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创新工程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曼霁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梭曼啊,梭曼!——纪念周廷冲院士诞辰100周年
2
作者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09,共3页
周廷冲(1917.03-1996.10),生化药理学家,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周廷冲教授194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学院,194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48-1949年先后在... 周廷冲(1917.03-1996.10),生化药理学家,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周廷冲教授194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学院,194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48-1949年先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和妻子黄翠芬院士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但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阻挠和刁难。他们冒着被搜捕的危险,乘坐旧金山开往天津的货船,漂洋过海,历时56天回到祖国。谨此在周廷冲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特发此文,以兹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 基础医学研究所 梭曼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国牛津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创新药物的非侵入性活体动态示踪研究
3
作者 孙曼霁 王世真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创新药物 药理学 PET 新药开发 非侵入性活体
下载PDF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及其在外源蛋白生产中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兴元 谭建华 +1 位作者 朱平 孙曼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巴斯德毕赤酵母 表达系统 外源蛋白生产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复智散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绪领 王德生 +5 位作者 孙曼霁 赵宝全 汤颖 张婷 曲恒燕 李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采末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FZS灌胃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小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采末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FZS灌胃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小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FZS不仅对AD小鼠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增加AD小鼠脑内的ChAT活性及ACh含量,并降低AChE活性。结论FZS在1.25~10g·kg^-1剂量范围内均有治疗小鼠AD的作用,但用1.25g·kg^-1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智散 阿尔采末病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被引量:9
6
作者 辛颜彬 阎国珍 +4 位作者 徐品芳 李凤珍 张翰 王家蓓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8-72,共5页
将SP 2/O-Ag 14/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乙酰胆碱脂酶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进行融合,获14株分泌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分泌的抗体滴度进行了检测,其免疫鼠腹水滴度最高... 将SP 2/O-Ag 14/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乙酰胆碱脂酶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进行融合,获14株分泌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分泌的抗体滴度进行了检测,其免疫鼠腹水滴度最高可达1:2 560 000。对其中5株杂交瘤分泌的滴度很高的抗体做了特异性交叉免疫试验,仅与乙酰胆碱脂酶发生特异反应,与其它4种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无交叉反应;对其中12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还进行了免疫球蛋白类型鉴定及染色体检查。上述杂交瘤细胞经3~6个月稳定传代后冻存于液氮中1年多后复苏,其抗体水平未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下载PDF
肝靶向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和多聚谷氨酸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崇辉 温守明 +1 位作者 池木根 孙曼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2-535,共4页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并以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1...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并以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125IASF与大鼠肝细胞膜ASGPR结合的IC50值.结果表明,Gal12HSA、Gal15HSA、Gal26HSA、Gal30HSA和Gal34PLGA均能够有效地抑制125IASF与ASGPR的结合,且前者与ASGPR的亲和力随半乳糖基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合成配体来源丰富、制备简单,适合于作为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导向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基白蛋白 GalnPLGA ASGPR GalnHSA
下载PDF
TAT-tCNTF融合蛋白对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曲恒燕 刘泽源 +1 位作者 李媛媛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确定TAT-tCNTF融合蛋白能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研究其对Aβ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PCR获得人截短型CNTF基因后,与pBV220-TAT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AT蛋白运载融合蛋白穿过SH-SY5Y... 