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脑屏障可逆性开放增强^(99m)Tc-TRODAT-1脑摄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文善 朱承谟 +1 位作者 吕中伟 吴锦昌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7-340,共4页
为探索应用血脑屏障可逆性开放是否可应用于增强99mTc -TRODAT - 1脑摄取 ,把 3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和开放组 ,分别给予左侧股静脉注射 0 .9%生理盐水和 2 0 %甘露醇 ;再经尾静脉注射 0 .2mL99mTc -TRODAT - 1( 7.4MBq)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 为探索应用血脑屏障可逆性开放是否可应用于增强99mTc -TRODAT - 1脑摄取 ,把 3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和开放组 ,分别给予左侧股静脉注射 0 .9%生理盐水和 2 0 %甘露醇 ;再经尾静脉注射 0 .2mL99mTc -TRODAT - 1( 7.4MBq)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99mTc -TRODAT - 1的脑摄取。将SD大鼠分为甘露醇组和甘露醇 +GBR12 90 9组 ,观察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是否影响99mTc -TRODAT - 1的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 ,开放组大鼠经注射甘露醇后 ,全脑和纹状体摄取在 2、30、60min时均比对照组增高 ,纹状体 小脑在 2min时也明显增高 ;甘露醇 +GBR12 90 9组纹状体 小脑值显著低于甘露醇组 ,表明甘露醇注射后并不影响99mTc -TRODAT - 1与DAT的结合特异性。说明血脑屏障的可逆性开放可应用于增加99mTc标转运蛋白显像剂进脑量的研究 ,以改善图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可逆性开放 多巴胺转运蛋白 TRODAT-1 锝99M标记 脑摄取 放射治疗 脑肿瘤 药物治疗 脑显像剂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文善 曹云云 +2 位作者 王余民 董彩虹 马伊磊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8期683-684,共2页
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GLA)植入穴位,实现穴位长期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创新方式。微创埋线操作通常是凭借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感觉将线体材料植入穴位组织,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解剖结构复杂... 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GLA)植入穴位,实现穴位长期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创新方式。微创埋线操作通常是凭借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感觉将线体材料植入穴位组织,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穴位有可能损伤神经、血管,甚至影响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埋线 穴位疗法 足三里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文善 楚宁宁 +2 位作者 王偲婧 王余民 姜国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根据超声影像下颈部多裂肌的解剖学特征和位置,观察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以颈痛为主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穴位局部横断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测定C_5、C_6夹脊穴处多裂肌横断面上下边缘距皮... 目的根据超声影像下颈部多裂肌的解剖学特征和位置,观察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以颈痛为主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穴位局部横断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测定C_5、C_6夹脊穴处多裂肌横断面上下边缘距皮肤表面的深度以及多裂肌横断面内外边缘距脊柱棘突的水平距离,计算多裂肌的深度和位置。根据多裂肌位置测定结果,标记多裂肌体表投影位置,然后对C_5、C_6夹脊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埋线后7、14 d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男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5~3.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控制在1.0~3.0 cm;在进行女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应控制在0.8~2.8 cm。患者治疗后7、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后7 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确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颈椎病 神经根型 PGLA线体 埋藏疗法 超声定位 简式McGill疼痛量表
下载PDF
埋线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文善 马伊磊 +1 位作者 王余民 姜国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埋线疗法作为一种长效刺激模式,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痛苦,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文阐述了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变应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中的应用,初步... 埋线疗法作为一种长效刺激模式,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痛苦,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文阐述了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变应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中的应用,初步总结了其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指导穴位埋线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埋线 呼吸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PGLA微创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文善 王余民 陆伟珍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生物材料PGLA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生物材料PGLA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针刺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而PGLA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GLA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应用PGLA埋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神经根型颈椎病 PGLA
下载PDF
微创埋线技术培训与材料供应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文善 王余民 +1 位作者 赵晓冬 陆伟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7期614-614,共1页
近年来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特别是微创埋线疗法采用一次性埋线针和PGLA新型埋线材料,使埋线疗法在治疗哮喘等疾病方面更加方便,并且提高了安全性。笔者采用微创埋线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30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埋线 哮喘
