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永河: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窍门就是“管住自己的嘴”
1
作者 孙永河 《民心》 2019年第3期48-48,共1页
青春期逆反恰恰说明孩子很正常,不必过度紧张。与即将进入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一个窍门就是“家长管住自己的嘴”。家长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裁判员,要多当啦啦队!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如何写好作文?本期《专家来了... 青春期逆反恰恰说明孩子很正常,不必过度紧张。与即将进入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一个窍门就是“家长管住自己的嘴”。家长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裁判员,要多当啦啦队!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如何写好作文?本期《专家来了》邀请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辽宁省特级教师孙永河,为读者在线解答语文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成长 青春期 家长 东北育才学校 过度紧张 语文成绩 特级教师 语文教育
下载PDF
生活的真相是生活的真相是“奋斗”——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孙永河写给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2
作者 孙永河 《人生十六七》 2019年第13期24-25,共2页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眼看着倒计时的天数从三位数变为两位数,也即将变成一位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很多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关乎梦想,关乎未来,紧张在所难免,忐忑在所难免。在这个时刻,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眼看着倒计时的天数从三位数变为两位数,也即将变成一位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很多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关乎梦想,关乎未来,紧张在所难免,忐忑在所难免。在这个时刻,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孙永河以'奋斗'为题,为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们写了一封信,希望这封信会对即将面临高考的你,或者未来将要高考的你,有一点小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育才学校 一封信
原文传递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4 位作者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冷家——雷家地区中-深层超压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4
作者 陈昌 邱楠生 +4 位作者 高荣锦 周晓龙 孙永河 杨琳琳 付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冷家—雷家地区中-深层超压发育形成机制及油气运移和成藏对该地区中-深层油气勘探的意义,基于实测地层压力和温度数据、测井数据及构造分析,对冷家—雷家地区中-深层超压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超压在成...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冷家—雷家地区中-深层超压发育形成机制及油气运移和成藏对该地区中-深层油气勘探的意义,基于实测地层压力和温度数据、测井数据及构造分析,对冷家—雷家地区中-深层超压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超压在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冷家—雷家地区发育超压型、常压型和低压型3类地层温度-压力系统,其超压段主要集中在洼陷带的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深度约为2 500~4 000 m;(2)超压形成机制以欠压实作用为主,伴有生烃增压、成岩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贡献;(3)冷家—雷家地区主要存在超压带内部的油气自生自储型运聚和油气从超压带向常压/低压带的跨压力系统运聚2种运聚模式,前者主要发生在洼陷带内的沙三段和沙四段超压带内部,后者则为断裂活动期陈家洼陷沙四段烃源岩中的油气在超压驱动下向雷家和高升构造带充注,及冷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沙三段中亚段超压带中的油气通过砂体和断裂输导向东部陡坡带和兴隆台潜山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中-深层 冷家—雷家地区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妍 孙永河 +3 位作者 柳少波 马钰凯 刘海涛 赵长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12,共17页
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为烃源岩的古生界潜山内幕型原生油气藏认识程度低,勘探难度大,明确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对内幕型原生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典型井... 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为烃源岩的古生界潜山内幕型原生油气藏认识程度低,勘探难度大,明确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对内幕型原生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典型井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等数据资料,进一步采用构造解析、潜山埋藏史分析以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技术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生烃时期及有利生烃范围。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经历了“两期裂陷,两期抬升”的四个演化阶段,形成多种类型的埋藏史,构造运动引起的古地温变化使南北地区烃源岩进行差异了生烃演化,裂陷建造作用促进地温上升,有利于有机质生烃,挤压改造作用抑制地温上升,有机质生烃中止。乌马营潜山及歧北潜山具有3次生烃阶段,生烃期为早—中三叠纪、早白垩纪、古近纪,港北潜山具有两次生烃阶段,生烃期为早—中三叠纪、古近纪。黄骅坳陷内早期(即早—中三叠纪)生烃范围局限,晚期(即古近纪)生烃最有利,乌马营地区及歧北地区为原生油气藏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生烃史 黄骅坳陷 埋藏史 二次生烃
下载PDF
