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期翻修治疗全膝置换术后感染化验指标动态观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振辉 刘军 +5 位作者 张宇 田孟强 孙云波 曹建刚 王磊 王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Ⅱ期翻修治疗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化验指标动态变化,探讨感染有效控制的敏感指标。[方法]自2004年6月~2008年4月本院共收治TKA术后延迟感染患者20例,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假体植入Ⅱ期关... [目的]分析Ⅱ期翻修治疗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化验指标动态变化,探讨感染有效控制的敏感指标。[方法]自2004年6月~2008年4月本院共收治TKA术后延迟感染患者20例,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假体植入Ⅱ期关节翻修治疗,每周检查血常规、红血球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最为敏感的监测指标。[结果]C反应蛋白对感染控制最为敏感,其最大值出现在抗生素骨水泥隔体植入术后第1周,之后迅速减低,术后第2周和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105.84,p〈0.05)。ESR的最大平均值出现在隔体植入术前,平均为52.14mm/1h,之后缓慢下降,术后6周时基本接近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和ESR在Ⅱ期翻修假体植入术后均升高,术后第2周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而ESR仍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治疗期间呈总体下降趋势,隔体植入术后6周时平均为4.1×10^9/L,但存在较多的波动。中性粒细胞各个时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Ⅱ期翻修治疗全膝置换术后感染控制指标中C反应蛋白最为敏感,治疗过程中一过性的升高无明显临床意义,ESR、白细胞计数相对不敏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动态变化无明显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迟发感染 Ⅱ期翻修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CT扫描确定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振辉 刘军 +5 位作者 张宇 孙云波 曹建刚 王磊 田孟强 王沛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对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精确确定的作用。方法将200例(252膝)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经验组(64例):TKA术中根据术者触摸外科股骨上髁轴线联合Whi-teside线联合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②CT扫描组(136例)...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对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精确确定的作用。方法将200例(252膝)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经验组(64例):TKA术中根据术者触摸外科股骨上髁轴线联合Whi-teside线联合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②CT扫描组(136例):术前CT扫描确定股骨后髁角,术中采用可调外旋定位器复制CT确定的外旋角度,其余TKA手术操作相同。两组术后均行CT扫描确定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角度并对其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经验组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角度为2.8°±0.14°,CT扫描组为1.2°±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1)。经验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32.1%,CT扫描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结论术前CT扫描确定股骨远端后髁角可以有效提高TKA手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振辉 杜文君 +2 位作者 张学利 江汉 王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58-1461,1465,共5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2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10例另行脊髓造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并采用IPP软件计算Cobb’s角、椎...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2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10例另行脊髓造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并采用IPP软件计算Cobb’s角、椎体旋转度、侧方移位程度;3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随访观察腰椎融合、畸形矫正、疼痛缓解情况,同时采用VAS、LBO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0.5)h,出血(400±30)ml,透视时间(30±5)min。32例患者均获随访,期限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术后8个月、16个月进行X线复查,24例患者获骨性融合(75%),末次随访时平均侧弯Cobb’s角从37.2°减少至18.4°,纠正率23.7%;平均前突角度从术前13.1°增加到16.4°,增长率25.1%;平均顶椎旋转度从14.2°减少至9.8°,纠正率31.0%;手术前后腰椎侧弯、前突角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前平均VAS和LBOS平均为5.8±2.1、21.8±11.6,末次随访时分别增加为3.1±1.9、44.8±15.1,32例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2%。并发症情况:融合失败8例,内固定断裂1例,症状不缓解2例,神经根损伤2例,脑脊液漏2例,融合节段以外邻近节段退变3例需二次手术延长固定。[结论]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只有严格神经组织微创操作、椎体内固定个体化设计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弯 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振辉 李会明 +4 位作者 杜文君 张学利 田融 张颖 王沛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4例,记录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MRI特点,均行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取出术,记录手术情况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4例,记录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MRI特点,均行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取出术,记录手术情况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手术时间(1±0.3)h,平均出血量(300±30)ml。24例患者术前腰NRC、腿NRC、ODI评分分别为(7.34±1.63)分、(7.26±2.16)分、(52.35±6.49)分,术后8个月随访时分别为(3.26±1.14)分、(3.65±2.73)分、(73.78±8.60)分,术前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9例,良2例,可3例。结论游离型LDH临床症状较重,MRI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腰椎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切除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游离髓核 后路减压
下载PDF
胸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失误12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振辉 杜文君 +2 位作者 冯世庆 王沛 江汉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 治疗失败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振辉 王沛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关键词 腰椎侧凸 退变 椎管狭窄
下载PDF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振辉 杜文君 +2 位作者 江汉 冯世庆 王沛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X^2检验,P<0.05)。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保守与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振辉 杜文君 +3 位作者 江汉 郑永发 冯世庆 王沛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0例,手术治疗72例,其中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44例;非手术治疗48例。详细记录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2年时...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0例,手术治疗72例,其中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44例;非手术治疗48例。详细记录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2年时的AM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21例失访,3例死亡。两组治疗后6个月、2年时AMS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内非手术组6例出现并发症(6/48,12.5%),手术组4例出现并发症(4/72,5.6%),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疗效可靠。早期手术能够解除脊髓压迫,稳定颈椎,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和自体血回吸收器对TKA术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磊 刘军 +4 位作者 史博 孙云波 张宇 赵慧雯 孙振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9-781,共3页
