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0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成超 谢德耀 +3 位作者 陈威华 杨笃聪 蒋成榜 郑亮承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26例体会
2
作者 孙成超 谢德耀 +1 位作者 蒋成榜 郑亮承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03-304,共2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 ,对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2 0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术中搭桥 1~ 5根 ,平均 ( 3 .3±0 .6)根。采用乳内动脉...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 ,对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2 0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术中搭桥 1~ 5根 ,平均 ( 3 .3±0 .6)根。采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搭桥术 ,其中 2例桡动脉搭桥 ,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平均时间为 ( 11.5±6.8)小时 ,其中 6例早期拔管。结果 :死亡 1例 (占 3 .8% ) ,术后并发出血 1例 ,胸腔积液 2例 ,反复发作房颤1例 ,再发心绞痛 1例 ,2 5例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均消失。结论 :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乳内动脉桥的应用 ,术后良好的心功能维护 ,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在条件成熟时 ,可有选择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外科手术 心血管
下载PDF
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低流量下动脉导管闭合术8例
3
作者 孙成超 谢德跃 +1 位作者 蒋成榜 郑亮承 《浙江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温室颤低流量 动脉导管闭合术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0例
4
作者 孙成超 杨笃聪 《浙江医学》 CAS 1994年第2期91-92,共2页
我科自1987年8月到1992年12月共作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0例,其中多数为恶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5~62岁,平均47岁。临床诊断:气管癌2例,肺癌7例,外(?)性支气管断裂(?)例.主要症状:气管癌主... 我科自1987年8月到1992年12月共作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0例,其中多数为恶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5~62岁,平均47岁。临床诊断:气管癌2例,肺癌7例,外(?)性支气管断裂(?)例.主要症状:气管癌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约3个月,均误诊为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肺癌的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咳血痰;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突出症状为活动时胸闷气促。X线检查所见:气管病变表现为两肺透光度增强;肺部病变可见右肺门块影伴上叶不张(5例),中下叶不张(1例),左肺门肿块伴左上叶不张(1例),左全肺不张(1例,外伤性)。纤支镜检查:外伤致左主支气管完全阻塞(距隆突约3~4cm)1例;在气管或支气管内见到新生物9例,其中支气管内的新生物堵塞右上叶开口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成形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MicroRNA-24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珏 黄伟聪 +2 位作者 郑亮承 孙成超 郑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在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研究miR-24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qRT-PCR检测心梗后心肌组织中miR-24表达情况;构建携带miR...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在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研究miR-24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qRT-PCR检测心梗后心肌组织中miR-24表达情况;构建携带miR-24的慢病毒及脂质体,心梗组织局部注射慢病毒转染miR-24及心肌原代细胞转染miR-24;caspase-3/7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超声心动图及Masson染色检测心功能及心梗面积;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表达谱芯片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靶位点。结果:miR-24在心梗部位及心梗周边区表达显著降低(P<0.01),心梗模型转染miR-24能够改善心梗后2周心功能(P<0.05),并减少心梗面积,抑制心梗局部细胞凋亡水平;原代心肌细胞转染miR-24能减少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芯片检测发现miR-24可能通过BCL2L11、ANK3及SGPL1等基因起作用。结论:miR-24在心梗后心肌组织中低表达。miR-24能抑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凋亡水平,进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icroRNA-24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初环 林洁 +4 位作者 冯霞飞 谢强丽 曹艳君 刘庆华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60-3661,共2页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并发症 急性 主动脉弓替换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手术死亡率 2009年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凯 陆地 +3 位作者 张博 杨立猛 郑哲 孙成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53-285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抑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213例,应用HAMD17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SF-36简易生活量表进行HRQOL评分并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27.7%,轻度抑郁为25.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抑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213例,应用HAMD17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SF-36简易生活量表进行HRQOL评分并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27.7%,轻度抑郁为25.8%,中度抑郁为1.4%,重度抑郁为0.5%。未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比例为83.1%,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比例16.9%。抑郁患者SF-36的8个维度以及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1)。PCS得分组抑郁组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MCS得分抑郁组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分层分析显示:未受过高等教育较受过高等教育显示了更差的HRQOL。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对HRQOL的影响比非抑郁患者严重,特别是未受过高等教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晓芬 池胜英 +2 位作者 金烈烈 孙成超 缪剑霞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 (CPB)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 2 1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7) ;抑肽酶组 (B组 ,n =7) ,给予抑肽酶 5 0 0万U ,CPB前给予 1/ 2量 ,余加入预充液 ;乌司他丁组 (C组 ...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 (CPB)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 2 1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7) ;抑肽酶组 (B组 ,n =7) ,给予抑肽酶 5 0 0万U ,CPB前给予 1/ 2量 ,余加入预充液 ;乌司他丁组 (C组 ,n =7)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kg ,1/ 3量用于CPB前 ,1/ 3加入预充液 ,另 1/ 3复温时给予。