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病异育银鲫中嗜冷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1
作者 姜虎成 李润波 +4 位作者 赵彦华 徐晓雁 孙梦玲 夏爱军 薛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共13页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种水平上,患病样品中嗜冷黄杆菌的丰度最高,分别达到63.01%和61.31%,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55%。根据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结果,从患病样品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出优势病原菌NJ01,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NJ01菌株为嗜冷黄杆菌。人工感染NJ01菌株14 d后,1.7×10^(6)和1.7×10^(7) CFU/mL两组的死亡率达到10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肌细胞坏死,间质中充满了淋巴细胞;肝脏中细胞溶解坏死,细胞核消融;在脾脏中发现脾细胞散在坏死,伴随着充血的症状;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存在大量淋巴细胞。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NJ01菌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敏感。研究表明,优势菌NJ01是致病菌,可通过扰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嗜冷黄杆菌在异育银鲫中的致病性,这将为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药物防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嗜冷黄杆菌 扩增子分析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急性低氧/复氧胁迫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能量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徐宇 许志强 +5 位作者 严维辉 李佳佳 黄鸿兵 孙梦玲 唐建清 潘建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4-601,共8页
为研究低氧/复氧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将克氏原螯虾暴露于(1.0±0.1)mg/L急性低氧胁迫和后续(6.8±0.2)mg/L复氧环境中,于低氧胁迫1h、6h及复氧1h、12h分别采集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研... 为研究低氧/复氧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将克氏原螯虾暴露于(1.0±0.1)mg/L急性低氧胁迫和后续(6.8±0.2)mg/L复氧环境中,于低氧胁迫1h、6h及复氧1h、12h分别采集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研究低氧/复氧胁迫下克氏原螯虾抗氧化-能量代谢酶的活力变化,分析鳃和肝胰腺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在低氧胁迫下,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OD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复氧以后,肝胰腺、血淋巴及鳃组织中SOD酶活力均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SOD酶活力变化可能与复氧过程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过量产生有关。在复氧12h后,血淋巴和鳃组织中MDA含量均出现了显著性增加(P<0.01),提示机体细胞在复氧胁迫下产生了脂质过氧化。在低氧胁迫下,肝胰腺、鳃和血淋巴中ACP、AKP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在复氧12h后,肝胰腺和鳃组织中AC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显示低氧/复氧胁迫影响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急性低氧胁迫下,肝胰腺、血淋巴与鳃组织中的LDH含量和总ATPase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提示这些组织中的细胞能量代谢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急性低氧/复氧胁迫下,肝胰腺及鳃组织中的线粒体结构呈现明显浓缩空泡化、内膜排列紊乱,嵴明显减少、部分嵴消失。在低氧状态下,肝胰腺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细胞中溶酶体数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低氧/复氧胁迫可对克氏原螯虾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及能量代谢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议在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中特别关注水体中的低氧/复氧胁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复氧胁迫 抗氧化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超微结构 克氏原螯虾
下载PDF
中国大鲵出血症发病原因及致病菌基因组分析
3
作者 赵彦华 张世勇 +2 位作者 刘洪岩 孙梦玲 薛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6,共6页
为了探明中国大鲵出血症发病原因,本试验采集发病中国大鲵样本,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生化鉴定,对致病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Illumia测序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和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发病原因为细菌... 为了探明中国大鲵出血症发病原因,本试验采集发病中国大鲵样本,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生化鉴定,对致病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Illumia测序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和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发病原因为细菌感染,致病菌为摩氏摩根菌,对卡那霉素最敏感;该病原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组长度为3.82 Mb,平均G+C含量为51.05%,含有3732个基因,平均基因长度为895 kb;含有82个tRNA,总长度为6439 bp,占基因总长度的0.16%,含有22个rRNA,总长度为31986 bp,占基因总长度的0.83%;共计3664个蛋白基因获得NR功能注释,并且注释得到1780条GO功能条目和2328条KEGG通路条目。本试验结果为中国大鲵出血症的防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摩根氏菌属 细菌 基因组
