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刘卓 付鹏 +2 位作者 沈念 曹曦 孙廷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1-0075,共5页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资料,对象为就诊我院的POAG及OHT患者共计纳入200例,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MLT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视力、双侧眼压、眼部反应、眼部用药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整体对比(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对侧眼眼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OAG及OHT患者治疗中,MLT治疗可有效、安全降低患者眼压,减少眼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 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廷励 张晓湄 张永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57眼接受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55眼接受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联合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6~12个月,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泪道冲洗通畅度、泪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程度),以治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结果泪道浚通组有效率为77.58%。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0.70%。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9.09%,联合术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浚通术组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中,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及泪道浚通术疗效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成本低廉,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泪道浚通术 球头硅胶管植入术 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
下载PDF
微小切口在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廷励 陈金卯 王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80-1981,共2页
目的比较微小切口与Parks切口在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的术后恢复情况,为斜视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单眼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6例,8例行微小切口,8例行Parks切口。术后随访45d,观察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患者的疼痛感、结膜... 目的比较微小切口与Parks切口在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的术后恢复情况,为斜视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单眼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6例,8例行微小切口,8例行Parks切口。术后随访45d,观察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患者的疼痛感、结膜水肿程度、充血程度、眼睑肿胀程度和矫正视力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睑肿胀和矫正视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45 d,两组患者在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arks切口斜视手术比较,微小切口斜视手术能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在其他方面,术后观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切口 PARKS切口 共同性外斜视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4
作者 孙廷励 谢春霞 马翔 《右江医学》 2014年第3期379-380,共2页
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的眼病,女性多发,以溢泪、流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阻塞的鼻泪管再通。我们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2例(72眼)分别行泪道浚通术和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 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的眼病,女性多发,以溢泪、流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阻塞的鼻泪管再通。我们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2例(72眼)分别行泪道浚通术和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1研究对象慢性泪囊炎患者52例72眼,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6~72岁,发病1~lO年。术前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反流,均为鼻泪管阻塞,未行手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泪道浚通术组24例31眼,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联合手术组)28例41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泪道浚通术 球头硅胶管植入术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5
作者 孙廷励 陶耘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681-681,共1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从利用额肌的手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从利用额肌的手术、加强提上睑肌的手术、额肌及提上睑肌吻合手术、利用其他眼眶组织加强上睑的手术等四方面作一综述。笔者认为,治疗方案中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除常规的外眼形态,肌力等,还有与手术相关的检查,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加之与患者完善的沟通,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可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额肌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湄 马师强 孙廷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将视觉电生理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索一种有效、敏感及简便的青光眼诊断方法。方法:对可疑青光眼60例(105眼)、正常对照30例(60眼)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振荡电位(OPs)各项指标的检测;对... 目的:将视觉电生理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索一种有效、敏感及简便的青光眼诊断方法。方法:对可疑青光眼60例(105眼)、正常对照30例(60眼)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振荡电位(OPs)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有以上指标异常的66眼进行分组,干预组34眼,观察组32眼,干预组局部用药,眼压下降至患者基础眼压的30%。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追踪6~12mo。结果:可疑青光眼组P-ERG幅值降低及潜伏期延长、OPs波总值降低和P-VEP幅值降低及潜伏期延长,阳性率分别为57.1%,33.3%,47.6%,两项以上异常为36.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0.6%。6mo追踪随访各指标再进行组间对照,P-VEP幅值有显著差异。