于麻醉后CPB前 (T1)、CPB 30min(T2 )、停CPB(T3)、停CPB后 3h(T4 )、2 4h(T5 )、72h(T6 )采集静脉血 ,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和内皮素 - 1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vWF三组变化趋势一致 ,T2已开始上升 ,与T1相比 ,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抑肽酶组与乌司他丁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T3、T4、T5、T6与T1相比 ,三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组与C组上升幅度较小些 ,T2与T3两时间点 ,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 P <0 .0 5 )。CPB时ET - 1有增高趋势 ,A组T2已明显上升 ,CPB后 3h达高峰 ,以后有下降趋势 ,但CPB后 72h仍高于CPB前 (P <0 .0 5 )。B组与C组ET - 1总体无增高趋势。结论 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 /损伤 ,CPB导致的某些继发因素使此损伤持续数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B 乌司他丁 保护作用 内皮细胞 抑肽酶 体外循环 对照组 预充液 ET 患者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对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瑜 孙成超 姜晓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对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常规使用4∶1含血心脏停搏液;(2)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组(CP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注...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对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常规使用4∶1含血心脏停搏液;(2)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组(CP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于转机前及术后24h分别采血测定心肌酶谱,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CP组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利于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瓣膜病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志敏 王珏 +4 位作者 范鸿洋 郑哲 翁家侃 孙成超 褚茂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MSC-MP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Sprague-Dawley大鼠MSCs并培养,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培养72h,以诱导细胞凋亡释放MSC-MPs。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获取MSC-MPs,透射...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MSC-MP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Sprague-Dawley大鼠MSCs并培养,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培养72h,以诱导细胞凋亡释放MSC-MPs。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获取MSC-MPs,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边缘区注射膜微粒及对照试剂。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梗死边缘区血管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yonWillebrand因子以确定血管新生情况,real-timePCR检测心梗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结果:MSCs凋亡后可以释放膜微粒,MSC-MPs来自MSCs,直径为100-1000nm。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注射MSC-MPs后,第7天和第28天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第28d时心梗面积比对照组减小,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第7天时心梗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结论:MSC-MPs可以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粒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经腋下5cm小切口行肺大疱缝扎术36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亮承 程德志 +2 位作者 董光同 孙成超 谢德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7-347,共1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行肺大疱缝扎术的可行性。 方法 经腋下 5cm ,肺大疱结扎术 36例。左侧 16例 ,右侧 18例 ,双侧 2例。全部并发气胸。肺上叶 31例 ,上、下叶 4例 ,下叶背段 1例。 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平均 36分钟。术中开胸出血量均 &... 目的 探讨小切口行肺大疱缝扎术的可行性。 方法 经腋下 5cm ,肺大疱结扎术 36例。左侧 16例 ,右侧 18例 ,双侧 2例。全部并发气胸。肺上叶 31例 ,上、下叶 4例 ,下叶背段 1例。 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平均 36分钟。术中开胸出血量均 <10ml。 1例术后出现活动性胸腔出血 ,再次进胸止血。其余病人术后胸液引流量平均 12 4ml,全组创口Ⅰ期愈合 ,无肩关节活动障碍 ,全组随访至今无气胸复发。 结论 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大疱缝扎术创伤小 ,操作简单 ,疗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肺大疤缝扎术 气胸 肺大疤
下载PDF
SDF-1α在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缺血心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原波 尹琪 +3 位作者 金培峰 黄伟聪 旷文安 孙成超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6-140,145,共6页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体内对移植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能否提高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脏的疗效。方法:将用2μg/mL SDF-1α预处理过的干细胞与未处理组干细胞置于低氧无血清条件下6 h,用ELISA法检测VEGF的分泌。建立大鼠...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体内对移植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能否提高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脏的疗效。方法:将用2μg/mL SDF-1α预处理过的干细胞与未处理组干细胞置于低氧无血清条件下6 h,用ELISA法检测VEGF的分泌。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在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边缘区注射50μL不含干细胞的IMDM(对照组,n=18)或含有3×106干细胞的IMDM(MSCs组,n=18)或含有3×106干细胞与2μg hSDF-1α的IMDM(SDF-1α+MSCs组,n=18)。4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生存因子Bcl-2、磷酸化Akt4的表达,ELISA法检测VEGF及SDF-1α的表达量。4周后,接受心超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DF-1α蛋白能促进体内和体外环境下VEGF的分泌。Western blot证实经SDF-1α处理后,促生存因子Akt和Bcl-2表达增加。心梗后4周,相比单纯MSCs组而言,SDF-1α+MCSs组能更多地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但是在心功能方面,SDF-1α+MCSs组和MSCs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SDF-1α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提高生存因子的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但未能加强干细胞移植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移植 毛细血管新生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怀勤 肖刚峰 +4 位作者 孙成超 杨德业 徐力辛 黄伟剑 林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EPCs,采用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制备去细胞瓣膜支架,将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接种到去细胞瓣膜上。结果经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 目的探讨利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EPCs,采用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制备去细胞瓣膜支架,将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接种到去细胞瓣膜上。结果经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后,细胞成分全部去除,纤维支架保存完好。去细胞处理后瓣膜无明显细胞毒性。人外周血EPCs与去细胞瓣膜共孵育2周后,细胞紧贴瓣膜表面生长形成一层连续的单细胞层,初步生物力学测定示去细胞前与再内皮化后,瓣膜力学特性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得到的EPCs能够再内皮化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外周血EPCs是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新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内皮祖细胞 组织工程瓣膜
