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文本阅读体验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章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分析文学文本阅读的基本心理活动。理解是读者进行文学文本体验阅读的关键环节,它并不是以逻辑分析为主的期待性意义为旨归,而是一种以直觉为介质、以情感为主要心理反映的阅读状态,而在理解发生的同时,读者伴随... 文章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分析文学文本阅读的基本心理活动。理解是读者进行文学文本体验阅读的关键环节,它并不是以逻辑分析为主的期待性意义为旨归,而是一种以直觉为介质、以情感为主要心理反映的阅读状态,而在理解发生的同时,读者伴随着阅读情境,心境常常被唤起,从而引发阅读结束后的反思和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理解 趋向性阅读 心境唤起 反思 再体验
下载PDF
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文艺观简略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7-28,共2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两人关系又是师徒,但他们在文艺观上都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情感的关系、诗歌创作的起源等三方面。具体的观点为模仿说,激起说与净化说,灵感说与天才说,对两者不同学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两人关系又是师徒,但他们在文艺观上都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情感的关系、诗歌创作的起源等三方面。具体的观点为模仿说,激起说与净化说,灵感说与天才说,对两者不同学说内涵的对比分析,有利于人们深入透彻的理解他们的文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激起 净化 灵感 天才
下载PDF
“狂人”之于拜伦——论鲁迅启蒙叙事中的“忧患”意识
3
作者 孙淑奇 李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31,35,共6页
"启蒙"是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现代启蒙叙事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五四"时代特征的"摩罗"形象。继而鲁迅笔下出现了若干已经觉醒的"民元知识分子&quo... "启蒙"是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现代启蒙叙事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五四"时代特征的"摩罗"形象。继而鲁迅笔下出现了若干已经觉醒的"民元知识分子",这些人物形象蕴含着鲁迅对人生、社会、时代、革命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鲁迅启蒙思想中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 零余人 猛士 战士 革命者 启蒙 悖谬
下载PDF
两性伦理视域下的荷马史诗和古希腊三大悲剧
4
作者 孙淑奇 李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依据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伦理学观念,以两性伦理为视角,探析《荷马史诗》和三大悲剧所蕴含的古希腊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性关系及其思想,并对其发展变化做出逻辑性梳理,进而阐释古希腊叙事从"整体摹仿"向"个体摹写"的发展... 依据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伦理学观念,以两性伦理为视角,探析《荷马史诗》和三大悲剧所蕴含的古希腊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性关系及其思想,并对其发展变化做出逻辑性梳理,进而阐释古希腊叙事从"整体摹仿"向"个体摹写"的发展过程,凸显在不同两性伦理影响下艺术所表现出的特征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伦理 整体摹仿 个体摹写
原文传递
林雪的诗歌世界
5
作者 孙淑奇 刘广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林雪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温婉而又不失深度。《大地葵花》是林雪2006年出版的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诗人以诗人立场或者诗人身份构筑的诗意世界,融注了诗人对生存、死亡、历史、现实的多重思考。
关键词 诗人身份 诗意伦理 诗性场域
下载PDF
《伤逝》文化分裂症候分析
6
作者 孙淑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3-35,共3页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把较早接受西方文明思想的知识分子放在那个仍然被封建传统文化冰封的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进行冷静的思考,并加以灵魂的拷问,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因文化分裂而导致的审美和日常生活相悖谬的...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把较早接受西方文明思想的知识分子放在那个仍然被封建传统文化冰封的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进行冷静的思考,并加以灵魂的拷问,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因文化分裂而导致的审美和日常生活相悖谬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分裂 症候 精神病态
下载PDF
男性“主体价值观念”演变中的女性形象——从五四到1990年代文学
7
作者 孙淑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0-16,共7页
自1917年文学革命起,以西学东渐为背景开始的现代文学创作,随着男性主体价值观念的转变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叙事层面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各具象征含义和符号意义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30年创作历程中,女性形象几乎都受到作家主体尤其... 自1917年文学革命起,以西学东渐为背景开始的现代文学创作,随着男性主体价值观念的转变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叙事层面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各具象征含义和符号意义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30年创作历程中,女性形象几乎都受到作家主体尤其是男性作家主体"眼光的过滤",承担着"启蒙与救国"主题叙事功能。自1949年起至1980年代中期,被意识形态化和主体愿景化的女性形象仍然扮演着宏大叙事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主义精神困惑的1990年代到来,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成为叙事的新焦点,就此,女性本体回归于叙事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男性主体价值观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下载PDF
探析意境作为一种文学体验形态的文本构成
8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4-24,63,共2页
意境的情与景、虚与实、有限与无限的构成特征已经是学者达成共识的结论。但是作为一种文学体验形态,在文本中,情与景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具象,虚与实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意态,有限与无限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情态。
