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刚 薛双乐 +5 位作者 张绪刚 孙明明 白雪峰 王磊 赵明 张斌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及交联方式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酰胺化合物改性、含氟化合物改性、杂环类耐热单体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耐高温 综述
原文传递
微生物组在乳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建 苑书建 +9 位作者 周宏雷 徐迪 佘恬静 吴怡 吴雅茹 王丹丹 侯俊宸 吴旸 唐金海 孙明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该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群在乳腺癌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乳腺肿瘤内微生物群对于促进肿瘤转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该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群在乳腺癌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乳腺肿瘤内微生物群对于促进肿瘤转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不仅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也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药物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的响应性方面。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筛选出肿瘤特异性蛋白质,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微生物群和噬菌体作为潜在的诊断工具,已经在癌症风险评估方面展现出新的研究潜力。未来应深入研究微生物群对乳腺癌的调控机制及乳腺癌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以期为乳腺癌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生物群 噬菌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专利分析
3
作者 孙明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6-1105,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液态电解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固态电解质因其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然而由于无机电解质界面性能差和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低的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兼...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液态电解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固态电解质因其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然而由于无机电解质界面性能差和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低的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兼具无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力学性能好以及有机电解质柔韧性好且不与锂金属反应的复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了解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发展态势,本文基于智慧芽Patsnap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总结了全球及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和法律状态,对比了专利主要来源国和主要申请人情况,梳理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重点从有机、无机、添加剂等材料组成,物理共混、三维、多层等复合方式以及特定制备工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了专利技术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在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专利布局方面具有数量优势,但目前申请人较为分散,且技术保护更多限于材料本身,建议加强合作交流,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整体技术保护,技术发展方向方面,高无机相用量的三维复合体系具有更佳的综合性能,但从产业化角度,聚合物填充无机颗粒体系可能发展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有机无机复合 固态电解质 专利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宋彩雨 郭宇婷 +5 位作者 袁志刚 谢天怡 李金籽 孙明明 张斌 张绪刚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断裂面的微观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RDGEC和系列NIPU固化剂;调控RDGEC与D230反应比例对NIPU的固化反应活性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变固化体系韧性程度,确定固化工艺为50℃/2 h+100℃/2 h;NIPU与E-51混合固化体系对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调控RDGEC与D230比例至1∶1.75时,25℃剪切强度和70℃剪切强度分别为36.98和14.51 MPa,25℃下90°剥离强度达到6.08 kN/m,粘接性能达到最佳;该系列固化试样均表现出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氧固化 粘接性能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识别及特征研究
5
作者 郭省位 李娇娜 +1 位作者 杨磊 孙明明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93-99,106,共8页