下载PDF
^(125)I-β-CIT的制备与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文善 刘振国 +4 位作者 沈鸣华 钱隽 李培勇 朱承谟 陈生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价1 2 5 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β CIT)在体内和脑内的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 2 5 I β CIT标记 ,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结果 标记率分别为 (5 3 4± 7 9... 目的 评价1 2 5 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β CIT)在体内和脑内的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 2 5 I β CIT标记 ,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结果 标记率分别为 (5 3 4± 7 9) %和 (88 4± 3 49) %。小鼠静脉注射1 2 5 I β CIT后 ,放射性主要浓聚在纹状体等脑区 ,其峰值摄取出现在药物注射后 2h。GBR12 90 9显著抑制纹状体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 ,而clomipramine则显著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大鼠整体放射自显影表明 ,1 2 5 I β CIT主要通过肝胆途径代谢。结论 碘标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 药物动力学 碘125 Β-CIT
下载PDF
穴位埋线防治骨折后废用性肌萎缩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文善 赵晓冬 +2 位作者 王余民 马伊磊 李家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57-58,共2页
废用性肌萎缩是指由于长期卧床、静止不动或活动减少等运动不足所致的机体不能活动的状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临床可表现为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由此引发或加重疼痛或运动受限。患者发生下肢... 废用性肌萎缩是指由于长期卧床、静止不动或活动减少等运动不足所致的机体不能活动的状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临床可表现为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由此引发或加重疼痛或运动受限。患者发生下肢骨折后,虽然在手术内固定或特殊支架固定之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因下肢不能负重或用力,往往出现下肢废用性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临床观察 骨折后 穴位埋线 防治 手术内固定 长期卧床 运动不足
下载PDF
微创埋线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文善 方词右 +2 位作者 傅慧婷 余小萍 王余民 《中医外治杂志》 2015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应用CAT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表对微创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埋线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埋线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埋线治... 目的:应用CAT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表对微创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埋线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埋线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分。结果:埋线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均能改善CAT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组间比较埋线组CAT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创埋线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较好,有利于COPD稳定期的肺康复,而且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穴位埋线 CAT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微创埋线临床操作规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期69-69,共1页
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PGLA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埋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线体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针灸治疗技术。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埋线 针灸器械
下载PDF
微创埋线:针灸学发展的新方向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文善 任晓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06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针灸学 针刺治疗 埋线 微创 针灸治疗 世界各地 针灸疗法 自然医学 无副作用
下载PDF
PGLA微创埋线治疗癫痫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4期288-288,共1页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痫证”范畴,中医学认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风阳、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流窜经络,是造成痫证反复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从督脉入手...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痫证”范畴,中医学认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风阳、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流窜经络,是造成痫证反复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从督脉入手,选择特定穴位采用PGLA线体进行微创埋线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穴位疗法 癫痫
下载PDF
现代针灸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文善 《针灸临床杂志》 1996年第7期3-7,共5页
针灸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认为,自从针灸疗法诞生之后,人们就已经对这种古老的治疗技术开始了探索和研究。广义上讲,针灸研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史 针灸标准化
下载PDF
重视中医穴位埋线在肥胖中心化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伸 冉津川 孙文善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肥胖的埋线治疗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而成为临床常用的减重方式之一。近年来肥胖的埋线治疗在评估方面仍简单地局限于体重,在治疗目的上局限于体重下降,在治疗手段上多局限于传统的辨证治疗。借助于现代医学对于肥胖的病因机制认识、... 肥胖的埋线治疗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而成为临床常用的减重方式之一。近年来肥胖的埋线治疗在评估方面仍简单地局限于体重,在治疗目的上局限于体重下降,在治疗手段上多局限于传统的辨证治疗。借助于现代医学对于肥胖的病因机制认识、临床评估诊断方式、系统化治疗策略,将有助于在埋线减肥的过程中系统而全面地认识和评估肥胖,正确界定埋线减重的适应证,制订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穴位埋线疗法 肥胖治疗
