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聚集形态的转变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灿灿 孙灵辉 +5 位作者 刘先贵 萧汉敏 张志荣 冯春 李博文 孙东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5-299,308,共6页
阐明碱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形貌的影响规律对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冷冻刻蚀透射电镜(Cryo-TEM)三种技术联用的新方法观察了碱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宏... 阐明碱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形貌的影响规律对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冷冻刻蚀透射电镜(Cryo-TEM)三种技术联用的新方法观察了碱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宏观黏度与微观分子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宏观黏度影响较大,反映到分子微观形态中,表现为随着碱含量的增多,LSCM观察到聚丙烯酰胺分子链由初始舒展的线性状态向蜷缩状态发生转变;AFM观察到单个分子由分散细棒状形态向颗粒聚集态转化;Cryo-TEM观察到分子膜状由线性舒展状态同样向颗粒聚集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微观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CO_(2)-水-岩地化反应对致密砂砾岩物性、可动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影响
2
作者 李博文 孙灵辉 +4 位作者 刘先贵 张子文 杜珊 张志荣 霍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5-1618,1625,共5页
通过CO_(2)-水-岩反应实验,探究反应对于储层润湿性、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气驱效果等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注CO_(2)过程中,储层润湿性会向水湿转变,同时会发生溶蚀、重结晶已经次生矿物产生等现象,导致微米级溶蚀孔产生... 通过CO_(2)-水-岩反应实验,探究反应对于储层润湿性、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气驱效果等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注CO_(2)过程中,储层润湿性会向水湿转变,同时会发生溶蚀、重结晶已经次生矿物产生等现象,导致微米级溶蚀孔产生和亚微米、纳米喉道的堵塞,最终影响储层可动流体可注气开发效果变差,这与储层中碱性长石及硅铝酸盐含量相关。对于储层是否适合开展CO_(2)气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水岩化学作用 砾岩 二氧化碳 可动用性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页岩储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霍旭 孙灵辉 +2 位作者 李博文 冯春 张志荣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54-3358,3364,共6页
页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体系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润湿性测定作为分析原油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对现场采收率具有高度影响。本文基于页岩储层研究的成果和认识,以孔隙半径、表征范围及物性条件为角度分析了润湿... 页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体系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润湿性测定作为分析原油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对现场采收率具有高度影响。本文基于页岩储层研究的成果和认识,以孔隙半径、表征范围及物性条件为角度分析了润湿性测量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发现有机质孔隙含量较高、矿物广泛分布及成藏条件等问题要求储层润湿表征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通过逐一分析页岩内部结构、矿物含量与外界条件等因素对润湿性的影响诠释了页岩复杂润湿性成因以及原油粘附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探究页岩采收率、流固耦合力学作用及润湿性影响的研究思路与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评价 页岩储层 表面粗糙度 矿物组分 TOC
下载PDF
CO_(2)响应型智能封窜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志荣 孙灵辉 李博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8-503,共6页
重点分析了CO_(2)响应型封窜剂的分子组成、响应机理和封窜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辅助CO_(2)驱智能封窜剂的研究进展。用于CO_(2)流动控制的常规封窜剂存在难注入与封堵效率低等不利因素,基于非共价作用的封窜剂可以对CO_(2)做出... 重点分析了CO_(2)响应型封窜剂的分子组成、响应机理和封窜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辅助CO_(2)驱智能封窜剂的研究进展。用于CO_(2)流动控制的常规封窜剂存在难注入与封堵效率低等不利因素,基于非共价作用的封窜剂可以对CO_(2)做出智能响应,由于其封堵能力强、注入性好,在辅助CO_(2)驱中控制气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中效果显著。介绍了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CO_(2)响应体系,并讨论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智能封窜剂 CO_(2)响应性 非共价相互作用
下载PDF
聚驱后高弹性聚合物驱油方法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灵辉 刘卫东 +1 位作者 赵海宁 吴文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5,共4页
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油存在于地层中,如何提高聚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从高弹性聚合物的合成与筛选、支链聚合物与普通聚合物粘弹性对比以及宏观驱替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高弹性聚合物驱油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溶液的聚合... 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油存在于地层中,如何提高聚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从高弹性聚合物的合成与筛选、支链聚合物与普通聚合物粘弹性对比以及宏观驱替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高弹性聚合物驱油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溶液的聚合物浓度不变,对应相同剪切速率f,支链聚合物分子量越大,体系的粘弹性越大。(2)在较低的剪切速率下,支链型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G′。在剪切频率大于9s-1时支链聚合物(x2x)的弹性模量上升的速度大于分子量很高的普通聚合物。(3)支链聚合物在分子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原油采收率,若分子量能够提高,其体系的粘弹性会更大,因而可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弹性聚合物 支链聚合物 普通聚合物 粘弹性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灵辉 代素娟 吴文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 低碱浓度 流变性 黏弹性 物理模型驱油 驱油效果 波及体积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下载PDF
ASP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灵辉 黄延章 +2 位作者 刘卫东 萧汉敏 杨烨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复合驱中,各种化学剂在液液和液固相互作用中的损耗不同,使得他们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利用修正的传质扩散方程解析解处理实验资料,求出了方程中化学剂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 复合驱中,各种化学剂在液液和液固相互作用中的损耗不同,使得他们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利用修正的传质扩散方程解析解处理实验资料,求出了方程中化学剂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的,不同的驱油剂,相同流动条件下的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色谱分离现象;相同流动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由于聚合物的加入和竞争吸附的原因,使得其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小于单一驱油体系化学剂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复合体系 吸附 扩散 传输 运移滞后系数 综合扩散系数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对比及差异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灵辉 