下载PDF
噻虫嗪暴露对克氏原螯虾的病理损伤和生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贵云 姜虎成 +2 位作者 孙梦玲 赵彦华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0期18-22,54,共6页
为了探究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开展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慢性暴露试验,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进行病理损伤和生化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 为了探究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开展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慢性暴露试验,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进行病理损伤和生化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611,3.014和2.100 mg/L;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SC)为0.21 mg/L;通过14 d的噻虫嗪暴露试验,当暴露在52.5μg/L(1/4 LC_(50))和105.0μg/L(1/2 LC_(50))时,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都发生管腔扩大、上皮空泡化的损伤,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浓度显著上升,表明肝脏中有大量活性氧(ROS),肝胰腺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克氏原螯虾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抗氧化酶活
下载PDF
小龙虾养殖病害综合防治(下)
5
作者 薛晖 姜虎成 孙梦玲 《农家致富》 2024年第5期38-39,共2页
3.细菌病小龙虾感染的细菌性病原多为气单胞菌属,如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由于气单胞菌具有几丁质分解能力,刚感染的病虾甲壳局部会出现一些颜色较深的斑点,接着斑点边缘溃烂,严重时出现空洞。小龙虾烂壳、烂尾... 3.细菌病小龙虾感染的细菌性病原多为气单胞菌属,如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由于气单胞菌具有几丁质分解能力,刚感染的病虾甲壳局部会出现一些颜色较深的斑点,接着斑点边缘溃烂,严重时出现空洞。小龙虾烂壳、烂尾、黑斑、水肿等常见病均为此类细菌感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气单胞菌属 烂尾 分解能力 嗜水气单胞菌 细菌感染 细菌病 病害综合防治
下载PDF
小龙虾养殖病害综合防治(上)
6
作者 薛晖 姜虎成 孙梦玲 《农家致富》 2024年第4期38-39,共2页
一、小龙虾养殖病害常规预防养殖病害是机体、病原、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旦出现严重的病害,往往是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造成养殖小龙虾的大量死亡。因此,必须做好病害的常规预防工作。
关键词 小龙虾 养殖病害 病害综合防治 治疗措施 相互作用 预防
下载PDF
江苏省河蟹主养区河蟹微孢子虫感染率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梦玲 黄桦 +2 位作者 刘洪岩 赵彦华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围的名贵水产品之一。江苏省养殖规模达400余万亩,养殖产量高达30余万吨,产值超过两百亿元,河蟹产量不足江苏省渔业产量的10%,而产值却占江苏省渔业产值的将近50%,同时江苏省的...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围的名贵水产品之一。江苏省养殖规模达400余万亩,养殖产量高达30余万吨,产值超过两百亿元,河蟹产量不足江苏省渔业产量的10%,而产值却占江苏省渔业产值的将近50%,同时江苏省的河蟹产量占据了国内河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河蟹 微孢子虫 感染率 主养 养殖规模 渔业产量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江苏省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8
作者 孙梦玲 王彬 +1 位作者 陈友明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2期53-54,共2页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stacea),十足目(Decapoda),是目前我国养殖最广的淡水螯虾品种[1],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养殖,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7年江苏省...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stacea),十足目(Decapoda),是目前我国养殖最广的淡水螯虾品种[1],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养殖,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7年江苏省小龙虾养殖面积约1 400 000×667 m^2,总产值达450亿元,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病害的发生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流行病学调查 江苏省 白斑综合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养殖面积 节肢动物门 淡水螯虾
下载PDF
春季克氏原螯虾病害防控建议
9
作者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5期73-74,共2页
2022年春季,由于气温偏高,直接影响了克氏原螯虾的繁育,导致病害发生。而国际局势动荡,间接影响了克氏原螯虾养殖物资的价格,“新冠”疫情的反复,影响了从业人员开展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 2022年春季,由于气温偏高,直接影响了克氏原螯虾的繁育,导致病害发生。而国际局势动荡,间接影响了克氏原螯虾养殖物资的价格,“新冠”疫情的反复,影响了从业人员开展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结合当前形势及前期基础性工作,对江苏省内克氏原螯虾春季病害防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克氏原螯虾 创新团队 江苏现代 物资的价格 局势动荡 江苏省
下载PDF
小龙虾“五月瘟”春季防控技术要点
10
作者 孙梦玲 孔祥华 +1 位作者 孙敏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4期66-66,共1页
