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虫病诊断用抗原编码cDNA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62
1
作者 孙树汉 王俊霞 +3 位作者 陈蕊雯 陆惠萍 彭郁葱 王朝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 :克隆与分析囊虫病诊断用抗原及其编码基因。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来源于猪囊尾蚴 m RNA的 c DNA文库。以囊虫病患者、囊虫病病猪的血清为探针从 c DNA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克隆。结果 :获得人、猪共同抗原 2个 (分子量分别为 ... 目的 :克隆与分析囊虫病诊断用抗原及其编码基因。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来源于猪囊尾蚴 m RNA的 c DNA文库。以囊虫病患者、囊虫病病猪的血清为探针从 c DNA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克隆。结果 :获得人、猪共同抗原 2个 (分子量分别为 2 8k Da和 18k Da) ,人特异性抗原和猪特异性抗原各 1个 (分子量为 34 k Da、 14k Da)。这些抗原的编码克隆分别命名为λc C1、λc C2、λc H1及 λc P1。c C1c DNA含有编码 2 8k Da的人、猪共同抗原的完整基因 ,全长 10 70 bp,起始密码 ( ATG)从自 2 2 bp,终止密码 ( TGA)结于 74 7bp,长为 74 7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由 2 4 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其理论推导分子量为 2 7.36k Da。结论 :以 c C1等融合蛋白为诊断用抗原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理想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 抗原多肽 分子克隆
下载PDF
核酸疫苗pcDNA3-γcC1诱导囊尾蚴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树汉 郭瀛军 +1 位作者 陈蕊雯 杨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90-1091,I002,共3页
目的 :观察核酸疫苗 pc DNA3- γc C1免疫接种后动物宿主体内囊尾蚴的细胞凋亡现象 ,探讨治疗型核酸疫苗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囊尾蚴混合细胞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检测免疫接种组、非接种组以及培养诱导对照组细胞... 目的 :观察核酸疫苗 pc DNA3- γc C1免疫接种后动物宿主体内囊尾蚴的细胞凋亡现象 ,探讨治疗型核酸疫苗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囊尾蚴混合细胞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检测免疫接种组、非接种组以及培养诱导对照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非接种组 ,且未经凋亡诱导的细胞核无凋亡所特有的阳性着色 ;经诱导或免疫接种组的细胞核均表现为极强的凋亡所特有的阳性着色。 结论 :首次观察到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寄生生物细胞凋亡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疫苗 囊尾蚴 细胞凋亡 pcDNA3-γcC1
下载PDF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cDNA中CpG序列的免疫激活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树汉 郭瀛军 +1 位作者 王庆敏 陈蕊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又称为AntigenB ,AgB)cDNA中CpG序列的免疫激活作用。 方法 以pcDNA3 AgB质粒疫苗、CpG序列突变的pcDNA3 AgB′质粒疫苗、pcDNA3载体质粒和AgB蛋白质分别免疫C5 7BL/ 6小鼠 ,2wk后开始用ELISA检测小鼠...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又称为AntigenB ,AgB)cDNA中CpG序列的免疫激活作用。 方法 以pcDNA3 AgB质粒疫苗、CpG序列突变的pcDNA3 AgB′质粒疫苗、pcDNA3载体质粒和AgB蛋白质分别免疫C5 7BL/ 6小鼠 ,2wk后开始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和IgG2a的效价。 结果 免疫接种的第 2周起实验组IgG与IgG2a效价开始升高 ,至第 4周达到峰值。其中以pcDNA3 AgB组升高最为显著 (P <0 0 5 )。 结论 pcDNA3 AgB核酸疫苗所诱导的小鼠免疫反应 ,不仅具有其表达产物AgB蛋白的抗原作用 ,AgBcDNA中的CpG序列也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副肌球蛋白 核酸疫苗 CPG序列 免疫激活作用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杂性状疾病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树汉 杨胜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引起的 DNA序列多态性 ,频率大于 1 %。SNPs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 ,并通常以二等位基因的形式出现 ,便于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分析 ,因此是继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RFL P...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引起的 DNA序列多态性 ,频率大于 1 %。SNPs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 ,并通常以二等位基因的形式出现 ,便于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分析 ,因此是继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RFL P)和微卫星之后的第三代遗传标记。SNPs在生物学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叙述了 SNPs与复杂性状疾病 (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 )的关系 ,以及 SNPs在复杂性状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发病机制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杂性状疾病 基因 遗传学 个体化用药 药物设计
下载PDF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树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的一门学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等4种调控方式来实现...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的一门学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等4种调控方式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控制,同时也就意味着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导致肿瘤发生。肿瘤表观遗传学机制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对肿瘤的表观遗传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非编码RNA