萧汉敏 +3 位作者 谭龙 李博文 孙东盟 王鹏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55-2172,共18页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对于致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二维大面积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对于致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二维大面积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高压压汞、微米CT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技术(FIB-SEM)等分析测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致密砾岩和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和对比,并进一步揭示了两者的成因机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百口泉组致密砾岩较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好,前者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为9.29%和1.65×10^(-3)μm^(2),后者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为8.85%和0.39×10^(-3)μm^(2)百口泉组致密砾岩较延长组致密砂岩孔喉尺寸偏大、孔隙连通性较差及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前者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200 nm和2~10μm范围内,平均连通率60.63%,平均孔喉配位数3.0446,后者孔喉半径主要分布于0~4μm范围内,平均连通率73.60%,平均孔喉配位数2.7832;差异化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导致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和延长组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对比研究 致密砂砾岩 百口泉组 延长组
下载PDF
岩石润湿性对聚驱后化学驱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灵辉 胡长松 刘卫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2,95,共4页
及早考虑和研究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对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润湿性的人造岩心上,运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进行化学驱及泡沫复合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 及早考虑和研究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对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润湿性的人造岩心上,运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进行化学驱及泡沫复合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对不同实验方案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润湿性 物理模拟 采收率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灵辉 萧汉敏 +2 位作者 刘卫东 杨烨 候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2-34,共3页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直观的观察了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的生成与消灭以及...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直观的观察了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的生成与消灭以及泡沫驱油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泡沫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在入口端发生的分离作用、在孔隙和喉道间发生的缩变作用、在孔隙中发生的挤压作用;泡沫破灭主要的形式是泡沫对油滴的挤压作用,使得两个气泡合并成一个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 泡沫复合驱 泡沫的形成 泡沫的破灭
下载PDF
碱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灵辉 黄延章 +2 位作者 刘卫东 萧汉敏 刘彦辉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7-50,共4页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碱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解与实验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综合吸附作用使得碱运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使得碱在多孔介质中段塞浓度下降,削弱了化学剂的驱油效率,影响其在多孔介质中的...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碱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解与实验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综合吸附作用使得碱运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使得碱在多孔介质中段塞浓度下降,削弱了化学剂的驱油效率,影响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波及体积;综合扩散作用不仅使碱迅速的扩散到岩心中更大范围,扩大了波及体积,而且扩散作用使得碱的有效浓度降低,以及在岩心出口过早的排出,使得碱驱替的有效期变短,降低了驱油效率,为了保持段塞浓度,势必要增加段塞尺寸,这就要提高经济成本;段塞尺寸过小可能在岩心中完全形成无效驱替带,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段塞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扩散 运移滞后系数 段塞尺寸
下载PDF
一种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扩散系数的新方法
12
作者 孙灵辉 刘卫东 +1 位作者 萧汉敏 冯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193-196,共4页
利用数值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扩散系数的新方法,以重烷基苯磺酸钠为例研究了其在油相中的扩散规律以及聚合物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求得了重烷基苯磺酸钠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聚合物存在时,表面活性剂... 利用数值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扩散系数的新方法,以重烷基苯磺酸钠为例研究了其在油相中的扩散规律以及聚合物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求得了重烷基苯磺酸钠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聚合物存在时,表面活性剂的扩散系数略小于单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一定程度上阻碍表面活性剂向油相中的扩散。进一步预测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扩散规律的新方法是可靠的,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扩散系数 分配系数 聚合物 预测值 对比
下载PDF
油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灵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3,29,共2页
对油相中微量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界面张力曲线法。通过对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对比,得出测定原油中的表面活性剂最佳途径是首先对原油-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分离,然... 对油相中微量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界面张力曲线法。通过对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对比,得出测定原油中的表面活性剂最佳途径是首先对原油-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分离,然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同时也为相关研究和矿场测样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相 表面活性剂 分析方法 分离
下载PDF
