
由“经济”到学术:现代政治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7,共13页
现代政治学科在北大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知识变动与权力规训的复杂过程。清末,经世思潮与"中体西用"论结合,催生了京师大学堂等新式教育机构,以此来接纳西学与西政。由于立学宗旨尚停留在传统的经世济民之政治概念上,统治者便... 现代政治学科在北大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知识变动与权力规训的复杂过程。清末,经世思潮与"中体西用"论结合,催生了京师大学堂等新式教育机构,以此来接纳西学与西政。由于立学宗旨尚停留在传统的经世济民之政治概念上,统治者便力求将法政教育约束在国家治理的应用层面。进入民国,蔡元培对北大法科进行人事整顿与制度改革,着力引导其走向学术化道路。周鲠生、王世杰等英美派留学生因之掌控了法科的学术行政职位,推动了法科教学制度与研究风气的转变,北大政治学系开始实现由欧陆派的国家学向美国流的政治学转变,与此同时,研究所、学会、专业学术期刊等相应的现代学术建置也陆续出现,标志着现代政治学科在北大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政治学 蔡元培
下载PDF
再析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初政党的力量状况、政治行为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来进一步揭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表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政党成员多不具备西方政党运作所需的理性认识,而是经常表现为极端敌视或机会主义的党派... 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初政党的力量状况、政治行为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来进一步揭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表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政党成员多不具备西方政党运作所需的理性认识,而是经常表现为极端敌视或机会主义的党派意识,因而损害了正当的党派竞争。这不仅不利于本来就弱小的政党阵线的成长,反而使极权势力可籍此而逐步摧毁民初政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政党力量 党争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抗战前行政学输入与行政研究的兴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宏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8-105,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行政学大规模输入我国;与此同时,国内行政研究机构纷纷设立,大学课程体系中行政学比重明显增加,行政学与行政研究出现了本土化趋势。
关键词 行政学 行政研究 研究机构 课程设置 本土化
下载PDF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宏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 ,略人之所详”之旨 ,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 ,结合文本分析 ,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 ,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 :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 ;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 ;三。
关键词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浦薛凤“政治五因素”论的形成与展开——兼论其在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政治五因素”论是浦薛凤创立的一种用以解释和研究政治的理论方法,文章对该理论方法的内容、形成与反响、应用及其在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意义进行论述。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独立的视角来看,“政治五因素”论是一项不应忽视的理论... “政治五因素”论是浦薛凤创立的一种用以解释和研究政治的理论方法,文章对该理论方法的内容、形成与反响、应用及其在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意义进行论述。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独立的视角来看,“政治五因素”论是一项不应忽视的理论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薛凤 政治五因素 政治学
下载PDF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宏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近50多年来大陆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研究,除了"文革"期间的停滞,总体上是进步的。"文革"前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分析与评价,是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为准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着... 近50多年来大陆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研究,除了"文革"期间的停滞,总体上是进步的。"文革"前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分析与评价,是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为准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着重论述五权宪法的阶级属性与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中国革命史的范畴,通过转换视角、拓展范围、尝试新方法,深化与细化了以往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但不少论著只是重复前人成果,对有关五权宪法思想的史料与史实的研究仍重视不够,若干重要问题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下载PDF
布赖斯政治学著作在近代中国之译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宏云 《政治思想史》 2016年第3期168-181,共14页
笔者以往较多关注民国时期美国政治学对中国政治学尤其是清华政治学系的影响,并撰文探讨中国近代政治学科的形成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法政学的关系。来自美日两方面的影响固然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而对来自作为现代宪政... 笔者以往较多关注民国时期美国政治学对中国政治学尤其是清华政治学系的影响,并撰文探讨中国近代政治学科的形成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法政学的关系。来自美日两方面的影响固然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而对来自作为现代宪政发源地的英国的影响,更不能忽视。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英国虽然形成较晚,落后于美国,但是学院式的政治研究在英国却是富有传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系 近代中国 译介 著作 赖斯 政治学科 中国政治学 民国时期
下载PDF
严复的政治学译著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6,共15页