双河油田南块油藏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隔夹层,影响油水运动及后期剩余油开采。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对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交会图法及Fisher判别分析法对隔夹层进行识别... 双河油田南块油藏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隔夹层,影响油水运动及后期剩余油开采。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对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交会图法及Fisher判别分析法对隔夹层进行识别,依据识别结果,绘制联井剖面图与平面图,得出隔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质、物性、钙质3种隔夹层;泥质隔夹层分布广泛,多分布于主河道、河侧及远端河道砂体分叉处和边缘地区,以及分流河道间湾等水动力条件弱、距物源远的地区;钙质隔夹层分布于断层附近及水动力强的近物源区;物性隔夹层发育较少且分布零散。研究可为后期剩余油开发与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南块 Ⅲ油组 隔夹层识别 Fisher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轴向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正亚 王志博 孙明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损伤试件,0.4σm(σm为未损伤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强度)、0.5σm、0.6σm、0.7σm应力幅值损伤下素混凝土损伤度均值分别为7.24%、14.86%、25.31%、36.66%,损伤度与损伤应力幅值间指数函数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增强试件峰值应力及延性,0.4σm损伤应力作用后,相较于未粘贴碳纤维布试件,粘贴1,2,3层碳纤维布试件峰值应力增幅分别为34.99%、55.16%、64.42%,碳纤维布粘贴层数与峰值应力间指数函数呈负相关,过量的纤维布使试件应力增幅不再明显。碳纤维布缠绕角度的增大使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线性降低,缠绕角度的增大降低了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承载效果。应力损伤幅值的增大使试件机械损伤度降低,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使试件机械损伤度增加,纤维布的约束保护作用极大提升了试件的耗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混凝土 碳纤维布 损伤度 峰值应力 耗能密度 机械损伤度 复合材料
下载PDF
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放电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明明 耿海 +2 位作者 胡竟 杨福全 龙建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8-2266,共9页
为研究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内部的放电过程并对后续工程改进提供参考,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推力器放电模型,获得关键放电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放电室内部上游磁极和下游磁极之间形成具有强烈... 为研究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内部的放电过程并对后续工程改进提供参考,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推力器放电模型,获得关键放电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放电室内部上游磁极和下游磁极之间形成具有强烈发散特性的磁场,并在正交电场的影响下,使电子发生以磁力线为导向中心的霍尔漂移运动;放电室内部气体压强分布均匀且基本在0.1~0.11 Pa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中性原子密度约为1.5×10^(19) m^(-3),流体速度在0.2~0.9 m/s的范围内且呈现明显的黏滞流特性;电子密度峰值出现在阴极出口区域,约为8.57×10^(18) m^(-3),阳极壁面附近及栅极上游区域的等离子密度约为6.8×10^(17) m^(-3)。试验结果显示:采用E×B探针测量得到双核离子占总束流离子比为14.1%,根据COMSOL计算值得到的0.353 mA束流理论值与0.323 mA的束流实测值比对误差为9%,误差主要来自于仿真条件设置及试验测量。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推力器工程化改进提供快速的放电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磁场 离子推力器 放电模型 等离子体密度 电子温度
原文传递
30cm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寿命预估及试验验证
8
作者 孙明明 耿海 +1 位作者 杨俊泰 岳士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240,共9页
为了预估30 cm离子推力器现有三栅极组件的整体寿命,采用有限元分析和PIC-MCC方法分别对栅极组件的热态平衡间距以及栅极不同区域的刻蚀速率进行了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推力器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减速栅整体变形呈现中心局部凹陷特征,加... 为了预估30 cm离子推力器现有三栅极组件的整体寿命,采用有限元分析和PIC-MCC方法分别对栅极组件的热态平衡间距以及栅极不同区域的刻蚀速率进行了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推力器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减速栅整体变形呈现中心局部凹陷特征,加速栅整体变形呈均匀突起;在直径0~70 mm内的中心区域,两栅间距平均缩小0.057 mm;在直径70~140 mm内的环形区域,两栅间距平均增大0.129 mm;减速栅边缘区域小孔在1 500 h内的刻蚀速率达到6.25×10^(-14) kg/s,而5 700 h的栅孔刻蚀速率相比1 500 h的降幅达到了15.4%;5 700 h的加速栅中心和边缘以及减速栅中心区域小孔的刻蚀速率相比1 500 h的降幅分别达到了8.0%、4.1%和3.6%。5 700 h的寿命试验结果显示,减速栅中心孔、加速栅中心和边缘孔的刻蚀基本呈线性,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对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栅极组件 寿命预估 试验验证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
下载PDF
豚草入侵新疆伊犁河谷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扩散途径
10
作者 孙明明 刘彤 +4 位作者 赵文轩 王寒月 刘雪莲 粟培 李金霞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结合地统计学,定量分析豚草不同入侵时间及生境的传播扩散特征,总结其扩散媒介和途径。【结果】豚草在伊犁河谷分布种群共计186个,其分布具有明显生境偏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河道和林下。道路两侧分布种群最多,占总分布种群点的32.34%,河道两侧分布面积最大,占伊犁河谷分布面积的69.01%。新源县是豚草的主要发生区,已形成4个严重入侵区和多个扩散源区。【结论】豚草早期扩散具有随机性,在不同生境内种群呈集中分布。不同生境中扩散媒介各有侧重,以农牧物资运输和牛羊携带为主。因此,道路和河道两侧是防控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对农牧产品调运和动物活动的监管,减少动物辅助扩散传播。研究为豚草在伊犁河谷的防控研究提供中烟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生物入侵 伊犁河谷 生境偏好 地统计学
下载PDF
人民银行信息化结构性问题研究及对策
11
作者 孙明明 《金融科技时代》 2023年第8期43-48,共6页