下载PDF
核酸疫苗及其在疾病免疫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9-521,共3页
自从发现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能在小鼠肌细胞中表达 ,核酸免疫技术已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 ,并被看作是继传统疫苗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有关的实验报道已涉及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 自从发现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能在小鼠肌细胞中表达 ,核酸免疫技术已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 ,并被看作是继传统疫苗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有关的实验报道已涉及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等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本文就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优越性、安全性 ,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类疫苗 免疫机制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影响核酸疫苗应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354,共2页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这种核酸既是载体又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而有效的免疫应答,尤其是能诱导产生具细胞毒杀伤性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有效预防病毒、细胞内寄生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核酸疫苗由于...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这种核酸既是载体又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而有效的免疫应答,尤其是能诱导产生具细胞毒杀伤性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有效预防病毒、细胞内寄生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核酸疫苗由于具有可诱发全面的免疫应答、提供同种异株交叉保护作用、能制备抗多种病原体的多价疫苗、兼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等优点,且制备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储存运输,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已在多种疾病[1~3]的防治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美国,目前乙肝病毒、HIV 核酸疫苗、流感DNA疫苗、单纯疱疹病毒DNA疫苗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疟疾DNA 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在我国,某些兽用疫苗也已进入应用研究阶段.然而核酸疫苗是一个新生事物,围绕着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改善纯化工艺等国际热点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核酸疫苗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疫苗 免疫应答 安全性 应用研究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三种蛔虫感染小鼠后嗜酸细胞增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树汉 王俊霞 《医学动物防制》 1996年第S1期1-4,共4页
猪蛔虫,似蚓蛔线虫和犬弓首线虫虫卵经口感染小鼠均可使其末梢血嗜酸细胞增多。嗜酸细胞增多的峰值和图形相似,达峰值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感染所用虫卵个数对嗜酸细胞的增多无影响。
关键词 猪蛔虫 似蚓蛔线虫 犬弓首线虫 小鼠 嗜酸细胞增多
下载PDF
寄生蠕虫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9
作者 孙树汉 王俊霞 +1 位作者 赵文政 孟宪钦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寄生蠕虫的分子生物学进展孙树汉,王俊霞,赵文政,孟宪钦(河北医学院,石家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寄生虫学领域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研究报告也在逐渐增多。在此仅就蠕虫抗原基因的克隆化、疫苗的开发、DNA探... 寄生蠕虫的分子生物学进展孙树汉,王俊霞,赵文政,孟宪钦(河北医学院,石家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寄生虫学领域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研究报告也在逐渐增多。在此仅就蠕虫抗原基因的克隆化、疫苗的开发、DNA探针的虫种鉴定及以rRNA碱基序列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寄生蠕虫 分子生物学 抗原基因 克隆 疫苗
下载PDF
寄生虫病的DNA探针检查法
10
作者 孙树汉 徐文新 +1 位作者 彭郁葱 孟宪钦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急速发展,寄生虫学者也开始采用基因工程学手段分析寄生现象,努力开发新的诊断方法,DNA探针法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方法最初用于疟疾的诊断,随后用于利什曼病和丝虫病的检查。最近,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又扩展... 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急速发展,寄生虫学者也开始采用基因工程学手段分析寄生现象,努力开发新的诊断方法,DNA探针法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方法最初用于疟疾的诊断,随后用于利什曼病和丝虫病的检查。最近,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又扩展用于马来布鲁线虫等以蚊为媒介,其存在于蚊体内的幼虫靠形态学难以与近缘种相区别的分类鉴定,以及某些生活史环尚不完全清楚,如异尖线虫等之亲子关系的分析研究。本文仅以疟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DNA探针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蕊雯 段世伟 +7 位作者 蔡青 杨波 林懿 陈琦 冯国鄞 韩星海 贺林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Ps(- 1 0 31 T/ C,- 86 3C/ A,- 85 7C/ T)和 2个内含子上的 SNPs(内含子 1的 +1 2 3C/ T和内含子 3的 +5 1 A/ G)进行基因分型 ,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 AS相关。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体型频率的分布 ,分析这些单倍体型是否与 AS的发病有关。 结果 :在 AS患者中 ,TNF- α的 - 85 7T和 - 86 3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性地超过健康对照组 ,经 Bonferroni校正后仍为阳性。对启动子上 3个 SNPs位点的两两和 3个位点组合的单倍体型频率分析表明 ,其在 AS患者和对照组中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 .0 1 )。在 3个位点推测的单倍体型中 ,AS患者增加最显著的是TNF- 1 0 31 T/- 86 3C/- 857T单倍体型。 结论 :TNF-α基因上 2个 SNPs及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 汉族人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 单倍体型
