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汉董作品
1
作者 孙汉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四种药用地衣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汉董 钮芳娣 +3 位作者 林中文 曹东 李波 吴金陵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0期783-788,共6页
从四种药用地衣中分离鉴定了黑茶渍素(1),降斑点酸(2),8′-乙氧基-降斑点酸(3),(—)-placodiolic acid(4),松萝酸(5),珠光酸(6),伏勒米醇(7)和五个相应的单芳环衍生物:β-苔黑酚酸甲酯(8),赤星衣酸(9),赤星衣酸乙酯(10)。2-羟基-4-甲氧... 从四种药用地衣中分离鉴定了黑茶渍素(1),降斑点酸(2),8′-乙氧基-降斑点酸(3),(—)-placodiolic acid(4),松萝酸(5),珠光酸(6),伏勒米醇(7)和五个相应的单芳环衍生物:β-苔黑酚酸甲酯(8),赤星衣酸(9),赤星衣酸乙酯(10)。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11)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12)等12个化合物。其中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中含1,4,8,和10金丝刷[Lethariella cladonioids(Nyl·)Krog.Syn.]中含1,2,3,8和9,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Opiz.)Pouzar & Vezda]中含1,5,6,11和12黑石耳[Dermatocarpon miniatum(L.)Mann.]中含7,4被鉴定为前人报道的桔黄色素(canarion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新香茶菜素的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汉董 林中文 +4 位作者 王德祖 龚运淮 赵清治 晁金华 王汉清 《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5年第5期481-483,共3页
从河南大别山地区产显脉叶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到三个二萜化合物,其中 odonicin 和显脉香茶菜素(nervosin)已报道,本文报道另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香茶菜素(neorabdosin,1)的... 从河南大别山地区产显脉叶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到三个二萜化合物,其中 odonicin 和显脉香茶菜素(nervosin)已报道,本文报道另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香茶菜素(neorabdosin,1)的结构研究.1为无色针状结晶,有微弱芳香气味,熔点230~232℃,[α]D13-175.5°(c 0.86,吡啶).经元素分析和质谱测定,其分子式为 C24H30O7,Mr=430.48.IR:1735,1220(乙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 偶合 贝壳杉烯 针晶 船式构型
下载PDF
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汉董 林中文 +2 位作者 傅坚 郑新荣 高增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从河南省信阳地区产冬凌草叶中分得两种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和2.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质子 低场 核子 化合物 丙酮结晶 乙素 针晶 相对丰度 基峰
下载PDF
粉缘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汉董 李波 +1 位作者 李艳 林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5-60,共6页
从分布于滇西北的一种地衣粉缘斑叶(Cetrezlia cetrarioides(Del.)W.Culb.& C.Club.)中分得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黑茶(?)素(Atranorin),珠光酸(Perlatolic acid),橄榄陶酸(Olivetoric acid),Salazinic acid,2-hydfox... 从分布于滇西北的一种地衣粉缘斑叶(Cetrezlia cetrarioides(Del.)W.Culb.& C.Club.)中分得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黑茶(?)素(Atranorin),珠光酸(Perlatolic acid),橄榄陶酸(Olivetoric acid),Salazinic acid,2-hydfoxy-4-methoxy-6-pentylbenzoic acid,2,4-dihydroxy-6-pentylbenzoic acid,2,4-dihydroxy-6-propyldenzoic acid,苔色酸(Orsellinic acid),松萝酸(Usnic acid),Retigeric acid A和虫漆蜡酸(Lacceroic acid)。此研究对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粉缘斑叶 地衣香料
下载PDF
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发展云南天然药物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汉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441-442,共2页
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药物研发的源泉.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能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是一个永久值得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为达此目的,要有近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当前,选择在云南有特色的、疗效明确的天然药物,进行多学科合作... 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药物研发的源泉.