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潜在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1
作者 马亚丽 牛最荣 孙栋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蒸散发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潜在蒸散发(ET_0)与气象变量交互作用复杂,亟需揭示ET_0变化对气象变量的响应机理。基于河西走廊及周边21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河西走廊整体及3分区2个空间尺度,揭示ET_0时空变化规律,明... 蒸散发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潜在蒸散发(ET_0)与气象变量交互作用复杂,亟需揭示ET_0变化对气象变量的响应机理。基于河西走廊及周边21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河西走廊整体及3分区2个空间尺度,揭示ET_0时空变化规律,明确ET_0对各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及贡献。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及分区ET_0均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Z>1.98),线性变化率2.94 mm·a~(-1),且黑河分区变化最明显。(2)ET_0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中东部石羊河分区(1003.78 mm)、黑河分区(1031.30 mm)较小,西部疏勒河分区(1171.89 mm)较大。(3)河西走廊ET_0对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排序为相对湿度(RH)、日最高气温(T_(max))、日照时数(n)、平均风速(u)、日降水量(P),ET_0对RH减少最敏感,对P变化最不敏感。(4)u增大是造成河西走廊ET_0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RH减少、T_(max)升高、n增加。(5)疏勒河分区、黑河分区、石羊河分区ET_0呈增加变化,贡献最大因素分别为T_(max)(5.13%)、u(8.22%)、T_(max)(5.97%),贡献最小因素为n。气候因素中的风速和气温变化是河西走廊地区ET_0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气象变量 响应 定量关系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甘肃省河道砂石资源分析及对策
2
作者 田建华 王亦可 +1 位作者 孙栋元 周敏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合理开发管理河砂资源对区域河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结合甘肃省河道采砂统一开采管理实践,分析得出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的砂石开采量差异显著,陇中地区最多,河西地区最少,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同时发现管理中仍存在采砂... 合理开发管理河砂资源对区域河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结合甘肃省河道采砂统一开采管理实践,分析得出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的砂石开采量差异显著,陇中地区最多,河西地区最少,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同时发现管理中仍存在采砂规划编制不够科学、许可方式和流程有待统一、现场管理不规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提升管理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落实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加强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强化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为省河道采砂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砂石 管理模式 甘肃省
下载PDF
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交叉学科“生态水工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武兰珍 龚大鑫 +3 位作者 王兴繁 孙栋元 王玉才 王馨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目的是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健康成熟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向培养人才目标高...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目的是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健康成熟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向培养人才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极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有助于形成高等教育教学效果、实践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角度出发,以交叉学科“生态水工学”为例,基于学科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索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 学科融合 生态水工学
下载PDF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王丽娟 盛钰 李菊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1-287,共7页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荒漠植物构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构建荒漠植物生长的构型模型,从而为荒漠地区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构型 构件 构型模型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孙栋元 杨俊 +2 位作者 胡想全 金彦兆 张云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8-1020,共13页
以疏勒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1990年、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成果作为中游绿洲生态演变研究的基础资料,并确定了中游绿洲2020年和2030年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特征,建立了... 以疏勒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1990年、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成果作为中游绿洲生态演变研究的基础资料,并确定了中游绿洲2020年和2030年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并估算了现状和保护目标下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从而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计算得出了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2020和2030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湿地生态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生态环境需水量。同时得出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2020和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最大、最小和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42×10~8、7.09×10~8、7.29×10~8,8.24×10~8、7.91×10~8、8.11×10~8m^3和9.12×10~8、8.79×10~8、8.99×10~8m^3。2013、2020和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量年内变化主要集中于5—8月,累积生态环境需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58.01%、58.08%和58.13%;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量瓜州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玉门相对最小,敦煌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生态环境需水 生态保护目标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2 位作者 金彦兆 张云亮 李元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未来天然植被面积和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现状天然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 768.97×104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6643.04×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187.71×10^4-2 898.72×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7 581.27×10^4-43 744.32×10^4m^3,瓜州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9 685.06×10^4-23 392.09×10^4m^3,玉门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6 552.11×10^4-17 133.45×10^4m^3,敦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2 531.80×10^4-6 117.50×10^4m^3。202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0 655.96×10^4-66 614.75×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316.57×10^4-3 855.9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9 339.39×10^4-62 758.84×10^4m^3;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2 721.55×10^4-85 584.09×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448.22×10^4-4970.08×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21 273.33×10^4-80 614.01×10^4m^3。