下载PDF
脉诊与针灸医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文善 《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4期6-8,共3页
脉诊与针灸医学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孙文善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几千年来脉诊手段一直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成为中医辨别疾病性质,勘定疾病证型以及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脉诊源于经... 脉诊与针灸医学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孙文善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几千年来脉诊手段一直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成为中医辨别疾病性质,勘定疾病证型以及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脉诊源于经络诊断,早期的脉诊是为确立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用^(125)I-β-CIT与^(125)I-IBZM体内放射自显影研究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与受体变化
16
作者 孙文善 刘振国 +3 位作者 沈鸣华 李培勇 朱承谟 陈生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3-416,共4页
应用12 5I- β -CIT和12 5I-IBZM体内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与多巴胺D2 受体 (D2 R)变化。结果表明 :对于给予MPTP ( 30mg kg·d)日数分别为 1、3、5、7d的小鼠 ,用药早期 ,DAT密度即表... 应用12 5I- β -CIT和12 5I-IBZM体内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与多巴胺D2 受体 (D2 R)变化。结果表明 :对于给予MPTP ( 30mg kg·d)日数分别为 1、3、5、7d的小鼠 ,用药早期 ,DAT密度即表现为降低 ,而D2 R密度在早期未有显著改变。随着日数增加 ,D2 R密度表现为升高 ,受体呈超敏状态。提示联合应用DAT与D2 R显像剂同时进行SPECT显像 ,有利于临床PD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评估黑质 -纹状体DA神经元的变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IT IBZM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D2受体 放射自显影 碘125标记物 显像剂 帕金森病 显像剂 诊断
下载PDF
试论针灸学研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文善 《针灸临床杂志》 1996年第9期1-2,共2页
试论针灸学研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孙文善现代针灸学的研究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借鉴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针灸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探索生命运动规律,总结诊疗经验,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 试论针灸学研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孙文善现代针灸学的研究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借鉴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针灸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探索生命运动规律,总结诊疗经验,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由于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标准化
下载PDF
“颈五针”微创埋线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文善 《中医外治杂志》 2016年第6期59-61,共3页
颈源性疾病是与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相关的一类临床常见病。临床上的颈椎病变包括骨关节、椎间盘病变及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或者遭受损伤,形成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 颈源性疾病是与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相关的一类临床常见病。临床上的颈椎病变包括骨关节、椎间盘病变及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或者遭受损伤,形成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改变。颈椎结构复杂,周围有脊神经、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这些病理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对脊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疾病 颈五针 微创埋线
下载PDF
中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显像剂^(123)I-β-CIT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文善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9年第2期57-61,共5页
要:中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显像剂123  Iβ C I T 的 S P E C T 显像在临床帕金森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23  Iβ C I T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5 H T ... 要:中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显像剂123  Iβ C I T 的 S P E C T 显像在临床帕金森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23  Iβ C I T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5 H T 转运蛋白显像剂,并已逐渐用于5 H T 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的精神紊乱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123  Iβ C I T 在标记制备、体内代谢与显像方案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递质 转运蛋白 震颤性麻痹 显像剂
下载PDF
几种新型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善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0年第2期62-67,共6页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1 2 3  I- β- CIT(2 β- carbomethoxy- 3β- [4- iodophenyl]- tropane)在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的显像研究中已取得成功 ,但由于 1 2 3  I- β- CIT对多巴胺转运蛋白选择性较低 ...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1 2 3  I- β- CIT(2 β- carbomethoxy- 3β- [4- iodophenyl]- tropane)在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的显像研究中已取得成功 ,但由于 1 2 3  I- β- CIT对多巴胺转运蛋白选择性较低 ,最佳显像时间在注射后 2 0 h,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 ,人们又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使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震颤性麻痹 FP-C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