目的明确单剂量氨甲环酸(TXA)关节腔内注射和自体血回吸收器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124膝),男24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03±6.84)岁。根据TKA控制术... 目的明确单剂量氨甲环酸(TXA)关节腔内注射和自体血回吸收器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124膝),男24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03±6.84)岁。根据TKA控制术后失血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TXA注射组(实验组,49例)和自体血回吸收器应用组(对照组,75例)。分析TKA术后血常规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术后7d实验组输血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17.33%(1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3、7d,实验组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d实验组总失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7d,2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单剂TXA注射对于TKA术后止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输血 自体 失血 手术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军 孙振辉 +6 位作者 田峥巍 孙云波 王磊 曹建刚 田孟强 张宇 王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风险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5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4例(344膝),其中传统切口(convention incision,CI)置换组146例(246膝),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风险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5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4例(344膝),其中传统切口(convention incision,CI)置换组146例(246膝),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置换组58例(98膝),均采用Zimmer公司NEXGEN-LPS人工全膝关节,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不同时间阶段行走距离、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04例均获随访,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微创组和对照组麻醉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检验,P〈0.05),微创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24h、1周、1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3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24h、1周、2周非负重主动活动度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HSS评分术后24h、1周、2周膝关节HS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月HSS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四头肌损伤小,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时间较早,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术后远期步行距离、膝关节非负重主动活动度及HSS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微创手术 股内侧肌下入路
下载PDF
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宇 孙振辉 +4 位作者 夏英鹏 申庆丰 于斌 崔子健 张学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oflumbar posterior vertebral edge,OLPV)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OLPV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后路充分减压基...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oflumbar posterior vertebral edge,OLPV)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OLPV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后路充分减压基础上选择性行间盘、后突骨块或问盘+骨块切除,1例伴腰椎失稳且减压范围较大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植骨。[结果]4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完全或明显改善,仅4例部分残留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术后病理均提示符合骨软骨病特点;随访5~8年(平均6.8年),6例诉偶有腰痛但程度多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全部病例未见腰椎失稳表现;内固定组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患者术前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为(14.73±2.06)分,术后3个月时评分(27.144-4.13)分,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终末随访时为(26.584-2.23)分,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7%。[结论]OLPV主要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在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压迫严重或伴有髓核疝出时需尽早手术治疗;术中需在充分显露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致压物,通常无需内固定或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软骨结节 骨软骨病 后路减压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军 曹建刚 +4 位作者 张宇 田孟强 王磊 孙云波 孙振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0例(939膝)。男246例(296膝),女554例(643)膝。参照改良Krackow分型,Ⅰ型480例(512膝),Ⅱ型22...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0例(939膝)。男246例(296膝),女554例(643)膝。参照改良Krackow分型,Ⅰ型480例(512膝),Ⅱ型225例(278膝),Ⅲ型93例(147膝),Ⅳ型2例(2膝)。对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KS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单膝平均手术时间(60±7)min。66膝骨缺损进行植骨或垫块填充,除5例深部感染外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后710dX线检查提示胫股关节角(TF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14年随访。术后4年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内翻角度分型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4年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例患者中52例(6.5%)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TKA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短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良Krackow内翻膝分型方法对术中软组织松解、骨缺损填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骨关节炎 膝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相关颈脊髓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昊 李晖 +1 位作者 孙振辉 王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相关颈脊髓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方法选取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48例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自臂丛C7导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牙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示踪观察投射神经元短...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相关颈脊髓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方法选取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48例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自臂丛C7导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牙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示踪观察投射神经元短固有束神经元上行投射轴突纤维(PNs)在侧方脊髓内的走行和分布情况。手术显微镜下以显微咬骨钳蚕食法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显露右侧C7神经根并完全切断,采用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CAS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计数C7神经根切断后2、4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示踪剂分布于脊髓灰质两侧及相邻的白质内,与脊髓中央性损害MRI影像显示的"眼镜征"所在部位相仿;C7神经根切断后2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增加,C7分别为(64.5±13.6)、(63.7±12.3)个,C6分别为(34.5±12.2)、(36.9±12.0)个,C5分别为(26.6±10.1)、(26.4±10.5)个,C5、C6、C7C-fos和C-jun基因表达两两比较,P均<0.05。C7神经根切断后4 h,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减少,C5分别为(11.3±4.8)、(11.8±2.9)个,C6分别为(14.1±5.3)、(12.7±5.1)个,C7分别为(20.9±6.0)、(19.9±5.5)个,C5、C6、C7C-fos和C-jun基因表达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中央型损伤患者的C7、C8、T1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中央型损伤 神经通路 C-fos基因 C-JUN基因