研究结果对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水权研究、水量分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天然植被需水规律研究、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需水规律以及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区域生态需水量及阈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栋元 李元红 +3 位作者 胡想全 王军德 卢书超 程玉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50%保证率下,黑河流域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3.271×109 m3,3.041×109 m3和3.071×109 m3,供水量分别为2.841×109 m3,2.972×109 m3和3.033×109 m3,缺水量分别为4.30×108 m3,0.69×108 m3和0.38×108 m3,缺水率分别为13.15%,2.27%和1.24%。针对流域水资源现状,应采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技术等措施。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高效管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资源 供需平衡 配置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评价——以新疆台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李菊燕 于波 韩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4,219,共8页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同时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台兰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和环境问题,构建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同时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台兰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和环境问题,构建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38个评估因子组成;通过分级量化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水资源因素对台兰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次之,影响最小的是自然因素。水资源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状况。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证明层次分析方法在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 生态环境需水评价 台兰河流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分维模型的台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1 位作者 魏恒 彭冬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以新疆台兰河流域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阐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以新疆台兰河流域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阐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特征,分维数是面积、斑块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等单项指标有机结合的综合表现,是综合表征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定量指标。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不同土地利用分维数的排序分别为:水域>工矿居民用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工矿居民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工矿居民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台兰河流域整体土地利用分形维值分别为1.5993,1.5986,1.6079,流域土地利用的分维数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土地利用类型有扩张的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台兰河流域整体空间结构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1720,0.1563,0.1435,说明整个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稳定性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兰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分形 分维数 稳定性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栋元 王辉 +1 位作者 马仲武 杨君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g.kg叫减小到18.02-22.82g.kg^-1,变异...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g.kg叫减小到18.02-22.82g.kg^-1,变异系数在37.17%~59.18%;在不同植被类型下,沙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大,土壤含水量则越小,土壤含水量变化在8.53-44.39g.kg^-1。披针叶黄花草地的土壤含水量(20.82g.kg^-1)〉沙蒿半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7.06g.kg^-1)〉柠条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2.52g.kg^-1);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20.45~26.52g.kg^-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8.69-14.14g.kg^-1)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植被区土壤水分含量(13.62~26.93g.kg^-1)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封育沙地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MIKE BASIN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拟模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栋元 卢书超 +3 位作者 李元红 王军德 胡想全 程玉菲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6,共7页
水资源高效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联合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管理措施,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BASIN模型,根据研究区... 水资源高效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联合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管理措施,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BASIN模型,根据研究区降水、蒸发和用水等资料,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模拟了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水库和灌区需用水量变化特征。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水资源管理模型是正确的,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的结果基本合理,模拟结果总体上反映了流域水资源变化状况,符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通过模型预测了2015与2020年流域需水量,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较2010年减少23 572,19×10~4m^3,2020年较2015年减少20 926,77×10~4m^3,说明整体上流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BASIN 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模拟模型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栋元 伊力哈木 +1 位作者 冯省利 赵成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是解决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内涵为基础,分析了干旱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是解决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内涵为基础,分析了干旱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内陆河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和基于生态健康和环境发展的内陆河环境需水定值方法与阈值。开发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指出综合水循环组成部分的集成模型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 地表水-地下水 联合调度 井渠结合 系统规划 人工回灌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分析——以新疆自治区台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魏恒 寇思勇 彭冬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372×108m3,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3×108m3,分别占台兰河平原区水资源总量(8.121×108m3)的51.05%,29.21%和36.7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台兰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40×108m3。