关键词 意境 审美具象 审美意态 审美情态
下载PDF
对汉语言师范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9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8-99,125,共3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师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修养,还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所以,对教师的培养,一是要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博学教育,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情趣、卓越的语言艺术、高尚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师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修养,还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所以,对教师的培养,一是要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博学教育,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情趣、卓越的语言艺术、高尚的课堂情操的培养,达到课堂"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艺术高度,即实现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要想实现审美教育的理想,大学汉语言师范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科研能力培养是关键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能力 科研意识 职业化
下载PDF
对纯洁的怀念与渴望——阅读《手稿消逝的年代》兼对区域文学批评的思考
10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1-33,共3页
纯洁代表着其中一种意味——干净。外表干净给人清新爽利的感觉。精神干净在这个感官欲望泛滥甚至已经被审美化的年代,几乎变为一种挣扎的状态。所以,精神干净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一种高境界。
关键词 秦朝辉 区域文学批评
下载PDF
意境作为一种文学体验形态之探析
11
作者 孙淑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9-20,共2页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体验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特有的术语。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审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意境融有限与无限、虚与实、情与景等几个对立的范畴为一体,反映了中国古...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体验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特有的术语。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审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意境融有限与无限、虚与实、情与景等几个对立的范畴为一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生命体验。作为一种文学体验形态,意境把艺术审美体验和诗意人生体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体验
下载PDF
周作人的贡献
12
作者 孙淑奇 《神州》 2014年第11期17-17,共1页
伴随着神秘传说出生的周作人以“落寞”为其人生画上了句号,然而其留在文学世界里的功绩却是不容抹煞的。“人的文学”的倡导,开启了新文学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探讨;杂文小品的尝试使得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儿童文学与... 伴随着神秘传说出生的周作人以“落寞”为其人生画上了句号,然而其留在文学世界里的功绩却是不容抹煞的。“人的文学”的倡导,开启了新文学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探讨;杂文小品的尝试使得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研究让“儿童本位”观点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儿童本位
下载PDF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逻辑生成与叙事特征
13
作者 刘广远 孙淑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6,共9页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可以从几个方面被论证和考察,一是关注“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生成及其历史维度、时间长度、空间广度;二是考察其文献史料的特征、文学表征;三是东北“书写”的独特性。将“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置于中国抗战...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可以从几个方面被论证和考察,一是关注“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生成及其历史维度、时间长度、空间广度;二是考察其文献史料的特征、文学表征;三是东北“书写”的独特性。将“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置于中国抗战文学研究乃至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研究的大框架中,有助于界定“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社会性、普遍性和历史性的意义,从而拓宽国难文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国难文学 报告文学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
下载PDF
以看客为视角——论鲁迅启蒙叙事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淑奇 刘广远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看客”是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主要意象,意象特征、启蒙意蕴、角色特征是其在叙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看客蕴含鲁迅先生对启蒙与革命的深沉思考,暗结鲁迅先生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尼采狂人式的批判精神。他以速写的方式勾勒看客之形,塑造... “看客”是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主要意象,意象特征、启蒙意蕴、角色特征是其在叙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看客蕴含鲁迅先生对启蒙与革命的深沉思考,暗结鲁迅先生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尼采狂人式的批判精神。他以速写的方式勾勒看客之形,塑造看客形象,通过剖析看客的精神和心理,揭示看客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呈现看客文化深广的影响,突出“写意”目的,凸显角色典型化特征,以更直接的笔触实现“为人生”而艺术的启蒙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客 意象 角色