冀中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胡琼 林强 +1 位作者 付建 孙永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30,472,共14页
文安斜坡作为冀中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其油气来源问题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综合有机碳、岩石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项指标,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分析技术,分析了文... 文安斜坡作为冀中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其油气来源问题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综合有机碳、岩石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项指标,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分析技术,分析了文安斜坡古近系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明确了原油来源。研究表明,文安斜坡古近系原油可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原油来源于霸县凹陷Es4段烃源岩的低熟油,主要分布在斜坡北部苏桥南地区;B类原油为分布在斜坡中部史各庄构造带的低熟-成熟油,由霸县凹陷Es3、Es4段烃源岩混合贡献,可能混有霸县凹陷Es^(下)_(1)烃源岩贡献;C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斜坡南部议论堡地区,由马西洼槽Es^(下)_(1)段和文安斜坡Es3段烃源岩混合贡献,原油成熟度较低,为未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斜坡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生物降解
下载PDF
饶阳凹陷肃宁洼槽对蠡县斜坡供烃潜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7
作者 张锐锋 曹兰柱 +6 位作者 付健 刘宗堡 陈柯童 孙永河 秦梦华 李依航 曹松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5-604,共10页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其油气来源问题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斜坡南部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开展任西–肃宁洼槽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蠡县斜坡原油油源分析和运移路径示踪,证实了肃宁洼槽对...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其油气来源问题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斜坡南部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开展任西–肃宁洼槽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蠡县斜坡原油油源分析和运移路径示踪,证实了肃宁洼槽对斜坡南部的供烃潜力,并明确了蠡县斜坡不同区域油源。蠡县斜坡原油可分为3类,其中:A类原油由淀北洼槽E_(s4)-Ek烃源岩供烃,主要分布在蠡县斜坡北部;B类原油由任西洼槽Es_(1)^(下)烃源岩供烃,主要分布在斜坡北中部;C类原油位于蠡县斜坡中南部,油源分析及芳烃运移示踪参数指示其由肃宁洼槽Es_(1)^(下)烃源岩供烃。蠡县斜坡中南部油藏油源的明确,从源的角度证实了肃宁洼槽对蠡县斜坡中南部的供烃能力,为蠡县斜坡南部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斜坡南部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运移示踪 蠡县斜坡 肃宁洼槽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8
8
作者 孙永河 赵博 +2 位作者 董月霞 郑晓凤 胡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时,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大,油气可跨越盖层在中、浅层聚集成藏;且盖层段断裂密度越大,油气穿越盖层富集的层位越浅。Ⅴ型和Ⅵ型断裂为油源断层,且两条或多条交叉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并选择砂地比大于20%的储层中发生断储分流运移。充注到断层圈闭中的油气在断层古、今封闭性均较强下才能大规模聚集和保存。与Ⅰ型、Ⅱ型和Ⅳ型断裂相关且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以及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大于90~95 m的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是深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高砂地比储层以及断层侧向封闭性好的正向局部构造是中、浅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断接厚度 断裂组合 正向局部构造 断层侧向封闭性 油气富集 南堡凹陷
下载PDF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研发协同模式研究
9
作者 朱书昕 许成磊 +1 位作者 陈童婕 孙永河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与研发活动数字化转型,从知识共享、市场需求、技术变现及政策红利4个维度梳理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特征。在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创新资源、企业战略及发展目标等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技术协助... 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与研发活动数字化转型,从知识共享、市场需求、技术变现及政策红利4个维度梳理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特征。在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创新资源、企业战略及发展目标等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技术协助型、研发集群型、价值链融合型3种数字化研发协同模式。基于网络分析法(ANP)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字化研发协同模式的评价方案,并面向云南多家典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研发 科技型中小企业 协同创新 ANP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孙永河 陈艺博 +2 位作者 孙继刚 付晓飞 胡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断陷构造格局 断裂密集带 反转构造带 形成机制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93
11