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能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是一个永久值得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为达此目的,要有近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当前,选择在云南有特色的、疗效明确的天然药物,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是加速云南天然药物的研发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资源 新药研发的源泉 多学科交叉合作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地衣香料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汉董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1990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衣香料研究的进展: 1.地衣香料植物资源,2.地衣香料产品的加工和种类,3.香气成分及其它化合物,4.橡苔在香料上的应用。我国地衣植物资源丰富,约有分属200余属的2000多种地衣。根据初步的化学分析和评价,隶属... 本文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衣香料研究的进展: 1.地衣香料植物资源,2.地衣香料产品的加工和种类,3.香气成分及其它化合物,4.橡苔在香料上的应用。我国地衣植物资源丰富,约有分属200余属的2000多种地衣。根据初步的化学分析和评价,隶属于4个科的8个属的许多种地衣植物均能作为地衣香料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现在已开发利用了中国树苔和橡苔Ⅰ号和Ⅱ号等地衣香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香料 植物香料
下载PDF
中药现代化之管见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汉董 赵勤实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药理 黄芩素甙 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
下载PDF
现代化是中药与植物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汉董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就我国中药与植物药如何逐步实现现代化提出一些管见 ,如什么是中药现代化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着手 ,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要扬长避短 ,选择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供讨论。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药效物质基础 生产工艺 可控质量标准
下载PDF
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0
作者 孙汉董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活性天然产物 天然药物化学 化学物质基础 机理 创新药物 药物结构 分离鉴定 化学家
下载PDF
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1
作者 赵昱 赵军 +4 位作者 李湘萍 周长新 孙汉董 郝小江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为全面的双咖啡酰、三咖啡酰和多咖啡酰基奎尼酸的来源、分布及化学结构做了总结。对该类化合物的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治疗炎症、抑制微生物和病... 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为全面的双咖啡酰、三咖啡酰和多咖啡酰基奎尼酸的来源、分布及化学结构做了总结。对该类化合物的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治疗炎症、抑制微生物和病毒活性、酶抑制作用、保肝活性、抗凝血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中的广泛存在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将会使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酰奎尼酸类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疏花毛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34
12
作者 牛雪梅 黎胜红 +3 位作者 纳智 梅双喜 赵勤实 孙汉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 研究疏花毛萼香茶菜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经70 %丙酮提取 ,采用硅胶或 MCI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分析 (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及质谱 )或直接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 目的 研究疏花毛萼香茶菜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经70 %丙酮提取 ,采用硅胶或 MCI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分析 (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及质谱 )或直接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1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布卢姆醇 A( ) ,2 -醛基 - 5 -羟甲基呋喃 ( ) ,3,4-二羟基苯酰乙醇 ( ) ,咖啡酸 ( ) ,咖啡酸乙烯酯 ( ) ,对 -羟基苯甲酸 ( ) ,间 -羟基苯甲酸 ( ) ,对 -甲基苯甲酸 ( ) ;3,4-二甲氧基苯酚 ( ) ,迷迭香酸 ( ) ,迷迭香酸甲酯 ( ) ,滨蓟素 ( ) ,8-羟基滨蓟素 ( ) ,乌苏酸 ( )和 2α-羟基乌苏酸 ( )。结论 化合物 ~ , , 和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毛萼香茶菜 化学成分 研究 布卢姆醇A
下载PDF