受斯宾塞和白芝浩等英国学者的影响,严复信仰"科学"是探索自然原理和认识人类社会关系法则的基本手段。基于对"物理""政理"之间的学术和学科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严复翻译了甄克斯的《社会通... 受斯宾塞和白芝浩等英国学者的影响,严复信仰"科学"是探索自然原理和认识人类社会关系法则的基本手段。基于对"物理""政理"之间的学术和学科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严复翻译了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并据西莱的《政治学导论》作《政治讲义》,由此向国人传播了关于人类进化、国家与政体以及政治学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为直接沟通英国政治学传统,引导中国政治学走向学术化、科学化和本土化做出了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社会通诠》 《政治讲义》
下载PDF
1924年孙中山“民族主义”讲演的文本与本意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宏云 《政治思想史》 2015年第4期171-185,200,共15页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讲演是理解孙氏晚年民族主义的重要文本。它与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不属于同一种理论系统,其思想核心并非如人们所强调的体现其进步性的反帝思想,而是思考如何构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讲演是理解孙氏晚年民族主义的重要文本。它与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不属于同一种理论系统,其思想核心并非如人们所强调的体现其进步性的反帝思想,而是思考如何构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建国问题。其前后之民族主义思想一以贯之,近似于"族群民族主义"(ethnonationalism)类型,与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民族国家之建构,有着一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讲演 民族主义
下载PDF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段政争中的赣局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92,共17页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中山与段祺瑞两派在赣省地盘及其军、政长官的人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前者以江西为北伐之门户,计划由李烈钧长赣;后者则与原直系叛将方本仁互为利用,支持方本仁抵拒北伐。各方斗争的实质是争夺赣省的军政控制...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中山与段祺瑞两派在赣省地盘及其军、政长官的人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前者以江西为北伐之门户,计划由李烈钧长赣;后者则与原直系叛将方本仁互为利用,支持方本仁抵拒北伐。各方斗争的实质是争夺赣省的军政控制权。与此同时,双方还围绕着善后会议与国民会议两种政治方案展开斗争。而北伐军在三曲滩之战的失利使国民党在赣局之争中落败,打断了孙中山对于时局的整体部署和作战计划。这一结果,使段派对于召开善后会议的表态趋于强硬,而孙派则由妥协让步乃至与其决裂。由此促使孙中山与国民党更加重视国民会议运动。在军事上,东征讨陈则成为广州大本营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段祺瑞 方本仁 江西政局 国民会议
下载PDF
“职业代表制”与民国政治史述论——以中国国民党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宏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共10页
晚清民国,中国政治生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突出表现为从"地域观念"向"职业观念"的转变。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社会解体,新的城市职业群体和集团力量涌现,基于地域因素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度难以应对并进行吸纳。欧洲... 晚清民国,中国政治生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突出表现为从"地域观念"向"职业观念"的转变。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社会解体,新的城市职业群体和集团力量涌现,基于地域因素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度难以应对并进行吸纳。欧洲大战之后,受西方改造代议制思潮的影响,"职业代表制"成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改造北洋政府腐败政治的重要手段。在建国问题上,孙中山始终坚持"革命程序论",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提出"以职业团体为基础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那么,如何看待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中关于宪政阶段国民大会由地域代表制产生之方式与基于职业代表制的组成国民会议原则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成为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各派系斗争的政治遗产,也牵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之大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会议"与"革命程序论"作为孙中山遗教而被贯彻落实,"职业代表制"亦写入相关法律文件,进入实践阶段。但是,职业代表制的运作成效如何,是否存在操控、收买?抑或该制度在中国尚缺乏适宜之土壤?从根本上说,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看不出其与工业化和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正向递进的变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议制 职业代表制 地域代表制 国民党 孙中山
下载PDF
辻武雄的中国教育考察及其亚洲主义言行——兼论其考察记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宏云 赵思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1898年8月,辻武雄受日本开发社委派来中国作教育考察。历时半年,先后到达北京、天津、上海等九座城市。并将其见闻与感想以"清国通信"为题陆续刊登在《教育时论》上,不啻为对戊戌政变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现地报告。辻武雄... 1898年8月,辻武雄受日本开发社委派来中国作教育考察。历时半年,先后到达北京、天津、上海等九座城市。并将其见闻与感想以"清国通信"为题陆续刊登在《教育时论》上,不啻为对戊戌政变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现地报告。辻武雄此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的新式教育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政变前后的时局对此所产生的影响,在其言行背后有着强烈的亚洲主义关怀。此番考察为日本开启对华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也更加坚定了辻武雄个人的亚洲主义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辻武雄 教育考察 教育时论 兴亚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