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基层类型对沥青面层低温收缩性能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徐永丽 郭阳 孙志棋 《中外公路》 202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基层类型对沥青面层低温收缩性能的影响,针对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两种类型,设计两种沥青路面组合结构:AC‑16+水泥稳定碎石和AC‑16+沥青稳定碎石。在两种材料侧面的中心和层间界面特征位置粘贴应变片,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法... 为了研究不同基层类型对沥青面层低温收缩性能的影响,针对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两种类型,设计两种沥青路面组合结构:AC‑16+水泥稳定碎石和AC‑16+沥青稳定碎石。在两种材料侧面的中心和层间界面特征位置粘贴应变片,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法,进行组合结构的温缩试验,获得在降温过程中各个位置的应变变化,分析基层类型对面层低温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温度为-30~20℃,每10℃为一个温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柔性基层各特征位置处的应变值与沥青面层十分接近,两者绝对差值为3.1%;柔性基层对应的沥青面层温缩应变更接近自由态的单体变形;在各温度范围内,柔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约束应变与半刚性基层结构相比平均降低了76.7%;随着温度的降低,层间应变差量平均值增大,柔性基层结构的层间应变差量远小于半刚性基层结构。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基层类型下沥青面层低温收缩能力的差别,可为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度收缩应变 温缩试验 沥青路面 基层类型 层间应变差量 温缩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180s劲度模量的低温开裂指数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崔世彤 易军艳 +2 位作者 冯德成 赵含 孙志棋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2,共8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材料性能测试,预测5~10年状况下沥青路面实际开裂的方法。依托开裂指数同沥青材料低温性能的关系,利用CAM模型(一种数学模型)拟合得到了5类常用沥青的180 s劲度模量值,预测并提出了PAV(压力老化)状态下各类沥青的开裂指... 提出了一种通过材料性能测试,预测5~10年状况下沥青路面实际开裂的方法。依托开裂指数同沥青材料低温性能的关系,利用CAM模型(一种数学模型)拟合得到了5类常用沥青的180 s劲度模量值,预测并提出了PAV(压力老化)状态下各类沥青的开裂指数。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种模拟方式预测的准确性。借助长吉高速实地芯样开裂情况调研,验证CI值(低温开裂指数)对沥青路面实际开裂水平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CAM模型下得到的沥青梁180 s模量计算方法简单,数据置信度高,预测得到的SBS改性沥青开裂指数与路面实际开裂水平一致,证明了利用沥青材料性能预测路面实际抗裂能力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依据规范提法,给出了五类北方常用沥青的CI值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低温开裂指数CI 180 s劲度模量 BBR试验 CAM模型
下载PDF
基于体视学理论的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研究
3
作者 孙志棋 韩金诺 +3 位作者 刘普栋 徐盛林 易洁 李永乐 《市政技术》 2023年第9期8-17,共10页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为沥青混合料细观仿真模型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开展研究。采用X射线CT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的三维图像并提取其二维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统计计算沥青混合...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为沥青混合料细观仿真模型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开展研究。采用X射线CT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的三维图像并提取其二维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统计计算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信息,基于体视学理论和图像的空间特征,建立沥青混合料二维与三维级配组成上的数学关系;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建立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细观结构模型,结合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进一步验证降维计算所需最小图像张数。结果表明:体视学算法结合图像空间提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二维替代三维图像信息的有效图像张数;考虑级配信息和断裂性能验证最小有效图像张数均为5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细观结构 图像处理技术 体视学 内聚力模型
下载PDF
机场SMA高温变形中集料倾角变化规律
4
作者 王海朋 谭忆秋 +3 位作者 孙志棋 诸一鸣 任俊达 邵显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7-403,共7页
为探究机场重载下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车辙变形特性,同时为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模型提供数据支持,针对SMA高温变形过程中集料倾角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采用车辙试件取芯方式,研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及高荷载作用下集料倾角随... 为探究机场重载下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车辙变形特性,同时为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模型提供数据支持,针对SMA高温变形过程中集料倾角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采用车辙试件取芯方式,研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及高荷载作用下集料倾角随碾压次数的变化规律.基于X-射线CT技术获取并重构了碾压前后沥青混合料的三维数字图像,提取了数字试件沿轮迹方向和垂直轮迹方向的二维图像,采用MATLAB编写图像的批量处理程序,获取二值化图像,进行集料倾角的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集料倾角的累计分布概率符合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混合料集料倾角在0°~20°分布最多;碾压后,沿轮迹方向0°~20°区间集料倾角概率保持增大,垂直轮迹方向40°~60°区间集料倾角概率保持增大;沿轮迹方向集料倾角变化与车辙变形线性相关;掺加70^#沥青的SMA集料较掺加SBS改性沥青的SMA集料倾角更易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集料倾角 机场 S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