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效益分析
1
作者 孙方田 赵晓晴 +2 位作者 许婉晴 郝宝如 谢永华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69-73,共5页
鉴于北方地区清洁供热发展需求,结合北方地区中深层地热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地热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水温度越高,系统热力性能越好。当地热水温度为75.0℃时,压缩... 鉴于北方地区清洁供热发展需求,结合北方地区中深层地热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地热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水温度越高,系统热力性能越好。当地热水温度为75.0℃时,压缩式换热机组可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低至15.0℃,以解决中深层地热田与热用户空间分布不匹配的问题。在一次网输热距离为20 km的条件下,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的系统年性能系数(ASCOP)约为12.5,地热能供热占比约92%,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供热 地热能 中深层地热 集中供热 压缩式换热 长距离输热 节能减排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方田 程丽娇 +2 位作者 付林 李永红 张世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结合深层地热温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提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新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低于地热水温的一次网回水有助于热源站采用换热器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能。当一次网输热距离为15 km时,新... 结合深层地热温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提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新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低于地热水温的一次网回水有助于热源站采用换热器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能。当一次网输热距离为15 km时,新型供热系统的产品效率为22.94%,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21.6%,供热成本为62.25$/GJ,投资回收期不足7 a。与常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相比,新型供热系统每年可降低燃气消耗量约54%,供热成本约25.6%;提升产品效率约11.8%,一次能源利用率约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吸收式换热机组 集中供热 吸收式热泵 节能
原文传递
几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工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李敏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对三种混合工质(TJM01、TJM02、TJM03)的基本物理性质、安全环保性及溶油性进行了分析,又通过实验对三种混合工质的循环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混合工质在安全环保性和溶油性方面的差别都很小;在基本物性方面,TJM03较好... 对三种混合工质(TJM01、TJM02、TJM03)的基本物理性质、安全环保性及溶油性进行了分析,又通过实验对三种混合工质的循环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混合工质在安全环保性和溶油性方面的差别都很小;在基本物性方面,TJM03较好;在系统性能方面,TJM03性能较好,而TJM01性能一般,TJM02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循环系统性能 工质优选
下载PDF
基于灰色-层次理论的热水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李敏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对几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理论联合建立综合评判模型。从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性3个方面确定了热水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新建的综合评判模型对4个不同类型的热水器产品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 对几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理论联合建立综合评判模型。从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性3个方面确定了热水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新建的综合评判模型对4个不同类型的热水器产品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阳热水器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层次分析理论 热水器 评价指标 节能
下载PDF
润滑油对带膨胀机CO_2跨临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汪耀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2,共4页
本文对PAG、POE、PAO和AB四种润滑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G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又从PAG/CO_2混合物的溶解性和粘温特性证明了PAG比较适合CO_2跨临界循环。最后对工质CO_2夹带的微量PAG对压缩机、膨胀机、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的性... 本文对PAG、POE、PAO和AB四种润滑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G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又从PAG/CO_2混合物的溶解性和粘温特性证明了PAG比较适合CO_2跨临界循环。最后对工质CO_2夹带的微量PAG对压缩机、膨胀机、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的性能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超临界换热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润滑油虽然有助于改善压缩机、膨胀机性能,但造成了换热器性能的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CO2跨临界循环 PAG/CO2
下载PDF
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TJR01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王洪利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研究新工质TJR01的性能,对TJR01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充灌TJR01的热泵热水器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研究TJR01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 为了研究新工质TJR01的性能,对TJR01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充灌TJR01的热泵热水器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研究TJR01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结果表明,TJR01可灌注式替代R22;当环境温度为(21.8±0.3)℃、进水温度为(14.2±0.4)℃,排气压力在R22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时,灌注TJR01的热泵热水器可产生60℃的热水,且其循环性能大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 循环性能 压缩机排气压力
下载PDF