冬凌草中的新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韩全斌 梅双喜 +2 位作者 姜北 赵爱华 孙汉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对河南省济源地区产冬凌草 [Isodonrubescens (Hemsl.)Hara]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其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16个化合物 ,其中 1和 2为两个新的 7,2 0 环氧 -对映 -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 ,其结构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为16(S) ... 对河南省济源地区产冬凌草 [Isodonrubescens (Hemsl.)Hara]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其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16个化合物 ,其中 1和 2为两个新的 7,2 0 环氧 -对映 -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 ,其结构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为16(S) 羟甲基 1α ,6β ,7β ,11β 四羟基 7α ,2 0 环氧 -对映 -贝壳杉烷 15 酮 (1)和 16(R) 羟甲基 1α ,6β ,7β ,14 β 四羟基 7α ,2 0 环氧 -对映 -贝壳杉烷 15 酮 (2 ) ,分别命名为冬凌草己素 (1)和庚素 (2 ) ;其余的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siodonin (3) ,冬凌草甲素 (oridonin ,4) ,乙素 (ponicidin) ,丙素 (rubescensinC) ,丁素 (rubescensinD) ,牛尾草丙素 (rabdoterninC) ,荛花香茶菜乙素 (wikstroemioidinB) ,enmenol 1α O β D glucoside ,enmenol,胡麻素 (pedalitin) ,水杨酸 ,乌索酸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冬凌草已素 中药 结构 冬凌草庚素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力生 马学敏 +2 位作者 郭亚健 孙汉董 邹节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研究苦玄参的化学成分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苦玄参作基础。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即N ben zoylphenylalanyl L phenylalanin... 目的 :研究苦玄参的化学成分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苦玄参作基础。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即N ben zoylphenylalanyl L phenylalaninolacetate(1) ,1 羟基 7 羟甲基蒽醌 (2 ) ,9,16 二羰基 10 ,12 ,14 三烯 十八碳酸 (3) ,5 ,7,4′ 三羟基黄酮 (4) ,β 谷甾醇 (5 )和胡萝卜苷 (6 )。 结论 :化合物 1~ 6均为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3的13 C NMR数据为首次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玄参 化学成分 中药 色谱技术
下载PDF
冷水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赵晓亚 孙汉董 吴继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4-586,共3页
目的:研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var hupehensis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冷水七根茎中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 菠菜甾醇(α- spina... 目的:研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var hupehensis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冷水七根茎中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 菠菜甾醇(α- spinasterol,Ⅰ) ,α- 菠甾醇3 O- β-D 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yl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Ⅱ) ,豆甾7,2 2 - 二烯 -3- 酮- (stigmast 7,2 2- dien -3- one ,Ⅲ) ,硬脂酸(stearicacid ,Ⅳ) ,三十一烷烃(hentriantane ,Ⅴ)。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Ⅳ,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冷水七 根茎 Β-D-吡喃葡萄糖苷 α-菠菜甾醇 硅胶柱色谱 α-菠甾醇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波谱数据 理化性质 acid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植物 凤仙花 硬脂酸
下载PDF
雪茶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41
16
作者 姜北 赵勤实 +2 位作者 彭丽艳 林中文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由管枝衣科地茶属植物雪茶 (Thamnoliavermicularis)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成分 ,通过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等方法 ,最终确定其中的 9个化合物分别为 :Thamnolin(1) ,鳞片衣酸 (2 ) ,坝巴酸 (3) ,羊角衣酸 (4) ,3β 羟基 5α ,8... 由管枝衣科地茶属植物雪茶 (Thamnoliavermicularis)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成分 ,通过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等方法 ,最终确定其中的 9个化合物分别为 :Thamnolin(1) ,鳞片衣酸 (2 ) ,坝巴酸 (3) ,羊角衣酸 (4) ,3β 羟基 5α ,8α 桥二氧麦角甾 6 ,2 2 二烯(5 ) ,3β 羟基 5α ,8α 桥二氧麦角甾 6 ,9,2 2 三烯 (6 ) ,麦角甾烷 7,2 2 二烯 3 醇 (7) ,麦角甾烷 5 ,8,2 2 三烯 3 醇 (8) ,亚油酸 (9)。其中 ,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3和 6~9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云南中甸地区产雪茶为主要含有坝巴酸 (3)和羊角衣酸 (4)等酚性成分 ,而非主含地茶酸等酚性成分的植物品种类型 ,这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茶 化学成分 地衣 酚性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 Thamnolin
下载PDF