新疆砾岩油藏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英 刘卫东 +3 位作者 孙灵辉 陈权生 董玲 修建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再注水5PV,定时测定流出液中碱、石油磺酸盐、聚合物浓度,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相对浓度C/C0~注入量曲线,列表给出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和C/Cn=0.1时聚-碱、碱-表、聚-表产出时间差(均以流出液体积PV为单位)。结果表明该三元驱替液在填砂管中渗流时发生了色谱分离,聚合物先突破,碱随后突破,表面活性剂最后突破,产出时间差表明石油磺酸盐与聚合物、碱的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因此降低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损耗是减缓三元复合驱替液色谱分离的主要途径。在较长的填砂管中,渗流距离较长,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增大注入段塞尺寸可减小色谱分离程度。图6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替液 色谱分离 石油磺酸盐 碳酸钠 聚合物 岩心渗流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卫东 孙春柳 +1 位作者 孙灵辉 朱维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是驱油体系的重要参数,影响油水界面张力、色谱分离程度等。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规律,考察了碱浓度、类型和乳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碱或碱浓度一定时,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是驱油体系的重要参数,影响油水界面张力、色谱分离程度等。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中的分配规律,考察了碱浓度、类型和乳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碱或碱浓度一定时,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碱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略有增加;碱浓度一定、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小于0.1%时,弱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略大于强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0.15%时,弱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小于强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乳化后,无碱体系和弱碱/强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均大于未乳化时的分配系数,弱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小于强碱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表面活性剂 分配系数 油水两相 碱类型 乳化
下载PDF
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前置段塞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文祥 孙灵辉 +1 位作者 胡锦强 刑德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97,114,共4页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其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越高,且出口含水率大于60%时,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应为1 000 mg/L;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没有影响,只是随着二元前置段塞的增加,岩心出口含水率下降;固定二元前置段塞,ASP段塞越大,出口含水率越低,其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前置段塞 三元复合驱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二元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渗流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萧汉敏 毕艳昌 +1 位作者 孙灵辉 郑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为了充分认识和研究二元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在石英砂填充的长20cm、内径2.0cm的填砂管模型上,对一种新型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泡沫体系的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泡沫复合体系在不同剪切条件下泡沫的均匀... 为了充分认识和研究二元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在石英砂填充的长20cm、内径2.0cm的填砂管模型上,对一种新型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泡沫体系的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泡沫复合体系在不同剪切条件下泡沫的均匀性和在岩心出口出现的时间变化不大,在流动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泡沫封堵能力;同时随着气液比的增加泡沫驱压差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相同配方条件下,随着气液比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研究结果证实了该二元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泡沫体系 渗流特性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下载PDF
含悬浮颗粒注入水对低渗透油藏岩心伤害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毕艳昌 孙灵辉 +2 位作者 王宁宁 萧汉敏 刘卫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为了快速、准确描述含悬浮颗粒注入水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影响,提高注入水的注入能力,有效补充低渗透地层能量,结合恒速压汞数据与室内注水实验结果,并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注入水悬浮颗粒堵塞的数学模... 为了快速、准确描述含悬浮颗粒注入水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影响,提高注入水的注入能力,有效补充低渗透地层能量,结合恒速压汞数据与室内注水实验结果,并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注入水悬浮颗粒堵塞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榆树林油田注入水悬浮颗粒浓度与粒径的物理模拟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注入能力的倒数与注入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含悬浮颗粒注入水对低渗透油藏岩心的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悬浮颗粒 物理模拟 注入能力倒数
下载PDF
原油与化学驱油体系界面Marangoni对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彬 刘卫东 +2 位作者 孙灵辉 时昌新 程宝利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8-321,共4页
利用微观显微摄像系统研究了新疆油田石油磺酸盐(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的界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可以发生Marangoni对流,产生剧烈的界面扰动;Na2CO3与KPS在产生Marangoni... 利用微观显微摄像系统研究了新疆油田石油磺酸盐(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的界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可以发生Marangoni对流,产生剧烈的界面扰动;Na2CO3与KPS在产生Marangoni对流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低界面张力条件下Marangoni对流产生的界面扰动能够使原油自发乳化;聚合物的加入抑制了Marangoni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Marangoni对流 界面扰动 自发乳化
下载PDF
非均质条件下聚表二元驱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玉红 萧汉敏 +2 位作者 刘卫东 孙灵辉 韩金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7693-7696,共4页
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油水流动动态及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应用,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方法直观研究了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注水驱油机理。向水驱之后的模拟油层注入二元体系,通过观察模型中二元驱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油水流动动态及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应用,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方法直观研究了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注水驱油机理。向水驱之后的模拟油层注入二元体系,通过观察模型中二元驱体系流动情况来分析注入二元体系后不同段塞在模拟油层的情况。实验证明二元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油层采收率和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可视化物理模拟 二元体系 波及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