下载PDF
猪囊尾蚴抗原c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丹 王庆敏 +3 位作者 陈蕊雯 朱维佳 陈祖欢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 c 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对诱导 BAL B/ 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雌性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 (DNA疫苗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3次 ;B组 (联合免疫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2次后以 G... 目的 :观察 c 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对诱导 BAL B/ 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雌性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 (DNA疫苗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3次 ;B组 (联合免疫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2次后以 GST- c C1融合蛋白加强免疫 1次 ;C组 (蛋白质疫苗组 ) ,分别在第 0、3周免疫接种融合蛋白 ;D组 (pc DNA3对照组 ) ,以 1 0d间隔 ,3次免疫接种质粒 pc DNA3。 EL ISA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 IFN- γ和IL- 4水平 ,以 MTT法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结果 :C组可诱导相对较强的小鼠免疫应答 ,其特异性 Ig G和 Ig G1以及脾脏淋巴细胞分泌 IL- 4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 (P<0 .0 5 ) ,免疫的类型以 Th2应答为主。B组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 A组 (P<0 .0 5 ) ,B组和 A组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均以 Th1应答为主。结论 :以 DNA prim ing-protein boost的策略可有效诱导较 DNA疫苗单独使用更高的特异性抗体应答 ,且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抗原 cC1 DNA疫苗 蛋白质疫苗 小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蕊雯 王勇 +1 位作者 孙树汉 段世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8-1114,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遗传的风湿类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LA-B27是AS最主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基因组扫描和关联分析等研究发现在HLA以外的区域仍存在AS的易感区域,大量的...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遗传的风湿类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LA-B27是AS最主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基因组扫描和关联分析等研究发现在HLA以外的区域仍存在AS的易感区域,大量的证据显示在HLA区内外有许多基因与AS的发病有关。文章主要综述了与AS相关的易感基因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易感性 全基因组扫描 关联分析 连锁分析
下载PDF
猪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纯化 被引量:26
14
作者 郭瀛军 吴丹 +1 位作者 陈蕊雯 孙树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以RT PCR方法 ,从经丝裂原诱导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编码猪IFNγ的基因。经测序证实后插入载体pJLA 5 0 3 ,并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 7mol/L盐酸胍变性及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复性。再经DEAE... 以RT PCR方法 ,从经丝裂原诱导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编码猪IFNγ的基因。经测序证实后插入载体pJLA 5 0 3 ,并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 7mol/L盐酸胍变性及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复性。再经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柱、Sephdex 2 0 0凝胶过滤柱分离获得电泳单一纯猪IFN γ蛋白 ,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检测纯化产物有干扰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基因表达 分离纯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波 陈蕊雯 +4 位作者 段世伟 韩星海 蔡青 林懿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 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AS组 TNF-α - 2 38G/ G基因型有 1 0 6例 (98.1 % ) ,- 2 38G/ A基因型有 2例 (1 .9% ) ,正常对照组两种基因型分别有 95例 (95 .0 % )和 5例 (5 .0 %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S组 TNF-α - 30 8.1 .1 (G/ G)基因型有 89例 (82 .4 % ) ,- 30 8.1 .2 (G/ A)基因型有 1 9例 (1 7.6 % ) ,正常对照组中 - 30 8.1 .1 (G/ G)有 85例 (85 .0 % ) ,- 30 8.1 .2 (G/ A)有 1 4例 (1 4 .0 % ) ,- 30 8.2 .2 (A/ A)有 1例 (1 .0 % ) ,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AS患者根据 X线判定的疾病严重程度在TNF-α - 30 8位点 G/ G、G/ A基因型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 30 8.1 .2 (G/ A)基因型发病较轻 (P<0 .0 5 )。 结论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未发现 TNF-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与 AS的易感性相关 ,但 TNF-α基因启动子 -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型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猪囊尾蚴抗原DNA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应 被引量:32