目的确定TAT-tCNTF融合蛋白能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研究其对Aβ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PCR获得人截短型CNTF基因后,与pBV220-TAT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AT蛋白运载融合蛋白穿过SH-SY5Y细胞膜的作用,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产生神经毒性,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融合蛋白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Heochst33342/PI荧光双染法进行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观察,并进行LDH释放分析进一步检测TAT-tCNTF对细胞损伤后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BV220-TAT-tCNTF表达载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CNTF抗体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显示TAT-tCNTF能大量进入细胞,而rhCNTF只有微量进入细胞。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MTT、Heochst33342/PI荧光双染法及LDH分析都表明TAT-tCNTF能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结论TAT-tCNTF融合蛋白可以跨越细胞膜,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促进细胞生存生长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蛋白转导域 TAT 细胞膜 AΒ25-35 凋亡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红外光谱法及其对三种过氧化氢酶二级结构的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姜厚理 宋占军 +2 位作者 刘炳玉 刘昌玲 孙曼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九种蛋白质及其晶体结构数据为校准,建立了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的偏最小二乘红外光谱定量法,并分析了三种过氧化氢酶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本法对于测定水溶液中二级结构是一种简便、有效、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 红外光谱 过氧化氢酶 二级结构
下载PDF
MTT法检测rhEGF生物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宝全 李前 +3 位作者 郭艳茹 原野 李绪领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7-829,共3页
目的鉴于待测的生物活性因子均有适于其自身的最佳测定条件,规范了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MTT测定法。方法根据MTT测定法原理,在3个因素(每孔细胞数、MTT和胎牛血清浓度)及3个水平上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结果MTT检测法的最佳条件是:B... 目的鉴于待测的生物活性因子均有适于其自身的最佳测定条件,规范了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MTT测定法。方法根据MTT测定法原理,在3个因素(每孔细胞数、MTT和胎牛血清浓度)及3个水平上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结果MTT检测法的最佳条件是:Balb/c3T3细胞悬液(5×107cells·L-1)100μl·well-1,MTT(8g·L-1)20μl·well-1,FBS(1·5%)100μl·well-1。结论上述正交实验规范的MTT最佳实验条件,适用于Balb/c3T3细胞活性的检测及其药物抑制性实验。但在测定rhEGF生物活性时,为使对照孔细胞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以便给生物活性因子留有适当的余地以显示其促细胞增殖活性,建议FBS浓度采用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GF活性 MTT法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人肝梭曼水解酶的微量比色测定及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青定 孙曼霁 +1 位作者 黄培堂 黄翠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5-249,共5页
建立了人肝二异丙基氟磷酸酯酶(DFPase,EC.3.1.8.2.)的微量比色测定法并探讨了此酶的部分生化性质。梭曼在过硼酸钠及丙酮存在时,可与盐酸联苯胺反应生成橙黄色偶氮化合物,橙黄色产物的量与梭曼量在10-200... 建立了人肝二异丙基氟磷酸酯酶(DFPase,EC.3.1.8.2.)的微量比色测定法并探讨了此酶的部分生化性质。梭曼在过硼酸钠及丙酮存在时,可与盐酸联苯胺反应生成橙黄色偶氮化合物,橙黄色产物的量与梭曼量在10-200nmol范围内呈正相关。本文将此呈色反应与酶反应相结合,通过测定剩余梭曼的量来测定酶活力,并探讨了测定的最适条件。测定的变异系数为5%,测得人肝DFPase的Km值为3mmol·L-1,最适pH范围为7.0-7.2,酶反应时间为25min,在-20℃保存7个月,或在37℃保温18h活性无明显丧失,反复冻融3次活性不变,但经冻融6次时活性下降1/5.人肝DFPase活性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可溶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梭曼 二异丙基 氟磷酸酯 水解酶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智庆文 李前 +3 位作者 王淑豪 王玉霞 李仕贵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通过融合蛋白的表达使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易于纯化。方法 构建基于tac启动子的pGEX 4T-1-hEGF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 ,以异丙基 1 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 hEGF融合蛋白。结果 ... 目的 通过融合蛋白的表达使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易于纯化。方法 构建基于tac启动子的pGEX 4T-1-hEGF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 ,以异丙基 1 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 hEGF融合蛋白。结果 表达产物占细菌总蛋白的3 4%。部分为可溶性的,部分形成包涵体。菌体裂解上清液经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后,SDS PAGE电泳出现一条3 2ku蛋白条带,与GST hEGF融合蛋白的计算分子量相符。菌体裂解液中的可溶性GST hEGF的产率为63mg·L- 1 。将其添加到培养的HEK-2 93细胞中,能明显促进该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结论 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GST-hEGF融合蛋白基因,其表达产物G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谷胱甘肽转移酶 生长物质 基因表达
下载PDF
PTD-BDNF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冠华 庞立伟 +3 位作者 周建平 孙曼霁 姜雨鸽 冯泽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研究具有跨血脑屏障功能的PTD-BDNF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蛋白转导结构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D-BDNF)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突触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具有跨血脑屏障功能的PTD-BDNF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蛋白转导结构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D-BDNF)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突触活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NF与PTD-BDNF作用后均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产生频率[sEPSC的频率:(1.4±0.5)vs(4.0±0.6),(3.9±0.5)Hz,均为P<0.01;mEPSC的频率:(4.2±1.0)vs(7.9±1.9),(7.6±1.8)Hz,均为P<0.01],并增加sEPSC的幅度但并不影响mEPSC的幅度[sEPSC的幅度:(415.7±48.0)vs(743.7±95.7),(693.7±99.9)pA,均为P<0.01;mEPSC的幅度:(34.7±4.7)vs(36.3±6.2),(36.2±4.4)pA,均为P>0.05]。BDNF与PTD-BDNF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D-BDNF可以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说明重组PTD-BDNF与BDNF有相似的电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活动 膜片钳 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硫芥诱导HeLa细胞坏死和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俊 王玉霞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7-78,共2页