小龙虾"五月瘟"是养殖户根据养殖过程中五月前后往往发生养殖成虾大规模爆发性死亡、苗种投放成活率低的现象而取的俗名,"五月瘟"的发病原因已得到确认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因此小龙虾"五月瘟",即&qu... 小龙虾"五月瘟"是养殖户根据养殖过程中五月前后往往发生养殖成虾大规模爆发性死亡、苗种投放成活率低的现象而取的俗名,"五月瘟"的发病原因已得到确认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因此小龙虾"五月瘟",即"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简称为"白斑病",该病发病季节一般在3月底至7月,发病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底,发病急、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防控技术 养殖户
下载PDF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万金娟 陈友明 +5 位作者 邵俊杰 唐建清 沈美芳 孙梦玲 张美琴 孙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5-972,共8页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模式 质构特性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养殖沙塘鳢烂鳃症病原研究及最适治疗药物的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彦华 刘洪岩 +2 位作者 孙梦玲 史杨白 薛晖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71-173,共3页
近年来,在沙塘鳢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暴发的烂鳃症,病鱼症状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脾脏肿大,头部皮肤和鳃部溃烂较为严重,肠道出血;采集江苏省沙塘鳢主要养殖基地病料,分离病原菌,通过显微镜观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 近年来,在沙塘鳢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暴发的烂鳃症,病鱼症状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脾脏肿大,头部皮肤和鳃部溃烂较为严重,肠道出血;采集江苏省沙塘鳢主要养殖基地病料,分离病原菌,通过显微镜观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从肠道及鳃部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点,Gen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人工感染选择诺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 烂鳃症 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彦华 刘洪岩 +2 位作者 丁正峰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7期1-4,共4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本文就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原理以及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应用进展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水产品 药物残留检测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白鲢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金娟 夏爱军 +5 位作者 薛晖 邵俊杰 张美琴 沈美芳 赵彦华 孙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4-169,共6页
该文对白鲢肌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20、-80℃)贮藏48 h后的肌肉持水性、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肌肉相比,3... 该文对白鲢肌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20、-80℃)贮藏48 h后的肌肉持水性、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肌肉相比,3种贮藏温度下肌肉的离心损失、贮存损失和冷冻渗出率呈升高趋势,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以及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0℃和-80℃条件下肌肉的离心损失显著低于4℃,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4℃(P<0.05);-80℃条件下肌肉的贮存损失、冷冻渗出率显著低于4℃和-20℃,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4℃和-20℃(P<0.05);4℃条件下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低温贮藏组(P<0.05)。总之,在4、-20、-80℃温度下贮藏48 h,白鲢肌肉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所降低,而低温贮藏(-20、-80℃)有利于减缓降低速率,较好地保持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贮藏温度 持水力 质构特性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江苏省河蟹主养区微孢子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彦华 刘洪岩 +2 位作者 丁正峰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2015年7月江苏省兴化及周边盐城地区河蟹养殖大范围爆发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经调查研究确认为微孢子虫感染。采用PCR的方法对江苏省河蟹主要养殖区养殖塘口进行抽样调查,对所采集的河蟹标本进行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抽样的八... 2015年7月江苏省兴化及周边盐城地区河蟹养殖大范围爆发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经调查研究确认为微孢子虫感染。采用PCR的方法对江苏省河蟹主要养殖区养殖塘口进行抽样调查,对所采集的河蟹标本进行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抽样的八个河蟹主要养殖区,均有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其中以兴化和盐城的河蟹微孢子虫感染情况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感染 微孢子虫 调查报告
下载PDF
蜗牛消化酶提取河蟹微孢子虫基因组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洪岩 赵彦华 +1 位作者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4期35-39,共5页