16
作者 吴丹 郭瀛军 +1 位作者 林懿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 :观察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 c C1DNA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及对仔猪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 c C1c 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 DNA3,构建了重组质粒 p3- c C1,肌注小鼠 ,EL ISA检测小鼠血清抗 c C1抗体 Ig G及 Ig G2 a水... 目的 :观察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 c C1DNA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及对仔猪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 c C1c 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 DNA3,构建了重组质粒 p3- c C1,肌注小鼠 ,EL ISA检测小鼠血清抗 c C1抗体 Ig G及 Ig G2 a水平 ,并进行仔猪的免疫保护实验。结果 :免疫小鼠第 3周出现特异性 Ig G应答 ,第 8周 Ig G水平达到最高 ;小鼠血清的 Ig G2 a检测显示 ,第 2周 Ig G2 a应答即为阳性 ,且长时间保持较高应答水平。用该疫苗免疫仔猪使其获得了 73%的保护率。结论 :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 c C1DNA疫苗能有效诱导仔猪的免疫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免疫保护 保护性抗原CC1-cDNA
下载PDF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谱及累计发病风险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黑鹰 颜宏利 +6 位作者 马修强 贺艳 丁义江 孟荣贵 阎于悌 崔龙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1 6 7例 HNPCC相关肿瘤患者的首发肿瘤中 ,结直肠癌 1 35例 (80 .8% ) ,胃癌 1 0例 (6 .0 % ) ,子宫内膜癌 8例(4 .8% ) ,卵巢癌 3例 (1 .8% ) ,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和脑胶质瘤各 2例 (分别占 1 .2 % ) ,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各 1例 (分别占0 .6 % )。70岁时 ,大肠癌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93.3% ,肠外肿瘤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5 6 .1 %。 结论 :中国人 HNPCC肿瘤谱中 ,胃癌发生率较高 ;4 0~ 6 0岁大肠癌发生风险最大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肿瘤谱 累计发病风险 家系
下载PDF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庆敏 陈蕊雯 +1 位作者 郭瀛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 ,用刀豆蛋白 A (Con A)和特异性抗原刺激 ,EL 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 IL - 2和 IL - 4的水平 ,并观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另外 ,将该核酸疫苗肌注瘦型仔猪 ,进行攻击实验 ,计算相对保护率。结果 :注射疫苗后的第 3周起 ,Ig G即为阳性 ,持续升高至第 8周 ;从第 2周起 ,小鼠血清 Ig G2 a为阳性 ,第 4周达到高峰。细胞因子检测表明 ,IL- 2水平远远高于空载体对照组 ,而 IL- 4含量却与空载体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对仔猪的相对保护率为 80 %。 结论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引发了以 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全面免疫应答。pc DNA3- Ag B核酸疫苗对仔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副肌球蛋白 核酸类 疫苗 TH1免疫应答
下载PDF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俊霞 彭郁葱 +1 位作者 姚玉霞 孙树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分析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机制。方法:用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λcC28)及抗λcC28单表位抗体作探针,采用Northernblot、Southernblot和Western... 目的:分析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机制。方法:用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λcC28)及抗λcC28单表位抗体作探针,采用Northernblot、Southernblot和West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了λcC28编码cDNA在猪带绦虫各发育阶段的特异性表达。结果:猪囊尾蚴和成虫不同节片抗原蛋白具有阶段特异性,λcC28cDNA编码的28kDa抗原蛋白只在囊尾蚴阶段表达,成虫幼节、成节、孕节都不表达。结论:猪囊尾蚴阶段特异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存在于囊尾蚴阶段和成虫的幼节中,但仅有囊尾蚴阶段的mRNA表达28kDa抗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基因 阶段特异性 表达
下载PDF
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对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勤 张毅 +3 位作者 丁宇烽 胡振林 孙树汉 惠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单相酶扩散法测定血浆DNA酶活性。结果:血样体外存放36h后,血浆中β-globin基因的拷贝数较存放6h的样品显著增加,而SRY基因拷贝数明显减少;4℃存放条件下,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占总DNA百分比从6h的(10.3±5.6)%下降到36h的(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存放6h的血样中基本未检出死亡细胞,而存放36h的血样中分别检出了坏死和凋亡的白细胞;36h样品血浆中LDH活性较6h样品显著升高(P<0.05)。单相酶扩散法结果表明,血浆DNA酶在4℃时虽然活性显著减弱,但仍然保持降解DNA的能力。结论: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总游离DNA增多,而胎儿DNA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样体外存放过程中白细胞死亡和血浆DNA酶对胎儿DNA的降解作用有关;胎儿DNA抽提应在血样采集后尽早(6h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胎儿游离DNA DNASE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