下载PDF
“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世庆 王沛 +7 位作者 郭世绂 马信龙 邰杰 郑永发 孙景成 张义修 阮文东 孙振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削薄”、“打磨”、“漂浮”、“蚕食”等微创操作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8年(平均20个月),根据脊髓功能评分进行疗效综合评...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削薄”、“打磨”、“漂浮”、“蚕食”等微创操作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8年(平均20个月),根据脊髓功能评分进行疗效综合评价。结果:68例患者中优27例(39.7%),良24例(35.2%),可10例(14.7%),差7例(10.2%),优良率为75.0%。疗效差的7例患者中2例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导致不可逆性脊髓损伤;3例为外院术后疗效不佳于我院行二次手术;2例为胸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结论: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脊髓功能 减压术 微创外科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转NGF基因雪旺细胞和胚胎脊髓细胞悬液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世庆 孔晓红 +5 位作者 郭世绂 陈家童 王沛 马信龙 孙振辉 李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细胞悬液 (FSCS)、雪旺细胞 (SC)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修复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制成4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80只) ,1周后分别行空白对照组 (DMEM ) ,FSCS ,FSCS +SC和FSCS +NGFSC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 ,...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细胞悬液 (FSCS)、雪旺细胞 (SC)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修复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制成4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80只) ,1周后分别行空白对照组 (DMEM ) ,FSCS ,FSCS +SC和FSCS +NGFSC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 ,脊髓移植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髓基质蛋白 (MBP)、5羟色胺(5_HT)的表达情况 ,并根据图像分析各实验组脊髓移植物的免疫阳性反应变化 ;通过改良的Tarlov评分方法观察行为变化。结果 :FSCS +NGFSC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明显促进脊髓再生和修复 ,改善脊髓功能 ,4组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转NGF基因雪旺细胞和胚胎脊髓细胞悬液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时NGF基因修饰的SC局部释放的NGF能够刺激受损轴突再生 ,促进FSCS移植物与受损脊髓的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胚胎脊髓细胞悬液移植 治疗 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孟强 刘军 +6 位作者 王立德 张宇 田铮巍 王磊 孙振辉 曹建刚 孙云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7月通过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28例,术前患者临床表现以膝关节伸直受限和膝前痛为主。关节镜下检查...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7月通过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28例,术前患者临床表现以膝关节伸直受限和膝前痛为主。关节镜下检查并确认引起前交叉韧带撞击原因:股骨髁间窝狭窄或骨赘形成19例,陈旧性胫骨髁间嵴骨折导致交叉韧带止点抬高4例,前交叉韧带囊肿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交叉韧带止点选择不当2例。根据关节镜下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股骨髁间窝成形术;股骨髁间窝成形+胫骨髁间嵴骨赘切除术;关节清理+交叉韧带囊肿切除术;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复位重建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5个月,优19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1%。[结论]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膝关节渐进性伸直受限和膝前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关节镜的检查和镜下手术对其诊断和治疗有着极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撞击综合征
下载PDF
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如森 张学利 +5 位作者 田融 孙振辉 张颖 杜文君 崔子健 夏英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9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肩痛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个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锚钉内固定组、丝线固定组、单纯减压组术前术后各组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颈肩部疼痛评分锚钉内固定组优于其他两手术组(q检验,P<0.05)。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后路椎板成型和椎板减压是治疗混合型OPLL的有效方案;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锚钉内固定对术后颈肩痛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型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家强 马登越 +2 位作者 孙振辉 王磊 刘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18±6.88)岁。根据是否安置引流将所有患者分为引流组(60例)和加压包扎组(60例)。分析TKA术后血常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TKA术后总体失血量分别为(1 026.85±274.44)、(789.52±251.58)m L,加压包扎组低于引流组(t=4.938,P<0.01)。术后异体输血:引流组14例,加压包扎组5例,加压包扎组输血率低于引流组(χ2=5.065,P<0.05)。2组患者术后髌上周径差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降低异体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全膝关节置换 加压包扎
下载PDF
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附45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本清 杨小玉 +2 位作者 孙振辉 贾世孔 刘明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在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现象;术后3—6个月伤椎植入...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在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现象;术后3—6个月伤椎植入物由骨爬行替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提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术
下载PDF
Zn_(1-x)Co_xSe电学和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20
作者 孙振辉 《江西科学》 2007年第6期698-699,709,共3页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研究了Zn1-xCoxSe的能量、几何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质等。计算发现,Co原子掺入ZnSe晶格常数减小,并导致晶格畸变;分析了电子态密度图,结果表明带隙变窄;计算了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吸收峰展宽至更长...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研究了Zn1-xCoxSe的能量、几何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质等。计算发现,Co原子掺入ZnSe晶格常数减小,并导致晶格畸变;分析了电子态密度图,结果表明带隙变窄;计算了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吸收峰展宽至更长波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1-xCoxSe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