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低温工业余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方田 杨昊原 +1 位作者 付林 高军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5-1501,共7页
基于北方地区可利用的大量低温工业余热和过剩电力资源,提出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低温工业余热供热新技术,并结合案例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缩式换热机组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至20℃,可极大提高一次热网经济输热... 基于北方地区可利用的大量低温工业余热和过剩电力资源,提出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低温工业余热供热新技术,并结合案例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缩式换热机组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至20℃,可极大提高一次热网经济输热距离,有效解决工业余热远距离经济输热的瓶颈问题。当废热价格为20¥/GJ、一次热网输热距离为60 km时,新型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比常规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成本低3¥/GJ,且其投资回收期(约为4 a)低于供热行业基准投资年限,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6.7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压缩式换热机组 区域供热 风力发电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基于喷射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方田 高朋 付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3-1129,共7页
结合低温工业余热特点和夏季空调系统温、湿度调节需求,该文根据梯级用能原理提出基于喷射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实现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低温工业余热温度、冷冻水温度和热湿比对该复合冷源系统性... 结合低温工业余热特点和夏季空调系统温、湿度调节需求,该文根据梯级用能原理提出基于喷射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实现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低温工业余热温度、冷冻水温度和热湿比对该复合冷源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低温工业余热温度和冷冻水温度的升高以及热湿比的降低,该复合冷源系统的COP增大。该复合冷源系统的COP在热湿比较大的条件下,主要受喷射制冷子系统性能的影响;在热湿比较小的条件下,主要受除湿溶液再生子系统性能的影响。该复合冷源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较好的环保效益,可用于高效回收低温工业余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工业余热 复合冷源系统 余热梯级利用 喷射制冷 除湿溶液再生
原文传递
水冷式冷水机组能效标准的合理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2 位作者 安青松 姜云涛 王洪利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分析了水冷式冷水机组的能效现状,认为现行能效标准有不合理之处。研究了能效比与制冷量的关系,指出能效标准中两者应为线性函数关系。
关键词 水冷式冷水机组 能效标准 合理化研究 能效比
下载PDF
基于喷射式换热的水热型地热集中供热系统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方田 郝宝如 +1 位作者 陈旭 张世钢 《华电技术》 CAS 2020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解决常规水热型地热供热模式的经济供热半径短、供热规模较小、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析水热型地热和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水热型地热集中供热新模式。从热力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新型集中... 为解决常规水热型地热供热模式的经济供热半径短、供热规模较小、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析水热型地热和增效型喷射式换热机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水热型地热集中供热新模式。从热力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新型集中供热系统和常规供热系统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前者的一次回水温度较低,可大幅增加一次热网供/回水温差,有利于高效利用水热型地热能和深度回收低温烟气余热。相较于常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系统,新型集中供热系统可提高约86.0百分点的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和约9.7百分点的系统产品?效率,降低约70.0%的天然气消耗量,节约供热成本约32.47元/GJ。新型集中供热系统地热经济输送距离可以达到55.2 km,可解决水热型地热田与供热负荷中心空间分布的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水热型地热 节能减排 大温差输热 喷射式换热 供热负荷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方田 赵昕宇 +2 位作者 髙军伟 田安定 张世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43,共6页
结合吸收式热泵和溶液除湿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中央空调常规冷源系统为比较基准,分析了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供冷成本和减排效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冷距离为5km,废热价格... 结合吸收式热泵和溶液除湿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中央空调常规冷源系统为比较基准,分析了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供冷成本和减排效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冷距离为5km,废热价格为 20元/GJ 时,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达23.9,供冷成本为115.6元/GJ。与常规冷源系统相比,新型复合冷源系统年供冷性能系数提高了175%,供冷成本降低了33%,年电耗量降低了77%,可实现深度利用工业废热,大幅降低电网夏季负荷压力。新型复合冷源技术为高效供冷和工业废热深度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复合冷源 输冷距离 吸收式制冷 除湿溶液再生
下载PDF
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方田 李德英 +2 位作者 李翠洁 付林 张世钢 《区域供热》 2013年第4期7-10,共4页
鉴于北方城市存在的集中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热网热量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喷射式换热机组、喷射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在电厂首站采用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喷射式热泵... 鉴于北方城市存在的集中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热网热量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喷射式换热机组、喷射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在电厂首站采用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喷射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8%以上;在热力站采用喷射式换热机组将一次热网回水降至35℃,提升管网热量输送能力58%左右。该供热方式可大幅降低供热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解决城市集中热源供热能不足和冬季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换热 集中供热 吸收式热泵 喷射式热泵 节能减排