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呈现出结构性的时代特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促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金融监管数字化和智能化落后;个别系统更新完善不及时,无法... 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呈现出结构性的时代特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促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金融监管数字化和智能化落后;个别系统更新完善不及时,无法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系统信息安全和业务安全存在隐患;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系统间数据壁垒、数据烟囱林立。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业务风险、系统风险和履职风险3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以“集中建设、标准统一、数据共享”为原则,坚持自上而下的实施路径,并从5个层面论证了人民银行信息化功能架构,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结构性问题 风险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数字化水平、战略弹性与创新绩效——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明明 王震勤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4,共9页
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表现为信息效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模式变革效应和信号强化效应。基于2012~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数据挖掘方法,实证分析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 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表现为信息效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模式变革效应和信号强化效应。基于2012~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数据挖掘方法,实证分析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以战略弹性为门槛的门槛加剧效应;国有组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门槛收敛效应,非国有组企业和大型企业仍表现出门槛加剧效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指导下高质量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水平 战略弹性 创新绩效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摩擦因数表征中空涤纶短纤维滑爽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孙明明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5期95-99,共5页
通过对中空涤纶短纤维摩擦因数测试的研究,探究使用摩擦因数仪测试中空涤纶短纤维摩擦因数并表征其滑爽性能的基本方法,以代替人员手感评定等级,确定了样品制备、摩擦介质的选择、重复试验次数等试验条件。研究得出:将样品用原棉杂质分... 通过对中空涤纶短纤维摩擦因数测试的研究,探究使用摩擦因数仪测试中空涤纶短纤维摩擦因数并表征其滑爽性能的基本方法,以代替人员手感评定等级,确定了样品制备、摩擦介质的选择、重复试验次数等试验条件。研究得出:将样品用原棉杂质分析机梳棉,介质为金属板,不加纸挡板,取重复试验5次的动摩擦因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纤维的滑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短纤维 中空纤维 摩擦因数 滑爽性能
原文传递
含氟双氨基邻苯二甲腈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彩召 李帅杰 +3 位作者 张斌 孙明明 张绪刚 李坚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采用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氟元素的双氨基邻苯二甲腈树脂(FPN-p)。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氢谱(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F... 采用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氟元素的双氨基邻苯二甲腈树脂(FPN-p)。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氢谱(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FT-IR考察了树脂的固化行为,并研究了树脂的热稳定性、热机械性能以及耐湿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PN-p树脂在不加促进剂的情况下可实现自催化聚合,产物结构以三嗪环和酞菁环为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质量分数5%热分解温度均超过400℃,耐温等级较高;树脂的耐湿热性能良好,高温水煮168 h后吸水率小于1%。该树脂有望用于耐高温涂层、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高性能胶粘剂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氨基 邻苯二甲腈 树脂 热性能 吸水率
原文传递
改善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加工性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彩召 张松 +3 位作者 张斌 孙明明 张绪刚 李坚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6期63-69,共7页
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器械、汽车、电子电器等诸多领域。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具有耐温等级高、机械性能好、阻燃性优异、固化时无小分子释放等优点,但也存在熔融温度高、熔体黏度大... 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器械、汽车、电子电器等诸多领域。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具有耐温等级高、机械性能好、阻燃性优异、固化时无小分子释放等优点,但也存在熔融温度高、熔体黏度大、溶解度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对改善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加工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度 溶解性 苯乙炔基 聚酰亚胺 加工性能
原文传递
中美专利法中新颖性宽限期的比较与思考
16
作者 孙明明 李皓 《河南科技》 2023年第20期119-123,共5页