作者 孙永河 漆家福 +1 位作者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32
12
作者 孙永河 付晓飞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阎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4,111,共8页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要在构造应力和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移,并向着邻近断裂的封闭程度差、体积大、物性好的储层中充注运移,运移效率远远高于达西流和扩散流。断裂周期性破裂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油气沿断裂的垂向泵吸运移呈周期性、间歇性和脉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油气易于在断裂错开的最新层位聚集成藏。通过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紧邻圈闭的盐下断裂为有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穿盐断裂为无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天然气在地震泵抽吸作用下沿断裂运移速度快、效率高,在断裂活动的短时间内可以大规模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泵 抽吸作用 油气 运聚成藏 断裂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孙永河 韩钰萍 +2 位作者 冯志鹏 付晓飞 刘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在系统分析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演化对油气运聚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发育的断裂主要有4种类型:早期伸展断裂、中期张扭断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 在系统分析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演化对油气运聚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发育的断裂主要有4种类型:早期伸展断裂、中期张扭断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长期活动断裂。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和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断裂的活动主要有3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末期在NW—SE向引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伸展变形形成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纯剪切变形形成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伊敏组末期—青元岗组沉积在近EW向弱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收缩变形形成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贝尔凹陷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基底断块圈闭和断陷构造层的掀斜断块圈闭及正牵引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演化 运聚 圈闭 油源断层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贝尔凹陷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潜山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孙永河 万军 +1 位作者 付晓飞 崔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研究贝尔凹陷断裂的发育及形成演化特征表明,该断裂对潜山裂缝有控制作用。布达特群沉积后、南屯组沉积末期和伊敏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时期是影响潜山裂缝发育的3个主要阶段。伊敏组沉积末期断裂活动导致早期潜山闭合缝再度开启并形成... 研究贝尔凹陷断裂的发育及形成演化特征表明,该断裂对潜山裂缝有控制作用。布达特群沉积后、南屯组沉积末期和伊敏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时期是影响潜山裂缝发育的3个主要阶段。伊敏组沉积末期断裂活动导致早期潜山闭合缝再度开启并形成新的潜山开启缝,裂缝发育方位与断裂展布密切相关,靠近北北东向张扭断裂的潜山裂缝的发育方位基本是北北东向,靠近北东东向张扭断裂的潜山裂缝其发育方位既有北东东向又有北西西向,受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的交汇区则潜山裂缝发育方位复杂。裂缝发育程度明显受控于断裂的密集度,潜山开启缝发育的有利地区主要集中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裂活动所形成的走滑断裂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布达特群 潜山 断裂 裂缝 走滑断裂带
下载PDF
断裂输导体系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广 付晓飞 张兴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了研究断裂输导体系垂向输导天然气的效率,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输导系数的概念。根据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体系输导效率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体系输导效率... 为了研究断裂输导体系垂向输导天然气的效率,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输导系数的概念。根据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体系输导效率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体系输导效率评价中,结果显示该坳陷北带天然气的分布与断裂输导体系输导系数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该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断裂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裂输导体系 输导能力 输导效率 输导系数 天然气
下载PDF
渤南地区BZ28-2S/N油田油水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永河 杨文璐 +4 位作者 赵荣 胡光义 范廷恩 袁红旗 刘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0-797,共8页