下载PDF
《雷雨》人物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淑奇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雷雨》剧中以周朴园为核心,向我们展示了.30年代旧中国各个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他们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读者的心弦。一、周朴园周朴园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大资本家的典... 《雷雨》剧中以周朴园为核心,向我们展示了.30年代旧中国各个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他们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读者的心弦。一、周朴园周朴园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大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他的思想和性格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气息。在社会中他是一个雍容华贵、受人尊重的上层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人物分析 戏剧 曹禺
下载PDF
合理生存的荒诞性——对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孙淑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1-94,共4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了一些作家的创作,余华便是其中一位。余华通过对人的生存层面"具体苦难"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存在"状态,揭示了"合理生存"...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了一些作家的创作,余华便是其中一位。余华通过对人的生存层面"具体苦难"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存在"状态,揭示了"合理生存"的荒诞性,隐喻着中国社会尽管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但是,仍然没有完成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这种任务并不是西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警诫着在如火如荼的经济革命中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变革者们,在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切被冠以崇高的文化背后所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进而启迪启蒙主义不应该被机械于西方文化的启蒙化和传统文化的祛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 生存 荒诞性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文化批评理论的生成与建构——兼论《关雎》的文化内涵
17
作者 孙淑奇 杨玲玲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91-95,共5页
文化是文本解读较为重要的视角。《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历来是儒家经典释读的批评对象。在归纳分析儒家阐释《关雎》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为视点,剖析《关雎》文本所蕴藉的文化内涵,进而可... 文化是文本解读较为重要的视角。《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历来是儒家经典释读的批评对象。在归纳分析儒家阐释《关雎》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为视点,剖析《关雎》文本所蕴藉的文化内涵,进而可以总结文化批评理论的具体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诗经》 文化批评
下载PDF
“神韵说”与现代诗歌
18
作者 孙淑奇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8期94-95,共2页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源远流长,是历代文艺理论家所关心和重视的话题。“神韵者,本极超诣之理”,为了探讨“神韵说”与现代诗歌的关系,我们来回顾...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源远流长,是历代文艺理论家所关心和重视的话题。“神韵者,本极超诣之理”,为了探讨“神韵说”与现代诗歌的关系,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史。“神韵”一词最早出现于视觉艺术理论中,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评顾骏之画时说“神韵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现代诗歌 文学创作 人格精神
下载PDF
人民文艺的价值标准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广远 孙淑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8-185,共8页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文艺以社会学、哲学、媒介和符号学为视角,具有社会主义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交往论的特性。“人民性”是检验优秀文艺作品的三个标准即思...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文艺以社会学、哲学、媒介和符号学为视角,具有社会主义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交往论的特性。“人民性”是检验优秀文艺作品的三个标准即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前提,文学创作遵循“真、善、美”价值尺度,建基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是党领导下的文艺批评尺度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 人民性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文艺
下载PDF
浅谈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主题书写及其他
20
作者 孙淑奇 《民族文学》 2024年第6期205-208,共4页
自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仍然保持着新时期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庞大的创作队伍,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整体创作的主题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时代重大主题的反映... 自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仍然保持着新时期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庞大的创作队伍,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整体创作的主题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时代重大主题的反映;二是对本民族精神之根的探寻;三是民族情怀的抒发;四是通过对平凡日常生活以及人情人性书写,来揭示人生命运等生存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当代文学史 民族情怀 生存主题 创作队伍 人情人性 人生命运 主题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