下载PDF
Fas/FasL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式琇 俞康 +1 位作者 谢聪颖 孙成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 Fas/Fas 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 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肺癌转移淋巴结的 Fas/Fas L表达。结果 肺癌的 Fas表达率为 52 .3% (2 2 /4 2 ) ,其中鳞癌为 58.3% (1 4/2 4 ) ,... 目的 探讨 Fas/Fas 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 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肺癌转移淋巴结的 Fas/Fas L表达。结果 肺癌的 Fas表达率为 52 .3% (2 2 /4 2 ) ,其中鳞癌为 58.3% (1 4/2 4 ) ,腺癌为 44.4% (8/1 8) ,二者无显著差异 (P>0 .0 5)。肺癌的 Fas表达与有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P>0 .0 5)。肺癌的 Fas L表达为 57.1 % (2 4 /4 2 ) ,其中鳞癌 58.3% (1 4/2 4 )与腺癌 55.5% (1 0 /1 8)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0 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 Fas L表达为 72 .7% (1 6/2 2 ) ,无淋巴结转移的 Fas L表达为 40 % (8/2 0 ) ,有显著差别 (P<0 .0 5)。1 6例 Fas L阳性肺癌的转移淋巴结均呈表达 Fas L。结论 肺癌表达 Fas L,并可能在肺癌转移机制中起免疫逃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FAS/FASL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中秋 黄伟剑 +5 位作者 倪显达 张怀勤 孙成超 林超西 徐湘挺 计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对 6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资料作回顾分析 ,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U CG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关闭不全 ,二尖瓣...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对 6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资料作回顾分析 ,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U CG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关闭不全 ,二尖瓣位机械瓣叶开放幅度降低、消失 ,连续多普勒 (CW)估测瓣口面积≤ 1.2 cm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 (CDFI)示中度关闭不全 ,6例患者左房室均增大。其中 3例行急诊再次人工机械瓣置换 ,U CG特点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U CG能便捷实时监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 ,机械瓣置换后患者应定期行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谱勒 功能障碍 人工机械瓣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成榜 程德志 +3 位作者 何志锋 刘瑜 姜晓芬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60-1861,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TNF-α均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炎症 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式琇 谢聪颖 +2 位作者 张萍 陈必成 孙成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Bcl-2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4例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Bcl-2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4例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68.7%的食管鳞癌表达Survivin蛋白,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未见表达。Survivin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40.7%的食管鳞癌同时表达Survivin和Bcl-2,二者存在显著相关。表达Survivin和/或Bcl-2的食管鳞癌的细胞凋亡均显著减少。结论:食管鳞癌细胞表达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选择性表达于食管鳞癌的肿瘤细胞中,为食管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SURVIVIN BCL-2 表达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培峰 张浩 +2 位作者 郑亮承 蒋成榜 孙成超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是否会导致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泌和抗凋亡能力的改变。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成年大鼠糖尿病模型(n=6),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6),分别于体外利用全骨髓贴壁法来扩增和纯化骨髓... 目的:研究糖尿病是否会导致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泌和抗凋亡能力的改变。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成年大鼠糖尿病模型(n=6),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6),分别于体外利用全骨髓贴壁法来扩增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Cell Count kit-8(CCK-8)分别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来评价增殖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量;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和膜联蛋白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的抗凋亡能力。结果:来源于糖尿病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较正常的大鼠显著性减慢(P<0.01),在形态学上则表现为较正常的细胞更扁平。VEGF和IGF-1的分泌量较正常大鼠来源的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分泌量为(80.7±13.1)pg/mL和(67.9±12.3)pg/mL(P<0.05),IGF-1的分泌量分别为(374.8±41.2)pg/mL和(281.8±26.8)pg/mL(P<0.01)。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糖尿病来源的干细胞抗凋亡能力显著性降低,两组早期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8.7±3.4和37.1±2.4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成功地在体外进行增殖培养,但是其在增殖能力、分泌、抗凋亡能力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上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间充质干细胞 VEGF 细胞凋亡 增殖 大鼠
下载PDF
血清连接素抗体水平在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异常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惠民 张旭 +3 位作者 夏君慧 王珏 孙成超 叶好好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和ELISA法测定血清Titin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穴1雪MGT组TitinAb阳性率为72.9%,明显高于MGH组的12.5%和MGN组的22.2%(均P<0.05);(2)血清TitinAb阳性者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血清AChRAb水平均高于血清TitinAb阴性者(均P<0.01);(3)MG患者血清TitinA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血清AChRA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4)随访发现TitinAb阳性者术后1.5年内症状再度加重9例12次,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明显高于TitinAb阴性者的1例次(P<0.05)。结论血清TitinAb水平可能是MGT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患者 胸腺增生 连接素 重症肌无力 临床意义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亮承 孙成超 +3 位作者 谢德耀 蒋成榜 陈力 王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治疗 二尖瓣脱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