PCR是目前能够特异地检测河蟹微孢子虫的最灵敏的方法。河蟹微孢子虫孢子壁坚厚不易破碎,对许多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常规的核酸抽提方法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比PCR的结果,研究蜗牛消化酶对DNA抽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酶作用的最... PCR是目前能够特异地检测河蟹微孢子虫的最灵敏的方法。河蟹微孢子虫孢子壁坚厚不易破碎,对许多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常规的核酸抽提方法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比PCR的结果,研究蜗牛消化酶对DNA抽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酶作用的最佳反应条件,提高了PCR检测河蟹微孢子虫的灵敏性。结果显示:蜗牛消化酶提取微孢子虫DNA的酶促反应温度为37℃,底物浓度为20 mg,酶的使用浓度为酶/底物重量比400 mg/g,酶促反应时间为4 h。实验表明,使用蜗牛消化酶处理样品,有助于更加灵敏地检测出微孢子虫。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河蟹微孢子虫病的检验检测能力,对河蟹微孢子虫的检疫和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微孢子虫 DNA抽提方法 PCR
下载PDF
异育银鲫与青虾高效混养新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彦华 薛晖 +1 位作者 刘洪岩 孙梦玲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12期32-33,共2页
异育银鲫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增加,养殖密度的增大,以及养殖水环境的恶化,异育银鲫的病毒性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威胁异育银鲫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新技术 淡水养殖品种 混养 青虾 集约化程度 养殖水环境 病毒性病害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洪岩 赵彦华 +1 位作者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0期42-47,共6页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有着广泛的宿主。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因此而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防治...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有着广泛的宿主。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因此而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防治河蟹微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微孢子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溶氧胁迫对异育银鲫感染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影响
19
作者 赵彦华 孙梦玲 +2 位作者 万金娟 夏爱军 薛晖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99,共5页
随着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养殖密度的增大,其主要养殖区爆发了以鳃部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疾病,经确诊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 Hematopoietic Necrosis);引起该病的首要诱因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给异育银鲫... 随着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养殖密度的增大,其主要养殖区爆发了以鳃部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疾病,经确诊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 Hematopoietic Necrosis);引起该病的首要诱因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给异育银鲫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溶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溶氧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各项生理机能,在溶氧胁迫状态下,水生生物会表现出应激及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为了探究溶氧浓度对异育银鲫感染CyHV-2及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影响,将健康的异育银鲫与已感染CyHV-2的病鱼混合饲养,结合鲫的最低生存氧浓度,设定溶氧浓度分别为7、6、5、4、3mg/L,不同溶氧浓度均设立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溶氧浓度,测定CyHV-2感染数及死亡数,分析不同溶氧浓度条件下鲫CyHV-2感染率及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发病率。结果表明,随着溶氧浓度的降低,CyHV-2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随之升高,当溶氧浓度为7、6、5、4mg/L时,对照组均未出现感染及死亡状况;当溶氧浓度为3mg/L时,实验组感染率为100%并且对照组也出现了死亡,充分肯定了溶氧胁迫会增加异育银鲫对CyHV-2的感染率及死亡率。研究结果对异育银鲫的大规模养殖及造血器官坏死症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溶氧胁迫 鲤疱疹病毒Ⅱ型 感染
下载PDF
南粳46与克氏原螯虾高效综合种养技术
20
作者 黄鸿兵 陈友明 +5 位作者 尹思慧 李佳佳 万金娟 孙梦玲 唐建清 俞雅文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9期37-39,共3页
水稻———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因其以“稳粮增收”为根本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实现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所以近年来发展迅速,仅江苏省就突破500000伊667m2。由于各地农民对优质水稻的综合种养技术掌握不深,只能照顾到水... 水稻———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因其以“稳粮增收”为根本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实现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所以近年来发展迅速,仅江苏省就突破500000伊667m2。由于各地农民对优质水稻的综合种养技术掌握不深,只能照顾到水稻的生长周期,不能保证克氏原螯虾生长时间,商品虾规格偏小,价格偏低,产生了一定市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种养技术 优质水稻 农民增收 综合种养 生长周期 生长时间 市场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