在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2.604×108m3。明确了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时,必须考虑研究区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目标,从而在不同区域和用水部门间进行调配,并针对流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对应生态系统类型确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环境需水 台兰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栋元 金彦兆 +1 位作者 李元红 胡想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89,共6页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模式 三条红线 生态环境 集成管理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Ⅰ.方法与参数选取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2 位作者 杨俊 金彦兆 张云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226,248,共6页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以期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90×108m3、1.00×108m3、1.11×108m3、0.83×108m3、0.68×108m3、2.70×108m3。根据目前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间水资源配置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制定中游绿洲近期和远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目标,确定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区,准确计算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及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生态环境需水 计算方法 参数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Ⅱ.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管理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栋元 杨俊 +2 位作者 胡想全 金彦兆 张云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0-284,共5页
基于疏勒河中游绿洲不同生态环境需水量类型的计算,估算了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规模。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最大、最小和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22×10~8 m^3、5.58×10~8 m^3和7.09×10~8 m^3,分别占疏勒河中... 基于疏勒河中游绿洲不同生态环境需水量类型的计算,估算了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规模。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最大、最小和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22×10~8 m^3、5.58×10~8 m^3和7.09×10~8 m^3,分别占疏勒河中游绿洲水资源总量(15.65×10~8 m^3)的46.4%、35.7%与45.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和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疏勒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49×10~8 m^3和2.62×10~8 m^3。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生态需水调控与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水资源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 管理对策 疏勒河中游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栋元 李元红 +4 位作者 金彦兆 胡想全 王军德 程玉菲 卢书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根据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个层次35个评估因子组成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合理性对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 根据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个层次35个评估因子组成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合理性对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影响最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适应性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生态环境合理性。该4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综合状况,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黄土高原 城市雨洪利用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区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栋元 金彦兆 +3 位作者 胡想全 王军德 程玉菲 卢书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5-218,284,共5页
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的分布特征,选取主要城市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为研究区,研究了各主要城市降水量特征变化规律,并对各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雨洪资... 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的分布特征,选取主要城市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为研究区,研究了各主要城市降水量特征变化规律,并对各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雨洪资源的平均理论潜力分别为5.71×107,8.61×106,2.38×107,7.62×106和3.21×107 m3,平均可实现潜力分别为2.91×107,4.65×106,1.43×107,4.87×106和1.95×107 m3。计算结果说明,甘肃黄土高原区各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相对较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并且可为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黄土高原 城市雨洪利用 潜力分析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生态基流估算研究
19
作者 姚斌 刘彩霞 +1 位作者 孙栋元 景凌云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生态基流是维系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用水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文章选取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2个水文站多年实测天然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Tennant法对石羊河生态基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 生态基流是维系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用水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文章选取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2个水文站多年实测天然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Tennant法对石羊河生态基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两站最小生态基流分别为1.01、0.77m^(3)/s;通过Tennant法对比分析,得出两站最小和好状态生态基流分别为0.97、3.86m^(3)/s和0.77、3.07m^(3)/s。综合分析得到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生态基流下限值分别为0.83、0.42m^(3)/s。研究结果对促进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河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估算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栋元 张云亮 +3 位作者 葛成彦 胡想全 金彦兆 柴薇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1期117-123,共7页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管理的基础,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确定了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功能分区目标、分区原则与依据。运用RS和GIS技术,采...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管理的基础,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确定了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功能分区目标、分区原则与依据。运用RS和GIS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以及计算机图形空间迭置法等方法,将疏勒河中游绿洲划分为绿洲农业、荒漠戈壁、防风固沙、平原绿洲植物、盐渍化防治和平原绿洲湿地6个生态功能区和34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方向、生态保护以及生态功能恢复措施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促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对促进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有效配置、区域产业布局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