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长新 吴迪瑶 +9 位作者 李湘萍 伍义行 赵军 董南 于荣敏 魏伟 郑群雄 孙汉董 郝小江 赵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133-1140,共8页
对国内外关于六棱菊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倍半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药理试验表明该属植物提取物具有治疗急慢性炎症、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为其在临床上长期用于治疗上呼吸... 对国内外关于六棱菊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倍半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药理试验表明该属植物提取物具有治疗急慢性炎症、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为其在临床上长期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症、腮腺炎、病毒性流感以及顽固性疱疹病毒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棱菊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肾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1
18
作者 赵爱华 赵勤实 +1 位作者 李蓉涛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从肾茶 (Clerodendranthusspicatus)的地上部分共分离了 19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5 羟基 7,3′ ,4′ 三甲氧基黄酮 (1) ,鼠尾草素 (2 ) ,5 羟基 6 ,7,3′ ,4′ 四甲氧基黄酮 (3) ,泽兰黄素 (4 ) ,3′ 羟基 5 ,7,8,4′ 四甲氧基黄... 从肾茶 (Clerodendranthusspicatus)的地上部分共分离了 19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5 羟基 7,3′ ,4′ 三甲氧基黄酮 (1) ,鼠尾草素 (2 ) ,5 羟基 6 ,7,3′ ,4′ 四甲氧基黄酮 (3) ,泽兰黄素 (4 ) ,3′ 羟基 5 ,7,8,4′ 四甲氧基黄酮 (5 ) ,异橙黄酮 (6 ) ,黄芪苷 (7) ,异槲皮素 (8) ,咖啡酸 (9) ,对 -羟基苯甲醛 (10 ) ,对 -羟基苯甲酸 (11) ,原儿茶醛 (12 ) ,原儿茶酸 (13) ,3,4 二羟基苯酰甲醇 (14 ) ,迷迭香酸 (15 ) ,迷迭香酸乙酯 (16 ) ,秦皮乙素(17) ,neoorthosipholA (18)和β 谷甾醇 (19)。迷迭香酸和其它酚性化合物可能与该植物的抗菌、消炎的药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酚类成分 鼠尾草素 异橙黄酮
下载PDF
贵州冬凌草中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全斌 赵勤实 +2 位作者 黎胜红 彭丽艳 孙汉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77-1082,共6页
从贵州产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Hara]中分离得到12个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有7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贵州冬凌草乙素~辛素(guidongnins B~H,1~7),以及卢氏冬凌草甲... 从贵州产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Hara]中分离得到12个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有7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贵州冬凌草乙素~辛素(guidongnins B~H,1~7),以及卢氏冬凌草甲素(8)、卢氏冬凌草乙素(9)、贵州冬凌草素(10)、狭叶香茶菜素(angustifolin,11)和6-表狭叶香茶菜素(6-epiangustifolin,12)等5个已知化合物.另外,将作者原命名的贵州冬凌草素(guidongnin,10)更名为贵州冬凌草甲素(guidognin A,10),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修订了卢氏冬凌草乙素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冬凌草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冬凌草素 狭叶香茶菜素 6-表狭叶香茶菜素 卢氏冬凌草乙素 植物药
下载PDF
红花五味子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抗HIV-1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田仁荣 肖伟烈 +4 位作者 杨柳萌 王睿睿 孙汉董 刘乃发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从红花五味子果实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其抗HIV1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p24抗原测定、融合阻断、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等实验,检测分离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红... 目的:从红花五味子果实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其抗HIV1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p24抗原测定、融合阻断、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等实验,检测分离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红花五味子甲素能够抑制病毒诱导的合胞体形成,保护病毒感染细胞,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对HIV1感染细胞与正常CD+4细胞间的融合,逆转录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红花五味子甲素不抑制病毒在慢性感染细胞中的复制,也不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结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红花五味子甲素,它对HIV1病毒复制早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红花五味子 红花五味子甲素 抗HIV药物 HIV-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