渤南地区的BZ28-2S/N油田为下生上储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目的层具有砂泥互层、泥包砂且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为了指导该油田开发区扩边,实现油田的增储上产,开展了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有效烃灶范围内,... 渤南地区的BZ28-2S/N油田为下生上储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目的层具有砂泥互层、泥包砂且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为了指导该油田开发区扩边,实现油田的增储上产,开展了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有效烃灶范围内,断裂下盘断块、背斜负花状断块和背斜断阶断块等正向构造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剖面上NmⅡ、NmⅠ和Nm0油组砂岩集中发育,在断裂活动时期有利于油气沿断裂运移时向其充注。NmⅡ油组顶部和NmⅠ油组顶部断裂带泥质含量相对高,在断裂活动趋于静止时,断层侧向封闭性相对更强,油气聚集程度也相对更高。控藏断裂主要为近EW—NEE向展布的规模较小的晚期张扭断裂,其分段生长的交叉或弯曲部位控制主力油区油气的充注运移,是断面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控藏断裂T01断距小于150m的区段在成藏期之后再活动强度小,对断层岩破坏程度低,控制了主力油区的油气保存。有利的钻探目标砂体为源断裂与砂体接触程度大的背斜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构造 分段生长 活动强度 断砂产状配置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付广 王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140,151,共7页
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的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从平面上对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或散失)过程,进而总结了该区断裂组合输导模式... 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的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从平面上对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或散失)过程,进而总结了该区断裂组合输导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高、中、低效断裂输导体系的分布区域与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高效的断裂输导是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库车坳陷北带在垂向上主要有4种构造断裂输导模式,由盐下断裂与不直接连接圈闭的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盐下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有效的断裂输导模式;而由盐下断裂与圈闭破坏断裂、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单一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无效的断裂输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北带 断裂 输导效率 评价方法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库车坳陷的断裂有效运移通道及其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付广 李照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9-401,共13页
库车坳陷区的变形,垂向上可分为3大构造层:盐上层、新生代膏盐层和盐下层。根据该地典型构造的含气性差异,分析了断裂有效输导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认为充足且有效的气源条件、沟通源岩与圈闭且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以及完整的圈闭... 库车坳陷区的变形,垂向上可分为3大构造层:盐上层、新生代膏盐层和盐下层。根据该地典型构造的含气性差异,分析了断裂有效输导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认为充足且有效的气源条件、沟通源岩与圈闭且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以及完整的圈闭是决定天然气沿断裂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因而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是有效油气运移通道,并用物理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与断裂有效运移通道相配置的砂体的封闭程度、体积和物理性质的差异发现:沿断裂有效运移通道运移的天然气向断裂两侧储层分流的优势运移路径明显不同,在发育断裂有效运移通道时,断裂带内部的流体总是向着断裂带两侧封闭程度差、体积大和物性好的储层分流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下断裂 有效运移通道 典型构造 物理模拟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永河 隋立伟 +3 位作者 付晓飞 申家年 康琳 孙庆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分别形成于被动裂陷盆地和主动裂陷盆地时期,这两个时期形成的洼槽其结构分别为"泛盆"结构和多个半地堑构成的"复式小型断陷湖盆群"结构。两期不同结构的洼槽均控制了各自烃源岩层的分布及地层结构特征,从而决定了油气近源聚集且分别为短距离侧向运移和短距离垂向运移的规律。南二段烃源岩对已发现油气的贡献要好于南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裂陷盆地 主动裂陷盆地 洼槽结构 烃源岩 海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1 位作者 付晓飞 杨典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6,共7页
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原油效率,通过定义断裂输导系数和分析原油成藏过程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断裂输导系数沿着褶皱冲断带呈带状分布,高效断裂输导区主要位于托斯台背斜、独山子... 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原油效率,通过定义断裂输导系数和分析原油成藏过程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断裂输导系数沿着褶皱冲断带呈带状分布,高效断裂输导区主要位于托斯台背斜、独山子背斜、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及其以南、吐谷鲁背斜、清水河断鼻和齐古背斜等地区。高效断裂输导区内,第一排构造带断裂输导效率最高,第二排构造带次之,第三排构造带相对最低。研究区独山子油田、霍尔果斯油田、吐谷鲁油田、齐古油田等均分布在高效断裂输导范围内,表明高效断裂输导是准南褶皱冲断带原油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褶皱冲断带 断裂 输导系数 输导效率 评价 原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