12mo追踪随访各指标再进行组间对照,OPs的总值有显著性差异,P-VEP的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觉电生理中的(P-ERG,P-VEP,OPs)检测在可疑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中有临床意义。经过6~12mo的追踪检查在所有的指标中P-VEP潜伏期、幅值及OPs总值比较敏感。因此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作为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作为观察病情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网膜电图 图形视诱发电位 振荡电位 青光眼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正常人与大视杯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湄 马师强 孙廷励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64-665,共2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大视杯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测的差异。方法对30例60眼正常人与17例31眼大视杯患者进行P-VEP、P-ERG检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视杯患者P-VEP、P-ERG的幅值及潜伏期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或P<0.01)。结论P-VEP、P...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大视杯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测的差异。方法对30例60眼正常人与17例31眼大视杯患者进行P-VEP、P-ERG检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视杯患者P-VEP、P-ERG的幅值及潜伏期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或P<0.01)。结论P-VEP、P-ERG可应用于大视杯患者的临床检测,达到早期诊断青光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大视杯 视觉电生理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湄 马师强 孙廷励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105只眼)可疑青光眼、30例(60只眼)正常人进行上述3项检测。结果在可疑青光眼组,上述3项检测阳性率依次为57... 目的探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105只眼)可疑青光眼、30例(60只眼)正常人进行上述3项检测。结果在可疑青光眼组,上述3项检测阳性率依次为57.1%、33.3%和47.6%,两项以上异常为36.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0.6%。结论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高,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 图形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干眼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护理手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马华贞 孙廷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159-162,共4页
干眼症是一种与泪液和眼表相关的多诱因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和泪膜的不稳定。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起始病因甚多,均能造成眼表面病理及生理改变。尽管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其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有着共通的规律。... 干眼症是一种与泪液和眼表相关的多诱因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和泪膜的不稳定。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起始病因甚多,均能造成眼表面病理及生理改变。尽管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其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有着共通的规律。其中,炎性反应是干眼症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凋亡机制、性激素等伴随其中。干眼症治疗的主流手段是采用泪液替代品或润滑眼药水,而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却是对因治疗而非单纯的改善临床症状。国内外学者在阐明干眼症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中医和手术治疗)以及护理知道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标准。本研究旨在对干眼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做一详尽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发病机制 炎性反应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自制硬膜外麻醉导管在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春荣 孙廷励 《微创医学》 202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在自制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寻找到鼻侧泪小管断端,并在自制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快速、顺利地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术后进行消炎、消肿、预... 目的观察在自制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寻找到鼻侧泪小管断端,并在自制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快速、顺利地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术后进行消炎、消肿、预防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睑外翻、泪小点豁裂或外翻及溢泪等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在拔除支撑物后未出现溢泪,总治愈率为90.0%(36/40)。2例下泪小管断裂伴下睑严重裂伤患者术后出现下睑、泪小点外翻;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下泪小点豁裂;1例下泪小管断裂合并严重鼻骨骨折患者,因支撑物未能完全植入鼻泪管处,2周后支撑物脱出。上述4例患者后期均出现了溢泪。结论在自制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可快速、顺利地将支撑物插入鼻泪管。硬膜外麻醉导管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将其作为泪道支撑物,既提高了手术效率,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贫困地区和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硬膜外麻醉导管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近视戴镜后复诊依从性对近视度数增加影响
11
作者 任敏玮 孙廷励 +1 位作者 杨水平 黄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008-0010,共3页
探究儿童近视戴镜后复诊依从性对近视度数增加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150例就诊后佩镜患儿(2019.08-2021.06)临资料进行探究,依据复诊时间(3个月、6个月、1年)分为三组,观察1组(3个月)、观察2组(6个月)、观察3组(1年),各... 探究儿童近视戴镜后复诊依从性对近视度数增加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150例就诊后佩镜患儿(2019.08-2021.06)临资料进行探究,依据复诊时间(3个月、6个月、1年)分为三组,观察1组(3个月)、观察2组(6个月)、观察3组(1年),各组分别为55、50、45例,分析各组戴镜后复诊时屈光状态。结果 各组男女例数差值均<8例,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初诊时年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度对比,1年(等效球镜)SE增加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佩戴近视镜患儿,遵医嘱复诊并调整镜片度数可显著减缓近视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近视镜 复诊依从性 近视度数 屈光度 1年等效球镜增加值 屈光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