【目的】新颖性宽限期体现专利法律制度对于创新发展的引导与调控。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法律中新颖性宽限期规定,为相关法律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以中美两国在新颖性宽限期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 【目的】新颖性宽限期体现专利法律制度对于创新发展的引导与调控。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法律中新颖性宽限期规定,为相关法律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以中美两国在新颖性宽限期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从法律沿革和价值取向、制度设计的调控与补偿、国际研究等方向对差异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新颖性宽限期制度给出思考和建议。【结果】由于目前我国专利新颖性宽限期制度与美日韩等国相比明显更严,因此国内外对我国放宽新颖性宽限期规定的呼声持续走高。【结论】应在掌握规律、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所处阶段和国际形势变化做出科学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专利法 新颖性 宽限期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支持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孙明明 郑念 陈森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第10期6-7,共2页
2021年11月,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等具体方式,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天文馆、科技园、动植物园、... 2021年11月,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等具体方式,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天文馆、科技园、动植物园、农业示范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1]。在此背景下,高校与中小学加强合作,开创开放融通有活力的教育新局面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资源 中国科协 高校实验室 课外科技活动 中小学 农业示范园 体验式
下载PDF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弹性与粘接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双乐 张绪刚 +3 位作者 薛刚 张斌 孙明明 李坚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首先研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的比例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得出当m(AA)∶m(HPMA)=6∶2时压敏胶的性能较为优异。之后以m(AA)∶m(HPMA)=6∶2的压敏胶液为基础,以乙酰丙酮铝(AlACA)为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程度的丙烯... 首先研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的比例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得出当m(AA)∶m(HPMA)=6∶2时压敏胶的性能较为优异。之后以m(AA)∶m(HPMA)=6∶2的压敏胶液为基础,以乙酰丙酮铝(AlACA)为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程度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并研究了其黏弹性与粘接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压敏胶储能模量值在40~60 kPa左右,tanδ在0.5~0.7范围内,3%~8%左右的形变率及大于80%的形变回复率,弛豫时间在110~600 s左右,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压敏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压敏胶 交联 黏弹性 粘接性能
原文传递
端羧基聚氨酯增韧改性多官能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宇婷 宋彩雨 +5 位作者 孙明明 张斌 张绪刚 王磊 薛刚 李坚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3期16-22,共7页
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1,2,4-苯三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端羧基聚氨酯低聚物(PUIC);利用羧基与部分环氧基团反应,制备了一系列PUIC改性多官能环氧树脂(TGDDM-PUIC)。详细考察了改性树脂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 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1,2,4-苯三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端羧基聚氨酯低聚物(PUIC);利用羧基与部分环氧基团反应,制备了一系列PUIC改性多官能环氧树脂(TGDDM-PUIC)。详细考察了改性树脂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TGDDM-PUIC改性环氧树脂;引入PUIC改性TGDDM树脂整体的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保持良好,并没有像其他增韧改性方法造成环氧树脂自身热性能的大幅度降低,实现了提高粘接性能与保持热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当PUIC质量分数为40%时,改性树脂的25℃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较纯树脂分别提升了163%和378%,热稳定性保持良好,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聚氨酯 多官能环氧树脂 粘接性能 热稳定
原文传递
含氟共聚型聚芳醚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玉虹 刘彩召 +2 位作者 孙明明 张绪刚 张斌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4期17-21,34,共6页
通过改变含氟单体双酚AF(BPAF)与酚酞(PP)的物质的量之比,在碱催化条件下与2,6-二氯苯甲腈缩聚,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氟含量的共聚型聚芳醚腈(FPEN)。对FPEN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 通过改变含氟单体双酚AF(BPAF)与酚酞(PP)的物质的量之比,在碱催化条件下与2,6-二氯苯甲腈缩聚,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氟含量的共聚型聚芳醚腈(FPEN)。对FPEN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PEN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于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多种有机溶剂;FPEN的热学性能随氟含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其Tg均高于200℃,T5%也都超过了470℃;当含氟单体加入量为30%,即n(PP)∶n(BPAF)=7∶3时,FPEN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82.8 MPa和3.47%,同时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本研究制备的FPEN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在树脂基复合材料和胶粘剂改性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 聚芳醚腈 共聚改性 机械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