硫芥是一种细胞毒药物,能烃化生物体内一系列大分子物质,其中核酸是硫芥作用最敏感的靶分子.它还是首次证实有致突变的化学物质[1].硫芥损伤的短期效应是引起DNA断裂,细胞死亡;长期效应是致畸,致癌,致突变.硫芥对人体各... 硫芥是一种细胞毒药物,能烃化生物体内一系列大分子物质,其中核酸是硫芥作用最敏感的靶分子.它还是首次证实有致突变的化学物质[1].硫芥损伤的短期效应是引起DNA断裂,细胞死亡;长期效应是致畸,致癌,致突变.硫芥对人体各种组织都有损伤作用,对皮肤,眼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坏死 烷化剂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乙酰胆碱酯酶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前 朱振霞 孙曼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老年性痴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有机磷类神经毒剂及其抗毒剂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建华 马兴元 +1 位作者 朱平 孙曼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516,共5页
关键词 化学武器 军用有机磷类神经毒剂 抗毒剂 战略意义 理化性质 毒性作用 作用机理 代谢
下载PDF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尚喜 陈瑗 +1 位作者 周玫 孙曼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氧化修饰LDL (OX LDL)可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释放 ,而正常 (N LDL)和乙酰化LDL (AC LDL)则没有抑制作用 .OX LDL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随LDL修饰程度的升高而增强 ,且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 .狭缝杂交结果显示OX LDL处理可使LPS... 氧化修饰LDL (OX LDL)可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释放 ,而正常 (N LDL)和乙酰化LDL (AC LDL)则没有抑制作用 .OX LDL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随LDL修饰程度的升高而增强 ,且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 .狭缝杂交结果显示OX LDL处理可使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SmRNA含量下降 ,提示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虚拟细胞与药物创新
18
作者 孙曼霁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虚拟细胞 药物创新 生物虚拟技术 医药科学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硫芥引起的细胞凋亡及坏死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俊 王玉霞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 N-乙酰 L-半胱氨酸 ( NAC)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 GSH)对抗硫芥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的效应 .结果表明 :NAC和 GSH均可部分地对抗硫芥 1 0 0 0μmol· L-1引起的细胞坏死 ,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二者的有效浓度... 本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 N-乙酰 L-半胱氨酸 ( NAC)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 GSH)对抗硫芥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的效应 .结果表明 :NAC和 GSH均可部分地对抗硫芥 1 0 0 0μmol· L-1引起的细胞坏死 ,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二者的有效浓度为0 .1 - 1 0 mmol· L-1. NAC( 5mmol· L-1)和 GSH( 5mmol· L-1)还均可对抗硫芥 ( 1 0 0 μmol·L-1)引起的细胞凋亡 ,使 DNA的降解片段明显减少 .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 ,硫芥 1 0 0 μmol· L-1作用 1 2 h的 Hela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37.2 % ,而 NAC和 GSH保护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5.2 % ,8.2 % .谷氨酰胺也有对抗硫芥细胞毒的作用 ,但保护效果不及 NAC和 G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转基因迷你番茄及其对酒精引起的胃伤害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智庆文 王淑豪 +4 位作者 柴敏 张凤英 李前 李仕贵 孙曼霁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6-763,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EGF)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 尤其在维持消化道黏膜完整和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方面作用巨大。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菌和酵母中表达, 本研究试图以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人 EGF, 使之成本降低, 应用方便。依据人 E... 表皮生长因子(EGF)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 尤其在维持消化道黏膜完整和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方面作用巨大。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菌和酵母中表达, 本研究试图以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人 EGF, 使之成本降低, 应用方便。依据人 EGF 的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番茄密码子偏爱的人 EGF 基因, 并将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2300 中, 通过农杆菌介导得到了含有人 EGF 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放射免疫法检测到每克鲜重果实中的表达量达 3.48 ± 1.01 ng。将果汁灌喂小白鼠 15 天(相当于每鼠每天喂服 24 ng rhEGF)能显著抵抗酒精引起的胃溃疡形成, 溃疡指数由 42.20 ± 18.13 下降为 16.25 ± 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EGF基因 番茄 表达 胃溃疡 酒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