下载PDF
夜间通风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方田 范运泽 袁东升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64-366,共3页
计算了模型房间在我国不同气象区域、不同建筑围护结构和不同通风换气次数的基础室温,进而比较、分析这些基础室温数据来研究夜间通风效果,指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DESTⅡ软件 建筑环境 夜间通风 室温
下载PDF
基于工程问题导入的建筑节能实践教学方式探讨
14
作者 孙方田 王瑞祥 +4 位作者 许淑惠 牛润萍 徐荣吉 闫全英 史维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为提升建筑节能课程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本单位教学资源提出了基于工程问题导入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校企共赢合作机制是实施该实践教学方式的关键。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 主动式学习
下载PDF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探讨
15
作者 孙方田 王瑞祥 许淑惠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5期171-172,共2页
虚拟仿真可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设备或系统的构成、布置、运行特性及效果,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高效教学方式。热电冷三联供技术是一门多种技术高度集成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基础理论、能源系统及运行特性。为提升学习效果,本... 虚拟仿真可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设备或系统的构成、布置、运行特性及效果,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高效教学方式。热电冷三联供技术是一门多种技术高度集成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基础理论、能源系统及运行特性。为提升学习效果,本文结合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制订出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衔接与融合的新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冷联产 虚拟仿真 课程特点 教学内容特征
下载PDF
焦作冰晶石厂白炭黑车间通风系统改造
16
作者 孙方田 袁东升 杨运良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73-275,共3页
介绍了原通风系统的概况,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建筑通风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车间污染源的性质、发生方式及特点,提出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此分析方法对类似项目的通风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通风系统 白炭黑车间 焦作冰晶石厂 氨气 系统改造 通风方式 设计标准 通风设备 尾气处理设备
下载PDF
中高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质优选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一太 孙方田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热泵热水器的工质对机组的性能和热水器的出水温度都有较大的影响,是研发高性能热泵热水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目前热泵热水器常用的工质、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以及新开发的中高温热泵热水器工质TJR01从基本物性、安全性、环保性、溶油性... 热泵热水器的工质对机组的性能和热水器的出水温度都有较大的影响,是研发高性能热泵热水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目前热泵热水器常用的工质、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以及新开发的中高温热泵热水器工质TJR01从基本物性、安全性、环保性、溶油性进行了分析,又通过CSD方程对循环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工质TJR01直接充灌到R22压缩机里,既能保证热水器的出水温度要求,又能保证机组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中高温工质 优选 CSD方程
下载PDF
三维灰趋势面分析法在瓦斯涌出量预测中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东升 杨运良 孙方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8-479,共2页
生产现场表明:在一定的地质范围内,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变化是呈一种逐渐的趋势性变 化,而不是忽高忽低毫无规律变化的,因而可以用一个三维灰趋势面来描述其变化规律。本文介绍了灰趋势面分析法这种新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的建模机理... 生产现场表明:在一定的地质范围内,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变化是呈一种逐渐的趋势性变 化,而不是忽高忽低毫无规律变化的,因而可以用一个三维灰趋势面来描述其变化规律。本文介绍了灰趋势面分析法这种新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的建模机理和预测思路,并以湖南涟邵矿务局洪山殿矿蛇行山井四煤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井四煤层瓦斯涌出量分布的三维灰色趋势曲面,取得了优越于其他预测方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瓦斯 瓦斯涌出量 流量预测 三维灰趋势面分析法 灰色建模
下载PDF
煤炭目标市场决策的层次模型
19
作者 陈国华 王永建 孙方田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煤炭目标市场的决策是煤炭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对影响煤炭目标市场决策因素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煤炭目标市场决策的层次模型,计算出各因素的权值,得其计算公式,决策提供了科学... 煤炭目标市场的决策是煤炭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对影响煤炭目标市场决策因素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煤炭目标市场决策的层次模型,计算出各因素的权值,得其计算公式,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市场 决策 煤炭市场 煤炭企业 营销 经济效益 层次分析法 层次模型 权值
下载PDF
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混合物热物性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耀东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孙方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CO_2跨临界循环在太阳能热泵或热泵热水器等逆循环方面的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CO_2和PAG润滑油的混合物热物性进行了研究。选用润滑油热物性关联式对PAG润滑油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根据已知实验数据对一些关联式进行了修正。采... CO_2跨临界循环在太阳能热泵或热泵热水器等逆循环方面的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CO_2和PAG润滑油的混合物热物性进行了研究。选用润滑油热物性关联式对PAG润滑油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根据已知实验数据对一些关联式进行了修正。采用热力学状态方程模型计算了CO_2在PAG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并对CO_2/PAG混合物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热物性 CO2 PAG润滑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